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的经验

2024-05-15

1.  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的经验

从前述投资项目成功和失败的事例中,我们总结和概括出三个方面的经验,即充分利用自己的三个比较优势,坚持三个结合,抓好三个环节。这些经验是用几十亿投资换来的,如果能够把它变成地矿部门共同的财富,将会极大地推动地勘单位投资效果的提高。
一、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优势
地勘单位选择的投资项目,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使其在战略上构成对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家公司必须拥有别人所没有的资源。这个资源,可以是产品、市场定位、各种生产要素,也可以是技术、品牌等。不论是什么,它必须具备如下四个条件:①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能够为地勘单位创造价值;②它是罕有的,不是竞争对手轻易可以搞到的;③它也是不易摸仿的,即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来;④它也是难以替代的,不能随意顶替代用。
地勘单位的比较优势突出表出在三个方面:即充分利用所占有的矿产资源优势、房地产优势、勘查及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
1.矿产资源优势
这是其他单位和企业难以比拟的。因为经过几十年的矿产地质勘查,多数地勘单位都占有大量的地质资料,这些地质资料,有的可以直接构成矿产开发的资源基础;有的经过进一步工作之后,可以转入开发或者有偿转让。但是这个优势,有两个特点:第一,它分布的不均衡,有的地勘单位条件好,有的地勘单位条件就差;第二,同是矿产资源,但自然丰度和地区条件差异很大,从这一点讲,矿业生产是不公平的竞争,谁占有自然丰度好和地区条件好的矿产,谁就具有竞争力。因此,凡是在矿产勘查开发上取得成功的单位,都是充分利用了这两个特点。然而也并非所有具备这两个优势条件的地勘单位,都充分利用了。而这正是这条经验具有推广价值的关键所在。
2.房地产优势
这个优势具备条件的地勘单位利用的比较普遍,但是利用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从我们调查的几个实例看,他们有三个特点值得学习:第一,开发利用早。如柳州探矿厂,1993年即开始准备门前开发,而当时正是探矿机械生产火红的时候,年产值高达3000万元(而今只有1300万元)。在工业生产兴旺时想到多种经营,调节风险,很不容易。同时早开发和晚开发也大不一样,因为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谁动手早谁就占具了主动。第二,开发的程度比较深。柳州探矿厂利用原场地反复进行开发,一次比一次深。开始是利用沿街或闲置的厂房,后来是把所有的房间都腾出来开发,最近,又向高层开发,充分利用空间。而每一次进一步开发,都收到了良好效益,说明潜力大有可挖。第三,条件不好创造条件开发。广西地勘局物勘局,所处位置偏辟,但距他们几百米的地方有个市场,于是他们通过创造优良环境,通过提供配套服务(停车场、住宿、食堂),把老市场争过来。结果也使门前开发获得了成功。
3.勘查和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
这个优势在各地勘单位利用的已经相当广泛,但是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我们调查的几个实例中,突出的有两条经验。第一是以原有的勘查和工程施工技术为基础,向横向扩张的,适应了市场需求。如广西地矿建设工程发展中心,早在1994年即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路桥工程建设技术,派出去,请进来,很快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取得了进入大型基础工程施工的“入场券”。第二,利用原有勘查和工程施工技术向深度开发,做到了“我有,你没有;你有了,我比你便宜,比你质量好”。宁夏物勘院在软地基处理上正是占有了这个优势。本来搞物探的同工程勘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他们利用人员文化素质高的优势,进行再学习,结果创造一整套处理软地基的新工艺,设计院在设计时就规定了要用宁夏物勘院的施工技术。
二、坚持实行三个结合
(1)把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同发展区域经济结合起来,也是提高投资效果的必由之路。在我们调查的成功的投资项目中,几乎都离不开这一条。原因是地勘单位要转产的领域、要投资的方向,都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如广西地勘局与开发钦州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柳州地勘单位与市政建设规划相结合,陕西地勘局与地方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矿业)相结合。但是对这种结合,在许多地勘单位还远没有引起重视。原因是还有体制的障碍和思想障碍。从体制上说地勘单位可能是全国条条联系最密切的部门之一,主管部门不仅管人、财、物,还管子女就业家属安置。长此以往,完全和地方经济脱离了。从思想上讲,许多领导和职工还没有看到,地勘单位未来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融入到区域经济之中,如三个优势的充分利用,没有一项与条条有关,都和块块联在一起。所有必须进一步克服这些障碍,抓好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的结合。
(2)把盘活存量(资产)同投入增量(资金)结合起来,是最成功最有效的投资选择之一,在我们调查的许多实例中,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山西地勘局213队实验室。它原有20万元原值设备,是分析金属矿的,后来,通过10万元的新投入,改造成能分析焦炭的面向市场的实验室。加之他们信誉又很好,所以从1993年到1997年,取得了连续地高速度发展,市场收入从4万元增加到46万元。实验室原有的22名职工,全部得到安置,年人均收入高达9000元,是全队之首户。
