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的学术论著

2024-05-15

1. 胡涛的学术论著

参与编写出版教材:1. 《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8,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核心课程;2. 《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化工类本科生,核心课程;3. 《无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化工类本科生,核心课程;4.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吉林大学),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二版),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6.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大学化学基础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胡涛的学术论著

2. 胡海涛的学术

学术上继承发展了李四光教授提出的“安全岛”学术思想,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地下水网络”学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3本。

3. 胡松涛的学术研究

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一名,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一名,其中五名已毕业(均已考取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不完全统计,SCI收录一篇,EI收录二篇,ISTP收录三篇,出版专著一部。承担科研课题16项,其中主持科研课题11项,“863”课题子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四项。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山东省教育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硕士论文、青岛市青年科技奖,院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各类、各级优秀论文奖12篇。

胡松涛的学术研究

4. 胡海岩的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研究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稳定性与分岔分析、控制器设计等问题,揭示了反馈时滞、弹性约束、迟滞阻尼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提出了若干新控制策略针对斜碰撞振动,揭示了新的碰撞振动及分岔机理,提出了碰撞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多种飞行器研制中的振动控制问题。在国际著名的Springer-Verlag出版著作《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截至2009年2月,共出版著作5部;发表期刊论文198篇,其中78篇被SCI收录,108篇被EI收录。论著被他人引用2300余次。讲授“机械振动”、“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等课程。截至2009年2月,共培养博士12人,硕士8人。其中,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 胡涛的工作成果

从2006年起,担任化学化工类基础课“无机化学”、专业课“中级无机化学”的主讲教师,并于2010年开始担任全校综合素质类课程“化学与现代社会”的主讲教师,年授课量达到200多学时。2006年、2008年2年分别获得校教学质量优良奖,2007年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奖(青年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首届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特等奖,大连五一奖章。此外,还致力于以课程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课程建设方面应用的研究,2003年至今,在教学方面,共负责及参与教学改革项目16项,个人负责经费13.9万元,发表教改论文11篇,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出版教材7部。

胡涛的工作成果

6. 胡涛的研究领域

(研究课题) 1. 以课程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2. 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课程建设方面应用的研究;3. 以天然原料合成沸石及其应用研究;4. 金属-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研究;

7. 胡海涛的研究方向

1)多相流与强化传热2)制冷系统仿真与优化、换热器的优化设计3)环保制冷剂传热特性、纳米制冷剂应用

胡海涛的研究方向

8. 胡海涛的论文论著

主持陕西省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和2项校教改项目。近五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基本建设与实践”项目获2005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教育部、卫生部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研究领域和主要方向有神经系统的衰老与抗衰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发病机理和防治;心脏血管及神经支配的基础研究;海马参与痛与镇痛机制的基础研究及针法微型外科的基础研究。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陕西省教委和卫生厅科技进步奖6项。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已获学位14名,在读3名),博士研究生32名(已经获学位19名,在读1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