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藏当代艺术

2024-05-12

1. 如何收藏当代艺术

收藏当代艺术一定要了解当代艺术的文化,思想,比如这两年,当代陶瓷就很受欢迎,但如果不去深入了解创作者本人,收藏也是不可取的

如何收藏当代艺术

2. “当代艺术”是怎样形成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界盛行过“前卫”这个概念,九十年代又一度讨论“前卫精神”的消亡。这些当然都是在当代汉语的情境中。当前的中国艺术界,一般说来都是慎用“前卫”这个概念,而以“当代艺术”指称由当代人从事的“有意义”的艺术活动。当然,“当代艺术”仍然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字眼,根据阿甘本“同时不同代”的提法,生活在当代的人,未必就进入了当代的情境中,那些进入了当代情境的人,像“前卫”这个词曾暗示一样,好像是在鲁迅说的铁屋子里已克服了麻木,清醒过来,不约而同地看见了、感受到了某种东西或“处境”的少数人,他们各自以“艺术创造”的方式作出“个人”的“反应”,而不只是“反映”。
其实人不可能真的有共同的“处境”,如果你熟悉艺术史,你就能找到一个更好、更复杂的词:“情景”。为什么一定是“个人”的,而不是大家一起上(关于“前卫”为什么不行了)?为什么是以“艺术创造”的方式(关于“当代革命”和知识分子的位置,那些不得不做的、最好的,关于“犬儒”这个令人纠结的指责)?为什么是“反应”,而不是“反映”(关于不容回避的“现实”,“现实主义”不过脑的方式怎样旺盛的存在着,关于不得不谈的“语言转向”)?皮力博士的讲座为我们解开了这一团乱麻。
皮力在“扬子江论坛”(2011年7月9日下午)做讲座的方式本身,在当代艺术界中,据说已经是“落伍”了十年,很“九十年代”,我们武汉的艺术爱好者们,以开小车代替当年骑自行车去听他,一边听,一边还拍着中产阶级别墅的蚊子――感谢蚊子,是蚊子为我们制造了另一个九十年代的情境!
如今,“学术”这个词往往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一想到“科研项目”、“核心刊物”,大家都会很害怕。皮力博士的学术,严格意义上,当然还是从“最可怕”中杀出来的,不同的是,在完成博士论文甚至在读博之前,他就已经是当代艺术界的名流,因此他的做学术,是清醒地带着当代艺术中的种种问题和需要,并且从这些问题和需要中艰辛地理出了一条出路。《行动到观念》这个讲座与他的博士论文同题,皮力试图以3小时的时间,为我们讲清他7年读博、2年爬字格的果实,这种热心,我们当然要以更响亮的拍蚊子的声音报以感谢!皮力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当代艺术”的形态在世界范围内是如何形成的,简单地说,大约在1956年至1972年之间,“现代艺术”从多条线索,逐渐演变、转换为我们今天眼见身感的这个“当代艺术”的形态和状态。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对“转换”的繁复线索的疏理中,皮力已帮助我们获得关于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必要态度。

