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回应“养老金入市”谁也保证不了只赚不赔的最新相关信息

2024-05-15

1. 楼继伟回应“养老金入市”谁也保证不了只赚不赔的最新相关信息

近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明确的表示,若干省份在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阶段性的结余养老保险金进行相关的运作。 养老金入市已箭在弦上。广西成为首批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进行委托投资的省份,委托投资额度四00亿。 人社部决定入市时间 可以说,包括企业年金等各类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已不存在政策障碍,目前就社保基金理事会方面来看,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正在做最后准备,但何时“起跑”,还得看何时签署合同划拨资金。按照步骤,开立账户划拨资金之后,就进入到日常投资管理阶段了。据了解,该“发令枪”在人社部手中。 而人社部曾明确表态,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大众的“保命钱”,托市、救市不是它的功能和责任,具体入市时机会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我们在等上面的安排,签署合同前还需备案”。李林(化名)表示,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竞标,争取后续资金,具体时间和规模暂时也不太确定。 李林所在的基金公司在贰依家证券投资管理机构之列。他表示,目前还没有通知要求开设养老金投资账户和划拨资金。 但即便如此,李林所在企业已经为随时可能开闸的养老金入市做各类准备。据李林介绍,与其他公司把养老金业务分散到各个投研部门不同,他们公司专门成立了独立的养老金投资部门,实行专职管理。 资金或“细水长流”入股市 不过,目前养老金入市实际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目前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等。有业内人士测算,早期进场资金十分有限,不过千亿元左右,短期对市场的影响或有限。 另外,养老金入市也不仅仅是指进入股市。根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除了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之外,还将可以涉足各类信用债券、股票、基金、股权等风险资产,并以适当方式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因此,“入市”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将在更大范围内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投资运营,而非狭义的进入股市。 可以明确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性质决定其投资以稳健投资为主,对于标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均有较高要求。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高级分析师郑积沙表示,养老金的配置风格会类似于社保基金,但会比社保基金对投资的风险容忍度更低、流动性需求更高。 公开信息显示,全国社保基金在行业配置的偏好方面注重行业市值规模较大的龙头股,而企业年金受企业年金理事会或由企业年金理事会委托的机构管理投资,限于国内投资,可投资范围比较广泛,但相对于社会保障基金,其投资限制更大。 郑积沙预计,从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每年循序渐进增加股票仓位的操作方式来看,养老基金股票仓位可能在投资初期更加谨慎,或“细水长流”,养老金短期投向权益类的比例将较低,并且首选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标的,同时长期持有;长期而言则将逐步加大权益类投资比例,改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引领价值投资之风。

楼继伟回应“养老金入市”谁也保证不了只赚不赔的最新相关信息

2. 为什么波动越大的基金越适合定投

基金定投虽然能平均成本,控制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定投。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收益一般比较稳定,定投和一次性投资的效果差距并不大,不适合做定投;而股票型基金波动较大,更适合用定投来均衡成本和风险。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更多-理财-投资理财-基金产品-定投专区,进行了解详细情况。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投资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2-01-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3. 社保基金如何获得更大增长?

近日,人社部公布了《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7154亿元,增长25.4%;支出57145亿元,增长21.9%,收入增幅高于支出。数据显示,这是近年来社保基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支出增幅。

这个信息,无疑是一个利好信息。过去,对于社保基金,有许多人心存不少疑虑和担忧。比如担忧其增值保值能力,还有担忧其入不敷出等等。现在这个利好信息,显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消除这样的担忧。
应该说,社保基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支出增幅,的确来之不易。不过这个最新的数据也确实表明,只要措施对路,监管有力,往后的社保基金增收的前景并不用太悲观。
细细想来,社保基金得到这个结果,并不是太“意外”。首先,过去一段时间,各级政府都在加大社保的征缴力度。尤其是今年以来,人社部等政府部门,更是坚持社会保险“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宣传力度不断加强的当下,时下民众参与社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我们还能注意到,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未据实参保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也做了重点扩面工作。在摸清企业用工及参保情况后,建立台账,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瞄准了重点人群,当然也就能实现参保缴费稳定增长。不仅如此,国家还将重点瞄准了新建、扩建企业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两大人群。这实际上是为社保基金收入增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再者,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保基金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近几年来相关部门打破惯例,将社保基金投资于优秀的民营企业,分享到了相关红利。
来源:新京报

社保基金如何获得更大增长?