要看到,盘活存量资产,还大有潜力可挖,当前大多数地勘单位,一方面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和资源不能利用,如机器设备、场房、矿产地、房地产、地段、基地等;另一方面需要新投入的资金又十分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用相对比较少的资金投入,把闲置的资产或资源盘活,自然是最优方案。
(3)把重点投入同分散投入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地勘单位结构调整的目标。前面的许多事例都说明了这方面的经验,而许多地勘单位也确实需要搞好这两个结合。因为地勘单位由事业转化为企业,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形成一个或几个市场需要的主导产品或劳务。为此,地勘单位在调整结构中,一定要选准方向重点投入,尽快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或劳务,以支撑整个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光有主导产品和劳务,并不能把现有的劳动力都安置进去,因为多年来形成的职工队伍结构,女同志和不能从事野外作业的同志还很多,他们不能适应主导产品或劳务的要求,应当通过分散投入加以安置。如利用招待所、医务所、修配车间、汽车队、职工食堂等,对社会开放、安置人员。所以也需要分散安置,而且这是一个投入少、安置效益好、见效快的结构调整。
三、切实抓好三个环节
在大量成功的投资项目中,从投资过程看,都重点抓住了三个环节,即立项决策必须正确;筹资渠道必须灵活;全过程管理必须严格。
1.首先立项决策必须正确
凡是投资效果好的项目,都是项目选的准;凡是投资失败的项目,绝大多数是立项不正确,所以立项是投资效果优劣的前提。为了正确地选择项目,一般要把好三关:①对选择的项目,一定要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按项目论证要求摸清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案比较择优而用之。②项目初步确定以后,一定要经过中介组织或专业人员进行客观地评估。没有经过评估的项目,不能提交讨论。③根据评估的意见,由投资主体作出决策,在决策讨论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不能一把手说了算。同时决策者要承担责任。
陕西地勘局,1993年以来,在矿业开发上连续投资7个项目,都取得了成功,原因就是在项目决策上有一套科学的办法和程序:①立项的建设单位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经筛选,提交可行性报告和改制、筹资方案;②项目建设主管单位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初审,同意后,报局主管业务部门提出评审意见;③主管业务部门提出意见后交局“经营项目评估领导小组”研究;④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后,由领导小组负责人与申请立项单位法人代表共同签字,提交局务会议决策。
2.筹资渠道必须灵活
投资项目确定后,如何筹措资金就成为项目成功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在这一点上成功的项目,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原因是他们思想解放,办法灵活,在一般人看来不能办成的事,他们办成了。如广西地勘局承揽的钦陆公路,第一期工程造价1.3亿,而甲方只有300万元开办费,其余用土地换劳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硬是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获得银行贷款,把工程包下来了。银行贷款虽然有利息,但土地增值高于利息,所以他们把链条越延越深,如今自己已经积累几亿元资金,用于新项目开发。再比如陕西地勘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工程勘查设备的投入,是通过吸收职工入股的办法解决一部分资金不足的问题,并由于把职工经济利益同国有资产融合在一起,因而起到了转换机制的作用。浙江第十一地质队在投资当中,不仅善于运用银行贷款,而且善于运用别人的资产为自己服务。比如把250万元投资到效益非常好的温州泰恒光学有限公司,占股权25%,当年即分得投资额30%的利润。柳州探矿厂,利用所占地段的级差效益,收取“门面使用权”费用(只有先买使用权,才能租到建成后的商店门面),称之为“引凤筑巢”,为建设项目筹措资金。
3.全过程管理必须严格
这也是成功的投资项目最重要的经验.在投资全过程的管理中,首先是对项目的实施,实施严加管理。如果这个阶段管理跟不上,再好的项目也会搞糟。有些很好的项目,硬是在实施过程中给拖垮了。如山西地勘局217队的草酸厂,由于工期一拖再拖,错过了时机,把赚钱的厂子变成了赔钱的厂子。相反,宁夏地勘局物勘院综合大楼的建设,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色管理,不仅节约造价90万元,还提前半年投入经营,创收40万元。该项目1997年8月16日破土建设,11月16日即完成框架结构,接着是建筑冬休。1998年3月6日开始外部建设,6月22日通过阶段验收,7月22日完成内部装修,7月23日试营业,8月16日整个大楼正式开业。不仅建设速度快,质量也有保证。其次是项目建成后,必须切实抓好生产经营的管理,这个环节搞不好,同样不会有好的投资效果,只有自始至终地搞好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全面提高投资效果。山西地勘局217队锰矿开发,始于1993年,但在1996年以前,由于管理不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从1997年开始,由于切实改进了管理,才扭亏为盈,实现产值320万元,利润67万元。柳州南天大厦,在地勘单位所办的中高档宾馆中经济效益最好。一般说这种类型投资,占资金多,回报率低,主要靠财产本身自然增值,并求得稳定的收入。但南天大厦投入经营后管理出色,三年就还清800万元的银行贷款,如今每年可向广西地勘局上交利润250万元,投资年回报率高达15%。他们的主要经验是:第一,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统一核算,全面覆盖,实行利费定额上交,税收与奖励挂钩;第二,在服务上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回头客高达80%,客房利用率达90%;第三,重视培训,以人为本。员工业务精通,态度和顺,饭店卫生好,治安好。