3.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艺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无论是学术推进和市场化进程,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且,与整个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尤其是,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它从模仿、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阴影中逐渐走向本土化,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原创风格。  理解“当代艺术”,必须对“当代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谓“当代性”,就是艺术创作在时代进程中保持的先锋性、探索性和独立性。“当代性”不仅是当代艺术的价值核心,也意味着当代艺术的双重任务。首先,必须面对现代性直到当今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再一点,必须面对今天这个时代的新现象,比如电子图像、数字图像、网络等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物质形式。当我们说某件作品具有“当代性”时,就意味着这件作品具有关注现实的性质。当然,具有“当代性”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好作品,所以,对具有各个时代属性的作品本身该如何评价,还有很多因素。
  理解“当代艺术”,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感受艺术家对今天的文化现实、社会生活中表达的“当代性”,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思想痕迹。换句话说,首先是态度和立场,一件作品到底有多少艺术家自己的观点,表达个人所创造的形式语言,以及个人的艺术观念等。艺术家置身于今天的现实,作品必须面对今天的现实,必须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即使是针对历史、经典以及未来话题,在表现上也要进行一种当代性和当代感受的转换。一个时代最好的艺术能直接体现出这一时代的民众心理状态及精神现象。当代艺术是时代的前沿,最能代表一个时代。作为视觉力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发现,当代艺术更多的是在媒介、语言和感觉中体现出“当代性”。也就是说,它更多传达的是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文化针对性,表现当今艺术家体验到现实中不同于常人的最敏感的生存感受——用当代的艺术语言和媒介进行转换与表达。如果说,后现代艺术主要区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解构、观念等更多的方式介入艺术本体的变化,那么,当代艺术则强调的是建构艺术与时代背后的文化感觉的关系。从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坎坷道路上,我们发现,只有反映和表达现实问题,才是当代艺术的立足之本。
  由于当代艺术的独立性、实验性和社会批判性,因此在中国艺术史上无疑是一场价值革命。当代艺术在中国如此引人注目,是它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至——但是,我们是否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分量?关键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特征和文化氛围等等,所有这一切,汇成了一个无可代替的特殊场域,我们投入其中,就会产生一个基本感觉,就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方圆。这种感觉回旋其中,如影随形。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入艺术既是体验当代,我们甚至在当代艺术中更强烈地意识到生活本身。
  回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美术的实践是以深入街头、走向民间、到群众中去、深入生活而展开的,它继承了“五四运动”倡导的艺术思想,即“艺术社会化”和“社会艺术化”,也是“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的延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美术界都在谈论“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它们对左翼美术有着极大的影响,虽然与当代的介入不同,但看待艺术社会关系的视角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仍然可以发现它们的积极意义,仍然可以发现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政治的特殊关系。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将艺术塑造成为社会结构中的积极元素,这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一种积极努力的结果。
  今天,当代艺术在中国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考验,这就需要艺术家与批评家,还有那些关心当代艺术的热心观众,在不同程度上做出各自的调整。总会有一天,当代艺术将成为过往的历史景象,供后人去研究和访问。今天,当代艺术依然在成长的过程中,远还没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很多问题不是当务之急——留给后人去总结和批判。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继续努力地表述我们这个时代,努力表述我们这一代人,与周围的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对话。这其中,不仅需要思想和态度,更需要精神和勇气。
  今天,我们很多人,包括一些批评家和理论家,以及收藏家和媒体,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过去成功成名的艺术家身上,认为他们是衡量或判断中国当代艺术的惟一标准。这种认识上的局限和视野的狭窄暴露了当代艺术的一些问题。今天,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混乱和停滞状态,尤其那些“商业神话”,使得早年的批判性和独立精神正在消失。它的成长与发展,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是艺术介入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当代艺术一直面对的问题。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是鱼龙混杂,我以为,这句话说得真好——因为,鱼龙混杂才是当代艺术的正常生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与当代艺术站在一起,共同呼吸我们这个时代的空气,承担自己的命运。2009年12月,“中国当代艺术院”在北京挂牌成立,说明了官方对当代艺术的接纳与认可,很有可能,若干年之后,在中国成为一种主流艺术。
  从中国的历史情境出发,当代艺术向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的拓展,艺术家改变现代主义的个人化的形式追求,注重交流与互动。互动不仅是跨界的结果,还意味着艺术人格的改变,以开放的心态,去呈现个人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存在的感受和体验。当代艺术需要一种介入,介入就是一种立场和态度,是针对某种问题所采取的手段,然后以行为和视觉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强调的介入不是一般的社会活动,而是一种批判意识。介入是以艺术的方式提出问题、反思问题并质疑现状。从另一个角度说,介入能改变我们原有的观看艺术和欣赏艺术的方式。当代艺术的种种实验,是对社会变革的记录,它只代表它的时代。同时,它还是一个与社会紧密相关但又具有高度独立性的思想活动和知识活动,当然,还是一种追求自由、智力和解放的活动,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可以通过智慧获得自由和解放。
  “当代艺术”就是我们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将态度转换成一种艺术形式。其实,艺术不解决问题,但艺术可以发现问题和表现问题。当代艺术在任何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是艺术家觉醒之后的自觉创造。艺术家能够敏感地发现问题,并将一个纯粹的问题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把它搞清楚为止。当代艺术要求艺术家必须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做文化上的清理,揭示人在现实处境中的真实状态,催人思索,催人觉醒。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从艺术的意义上说,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极少数具有反叛意识的人物,凭着敏感和先见准确把握了时代的特征,同时,影响并改变着同代人以及后人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
  “当代艺术”改变了传统的观看方式,也就是说,作品不再赏心悦目,不再为观众提供“美”的图像,而是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艺术开始介入到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中。它要求艺术家不能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时代,创作毫无感觉的作品。当代艺术在当代中国确实有一种无限的可能性,与现代艺术相比,确实更具有人道主义的独立人格和探索价值;从社会形态上看,打破了一元化的传统创作机制,尤其是在学科建立上,推动了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其实,当代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关注、介入同时还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在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曾这样说过:“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要做其他许多工作。只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用于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
  如果说,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以艺术的解放推动人的思想解放,那么,当代艺术的价值就在于以艺术的多元和对生活感受,推动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由于当代艺术的动态性和即时性,导致了它的多义性、叙事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中国,当代艺术是艺术家获得的自由和解放,也是人性的觉醒。(刘淳)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艺术

