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词调的艺术价值

2024-05-16

1. 临海词调的艺术价值

 临海词调的继承、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音乐素养、艺术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临海词调旋律清新雅致、柔婉悠长,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心态浮躁的情况下,对于修养身心、陶冶情操,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临海词调的艺术价值

2. 临海词调的介绍

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仙鹤调,由南词、昆曲和台州当地的民间小调发展而成,是浙江台州的汉族曲艺曲种之一,流传于临海、椒江、黄岩、天台、温岭、仙居等地,是一种将声腔、音乐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的曲牌体结构的曲艺演唱形式,属于台州汉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1临海词调的曲调以“词调”为主,分散板、中板、流水板等,唱词所用的语言道白,均为台州书面语;所用的乐器有二胡、洞箫、竹笛、三弦、琵琶、扬琴、檀板、碰钟等,以二胡为主要乐器;演奏节奏均以婉约平和为主。22005年,临海词调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临海词调的艺术流派

根据史料记载,临海词调的集社有“长衫派”与“短打派”之称呼,前者成员出身大多为文人雅士,后者入社成员较多为出身清贫的低层劳动者。历史上较为著名的集社主要有以下七社:杨月悟的“昭德社”、陈建华的“近圣社”、杨吾生的“成文社”、叶统法的“风韵社”以及“易风社”、“薰风社”、“道遥社”。

临海词调的艺术流派

4. 临海词调的代表艺人

南宋:张锚元初:杨梓、陈克、严蕊清代:林心培、董林、洪珍蔽、高星基、于秋生、秦月波、周新甫、宋淑兰等数十人近现代:杨玉湖、杨悟生、苏明耕、陈建华、叶统兴、何公望、蒋桂青、邱继铭、张华月、陈大牛、罗连星、潘玲玲、牟志萍、陈国芬等。

5. 临海词调的艺术形态

 临海词调的音乐,有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声腔丰富多彩,调腔抑扬,讲究“字清、腔圆、音雅、板稳”,节奏很富于变化。根据速度、情绪的不同,曲牌也不尽相同,相对稳定的传统曲牌30种,这30种分别为:浪头、点降唇、粉碟儿、旦引、琵琶引、男工、女工、沙段、平和、花平和、水底泛、急板、十三板、春赋、女春赋、排军令、乙字令、弦胡索、醉花阴、急三枪、尾声、懒画眉、凤点头、满江红、葡萄歌、小上楼、浪淘沙、普天乐、杂曲。曲调以“词调”为主,大多都根据传统剧目和曲目的故事、情节的需要加以连接使用,抒发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其基本板式有散板、平板、中板、快中板、流水板等,根据曲目故事发展的需要及板式本身的特点加以使用,如乐曲的开头大多运用散板,这一板式的基本特点为节奏伸缩自如,与伴奏乐器相互依附,可以根据唱词的情绪自由发挥;再如乐曲中较多运用流水板,这一板式是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得,由于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短促,侧重于叙述性,能很好的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因此在故事情节发展关键时期运用较多。  临海词调的演唱部分(即正词)有很多首为齐言体的韵文。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七字句的组合方式多为二、二、三的形式,如:暮秋·黄菊·靠篱边,夫人·发怒·坐高轩,指定·红娘·声声骂(临海词调《拷红》),再如奸贼·做事·太心狠(临海词调《吕布与貂蝉》)。七字句的变格形式分为多种,其一为六字句,如:连日来·饮食厌、红娘听·泪涟涟(临海词调《拷红》);其二为八字句,其三为十字句,十字句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三、三、四和三、四、三,如都只为·董卓贼·独把权揽,挟天子·令诸侯·气焰冲天(临海词调《吕布与貂蝉》)。除了正词以外,临海词调还利用休止符、间奏、段式的句法及段式音乐的节奏结构变化,使结构更具完整性。  临海词调的唱腔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字清、腔圆、音准、板稳”,它既继承了海盐腔清柔婉折的调腔,夹杂着唱、夹白、帮腔等形式,同时也吸收了昆曲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的运腔,所以,在演唱时,非常讲究声音控制、节奏速度、以及演唱的抑扬顿挫、快慢疾徐,还有严格的咬字吐音。词调艺人的演唱分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但不像戏曲那样严格地分工。古时,词调均由男子演唱,声音尖细者唱旦角,声音稍宽厚些唱生角,旦角专门掌握檀板,其他乐器可兼各种行当,演唱时均用假嗓,追求声腔的变化多彩,力求腔圆音正,感情洋溢,表演到位。后来女子加入演唱仍继承这一传统风格。临海词调道白中的咬字,要用高低、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现剧中的喜怒哀乐,其润腔不可模仿越剧的腔调,而需保持临海本地的特色。

临海词调的艺术形态

6. 临海词调的保护传承

传承形式的创新  临海词调原来都是师傅为徒弟口授道白唱腔,只在临海城关的少数文人雅士中传唱,且20世纪30年代前,临海词调只限于男子且都是自会乐器者自娱自乐,传唱范围较小。民国初期出现了公尺谱的剧本,之后为了适应时代和教唱学习方便,邱继铭、叶茂生将工尺谱的曲目、曲牌翻录成简谱。30年代中期,临海六县联立师范少数女生加入临海词调,有了女子演唱临海词调和传人的存在,也为词调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批判地整理传统剧目,创造反映现实的新作品,在音乐上革新与发展  临海词调的传统剧目有如《凤仪亭》、《僧尼配》、《渔家乐》、《吕布与貂蝉》、《白兔记》、《断桥相会》、《牡丹对课》、《朱买臣》、《搪红》等,折子戏《断桥》、《出猎回猎》、《马融送亲》等,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改变,对于临海词调也一样,人们不再满足于现有的传统剧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音乐的革新与创造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艺人们对传统剧目进行移植、创作,出现了一批新的剧目,如由邵志根、宋志仁的新作《江南长城千古丰碑》采用了领唱、合唱二声部复调写法,突破了一些固有程式,再如现代戏《红管家》、《还猪》、《一根绳子》等,在唱腔、伴奏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改革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