4. 社保基金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缺口

中国社保基金有缺口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1、政府方面指的缺口是指由现收现付制过渡到部分积累制的过程中,需要支付给已经退休人员的资金从统筹账户和财政指定部分中支配过来的钱是不够的,因此多数省份动用了个人账户里的钱,这会成为政府的一笔隐性负债。
也就是个人账户的钱现阶段可能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数字背后可能并没有那么多钱。
2、但是政府方面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满足现在缴费的人的养老金支付,也就是等你老了之后,政府会根据你个人账户上的数字给予你实际的待遇支付,数字背后的钱还是会坐实的。
3、缺口存在是过渡期的必然现象,国家层面为了应付这种缺口,已经启动了中国社保基金,预先运作这比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这种保障力度是毋庸置疑的,国家是托底人,大家该享受的待遇还是会得到满足的。
因此,缺口指的是现阶段缴费人的一种顾虑,而一些没有真正了解情况的人,导致劳动者很迷茫。

5. 为什么说从重处罚只是守护社保基金办法之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作出批复,明确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可以认定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特定款物”,批复自2017年8月7日起施行。

此次明确贪污养老、工伤等社保金将从重处罚,显然是很有必要的“补丁”。因为社保基金是一种公共基金,不仅关系到参保人多项重要权益,也关系到社保基金信誉和相关法律公信力。只有对贪污社保资金的行为从重处罚,才能确保老百姓的“活命钱”不会落入贪污者口袋。

此前,司法解释规定,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应当认定为“其他较重情节”,一旦具有这几种情形之一,将受到从重处罚。显然,社保基金与这些特定款物很相似,甚至比某些款物更重要,但却未纳入从重处罚范围。
过去多年,社保资金贪污案之所以多发高发,与惩治力度偏小有关,因为实践中没有明确这种犯罪从重处罚,某些基层司法机关就不能准确把握追责尺度。此次明确后,地方检察机关就可以将被贪污的社保资金认定为“特定款物”,建议法院从重处罚,既增强了惩治力也增加了震慑力。
不过,从重处罚只是守护社保基金安全的办法之一。而且由于这是一种事后措施,作用也有限。而要想避免社保基金被贪污,除事后从重惩治外,更重要的是事前有效预防,但目前仍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预防机制。因此,在完善司法解释的同时,有关方面更要联手健全预防机制。

预防社保基金被贪污关键在于完善监督。尽管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人大、社保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以及参保人员都可以监督社保基金,但多发的社保基金贪污案说明,目前一些监督仍停留在纸上,而有的贪污者很容易就把社保资金装进自己的口袋。

因此,必须理顺社保基金管理体制,充分公开社保基金账目,并把监督社保基金明确为各级监督机构的首要监督任务。同时,要针对社保基金监督环节专门立法,以强化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责任,一旦发生贪污案,在对贪污者从重处罚的同时,还要追究监督者的责任。
只有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同时完善,把社保基金置于法制监督的笼子,才能更好地遏制贪污发生。

为什么说从重处罚只是守护社保基金办法之一?

6. 社保是什么呀?社保是往谁那交的?社保为什么会逐年增加?社保到底有什么意思如题 谢谢了

简单地来说,社保就是社会人员保险保障金,等同于以前的养老保险,但现在社保还多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如果是上班的,单位一般都会帮买社保的2/3左右,自己工资内扣1/3左右;如果是自己全额缴费就要到当地的社保所缴纳,一般都是开个账户划款的。 社保是视各种保险性质不同收费的 有了社保,在未来给自己留个保障金,例如万一出了工伤事故、公司裁员,或者自己生病(主要是现在看病真的很贵)有个应急费用,也不用说临时临急问人借钱!退休后除了退休金还可以得到社保每月发回的养老金。 详细的问题可以到“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查看。http://www.szsi.gov.cn/last2.asp

7. 社保基金持有的股票怎么样


社保基金持有的股票怎么样

8. 社保基金入市是哪一部分?为什么说社保基金入市已有10年,为什么又呼吁养老保险基金入市?

社保基金用于公租房的建设是有保障的,养老基金入市一定要有监管和措施,确保保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