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2024-05-14

1. 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学术型比较:
  对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非常复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接近日本,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以及外汇储备方面甚至超过了日本,但我国在更多领域仍落后于日本。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仅为46%,而且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农民购买力太低,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没有完成启动。

  ●从产业结构上看,日本早已形成发达国家型的产业结构,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已经下降至5%以下,第三产业接近60%。而我国现在农业就业人口仍占50%左右,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左右。

  ●从增长模式看,目前我国增长模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设备投资和出口牵引。日本则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完成工业化目标,跨入了成熟阶段的门槛,早已结束“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粗放模式。

  ●从企业层面看,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企业就已相当成熟,拥有丰田、日产、日立、东芝、松下、新日铁等世界顶级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当然也包括许多中小企业,掌握着众多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许多世界级品牌。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相比几乎无差距可言,所生产的产品如机器人、半导体、家电、汽车等甚至要超过欧美。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世界顶级企业极少,世界顶级品牌甚至还没有出现。特别是我国的企业严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企业大而不强。

  另外,日本企业在附加值高的研发领域和销售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国企业的优势主要在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和组装领域。日本的出口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均可由日本企业完成,几乎可获得其利润的百分之百。而我国的出口产品60%左右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大多依靠进口,而且越是高端产品,对进口关键零部件的依赖度就越高。我国企业所得到的利润很低,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是人工费而已。

  ●从公害问题看,日本由于长期追求高速增长,结果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公害的泛滥,以至于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诉讼”事件。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比日本当时的状况还要糟。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已不存在明显的环境问题。
  大众化比较

  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
  但是,从经济总量GDP来说,小日本是大中国的2-3倍。

  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进入了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而中国甚至没有完成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中国目前是城镇化水平是40%,相当于50年代的日本,而那时的日本刚经历过二战,在恢复阶段。

  从工业结构上来说,现在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
  而且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

  日本的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12%,而中国是1%,这意味着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

  日本人中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达到12人,中国仍是0。

  日本的恩格尔系数是22.3%,而中国目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

  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2. 中日经济力量对比

  航空航天技术比较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2 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3 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4 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中日海军技术比较
  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上170使用自导防空导弹,而金刚级使用的半主动制导。反舰导弹的差距更加明显。170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舰。而日本在作战系统和舰用主机方面还需要依靠美国。金刚级的优势在于载弹量远远超过170 舰。反潜战水平可能优于中国。

  在潜艇方面,中国潜用柴油机还需要进口。国产柴油机噪音大,比功率低。日本技术领先,但比中国使用的德国柴油机无技术优势。中国在AIP技术上国际领先,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不具备这个技术。日本千方百计想得到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潜艇材料上中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噪音控制上中国也不落后于日本。只是声纳系统还有一些差距。在引进法国和俄罗斯技术以后,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
  中国拥有核潜艇,日本没有。中国核潜艇发展了两代。苛刻的中国海军对新一代核潜艇非常满意。
  从以上分析***在海军技术上已经赶上和超过日本了。但由于过去长期落后,欠账太多,所以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赶不上日本。但中国海军的赶超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军技术上的差别同样是中国具有完整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可以自主完成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在柴油机、和某些电子技术方面领先。但必须依靠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才能完整地制造现代化军舰,才能形成海军战斗力。


  现在中国军事工业已经提供中国军队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不低于日本,问题是PLA如何使用这些装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陆军装备技术比较

  以主战坦克为例,火炮、装甲技术中国领先。日本不具备生产高膛压火炮技术,只得引进德国许可生产坦克炮。中国完全具有高膛压火炮自主技术。与德国技术相当。装甲技术在各国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国99式坦克的防护远远超过日本90式。火控技术相当,其2000米动对动首发命中率相当,大约在85%。日本的优势在于动力系统。不过日本使用2冲程发动机表明日本的高比功率4冲程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如果中国的1100千瓦发动机过关的话,在这一领域也赶上日本。


  电子信息战技术比较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这导致了日本的军用电子技术的先进。但日本的硬件先进,但软件落后,日本的软件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日本的电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国电子工业基础落后,有一些军用电子原器件不能生产或其质量不高或价格太高,影响到中国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到陆海空军和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水平。但最近几年这个情况有了根本改变。中国电子工业的加工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术。现在正在开发自主的90纳米的加工技术。中国的IC设计发展也很快,已经在开发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器芯片。中国的工程软件设计原来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电子战信息战技术还主要依靠美国,LINK11和LINK16是日军的主要信息链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从整体上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本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日本为什么看起来想一个太监一样的根本原因之一。

