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的介绍

2024-05-16

1. 诸侯国的介绍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现代多数情况, “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其中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属于行政区划,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间伴随中央政府的强弱,权利发生变化,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行政区。但若强大起来也会成为与中央政府抗拒的力量。

诸侯国的介绍

2. 周代诸侯国的介绍

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现象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

3. 东周诸侯国的介绍

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建立东周1,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2,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各诸侯相互征伐,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3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3。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不久赧王崩,宣告西周国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东周诸侯国的介绍

4. 诸侯国是怎么来的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5. 中国的诸侯国有多少?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共有71国。
《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吴国、虞国、鲁国、邢国、管国、蔡国、曹国、郕国、霍国、卫国、沈国、毛国、雍国、滕国、毕国、原国、酆国、郇国、召国、北燕国。
2、古魏国、古韩国、邘国、晋国、应国、单国、虢国、杨国、郑国、刘国、魏国、韩国、西周国、东周国、姜姓国、齐国、吕国、申国、许国、纪国。
3、妫姓国、息国、陈国、遂国、齐国、姒姓国、杞国、越国、子姓国、邓国、邶国、宋国、朝鲜国、嬴姓国、葛国、江国、黄国、梁国、徐国。
4、秦国、赵国、谷国、己姓国、苏国、莒国、芈姓国、楚国、董姓国、姞姓国、南燕国、风姓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任国。

扩展资料:
 周朝诸侯国的分类:
1、周室宗室,如鲁、卫、燕、郑、曹、蔡等国;
2、周室功臣,如齐、秦等国;
3、前代的后裔,如宋、陈等国;
4、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的国家,如楚、吴、越等国。其中,按规模来说,晋、楚、齐、秦都是春秋的大国,其他小国主要分布在这四国之间,成为大国争霸博弈的棋子。吴、越两国稍晚兴起,都在东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代诸侯国

中国的诸侯国有多少?

6. 周代诸侯国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事迹可考者有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重要的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郑、燕、吴、越等国。一些大诸侯国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 就各国分布与演变的形势来看:春秋前期,黄河下游的郑、鲁、齐、卫、宋;中期为黄河中游的秦、晋及长江中游的楚;末期为长江下游的吴、越等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这些大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霸又写作伯,意即是诸侯中老大的意思。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参考: weekend/redirect?tid=54659&goto=lastpost
  春秋时代 春秋时期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事迹可考者有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争霸局面 平王东迁以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重要的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郑、燕、吴、越等国。一些大诸侯国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 就各国分布与演变的形势来看:春秋前期,黄河下游的郑、鲁、齐、卫、宋;中期为黄河中游的秦、晋及长江中游的楚;末期为长江下游的吴、越等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这些大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霸又写作伯,意即是诸侯中老大的意思。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场,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多达四百五十余次。
  参考: tvcity/drama/the_conquest/history/index.ht...
  重要诸侯国 齐国 姜(也有说姓吕) 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侯 -前379年 田氏齐国 晋国 姬 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东部一带 侯 -前349年 韩国、赵国、魏国三家分晋 楚国 芈 湖北省、湖南省北部、安徽省西部、江西省西部、河南省南部一带 子、王 -前223年 秦国 秦国 嬴 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 伯 -前206年 西楚、汉朝 吴国 姬 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 子、王 -前473年 越国 越国 姒 浙江省一带 子、王 -前306年 楚国 鲁国 姬 山东省曲阜市 侯 -前256年 楚国 郑国 姬 河南省新郑县 伯 前806年-前375年 韩国 宋国 子 河南省商丘县、通许县一带 公 -前286年 齐国 卫国 姬 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 侯 -前209年 秦国 许国 姜 河南省许昌市、安徽省亳县附近 男、公 -前375年 楚国 陈国 妫 河南省淮阳市 侯 -前478年 楚国 蔡国 姬 河南省新蔡县 侯 -前447年 楚国 燕国 姬 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一带 侯 -前222年 秦国 曹国 姬 山东省定陶县西南 伯 -前478年 宋国 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温国 己 子 -前650年 狄国 刘国 姬 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西南   周朝 荣国 姬 公   单国 姬 河南省济源市东南 伯   周朝 巩国 姬 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西康店村   -前516年 晋国 毛国 姬 陕西省岐县、扶风县一带  叔  -前516年 晋国 其他: zh. *** /w/index?title=%E6%98%A5%E7%A7%8B%E6%97%B6%E4%BB%A3&variant=zh-

7. 诸侯国的简介

你自己裁吧!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中国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分封制。中国自汉朝开始直至清朝,均不同程度实行分封制,其中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行政制度并存,但“国”属于行政区划,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间伴随中央政府的强弱,权利发生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行政区划,少数时期成为与中原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如五代时期的“十国”。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周代比较大的诸侯国有: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镇魏国。即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州是也。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今之莒县是也。 
  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今之山东邹城是也。 
  薛——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即今山东泊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已——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已,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丘县是也。 
  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妫姓源于姬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妫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太姬生陈申公,陈相公。陈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杨——姬姓,侯爵。系黄帝后裔。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
  高丽——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阝封为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章阝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不悉详记。 
  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韩、赵、魏、楚、燕、齐、秦。

诸侯国的简介

8. 历史上有哪些诸侯国?

东周时期的大诸侯国有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等。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