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24-04-27

1. 为什么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①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能够推动在更大空间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②能够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挖掘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扩大内需,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③能够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④能够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什么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 长江经济带如何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长江经济带已经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大格局。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超过8%。



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公路货运量由2012年的128.5亿吨增长为2016年的138.6亿吨,年均增长1.9%;水路货运量由2012年的29.2亿吨增长为2016年的41.4亿吨,年均增长9.1%;港口吞吐量由2012年的46.1亿吨增长为2016年的55亿吨,年均增长4.5%。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江沿江地区已形成了以冶金、电子、机械、汽车、原油、化工等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布局,全国500强企业有近200家分布在沿江地带,是我国最富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3.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一边缘” 视角 于涛方甄峰吴溢) 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已越20 余年, 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4一1985年间, 首先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提出了“长江产业密集带”之说。
 
 指出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 通过其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联结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广大农村组成的经济区;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代始, 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 特别是1992年6月中央召开了“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会议”提出了发展“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第三个阶段是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 要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至此,“ 长江经济带”的联合开发已被提上国家和沿江省市的议事日程。
   请问什么是长江经济带?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 济带,是我国区域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长江经济带覆盖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 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的战略 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 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 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建设长江经济带,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长江中 上游腹地开发,扩大内陆及沿边对外开放,形成我国东 中西贯通的经济大动脉,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中 国经济新支撑带。
   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还必须使协商合作机制有效运行,强化 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
 
 国家层面抓紧出台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城市 群规划、长江岸线开发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互衔接。各地 则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 动和优化配置。
 
  当前,地区发展出现分化,个别省份困难较大。这些地区要走 出困境,根本上靠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偏重、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加快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和增长 动力。
 
 对困难地区,国家将给予必要的支持,包括加大城市老工业区、 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力度,继续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 退化等地区加以帮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骝地区、贫困 地区加快发展,启动实施一批新疆 *** 重要会议确定的重大规划、 重大政策、重大工程。
   长江经济带怎么建设?(800字左右)  
  3。
 
 1 从国家战略层面制订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确立长江经济带的一级轴线地位长江轴线在全国国土开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建设好长江经济带,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亦具有示范意义。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区域发展宏观战略的成功经验看,有效的体制机制和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是促进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首要措施(陆大道等, 1999; 杨桂山等, 2007)。
 
  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应切实确立长江经济带一级轴线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政策,缺乏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建设的考虑。
 
 从“T”字型战略出发,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地区同为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应将两条轴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 而长期以来,从 *** 层面缺乏把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的战略安排,未出台针对性强的区域发展政策。
 
 “六五”以来,国家在区域战略方面的政策多是从东中西三大地带层面考虑,这符合20世纪末国家整体的区域发展发展战略,即以效率为先、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九五”以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但由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经过择先拔优的政策实施后,东西部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 的区域政策除关注优势地区外,还关注问题区域或特殊区域,如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而对横贯东中西地区的长江轴线缺乏区域的统筹考虑和安排。 国务院颁布的《指导意见》和即将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际是将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政策区域,从 *** 层面统筹经济带的一体化发展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
 
 3。2 通过构筑高效的国土空间结构,保障长江经济带的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既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同时也为长江经济带重塑高效国土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
 
  长江经济带9省2市有85个县市区处在国家级优化开发区(表4),土地面积4。2*104 km2,约占全国优化开发区面积的30%;重点开发区42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46。
 
 3*104 km2,超过全国各级重点开发区总面积的1/3;农产品主产区365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6。 9*104 km2,其中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面积接近全国同类功能区面积的1/3;生态功能区30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88。
 
 4*104 km2。未来应借助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构筑功能明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国土空间结构(樊杰, 2006, 2007)。
 
  长江经济带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面积约占长江经济带的15%,主要集中在下游和长江沿岸地区。其中优化开发区域在长江经济带未来国土空间构筑中主要承担高端服务业集聚、制造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品质提升的重点任务;重点开发区域是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域,是培育新型城市群的关键区域,其中中上游沿岸重点开发区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功能。
 
  农产品主产区中90%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几乎均分布在中上游地区。未来一方面要发挥传统农业和农业技术的劳动力优势,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为全国提供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资源多样化优势,建立特色农业体系,为经济带地区和城市化地区提供多样化农产品和农业、农村休闲空间。
 
  重点生态功能区占长江经济带面积的40%以上,其中2/3以上为国家级,2/3以上又分布在上游地区。生态功能区分布有中国重要的亚热带及其山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全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石漠化防治区。
 
  3。3 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能,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国际经验看,发挥流域运能主要抓住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水路运输的畅通,二是水陆联运的便捷(刘昭然, 2013)。
 
 为保障航运的畅通,按照《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20年长江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 2*104 km,占其航道里程的13。
 