3. 日本的经济实力?不可估量~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走走停停,步履艰难。尽管政府实施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但成效甚微,终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实际经济增长率1997 财政年度跌至负0.1%,1998财政年度为负1.9%,2001年度估计为负0.9%。(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为此,国内外舆论对日本经济普遍悲观。 学术界开始对日本经济体制提出了全面的质疑,否定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观点占据了主流地位。一些研究分析了90 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体制因素,认为有效的经济体制应收敛于美国模式。

    诚然,目前日本的经济衰退不仅仅是一般的经济周期变动,它暴露了支撑战后日本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日本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 显示出日本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低出生率和高龄化社会的迅速发展, 滞后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进程。但是,忽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文化背景,不深入研究日本经济体制的合理性及其固有的缺陷,尤其是目前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具体政策措施,就无法对其改革的成效及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作出准确预测。(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一、摆脱衰退的难点

    从中期来看,日本经济能否走出衰退,步入持续增长的轨道, 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成功地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不良债权

    由于股价和地价暴跌,金融机构的坏帐从“泡沫经济”崩溃初期的40 万亿日元增加到1999年3月底的80.6万亿日元。在政府决定注资60万亿日元后,主要大银行的坏帐有了一定程度的注销,但大部分中小银行坏帐仍然相当严重,加上进入2001年以来股价大幅度下跌,使有些银行的股票时价已低于净资产的30-50%,这严重影响了不良资产的注销。同时,企业倒闭增加 ,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因此, 金融机构“惜贷”和大企业“惜借”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观。日本一部分经济学家建议政府再追加财政支出,以尽快解决不良债权问题。 但在政府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要实施进一步的财政政策难度极大。

    (2)设备过剩

    1987年以后迅速增长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促成了“平成景气”,但“泡沫经济” 崩溃后整个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开工率下降,企业设备大量闲置。目前,除部分IT 产业外,日本企业的资本设备严重过剩,据估计过剩率高达30%。如不能尽快解决设备严重过剩问题,民间企业新的设备投资难以进一步增长。

    (3)过度雇用

    在日本“长期雇用”的就业体制下, 企业很难随经济周期的变动而调节其雇用数量,因而富余人员成为经营的沉重负担。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化和经济的恢复,失业将会进一步增加,而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又将制约经济的增长。 日本如何走出这一恶性循环,是其经济结构改革的难点。

    二、制度改革与结构调整

    长期的经济衰退使日本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的复苏和持续稳定的增长,除了短期内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外,有必要加速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为此,日本政府和民间正在或将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努力。

    (1)金融制度改革

    着力进行金融体制的调整和重组,如允许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的相互参与,鼓励金融机构的合并等,以期尽早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恢复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同时, 把从间接金融转向直接金融作为投资结构改革的中心课题, 并建立由民间金融机构出资为主体、政府提供信用的股票收购机构, 将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股票从银行转移至私人。

    (2)财政制度改革

    改变以往公共投资主要用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 将重点用于充实信息通信、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新社会资本;实施永久性减税, 把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和法人实际税率降至欧美国家的水平。

    (3)企业组织改革

    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日本正在促进外国资本的参与,调整所有权结构, 解除相互持股,以加强股东的力量,使企业内部形成有制约机制的决策体系。相互持股被看作是剥夺股东权利、忽视所有者对企业经营的约束及扭曲股价的元凶。银行拥有企业的股权,不仅使银行的经营不稳定,而且还剥夺企业经营者的独立性, 降低淘汰低效率企业的市场机能。同时,引进连结决算、时价主义的新会计制度,并将资源集中投入到盈利部门,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率,从产业和金融两方面谋求经济的“再生” 。

    (4)就业制度改革

    一些企业通过提前退休和中途录用的方式,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同时引进“能力主义”原则,提高工资中职能工资的比重,或引进年薪制, 实行个人能力短期内与报酬直接挂钩的制度,并提拔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事管理工作。

    (5)促进新技术革新

    为了建立起技术创新的体制,将在大学大力引进和彻底贯彻竞争原理,以培育创业于大学的风险企业。为此,政府将放宽规制,让大学灵活地调整系科设置, 创设技术转让及留职创业等制度,并投入一定的开发资金,建立产、学、官相结合的研究体制,以有效地利用民间的研究开发能力。