4. 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艺术中体现

’的‘重叙’已然成为一种艺术经验或方法论。事实上,当代艺术对于传统的回归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发掘与转换,而放眼整个国际当代艺术圈,它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出现了一种回归的趋势。按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发展模式,当代艺术的发展愈加困难,从而使其容易进入发展的瓶颈状态,我们可以观察到近几年在当代艺术表达形式中架上绘画开始越来越多。因此,纵观全球,无论是当代艺术发展的整个国际趋势,抑或是国内发展的小潮流,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是合拍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一实践方向无疑可以促使整个国际当代艺术趋于多元化,当代艺术不再完全遵循之前西方主导的过于单一的概念与价值观。中国当代艺术家依托自身本土的艺术经验创造出一种新的样式,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使的当代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当代的手法表达传统的精华
东方美学观念和西方美学有很大的差异,东西方艺术作品背后有文化属性含在其中,弘扬东方美学特质的美术,保护传统艺术文化,不只是物质层面,更多是精神层面。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举例:“比如故宫传统建筑,我们讨论的不仅是其物体本身,更多的是物体内部文化的延续。传统艺术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如何运用到自身的创作,其实还是看艺术家本身的文化修养。”

湖南郴州:大学教师创作百家姓图腾 打造汉字演义奇观
“一位中国艺术家生长在中国现实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周边的变化,甚至在其教育背景当中,审美的养成都和传统息息相关。”夏季风认为,艺术家从传统中吸收营养重新去创作意味着是一个不断生发的过程,在“传统”一个时间段后发现你也会成为一个“传统”。“林风眠、徐冰等艺术家在我看来,他们对自我的身份是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的,其艺术创作是和艺术史发生关系的,成长教育背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创作,其艺术表达是不知不觉的,其表达又不停留在泥古传统层面,而是把传统当作营养的一部分,以当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很多年轻艺术家画得方法可能很传统,但创作表达出的意图和传统截然不同,无论是水墨还是油画,很多年轻艺术家都在做一些尝试,他们的作品和传统是没有分割开来的,是延续了传统的一些精华,以当代的手法在表现。每个时代的情绪和特征是不一样的。”

5. 当代艺术陶瓷如何收藏与挑选?