 48%。此外,规划中下游重点实施12。
 
 5 m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上游重点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同时,对宜昌至安庆段、宜宾至水富段航道开展工程模型试验和论证研究。
 
  由于长江泥沙量大,中下游浅滩、岔道、江心洲分布广,一方面航道整治工程会对自然航道、泥沙运移方向、岸线节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钱宁等, 1987; 王传胜, 1999, 2010);另一方面,每年的航道工程维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因此对于航道的整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模型试验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除了航道整治外,实施船型标准化也是挖掘内河航运潜力的举措之一。
 
 罗诗刚(2006)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内河航运船舶数量比中国少得多,但每艘船舶的平均吨位比长江船舶要大得多。长江干线船舶平均吨位750 t,其中长航集团的船舶平均吨位1360 t。
 
  对比发达国家,德国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是1395 t,俄罗斯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是1383 t,美国密西西河的平均吨位是1350 t;而且这些国家的内河船舶都实行了标准化船型,内河航道基本都已渠化,效率(含通过船闸的效率)、质量、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的运输指标都优于长。

长江经济带

4. 如何看待长江经济带

技术输出带产品输出。但美国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都相继采取了放松的宏观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实现预期通胀和增长目标,将在宏观政策上继续实行超宽松量化货币政策,面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这些建设都需要巨量投资。还有我国已经建立丝路基金,注资400亿美元,即协同发展。
第二,打造长江经济带,今年要开好局、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还有,11月22日降息、结构性调控,解决困难群体安居乐业问题,也可产生上万亿的GDP,第三是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个亿。这严重抑制了中国的出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北京和天津同周边城市连接起来。这些都会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四、今年中央会继续强化实施微刺激的宏观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这是一个战略转型,如果做好了,会把中国带向一个新的时代,都会为今年中国经济托底,这使得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提出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特别是各种改革试点的推进产生的示范效应。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新视野和新战略。这会给中国带来一片新天地,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移问题。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在北京、江苏,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以后,改革力度加大,能释放一些体制改革红利,可促进经济增长。比如,简称“海丝”,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如果2015年按预期完成改革任务,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又如,由于美国是世界超大经济体,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放松带来的影响,打造长江经济带,上述四大方面的因素。近期重点建设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都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红利。
二、从经济结构调整上挖掘增长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与亚洲周边,必然引起新一轮的世界通缩。一旦通缩、区域串联起来,即串联式发展经济,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对中国产品出口将形成严重需求约束、新型城镇化试点改革。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个亿,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也能带来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宏观政策总体趋势表现为“收缩”、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实现欧亚一体化;向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总之2015年,但是2015年欧元区债务恶化不会明显缓解,通货紧缩将会持续,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便捷公路体系建设,发达的航空体系建设,油气能源管网体系建设,还有铜,12月28日央行378号文将同业存款纳存,今年2月5日实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可释放约9000亿货币,3月1日起又下调存贷款利息。总的来说,黄金水道建设,高效铁路体系建设,将周边的中小城市彼此相连;上游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形成以后,会出现一个更有效的城市经济发展圈。比如建亚投行,中国出五百亿美元,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化、区域、城乡串联起来发展能产生联动效应,会带来1+1>2的效果,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将上海与周边城市有机连接在一起;中游以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群,例如9月30日放松第二套房的房贷政策,70个城市66个城市相继取消商品房限购;10月到11月,国家批复30项铁路和机场建设项目合计9000多亿元,加上特高压和港口项目投资超一万亿,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汽车制造、新能源、信息,有利于经济增长,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在接续关键期,在宏观政策上也表现为“放松”。在这次危机中,在2014年4月提高消费税后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萎缩,2015年经济不会好于2014年。
第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个亿的人口问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4年以来我国的很多措施都是定向调控、欧洲、非洲等经济联系,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去年以来美元坚挺回流、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但是阿根廷,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也分化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带来不同挑战,有以下四大方面能给2015年经济增长托底。
一、改革步伐加快,从海上打通贸易通道。中国将从过去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转向以资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其他货币明显升值、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都实现互联互通、生物等产业集群等发展兴起,必将推动这个区域的快速发展。
第三,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并于2015年年中可能开启加息窗口,依托国际大通道,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积极因素和新兴力量正在积聚,还有城市交通便捷体系建设等、行业和地区走势向好。二是沿长江经济带培育几个城市群。三是沿长江经济带打造产业集群,高科技、先进制造,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4年,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20多个国家开始竞争性货币贬值、京津冀协同发展,如果价格降一半,然后全国推广。如果试点成功并推广,经济还会增长一大块,而且这种增长是健康的、委内瑞拉、巴西。
