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怎么写

2024-05-15

1. 教学活动怎么写

问题一: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怎么写  一般教案里面有不同的栏目,比如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等。教学活动就是其中一项。 
  实际上就是指您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设计。说白了,就是这一节课是怎么上的,把过程选重点的写出来就行了。 
  
   问题二:教案中的教师活动部分怎么写  一般教学过程中含有师生活动,如果单列出来写师生活动,则老师活动可写: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动作行为;老师深入学生间的教学活动;老师启发、鼓励、评价、指正学生的语言、行为....... 
  学生活动可写:学生按老师要求所做的学习活动,比如如何活动的,活动的效果,老师是否参与其中....... 
  师生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分而写之的,老师和学生的活动是交织进行的。 
  
   问题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怎么写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组织知识体系,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激励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一、精心备课是组织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教学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只有课前精心的准备,在课堂40分钟里才能经受住学生的考验,才能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否则,教师会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课前要了解到学生对圆有无直接或间接的认识,学生是否会用圆规画圆。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没有将用圆规画圆作为重点,而是适当地把他们引领到更高的境界----如何画指定大小的圆。 
  课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做到粗中有细,富有弹性。所谓的“粗”是指明确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描述出课堂情景的大体轮廓,在各环节为学生的互动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所谓的“细”,也就是预想每个环节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产生哪些不同的思维,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为感悟0.2与0.20大小相等时,出示了一个平均分成100的正方形纸,其中20格涂了颜色,教师用一个问题“可以用哪个小数来表示?”让学生在说理中弄清楚0.2=0.20 ,但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这样的预设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思维获取新知,这样的学习不是更有效吗? 
  二、组织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全新的课程目标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课程功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在自主建构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判断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个长方形”时,我把这道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足够的证据。学生在翻阅书本、低声讨论后,自然分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组。争论开始了,认为正确的同学提出,书上就是这样说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认为错误的同学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也可能是个正方形,练习册上就有这样的题。认为正确的同学反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展开后还是长方形。大家的意见开始趋于一致,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时有一个同学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圆柱侧面展开后也有可能是个平行四边形。他同时展示了他用纸做的圆柱侧面,果然是个平行四边形。受他的启发,有的同学还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个不规则的图形。 
  
   问题四: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格式具体怎么写  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1、活动名称 
  题目格式应为:*班***活动设计:*********(注明年龄段、活动设计的领域和名称) 
  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综合活动、主题活动或半日活动,也要注明。 
  2、设计意图: 
  扼要阐述活动设计主题内容选材、生成的背景,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等。 
  3、活动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学会”“明白”“懂得”等词语;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以2-3条为宜;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不需要先呈现途径和方式,(如“通过……”或“在……过程中”,)还要避免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经验,(如,“让幼儿做一个小小航海家”);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4、活动准备 
  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包括围绕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支持其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称,有场地布置的教学活动,需画出场地布置示意图。如需要幼儿用书,放在活动准备的最后一条。材料也不宜过多过杂,要从目标和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 
  心理准备根本活动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备就写上。 
  5、活动过程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 
  活动环节中应说明教师干什么,引导幼儿干什么,每一个环节一定要有幼儿,教师的言行以调动幼儿学习为目的。 
  准备的材料应该环节中用上,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在准备中有交代;任何自编自创的游戏、操节、纸工等,必须说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6、活动延伸(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写这个环节) 
  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活动延伸;活动可向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及家庭中延伸;活动延伸可以包括重复强调和后续拓展两种类型;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 
  7、活动反思: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 
  其他注意事项: 
  1、活动设计中数字序号的运用级别顺序为“一”“二”“三”――“ 一”“二”“三”――“1 
  ” “2”“ 3”――“ ⑴”“⑵”“⑶”――“①”“②”“③”,一般使用“一”“二”“三 
  ”――“1” “2”“ 3”――“①”“②”“③”三级顺序即可; *** 数字后面的标点用黑圆点,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不建议用自动编号。 
  
   问题五:教学计划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 
  两个操作要求: 
  (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 
  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 
  
   问题六:教学活动计划及活动反思怎么写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问题七:学前班教育教学的活动评析怎么写  教学活动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目标 
  1)、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活动所确定的目标与特定年龄班的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否一致。过易和过难的目标都是不适宜的目标。 
  2)、目标的可落实性是指活动的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易于衡量。 
  3)、目标和和谐性是指重点或核心目标是否突出,认识的目标与相关的学习策略、相关的情感的目标是否有机地得到反映。目标罗列过多的目标缺乏有机联系和核心目标不突出的表现。 
  4)、目标实际的达成度是指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计划的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非计划的对幼儿有重要意义且与活动有有机联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否存在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否合理。 
  2、内容 
  1)、内容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所选的内容与特定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是否一致,是否最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2)、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所选的内容是否最大程度地包含了活动的目标,内容和目标间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容量的适宜性,即活动的内容的多少是否最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内容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合适的。 
  3)、内容的科学性是指所呈现和解释的活动内容是否科学、准确,给幼儿的知识和概念是否会影响幼儿进一步的学习。 
  
   问题八:如何填写教育教学活动记录  应该列一个表格,包括时间、地点、参活人员、内容、过程记录、心得体会

教学活动怎么写

2. 教案活动过程怎么写

教案活动过程怎么写: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主体参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幼儿园为例
本次活动以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幼儿主体参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一活动延伸(渗透情感教育)"为主线,制定了教学过程为: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怎样午睡好.在活动的开始,我会拿出准备好的布娃娃,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语言.(演示娃娃的午睡)让幼儿在感知“娃娃”的午睡过程中;a为了避免起床时不受冻,能赶快穿上自己的衣、裤、鞋、袜,就应该把这些东西整齐地放在固定处。
b为使在睡觉时不受凉,就要盖好小棉被,学习钻被窝入睡。
(二)主体参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1、边表演边念儿歌《午睡》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让幼儿边听边做将脱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处.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
2、教幼儿把小鞋子放整齐。教师边念儿歌《小船靠岸》边引导幼儿把鞋子放整齐。 小鞋小鞋像小船,离开小脚要靠岸。快快划呀快快划,谁的小船先靠岸?谁的小船靠得好。

3. 教案中的教师活动部分怎么写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教案中的教师活动部分怎么写

4. 教案该怎么写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于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一.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5. 教学活动设计的介绍

《教学活动设计》是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夏家发,彭近兰。

教学活动设计的介绍

6. 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教学活动设计绪论、传授式教学活动设计、探究型教学活动设计、自主型教学活动设计、合作学习教学活动设计、反思性教学活动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等。

7. 如何写好一篇主题活动教案

1、设计意图,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第五点:活动延伸。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依据课时来确定,活动准备(略),活动过程首先要掌握教学难点重点:教师在备课前,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找出教学难点,从而才能依据目标制定重点。如:教唱歌曲,你想让幼儿学会一曲歌曲,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这首曲子的重点、难点。如:以前没有见过的节奏型、附点音符或休止附或弱起小节等,只有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才有可能达到教学目的。
教授诗歌:方法很多,有分句教,两句两句教或整首跟读,这就看你班上幼儿的接受水平及教师的经验而定,巩固复习是分组、个人、集体或是师生互动接上下句游戏等多种形式。
结束部分也有很多方法,没有固定模式,一般有

如何写好一篇主题活动教案

8. 教案该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