摘要:瓷器收藏在中国各代之中都有不少的名人雅士收藏家进行,传至现在中国古代名瓷在市场拍卖中每一件基本都是天价。并且随着瓷器市场的刺激,不少收藏者将目光放到了现代瓷艺术品市场。
《天使的翅膀》陈善林
瓷器收藏在中国各代之中都有不少的名人雅士收藏家进行,传至现在中国古代名瓷在市场拍卖中每一件基本都是天价。并且随着瓷器市场的刺激,不少收藏者将目光放到了现代瓷器收藏,虽然他们的价格远远不及中国古瓷器的收藏价格,但也有着一定的升值空间。
收藏瓷器也能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启心智。例如,学习研究历史都会知道,纸张的出现较晚,又难以保存,记载中华文明除了纸张外,还有青铜、甲骨、竹简和陶器等,陶瓷是最物美价廉的书写材料,因此,在陶瓷上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彩陶就记载了大量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和精神追求的图画;如唐代的长沙窑瓷器身上带有大量的诗文,特别是唐诗;再比如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唐诗宋词,还画有反映百姓市井生活的图案等,这些文字和图案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最好实物资料。瓷器收藏的过程其实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够增强今后工作、生活的信心。
《粉青米字纹盖罐》陈善林
现代瓷器收藏
收藏现代陶瓷也的两种用途分别是学习交流和投资获利,现在的收藏已经不是传统的收藏了。在以前,收藏陶瓷似乎只是一些具有专业知识,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以及兴趣的文人雅士所干的事情,但是今天,投资陶瓷艺术品已经成为了陶瓷市场的主流。随着市场的波动以及需求,选择便于脱手、适应市场的陶瓷进行投资,若是再加上眼光独到的话就可以获得利润。古陶瓷十分难觅,并且收藏古陶瓷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这样才不会轻易地看走眼。但是收藏现代陶瓷就不一样了,从价格上来说,现代陶瓷并不是特别贵,并且很多当代陶瓷都是做工精细的,比较容易满足一些普通收藏爱好者的需求。最后,现代陶瓷是可以保值增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品的价值会逐年增长。
《粉青跳刀纹盖罐》陈善林
当代艺术陶瓷如何挑选
1、就算当代艺术陶瓷的价格不如古陶瓷那样高,也不怎么会有赝品出现,一定的眼光以及修养还是必要的。正因为没有赝品,所以对于陶瓷的造型、创意以及对于艺术的独到性都要考虑进去。
2、要看器形有没有变形,釉面是不是光洁,釉色的色度是不是一致等等。
3、果然是青花或者彩绘,就要格外地关注它的颜色,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不能过艳也不能过暗。
4、不要购买有打印轮廓、草草勾勒填色的艺术陶瓷,这类陶瓷都是流水性生产的,没有什么太大的艺术价值。
5、仔细观察瓷器,必要的时候轻轻弹扣,要注意瓷器上不能有裂纹。
我们深深的迷恋每一个手艺人全情投入与自己手艺时的样子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不苟且、不应付、不模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
欢迎每一位瓷器爱好者,探讨千年瓷业文化。
我们的企业使命:以瓷文化为媒介与消费者共建品质慢生活。

当代艺术陶瓷如何收藏与挑选?