 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的经验

2. 浅议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

罗卫江
(江西省地矿局,江西南昌,330002)
地质勘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和前沿产业。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属地化后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质勘查业全面走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本文就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略谈管见。
一、存在的问题
1.观念滞后
计划经济时期,地勘单位考虑的是如何找矿问题,即如何完成国家任务(找矿)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绝大多数地勘单位考虑了找钱找矿问题,同时因为有一定数量国拨地勘费和国家订货市场项目支撑,日子过得还平稳,依赖国家事业费的“等、靠、要”思想观念仍很严重,被动参与市场,主动开拓市场观念不强。从事地质勘查专业的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着地质勘查业市场的进程。
2.经验不足,市场经营能力差
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圈”中生存,一些地勘单位进入市场后,缺乏市场经验,无论是经营机制、经营手段,还是经营策略都很欠缺。捕捉市场信息能力差,主动进攻能力弱,未发挥自身潜能,发展机遇经常被失去,在市场竞争中常常打败仗。
3.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地质勘查工作随着单一国家预算调控的减弱,国拨地勘费不再统包统揽全部地质工作。而地质勘查市场又未完全发育成熟,作为地质勘查产品地质成果还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地质勘查业市场仍处于孕育摸索阶段,市场导向、市场运作与交易、市场秩序管理等尚不规范,加上部门分割、行业壁垒、区域保护等,难以融入地方经济,难以吸收社会资金,难以按市场规则进行。
4.市场主体实力差,服务领域窄
市场经济国家的地质勘查企业可划分为3类:第一类是探采一体化大型矿业公司;第二类是专业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的公司;第三类是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包括地质咨询公司,从事多方面专业技术服务。其市场服务延伸领域宽,方法手段综合性多样化,主体实力强,优势明显。而我国地勘产业的有机构成较低,单一的地质勘查方法和手段仍未改变,服务领域不宽,市场适应能力差,这种结构性矛盾已严重制约地勘业的发展。如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只管勘查不准延伸开发,使地勘行业单打一。近几年,虽然也加大了向地勘延伸业的发展进程,但因起步晚,起点低,资金不足等诸多因素,整体实力仍较差。
二、实现条件
1.树立市场观念
地质勘查业要全面走向市场,首先就要从思想上、观念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僵化行为的牢笼,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勇敢走出去和社会市场接轨,主动参与竞争,开拓市场。
2.转换经营机制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实行由计划向市场、由事业向企业的战略转移,转换经营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以资产为纽带,实现投资来源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建立起适应地质勘查业全面走向市场的新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机制,使地勘单位真正转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转变成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灵活高效的现代地勘企业。
3.营造市场环境
政府要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封锁、地方保护等不平等竞争行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地勘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地质勘查业的行业管理,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通过法规建设、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使地质勘查业市场主体实力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发展速度加快。
三、实现途径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地质勘查投资体制已发生重大变化,地质勘查费从单一中央财政拨款转为中央、地方、企业投入并存,并且地方和企业投入的比重日益增大。江西省地矿局2004年完成总收入10.1亿元,其中地质勘查业延伸的对外创收达7亿元,占总收入的70%。地质勘查成果的需求主体也从单一政府分配转变为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对矿产勘查成果的需求日益火爆。以江西为例,自2001~2005年6月30日止,全局共发生矿业权转让合同65个,转让总价款3.7亿元,吸收社会资金4.2亿元。随着经济发展,无论是国家地勘费投入,还是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业,都将不断加大。尤其是地质找矿业,社会资金投入发展迅速,成几何级数增长,给地质勘查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地质勘查业进入市场,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用市场经济规律和运作方式组织地质勘查工作。当前地勘单位应从以下途径进入市场、抢占市场。
