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预防

2024-05-13

1. 鼠疫的预防

1.严格控制传染源(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2.切断传播途径(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3.保护易感者(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3)医务人员保护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鼠疫的预防

2. 如何预防鼠疫?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扩展资料


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确认接诊2名鼠疫患者 目前已得到妥善救治

3. 如何预防鼠疫?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扩展资料
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确认接诊2名鼠疫患者 目前已得到妥善救治

如何预防鼠疫?

4. 鼠疫如何预防?

【预防】
1.管理传染源加强国际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即予分别隔离,并于6h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接触者检疫6天。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患者排泄物及用具应彻底消毒或焚毁。疫区封锁至少9天,大力开展捕鼠、灭鼠、消灭其他疫源动物,控制鼠间鼠疫。
2.切断传播途径灭蚤必须彻底。
3.保护易感者
(1)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防疫人员应穿衣裤相连的衣帽、戴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及长筒靴。接触患者或病鼠后可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每天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均为6天。但有的作者曾对甘肃省保存的382株鼠疫杆菌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认为鼠疫杆菌对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
(2)预防接种: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现有的几种免疫制剂,无论是鼠疫活菌苗、死菌或提纯菌苗,在预防人间鼠疫发生上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主要是接种后免疫强度不高,免疫效期短,不能完全保证免疫人群不发病。我国目前用无毒活菌苗。皮肤划法的反应较轻易被接受但划痕深浅及进入人体的菌苗不易掌握。也可用皮下注射,成人1ml(含无毒活菌10亿个),儿童酌减。接种后10天产生免疫力,1个月后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1年后消失。为保证免疫效果,每6~12个月需加强复种1次。接种对象为疫区、周围人群和防疫人员,国外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F1亚单位菌苗和V抗原菌苗在实验动物可产生高效价的免疫抗体,对大剂量鼠疫菌攻击有满意的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鼠疫菌苗用于临床。
鼠疫杆菌的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或防蚤叮咬。动物实验应有防护设备,实验用过培养物及器材应及时消毒。森林啮齿动物的鼠疫可传播至城市鼠类,构成长期威胁。预防取决于控制城市老鼠数量和处理其排泄物以及监测野生动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触病兽及其尸体,并使用蚤类驱避剂。目前,尚无消灭野生动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区,减少居住环境里啮齿动物的栖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药物毒杀家庭周围的啮齿动物之前,应先控制昆虫,以防动物身上的蚤类转而来叮咬人或家畜。

5. 如何预防鼠疫?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扩展资料
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确认接诊2名鼠疫患者 目前已得到妥善救治

如何预防鼠疫?

6. 如何预防鼠疫?

鼠疫的预防要重视,因为鼠疫是很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传播速度很快,防止鼠疫发生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少接触野生动物,注意家庭卫生,定期对家里的死角进行消毒,注意被蚊虫叮咬后及时处理伤口,小心感染,也可以吃药增强对鼠疫的抗体,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清淡食物,多饮粥促进肠胃吸收,保持身心愉悦。 
鼠疫的预防是一种借鼠蚤进行传染的传染病,广泛流行于野生 动物间的一种传染疾病,主要表现有:血液发黑,发热头疼,肺炎等等;鼠疫发病率较高,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不去疫区,少接触野生动物,也可服用药物预防,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远离有害有生物,增强身体健康。



7. 鼠疫怎样预防

你好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经鼠蚤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 要传播方式. 主要的媒介是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等10 余种蚤类.2.经皮肤传播 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3.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病人是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一般情况下,腺鼠疫并不造成对周围的威胁.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者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通过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 避免蚤的叮咬.在农村避免处理老鼠.实行“三报三不”制度, 鼠疫“三报”是指: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鼠疫“三不”是指: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鼠疫怎样预防

8. 怎样预防鼠疫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扩展资料
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确认接诊2名鼠疫患者 目前已得到妥善救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