6. 中国艺术应该如何走向世界

A 中国的文化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当代中国的艺术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表情,艺术是社会状态的寒暑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体现,是帮助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当代中国艺术,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艺术成果走向世界。
    近年来,中国艺术由“旧时王谢堂前燕”走向了广阔的国际舞台,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在国际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隐患:
    首先,我们“走出去”的艺术文化产品偏重于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传播力度、广度、深度则远远不够。国外民众常常通过三星堆、兵马俑以及中国古代经卷、书法来了解中国,而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却严重匮乏或者偏颇、误解。那些在西方当代主义意识下产生的扭曲领导形象、丑化中国人面貌的作品堂而皇之陈展于外国艺术殿堂。恰恰相反,不少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只能在一般画廊展示,文化的尊严被严重损伤。
    其次,我们始终处于“被选择”的状态,大规模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并没有确立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艺术话语权,当今的国际艺术规则与标准仍是西方的一统天下。中国艺术品获得西方关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然而其中也充满着“被看”的危险。倘若我们不能确立中国立场,仅仅因袭临摹西方的前卫艺术,那么就会与中国文化内部深厚的传统底蕴发生断裂。
    再次,目前中国很多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同时还较多地受到了盈利策略的驱使。艺术家往往被误导,似乎只要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扬名世界。艺术家对国际资源的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只能以个人名义与海外画廊或其他艺术机构合作,推向市场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因为以上的种种不足,导致当代中国艺术被过分政治波普化,“文革”意识或“文革”产生的作品被视为主流,或者是将中国传统的元素转化为其有商业价值的标志而泛化、产业化。导致简单、平庸。甚至某些畸形表现、格调低下、哗众取宠的艺术人士得到热捧,使得世界一再“误读”中国。
    B 从上述所看,建构价值标准体系是中国艺术品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十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坚持多元、开放、创作自由的前提下,要增强对文化艺术品主动输出的甄选标准,形成健康发展和谐生成的中国当代艺术评定机制。在甄选中应当把握三个原则,即健康高尚的思想、普世的情感和高水准的艺术性。有步骤地将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中国优秀艺术作品推向国际舞台,培养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国文化走出去,逐步拓展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市场。
    要加强官方机构、正规艺术品经营机构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艺术品输出机制。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是隶属于文化部的两大艺术机构,那里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文艺理论专家,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在当代中国艺术国际交流中的引领作用。
    要让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要组织海外考察,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培养孕育一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与西方接轨的艺术经纪机构,从而形成一个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艺术体系,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建构全球话语权的过程中得到最为有力的支撑。
    要发现并培育品牌级的艺术大家。一个国家的文化复兴离不开艺术巨匠,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对一流的艺术家进行全方位推介,才能有效地树立起国家的文化形象。西班牙政府曾以重金聘请毕加索为纪念西班牙内战创作绘画,由此催生了享誉世界的名作《格尔尼卡》;英国政府曾委托亨利·摩尔担任“战时官方艺术家”,亨利·摩尔利用这一机会创作了著名的《防空洞素描》,历史性地记录了伦敦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坚忍不拔;日本政府于1937年购买并收藏了东山魁夷的画作《残照》,才使得他的艺术为社会承认,从此大放异彩;美国政府在匹兹堡为安迪·沃霍尔建了专门的博物馆,推动了波普艺术在全世界的传播。总之,一位国际艺术大师的产生离不开其祖国所给予的支持和推助,而当艺术家蜚声国际的时候又可以为他的祖国创造无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要让世界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向海外有计划地翻译经典作品。这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还将对推进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与翻译引进西方艺术理论著作及艺术家作品的繁荣局面相比,向海外系统翻译和推介当代中国艺术理论著作及艺术家代表作品的工作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显得颇有差距。缺乏组织性,没有一个机构来统筹管理对当代中国艺术理论著作及艺术家代表作品的翻译推介工作;缺乏系统性,对外翻译工作没有长远综合的规划,对于哪些著作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理论的经典,哪些艺术作品可以代表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平缺乏相对统一标准,更没有清晰的名录;缺乏专业知识,致使高质量的译本犹如凤毛麟角,无法产生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要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挑战。在与世界的博弈与合作的过程中,当代艺术作为多重文化冲突中的重要角色,能以其独特的身份促进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认识、沟通和协调。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正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一个文化发现及其艺术价值重构的重要时机。我们应当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富有策略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走向未来。
    C 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已经不能满足于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简单参与,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所追求的目标。
    我从事艺术创作、教学、研究30年,在梦与现实间穿越。其梦在于通过塑造中国历史杰出人物展示中国精神,建立时代丰碑,化深厚的传统为今天艺术创造的资源,融入人类文化的洪流,在国际社会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
    近20年来,我在两岸三地举办艺术展,继而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英国、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巡回做展。以《老子》《孔子》为象征的文化人系列雕塑、以《睡童》《母与子》为代表的表现人类普世情怀的作品、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群雕》表现祈求世界和平的作品,获得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国际人士的赞誉。潘基文认为:“这些作品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且以工整的颜体亲笔书写“上善若水”以赠。这进一步证明通过中国文化人系列塑像的艺术,获得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巡展到了世界雕塑之都罗马,《孔子》《老子》《李白》等雕塑第一次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与米开朗基罗、曼祖的作品对话,其中组雕《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经意大利文化部批准,永久收藏并陈列于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宫,这幢具有570年历史的宫殿见证了意大利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深情。
    2012年12月,作品《天人合一——老子》到法国卢浮宫展览,在国际美术展中获得了唯一雕塑金奖。该作品选择了类似于文化之鼎的造型,内部刻满《道德经》,以其深邃的慈容向世界叙述中国的和谐思想……
    同时,韩国建立了“吴为山雕塑公园”,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收藏并陈列我的《孔子像》,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巴黎大学,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等艺术殿堂收藏并陈列了我的中国杰出人物系列雕像……他们分布于世界。
    在以作品本身传递中国文化的同时,我还在世界多所大学的演讲中传播中国文化。2011年参加了中美第二届文化高层论坛,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阐述中国文化的基因,阐述中国文化是祖国母体内最纯净、最甘甜的乳汁。我在母亲的怀抱里梦想,在吮吸母乳时生长,以德的风尚和体、智的劳作实现梦想。
    当代中国艺术的产生发展不是孤立的,连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大范围内体现自身的价值。它将使中国梦融入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佳境。

