群体思维的群体极化效应

2024-05-17

1. 群体思维的群体极化效应

“群体极化效应” (group - polarization effects)是群体思维的直接表现。研究者发现,在群体讨论中,个人所做的决定,往往比他们原先所持有的意见更加极端。因此,如果群体成员在讨论之前,对某个议案已有赞同的倾向,则在会议期间,他们的赞同程度会更加强烈。同样地,如果在讨论之前,就有点反对,则在会议期间,会更加反对。群体极化效应到处可见。例如,对被告是否有罪一事,陪审员起先都有初步而模糊的看法,通过互相讨论之后,他们才更加肯定地证实了自己的看法(Kalven&Zeisel,1966)。又如,原来就有种族偏见的高中生,在群体讨论中往往会变得更为极端;而那些原先 偏见较少的人,变得更没有偏见( Myers& Bixhop,1970)。个人加入群体之后,其态度或行为会比加人之前更加极端,而且加入前与加入后的态度方向是一致的(Johnson et吐,,1977)。不管自己是否承认是某个群体的成员,若此群体是他的参照群体,则该群体的重要价值,也有加强个人感觉的作用;至于此人是趋向冒险,抑或是趋向谨慎,则视该参照群体的价值而定。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单独从事决定的行为和个体在群体内从事决定的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Kogan& Wallach,1964)。群体中的个体较单独行动时,会采取更多较冒险的观点,因而表现出较冒险的行为。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冒险的改变。通常,下列三种解释,可用来说明这种冒险改变的现象第一,群体情境中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群体成员认为任何加诸群体的责备或群体责任,应由大家共同分担,而非由某一位成独承担。也就是说,每位个别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任何决定,较少负有直接的责任。第二,与冒险有关的文化价值(cultural value)。假使冒险的努力,较能得到积极的赞同,而保守的行为却未必能得到赞同,那么在群体(社会)情境里,个泍因受此微妙压力的影响,就会采取较冒险的行为方式。第三,群体是提供讯息分配的来源之一,群体可选择较冒险的观点。

群体思维的群体极化效应

2. 群体极化的论点

1.群体决策规则:群体的决策原则(如少数服从多数)将有助于极化现象之产生。此类解释也主张,人们在团体中作冒险决定将觉得较自在,因为其行动之责任已分散至所有成员上。(1)群体诱发的移转是一种内化的,而非临时性的群体产物。(2)当群体决策法则中的预备测试决策被取消后,移转仍会发生。(3)偏态无法说明群体极化。2.人与人之间的比较(Interpersonal Comparison):这一种的影响是受到社会的规范。从社会比较的过程来探讨,其观点是群体成员会将其意见与群体其它成员相互比较。一种想要被群体所接受及喜爱的需求,将使个体顺从群体之一般意见。人与人互动的动态研究上有以下三点探讨:(1)在自我评估与推估他人对我之评估间的差异[s3]。(2)从自我评估与推估他人对我之评估上出现的差异与理想差异,是否会产生预测移转。(3)揭露出他人的反应后,所产生选择的移转。3.讯息影响论(Informational influence):人自借听取群体讨论时的争论极获得新讯息(Burnstein &Vinokur,1975)。由于这些论点倾向于支持成员之最初观点,人们会听到更多支持其主张之理由。群体可使成员确信其原来之观点,因此导致更加极端之意见。在比较群体决策与群体内部成员个人决策时,事实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在有些情况下,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保守。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倾向于冒险。在群体讨论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即群体讨论会使群体成员的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这个方向是讨论前他们已经倾向的方向。因此,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群体讨论会进一步夸张群体的最初观点。事实上,群体转移可以看作是群体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群体的决策结果反映了在群体讨论过程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决策规范。群体决策结果是变得更加保守,还是更加激进,取决于在群体讨论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讨论规范。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冒险转移现象,人们有多种解释。比如,有些学者认为,在群体讨论中,群体成员相互之间变得更加熟悉了,随着他们之间的融洽相处,他们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大胆。另一种看法是,美国的社会崇尚冒险,我们敬慕那些敢于冒险的人,群体讨论激励成员向别人表明自己至少与同伴一样愿意冒险。不过,最有道理的一种说法是,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群体决策使得任何一个人用不着单独对最后的选择负责任,因为没有一个成员能够承担全部责任,即使决策失败。所以会更冒险。

3. 群体极化、群体思维以及少数派影响

关于群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影响的三个例子,分别是群体极化:群体对我们观点的强化作用、群体思维:群体对决策的影响、少数派影响:个体对群体的影响。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对个体的态度有着增强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件事情的决定,受到群体的影响时会比个体的决定更加极端化(更加冒险或者保守)。人们社交生活中有个普遍现象,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见大家更喜欢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但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群体极化的产生。比较极端的例子,在宗教狂热分子组成的群体中,很多人的思想都非常激进,于是在人员不断来往的同时,互相加深各自的思想,发生了群体极化现象,便形成了恐怖组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信息本身对人们的影响,也就是观点相近的信息本身就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从而为极化创造了条件;二是规范影响,跟之前关于从众与服从的文章里讨论到的规范影响一样,人们习惯于顺从多数人的思想,从而产生支持感(群体与个体互相的),使得群体思想更为极化。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仅仅需要观察他人的判断便能对个体产生极化影响。这个现象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金灿荣政委的视频时,他说过一句话:人们上网时会主动筛选出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只能让自己的头脑更加一根筋,起不到打开眼界的效果。结合社会心理学发现的群体极化现象,不得不感到很有意思。
  