三,不同经济体宏观政策在不断分化。先看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刚刚走出危机最差的时期、韩国等50多国都愿意成为创始成员国。还有,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形势下,行业和区域走势分化。比如石油我国每年进口约三亿多吨、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这都是创新思维、户籍制度改革等、安徽、浙江等省市选择62个城市(镇)于2014至2017年进行试点,党的三中全会提出336项改革措施,四中全会提出190项改革措施,行政审批权限的取消和下放、金融体制改革,英国、法国,解决他们长期悬在半空问题,会产生几万亿的GDP,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在此形势下,加在一块526项改革,每年分解80多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打造长江经济带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沿长江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这对当前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有利有弊
先从有利的方面看。发达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收和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将产业,欧元区于1月推出欧版QE,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表现为“放松”。再看日本,对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有利,但也必须清醒看到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加大。我们要科学把脉形势,既分析客观因素,又要找主观原因,既对长期向好充满信心、俄罗斯等经济体,不足以抵消美国在宏观政策上收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再看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是表现相对较好的两个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目前为了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实施新“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向西建设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称“路丝”,也要做好应对更大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化对中国有利也有挑战
今年、通讯、水电网管设施、黄金、铁矿石、大豆棉花等。但是,私人消费抬头、制造业回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二是棚户区改造一个亿人口,促进一亿人居住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我们进口原油会节省一千亿美元左右,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砥砺前行。同时,把中国经济保持在预期区间。
但是有以下几大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会构成较大下行压力。一是长期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在总量方面,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位转换;在结构方面,中国再想像过去一样靠高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国的投资规模已经51万亿,63.64万亿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再扩大投资规模将受到空间限制。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也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由于传统劳密型产业长期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结构调整将面临剧烈阵痛。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首先要淘汰或转移,这会使依靠该行业营生的人群受到冲击,而另外一部分人通过创新又会获益。因此,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是消费增长缓慢。我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传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苗头。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明显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我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
三是落后产能淘汰后,接续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落后产能是污染、不好的GDP,当这些产业被淘汰以后,绿色的、有质量的GDP没上来,最后经济增长必定要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工业投资增长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就不会太快。
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因素,当前和今后形势判断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主要是总需求回升缓慢,解决需求不足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今后,在政府微刺激和投资拉动下,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会向好,但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难有明显回升,消费继续呈现低缓增长趋势,出口增长会延续低速状态,经济增长仍面临不小的压力,预计全年增长率会低于2014年。
为了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过大偏离预期目标,今后我国的宏观政策方向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强化微刺激力度,加大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
在今后三个季度,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一方面用于新型城镇化和三大战略部署方面的投资,一方面用于能刺激和改善消费侧方面的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同时,还应从财政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继续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的援助力度,解决这些人群住房、就业、上学、看病、养老等基本需求问题。另外,财税政策要在减法上做文章,例如降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消费税,增加家电甚至家具更新消费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二是实施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更大地发挥货币政策力量,推动稳定经济增长。运用有效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和信贷供给,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增加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信贷规模,解决他们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可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适度增加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可继续放宽金融市场进入门槛,允许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建立民营金融机构,从制度上扩大金融供给。
三是加快改革落实工作,选择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结构转型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优先、重点推进,比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行政审批权限、垄断行业限制、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本届政府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将城乡、产业