7. 为什么当代艺术如此的匪夷所思

阅读《“当代艺术”:世纪骗术》是一条极佳的途径!
所谓“当代艺术”形成于“二战”后美国与前苏联的文化冷战时期。1947 年,前苏联阵营率先建立了“共产情报局”(Kominform)以取代原先的“共产国际”(Kominter);随后,也就是1950 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全力在欧洲宣扬“美国文化”和“美国艺术”,最终把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硬生生地移到了纽约!
法国“前卫艺术”女士认为,“当代艺术”渐渐取代“先锋(前卫)”说法的。1964年,“美国艺术”在欧洲确立并赢得国际地位的划时代标志。
美国艺术,象征着“自由”体现“个人创造”。
1959 年,中央情报局花了35365 美元,展示“美国艺术”鼓励欧洲青年从事“美国式艺术”的双重作用。从而使“美国艺术”开始国际化。艺术市场也跟着捧炒,以致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都一夜暴富。“国际当代艺术”的诸多决定因素,都是由美国或“美德轴心”所掌控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当代艺术”一词还是“中性”的,7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便开始有了特指某些艺术品的特征。
‘当代艺术’……是某一种形式的艺术,而不是指所有当今活着、与我们同时代的艺术家创造的全部艺术。”这种特定意义的“当代艺术”,真正在艺术界大行其道。
那么,这个被捧得天花乱坠的“当代艺术”,其特质又是怎样的呢?
当代艺术”的说法,只是在文字上做了“游戏”式的更新,于是便扩大了一些玩的范围,如新技术、新媒体以及非西方国家的边缘文化等等,理论上没有提出任何新的主张。
“当代艺术”那里,随便什么东西、什么涂抹、什么声音、什么影像,都可视作“艺术品”,即便是“粪便”也不例外!
没有基本知识体系,没有敬畏感!这就是为什么“当代艺术”横行的今天,技艺精湛、立意深刻的绘画和雕塑,一直被边缘化制。其悲惨遭遇,令举世善良的读者难以想象。
而今,中国的艺术界,也在无知地把这种“美国式艺术”当做普世性的“当代艺术”,并热衷于跻身其中。
中国的所谓“当代艺术”,除了一些人杂耍中国文化的表面符号外,普遍没有中国性,更谈不上“创造性”。那些“勇于探索”所谓“当代艺术”者,只不过是照搬和模仿西方的一些老旧模式,因而也根本无法得到西方的认可。只有那些诽谤、诋毁、扭曲、嘲弄本民族文化的东西,才被西方“当代艺术”界收入了“难民营”。而这也恰恰印证了美国中情局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真正用心!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文化正在被“奴役”!中国的许多“文化精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价值标准和判断能力,只是把自己的目光紧紧盯着西方的“风向标”,没有胆识建树起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当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于我们的“文化精英”。这也许是我们在潜心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文明的途中,必然要经过的一段“弯路”。但是,我们需要尽快让自己的头脑清醒起来,我们的民族要想再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就必须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立足于本土文化,构筑起更加科学的理念,创造出更加伟大的文明!
要在文化艺术方面使我们的头脑尽快清醒起来,阅读《“当代艺术”:世纪骗术》是一条极佳的途径!

为什么当代艺术如此的匪夷所思

8. 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走出国门。

我认为现今当代艺术缺少了交流的机会,为了助力优秀青年艺术家登上国际舞台,为中国青年艺术家创造与各国当代艺术家、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展现中国当代艺术风采,很多艺术品平台都把现在主流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向海外推广,最有名的就属艺术小红花的出海计划。提高了青年艺术家自身知名度,同时也就能提高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