1.国家订货市场
由于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地质勘查投融资体系、矿业资本市场尚未建立,化解找矿风险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国家仍须加大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在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方面。国拨地勘费将主要用于增加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中央财政补助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等专项投入。近几年国家订货市场将有较大发展,作为地质勘查业的主力军,地勘单位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主动争取,优质完成。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在发包项目时,应重点倾斜,对地勘单位实行项目扶持。
2.地方政府勘查市场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间的竞争也存在着资源的竞争,省级将建立地质勘查基金,支持优势矿产、重要性矿产勘查项目和重点地质调查项目,如农业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等项目。地勘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争取政府支持,承接政府市场项目,融入地方经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3.矿业权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明确赋予了“两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资产属性,使“两权”流转,由矿产变为资产成为现实。地勘单位应充分利用前期地质找矿资料、信息等成果,围绕市场紧缺矿种,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研究,取得新的找矿成果。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矿业权,加速勘查成果转化,实行有偿转让,积蓄资金,滚动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重点培育,使更多的地勘单位储备更多的地质成果,为地勘单位增强发展后劲,走向市场创造条件。
4.联合勘查开发
地勘单位以矿业权或地质勘查成果、地质勘查技术为条件,选择效益好、市场急需的矿种或项目,联合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成立股份制公司,实行商业性勘查和开发,开辟新的市场,促进地质勘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依法边探边采、自营矿产开发项目
地勘单位依据自身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将潜在的种种优势变为现实的生产优势。选择好成果可靠、市场前景好、开采条件好的矿种,自行组织勘查与开发,培育持久性经济增长点。
6.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市场
发挥地勘单位人才、技术、信息等综合优势,开展多功能、多领域的勘查技术咨询服务。利用勘查手段的多样性,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拓宽市场服务领域,如国土调查、城市规划、矿山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灾害评价、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市场。
7.矿山资源调查评价
随着矿山开采速度的加快,矿山资源条件的变化,地质勘查工作应围绕矿山做文章。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开展矿山资源利用调查评价,帮助矿山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矿山远景储量,延长矿山开采年限,提高经济效益。
8.引进外资勘查和开辟国外地质市场
我省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质找矿难度不断加大,地质勘查市场不断萎缩,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质勘查业也应“两条腿走路”,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壮大地质勘查市场。不少省局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之,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要坚持解放思想,紧跟形势,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和工作体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加主动搞好服务,主动争取市场,不断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才能使地质勘查业市场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才能使地勘单位不断地进入市场,开辟市场,赢得市场,增强发展后劲。
作者简介
罗卫江,江西省地矿局处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