 群体思维主要探讨群体对决策产生的影响,可以表现为群体对个体提出正确决策的阻碍作用。在凝聚力较强的群体中,出于很多原因,个体会避免提出对群体观点的异议。这个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甚至在政治方面,在做出对国家至关重要的决定时,也会产生这种现象。比如冷战时的猪湾事件,肯尼迪总统在事后惊呼:“我们怎么做了如此愚蠢的事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个体对群体的信任、出于从众的压力、自我审查压抑内心想法、以为未发言者一致同意的错觉等。群体思维的各种症状表现会阻止群体成员探寻和讨论相反信息以及其他的可能性。当领导主张某种观点而整个群体又排斥异议时,群体思维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当然,社会心理学也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预防群体思维呢?可以参考以下办法:在群体讨论开始时不要让成员表明自己的立场、鼓励批评性评价、划分小组分别表达意见、欢迎局外人士提出见解和批评、在实行决定之前召开“第二次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等。
  
 关于少数派影响,可以参考电影《十二怒汉》。讲述了12名成员组成的陪审团中由一人意见最后影响了群体决策的故事。说明了个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影响到群体的决策。实际上,这个现象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爱默生曾写道“所有的历史都是记录少数派甚至一个人单打独斗力量的历史。”如果少数人的观点从来都没能占上风,历史将是一潭死水。可能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个体有能力影响群体呢?有三大决定因素:一致性、自信和背叛。所谓一致性,是指个体的态度自始至终都保持一致。如果自己都不能坚持自己的观念,就不可能改变他人了。自信,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一致性的动力源泉,同时还起到直观上(气场)感染他人的作用。背叛是指让原属于多数派群体的成员产生背叛,一旦开始出现背叛行为,其他人也会紧紧跟随,产生滚雪球效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想要改变世界的人们,这个思想能起指导性作用哦:D

群体极化、群体思维以及少数派影响

4. 群体极化的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

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种途径,即信息影响途径和社会比较途径。信息影响途径是指在群体讨论过程中,成员所提供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支持自己观点的,因此,群体成员逐渐相信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当意见倾向于某一个方向时,大多数论据都用来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于是,最初占优势的意见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即它是在了解了新的信息和听到了新的说服性的意见时产生的。社会比较途径是在群体讨论中,原来认为自己的意见比其他人更好更合理,但是现实中,不可能每一参与者的观点都超过所有成员的平均水平,于是许多成员开始省悟过来,发现自己的观点不像原来所认为的那样合理,结果发生了向极端转移,它是在成员了解了群体的一致意见时产生的:现实生活中,信息影响和社会比较途径常常是一起出现,甚至是相辅相成的。此外,责任分配、群体压力、文化背景和群体领领导者等因素也会导致群体极化现象。

5. 试分析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和冒险转移的区别和联系

群体思维就是指有这么一群人在讨论问题,可能有的比较有主见啊提个意见啥的,有的觉得无所谓,可能就因为某个人说就采用这个建议啊,大家都懒的分辨讨论啊就附和说行行,就讨论完了。所以简言之就是在群体中群体人员他们最后讨论的答案会倾向于一致。
群体极化呢,还是上面那群人,比如有个人随便提了个主意,可能是很保守的,大家开始讨论,讨论着讨论着,最后的结果就比原来还保守,或者有人提了个冒险的建议,最后大家讨论着讨论着,比当初的建议还冒险。简言之就是群体讨论倾向于使原来的建议更加极端。
冒险性转移就简单了,就是指一群人的讨论倾向于更加冒险,群体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觉嘛,就是群体的讨论一般会得到一个比较冒险的决定。

试分析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和冒险转移的区别和联系

6. 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和冒险转移三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我给你解释一下:
群体思维就是指有这么一群人在讨论问题,可能有的比较有主见啊提个意见啥的,有的觉得无所谓,可能就因为某个人说就采用这个建议啊,大家都懒的分辨讨论啊就附和说行行,就讨论完了.所以简言之就是在群体中群体人员他们最后讨论的答案会倾向于一致.
群体极化呢,还是上面那群人,比如有个人随便提了个主意,可能是很保守的,大家开始讨论,讨论着讨论着,最后的结果就比原来还保守,或者有人提了个冒险的建议,最后大家讨论着讨论着,比当初的建议还冒险.简言之就是群体讨论倾向于使原来的建议更加极端.
冒险性转移就简单了,就是指一群人的讨论倾向于更加冒险,群体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觉嘛,就是群体的讨论一般会得到一个比较冒险的决定.

7. 求心理学大神帮忙分析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和冒险转移这三个概念间的区别。。。

我给你解释一下:
群体思维就是指有这么一群人在讨论问题,可能有的比较有主见啊提个意见啥的,有的觉得无所谓,可能就因为某个人说就采用这个建议啊,大家都懒的分辨讨论啊就附和说行行,就讨论完了。所以简言之就是在群体中群体人员他们最后讨论的答案会倾向于一致。
群体极化呢,还是上面那群人,比如有个人随便提了个主意,可能是很保守的,大家开始讨论,讨论着讨论着,最后的结果就比原来还保守,或者有人提了个冒险的建议,最后大家讨论着讨论着,比当初的建议还冒险。简言之就是群体讨论倾向于使原来的建议更加极端。
冒险性转移就简单了,就是指一群人的讨论倾向于更加冒险,群体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觉嘛,就是群体的讨论一般会得到一个比较冒险的决定。
以上
仅供参考

求心理学大神帮忙分析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和冒险转移这三个概念间的区别。。。

8. 群体极化的群体决策概念

群体决策可能使个人更加冒险,也可能使个人更加保守。大量的研究发现,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容易走极端( H. Lamm&D.G.Myers,1978;E, Burnstein’1983),即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群体讨论使群体成员所持观点变得更加极端,即原来保守的趋向于更加保守,原来冒险的趋向于更加冒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