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

2024-04-29

1. 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

2. 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农历二十四节气表如下:



二十四节气(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之中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24节气是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农历二十四节气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3. 二十四节气的阳历时间

春季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 

冬 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的阳历时间

4.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5. 中国农历的二十四气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中国农历的二十四气节

6. 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农历二十四节气表内容

1、二十四节气(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之中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美图、二十四节气GIF动画设计、二十四节气美食图。
 
 3、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7.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

8. 农历二十四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