    (6)产业结构调整

    一改80年代以来试图在现有的产业结构及制度框架内谋求发展的做法,确立IT、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等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提出产业竞争力战略,从根本上纠正国内高成本结构,力争实现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7)经济行政改革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和相互参与, 政府正着力排除国内各利益集团的阻力,在相关领域放宽各种规制,构筑更加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 实现经济制度的国际化,以有效地应对经济的全球化。

    (8)对外政策的调整

    为加强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拓展商品和服务贸易,日本率先与东亚一些国家(地区)就商品及服务贸易的相关事宜进行磋商, 在获得共识的前提下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三、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与发展潜力

    毋庸置疑,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市场化是此次日本结构改革的主线。然而,从日本各类改革方案来看,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改革还是微观层面的调整,都将在保持现有体制的合理性(即市场和政府的有机结合、谋求社会的平等及和谐、保持尊重人的企业经营等)的基础上,通过纠正体制缺陷和调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提高体制的效率。日本大部分经济学家、财界人士、政府官员、企业家及工会组织支持目前的结构改革,但不赞成全面仿效美国模式,认为无视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文化背景,全盘放弃现有体制的合理部分,反而将使体制效率下降。

    从综合国力来看,日本经济仍然拥有以下潜在优势:

    1.拥有1300多万亿的金融资产,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制造业的总体生产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

    3.应用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在IT的运用方面(如全球通信服务等)已抢占了有力的地势,IT 产业将在未来3-5年内将有新的突破。

    只要日本能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实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并建立起与世界经济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与社会体制,那么,完全可以实现2%-3%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忽视这些优势的存在,低估日本经济的发展潜力,将使我们在开展对日本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日本的经济实力?不可估量~

4. 日本的经济,主要靠中国吗?

  你这样的说法不是很科学,你的数据是夸大其词的,中国的消费对日本很重要,但是也不是绝对的,而且日本如果经济反制中国,情况恐怕是杀敌1000自损800,划不来。

  但是我也反对楼上的 回答者:雪莉魅影 的说法,这位同学的回答简直是胡说八道,中国和日本的国际社会地位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甚至在国际中所属的派系也不同,他们的经济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学习,孙中山不到日本学习,也有其他地方能够学习,我们的科研不到日本学习,也有其他途径,这就如同你不去沃尔玛消费,你也可以去乐购购物,道理是一样的。

  况且从钓鱼岛事件以后,形式有了微妙的变化。

  钓鱼岛的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日本早不抓人晚不抓人,偏偏在这个时候抓人呢?我觉得和日本最近发生的“丰田事件”和“鸠山政权”倒台、菅直人上台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丰田事件,事件表面上是美国对丰田汽车的安全性表示怀疑进行调查,实际上是近年来日本出口商品对美国的本土商品影响逐年加大,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本土企业的危机直接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了拯救本土的就业率,美国不得不对日本商品进行打压,凭心而论,日本商品,比如丰田汽车,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品质上,都远胜美国本土汽车,在召回率上,就算是丰田事件后,美国本土汽车,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召回率也远高于丰田,但是不管什么商品都有瑕疵,美国就是利用这个瑕疵,成功的把丰田的高品质形象毁灭,从而拯救了本土汽车企业。

  其次是鸠山政权因为普天间问题倒台,在鸠山政权倒台后,如何处理好普天间这个问题,就是当前首相菅直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与美国的沟通,就至关重要,当然这也关系到菅直人政权是否能够继续得到民众的支持了。

  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呢,这两个问题都棘手,因为他们都触犯了日本的老大哥--美国的利益,在这两个问题上,日美双方完全是对立的,所以,能够化敌为友,就有可能解决掉丰田事件和普天间问题。

  那么怎么化敌为友呢,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要树立一个日美双方的“敌人”,这个合适的对象,就定位成了中国。

  其实美国为了拯救国内就业率,不仅仅针对了日本高端产品,也开始对中国低价商品进行打击,要求人民币汇率增值就是这当中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以此为要挟,发展本国的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并且成功的销售到中国。以此解决就业率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日本开始在钓鱼岛抓中国公民,把钓鱼岛问题闹大。钓鱼岛的归属,也涉及到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日本希望保护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换取美国放弃对其的经济打击,让美国转移目标,不打击日本,而打击中国经济。这一狠招,不仅自己能够避免经济奔溃,而且还打击中国这个潜在的经济对手,可谓一石二鸟。