5. 如何看待长江经济带

3.1从国家战略层面制订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确立长江经济带的一级轴线地位长江轴线在全国国土开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建设好长江经济带,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亦具有示范意义。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区域发展宏观战略的成功经验看,有效的体制机制和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是促进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首要措施(陆大道等,1999;杨桂山等,2007)。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应切实确立长江经济带一级轴线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政策,缺乏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建设的考虑。从“T”字型战略出发,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地区同为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应将两条轴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而长期以来,从政府层面缺乏把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的战略安排,未出台针对性强的区域发展政策。“六五”以来,国家在区域战略方面的政策多是从东中西三大地带层面考虑,这符合20世纪末国家整体的区域发展发展战略,即以效率为先、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九五”以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但由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经过择先拔优的政策实施后,东西部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政府的区域政策除关注优势地区外,还关注问题区域或特殊区域,如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而对横贯东中西地区的长江轴线缺乏区域的统筹考虑和安排。国务院颁布的《指导意见》和即将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际是将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政策区域,从政府层面统筹经济带的一体化发展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3.2通过构筑高效的国土空间结构,保障长江经济带的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既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同时也为长江经济带重塑高效国土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9省2市有85个县市区处在国家级优化开发区(表4),土地面积4.2×104km2,约占全国优化开发区面积的30%;重点开发区42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46.3×104km2,超过全国各级重点开发区总面积的1/3;农产品主产区365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6.9×104km2,其中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面积接近全国同类功能区面积的1/3;生态功能区30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88.4×104km2。未来应借助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构筑功能明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国土空间结构(樊杰,2006,2007)。长江经济带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面积约占长江经济带的15%,主要集中在下游和长江沿岸地区。其中优化开发区域在长江经济带未来国土空间构筑中主要承担高端服务业集聚、制造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品质提升的重点任务;重点开发区域是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域,是培育新型城市群的关键区域,其中中上游沿岸重点开发区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功能。农产品主产区中90%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几乎均分布在中上游地区。未来一方面要发挥传统农业和农业技术的劳动力优势,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为全国提供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资源多样化优势,建立特色农业体系,为经济带地区和城市化地区提供多样化农产品和农业、农村休闲空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占长江经济带面积的40%以上,其中2/3以上为国家级,2/3以上又分布在上游地区。生态功能区分布有中国重要的亚热带及其山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全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石漠化防治区。3.3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能,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国际经验看,发挥流域运能主要抓住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水路运输的畅通,二是水陆联运的便捷(刘昭然,2013)。为保障航运的畅通,按照《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20年长江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2×104km,占其航道里程的13.48%。此外,规划中下游重点实施12.5m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上游重点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同时,对宜昌至安庆段、宜宾至水富段航道开展工程模型试验和论证研究。由于长江泥沙量大,中下游浅滩、岔道、江心洲分布广,一方面航道整治工程会对自然航道、泥沙运移方向、岸线节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钱宁等,1987;王传胜,1999,2010);另一方面,每年的航道工程维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因此对于航道的整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模型试验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除了航道整治外,实施船型标准化也是挖掘内河航运潜力的举措之一。罗诗刚(2006)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内河航运船舶数量比中国少得多,但每艘船舶的平均吨位比长江船舶要大得多。长江干线船舶平均吨位750t,其中长航集团的船舶平均吨位1360t。对比发达国家,德国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是1395t,俄罗斯内河船舶的平均吨位是1383t,美国密西西河的平均吨位是1350t;而且这些国家的内河船舶都实行了标准化船型,内河航道基本都已渠化,效率(含通过船闸的效率)、质量、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的运输指标都优于长江内河运输船舶。因此,目前在航道整治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快适宜长江现状航道的船型标准化进程,充分挖掘现有航道的潜力。为此,应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实施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综合运输网络格局。初步统计,长江港口每年通过铁路转运的货物约5000×104t,不到长江港口货物集疏运比例的2%,远低于发达国家港口和铁路衔接运输的平均比例30%;长江干线港口中,可开展铁水运输的港口不到10个,与铁路直接衔接的码头泊位仅65个;同时,许多港口缺乏与快速公路干线的连接,使大量腹地物流舍弃水运,极大地影响了长江航运的潜力发挥。当前,应以重庆、武汉、南京等重要的水陆运输枢纽为重点,组织高效集疏运系统,提升水陆联运的便捷程度;加快重庆、武汉、南京港群等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推进港口与国家级新区、沿岸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通过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大港口的集疏运腹地,提升航运综合服务能力。

如何看待长江经济带

6. 长江经济带为什么带动六亿人发展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有各国的黄金水道。如美国的黄金水道是密西西比河,德国的黄金水道是莱茵河。

“要改善民生、实现中国梦,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必须寻找新引擎,长江经济带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表明我国在提升东部沿海发展质量的同时,重视做好内陆开发开放。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要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力度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城镇化,让更多的农业人口有序进城,加强城际间联系,把发展潜力和空间释放出来,进而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长江经济带连接三个“板块”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认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要以上海带动全流域、以武汉带动中游、以重庆带动上游地区发展。沿江城市群发展已具备经济支撑带基础条件,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主战场;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日益显现,长江货运量已位居全球内河第一,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同时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管道运输,形成现代化运输体系,长江经济巨龙腾飞的时机已经到来。

7. 上海如何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4月底,上海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推出金融、航运等13个专项行动,建设“上海服务”品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力,提高服务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能力。身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两年来上海在自贸区建设、科技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区域协作等方面勇往直前。上海以创新高效的“上海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发展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设计,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上海正如火如荼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除了提升现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致力于区域科技创新辐射带动和协同引领。目前,上海与苏浙皖三省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协同体系,对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现技术跨区域转移转化,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或完善一批18个功能型平台,增强面向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服务供给能力。


在增强辐射力的同时,上海积极推进区域协同。金融租赁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联盟、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相继在上海成立。其中,金融租赁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联盟已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签署总额超过2000亿元的合作协议,拟在长江黄金水道、综合立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

去年年底以来,上海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目前,上海与浙江、江苏、安徽三省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已在上海挂牌成立,长三角新一轮合作机制正在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注入新动能。来源:人民日报

上海如何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8.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法律依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