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的介绍

2024-04-29

1. 清涧县的介绍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地处东经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面积1881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包西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全县下辖7乡8镇1街道办事处,640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至2010年底清涧县人口22万,农业人口有19.1万人,非农业人口1.93万人,(占总人口的9.2%),人口密度为112人/平方千米。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

清涧县的介绍

2. 清涧县的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清涧县人口死亡率由建国前的20‰降至1990年的5.12‰,平均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左右增至1990年的68.93岁(男66.96岁,女70.98岁》。出生率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最高达40‰以上。人口由1949年的87241人增加到1990年的195045人,41年翻了一番,净增10.78万人。从人口规模看,清涧为榆林市中等县。 据《榆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清涧县人口128938人,人口占榆林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5.63%下降到2010年的3.85%。

3. 清涧县属于哪个市

清涧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面积1881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清涧县常住人口为115645人。
包西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全县下辖9镇。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2月27日,经陕西省政府同意,清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清涧县属于哪个市

4. 清涧县属于哪个市

清涧县隶属榆林市。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总长95千米,南北宽为55千米,面积1881平方千米。             
                 清涧县隶属榆林市。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总长95千米,南北宽为55千米,面积1881平方千米。

5. 清涧县有多少个乡镇

清涧县辖8个镇、7个乡:宽洲镇、石咀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郝家也乡、乐堂堡乡、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老舍窠乡、二郎山乡、石盘乡。 
目前只有  下二十里铺乡的  老柳卜水库。

清涧县有多少个乡镇

6. 清涧是哪个省的

清涧县属于陕西省榆林市。
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延安、榆林交界及无定河、黄河汇处。
地处东径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东西长95 Km,南北宽55 Km。
全县总面积为1881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神延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
全县下辖7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涉640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

7. 清涧县的历史沿革

 东周襄王十七年(前635)猃狁被晋文公攘居西河圁(秃尾河)洛间,史称白狄,清涧县由白狄族居住。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属秦。秦时属上郡肤施、阳周2县。西汉时属汉上郡、圁阴。莽新为方阴县。建安二十年(215)被羌族和匈奴占据。三国至西晋,匈奴与汉错居。魏黄初元年(220)地为魏国并州所辖。西晋统一后,属晋国并州。东晋十六国时,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领地。义熙三年(407)匈奴酋长刘勃勃叛秦建夏,本境隶夏。南北朝时先后为北魏、西魏和后周所辖。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境内首设朔方县,属东夏州朔方郡。神龟元年(518)置城中县。西魏大统十二年(546)设绥德县(治今县折家坪镇境)。废帝元年(552)析置延陵县。隋代先后属雕阴郡绥德、城平、延福县。唐武德元年(618)属并州道绥州。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二年属延州。九年(635)境内置浑州,后浑州宽州并设宽州。后梁属忠义军。后唐隶延州彰武军。北宋初归陕西路,继属永兴军路。北宋至道年间,为西夏所据,县废。康定元年(1040)筑土城。庆历元年(1041)隶鄜延路。元丰七年(1084)设青涧城。元符二年(1099)隶绥德军。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青涧城升为青涧县,隶鄜延路绥德州。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青涧归蒙古汗国。元代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明洪武二年(1369)青涧归明,隶绥德州。四年(1371)县名改为清涧。成化九年(1473)隶延绥镇榆林道。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属延安府。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占领陕西,改清涧县为天波府。清顺治二年(1645)复称清涧县,仍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绥德州升为直隶州,领清涧、米脂2县。民国间,隶属几度变化。1913年,清涧县属陕西省榆林道。1926年废道,为省直管县。1935年11月,大部地域属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陕北省所辖。1937年12月,为统一战线区所辖。1940年3月,属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1949年5月,隶属陕北行署绥德分区。1950年1月,属陕西省绥德分区所辖。1956年10月隶榆林专区。1958年12月,并入绥德县,1959年3月,清涧成为中心乡,仍隶榆林专区绥德县。1961年,恢复清涧县,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2年,榆林地区改为榆林市,清涧县属榆林市辖县。 

清涧县的历史沿革

8. 清涧县的地理环境

 清涧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清涧县除有小面积川台地和残塬地外,绝大部分是峁梁沟壑。地势西北偏高(海拔高度900~1200米),东南较低(海拔570~900米)。以无定河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区,东临黄河,为峡谷丘陵,地理意义较明显。其东距黄河比西距无定河近,且侵蚀基准低。河流沟道相对切割深度150~200米。沟谷狭窄,沟谷坡度35°~75°。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地区黄土层厚,相对切割深度100~200米。多峁梁,峁小梁短,峁多梁少,沟壑发育,地面破碎。流水和重力侵蚀严重,沟谷的中、下段多切入基岩,沟底常有一级冲积台地和洪积台地。秀延河、无定河(高杰村以上)两岸为冲积川道,地势平坦。 清涧县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暖气团渐渐增强北进,气温渐高,降水增多。气温日差较大,易有寒潮、霜冻和大风等天气。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雨量集中,多为雷阵雨,并伴有强烈大风。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初秋多出现连续淫雨天气。冬季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和侵袭,气候寒冷而干燥,降水极少。 清涧县年平均气温为9.6°C。1月份平均气温-6.8°C,7月份平均气温23.8°C,年平均最高气温16.5°C,年极端高温38.1°C,年平均最低气温3.7°C,年极端低温为-22.6°C。 清涧县年均降水505毫米,最大降水量735.3毫米(1964年),最小254.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于6至8月,占年降水总量80%左右。  清涧县境内河流属于黄河流域。一级河流黄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四级河流秀延河,四级以下河流295条,河流总长度662千米。河道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308.8亿立方米,其中年产径流总量0.9亿立方米。 清涧县境内最大河流为黄河,由石盘乡上坪村至双庙河乡贺家畔村,流经石盘、解家沟、高杰村、玉家河、双庙河5个乡镇。境内流程57千米,流域面积407.8平方千米,平均流量933.32立方米/秒,年总流量294.3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无定河,境内流程69.9千米,高杰村镇河口村注入黄河;秀延河,境内流程28.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