  所以我认为,如果我的假设成立,钓鱼岛的问题,其实是三个国家的经济利益问题,美国为了拯救自己国家的失业率,不惜去迫害中国和日本,而日本在收到经济打击后,选择了小人行径,把剥削者的魔爪引到了中国,自己独善其身。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与日本断交不可取,与日本战争不可能,但是利用这次事件,减少与日本的贸易进口是非常值得的,我们国家的日本产品进口数量非常庞大,已经严重挤压的国产商品的市场份额,所以限制日本进口,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与美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避免日美之间达成协议共同狙击中国经济,接下来在国际社会中制造舆论,谴责日本在钓鱼岛的非法行为,最终限制日本进口商品,提升国内商品的市场份额。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可取,损人利己的事情则非常值得做。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人吃人的“丛林法则”,你当君子,他们可是小人难养哦。

5. 韩国与日本的经济实力谁的比较强。

个人的观点韩国经济上不及日本 但是综合国力比较好 日本民族比较狭隘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3年日本实质GDP达547万亿日元(约合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GDP总量仅次于美国。其GDP规模约占世界总量14%,占亚洲60%,相当于英、法、德3国总和。人均GDP3.6万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2003年对外贸易总额为8511.7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截至2004年1月末为7413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是世界最大债权国。 

虽然经历泡沫经济冲击,日本经济基础条件仍相当好,泡沫经济并没有从根本上损害日本经济元气。日本国民教育发达,人口素质居世界前列。科技实力雄厚,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一。民间资本充裕,个人金融资产达12万亿美元。这些都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要素,其发展潜力仍不可估量。

韩国与日本的经济实力谁的比较强。

6. 日本的经济

1998年6月~7月 
   日本重要经济指标 
  
  
   日本通产政策7月 
  
     
  
   图片参考:moea/~ecobook/japan/picture/ball. 
   趋势分析 
  
   由图一可看出日本的经济正往下滑落,与1997年相较1998年的表现明显较差,其实际情况分由以下几个方面观之:在工业生产方面,至1998年3月止工业生产指数为95.9;国内消费方面,1998年6月日本家庭消费支出平均为30.78万日圆,较前年同期下降1%,已是连续第8个月下降,也是自1963年以来下降期间最长的;商品贸易方面,虽就整体贸易余额观之仍维持贸易顺差,甚且优于1997年同期的表现,但主要是因日本国内需求低迷促使进口锐减所致,至于出口方面,虽由于亚洲地区经济景气低迷、当地币值贬值促使日本出口萎缩,但日圆对欧元、美元的贬值及欧美经济景气佳则有利日本出口扩大,故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贸易的表现与去年差不多,至1998年6月止日本商品进、出口贸易值分为25.28兆日圆及18.71兆日圆。虽然商品贸易部分所受影响不大,但长期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化、景气下滑、工业生产的减缓,企业倒闭的情形下,使得日本的失业率爬升,1998年5月达4.1%,1994年来最高失业率。 
   其次,1998年的货币发行余额亦较1997年为高,1998年5月货币发行余额48.1兆日元,意即流动在外的货币量上升,隐含着物价上涨压力,但受原油价格下跌、东南亚国家币值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抵销日币贬值的效果,故1998年消费者物价表现还算持平,不过1998年明显较1997年高。 
   至于日圆则因美日利率差距,日本国内财政问题、金融问题、政治问题导致国外对日本的信心减低的因素影响,仍持续贬值未因贸易顺差有所改善。 
  
  
  
  
  
  
  
   图片参考:moea/~ecobook/japan/picture/7-p2. 
  ,

7. 日本的经济发展?


日本的经济发展?

8. 中日经济差距有多大

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中国的科技远远的落后于日本。
2001年的时候,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的关志雄先生说至少40年;笔者认识的一位日本经济学教授在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后感慨地说:“说差距有100年有些夸张,差距有50年有些保守,应该差距在80年左右吧!” 
作为经济学家,会通过GDP、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和人均电力消费量等方面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但笔者想从科技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近日,在大阪举行的第六届中日经济研讨会上,广汽老总张房有骄傲地宣布“广汽已经成为本田最优秀的海外工厂”。丰田和中国企业的合资,正是中日互补的典型模式。在热火朝天的建厂、造车、卖车后,在中国工人的辛劳后,利润大都流向日本,中国不过赚了一点可怜的加工费。
当然,中国是“世界工厂”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这个地位并没有多少值得骄傲之处。中日处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两国经济界人士都非常清楚。
因为日本掌握的是核心技术,我们处在边缘,我们挣的是打工钱。 
为什么我们处在边缘,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核心的、先进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  资源短缺、国土狭小的日本,发展到今天靠的是技术领先。业内人士常说,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有得是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