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中,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上当?

2024-05-16

1. 电信诈骗中,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上当?

导读
现在的诈骗案件,有很多都是以高龄者为目标。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亿,其中40岁以上中老年人最容易上当受骗。近日,一则“老人受骗而得中风”的消息令人心惊。因为电话和短信消息而被骗钱财的新闻也有很多……老人为何更容易被骗?是因为他们更容易相信他人? 如何让他们避免这种情况呢?先来看看这篇吧!

1.年纪越大,越容易相信他人?
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待亲友或者他人的信任感也有增长的趋势。年纪越大,信任感越高。这一现象似乎不受地域、国家的限制,普遍存在。
随着人的生命历程时间范围的缩短(如人的衰老),不同目标的优先性会发生变化。这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提出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中重要的内容。
由此可见,老年人更容易相信他人是有科学根据的,这是为满足其身心的多种需求。

2.老年人为何更容易受骗?这些欺骗有哪些共通之处?
研究者试图从年龄老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上理解这一问题。有一项研究要求被试将照片中的人区分为三类:可信赖、中性、不可信赖。结果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都能正确区分出可信赖与中性的人,但对于不可信赖的人,老年人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误认为是可信赖的。老年人对陌生人的盲目信任也是大脑功能衰退的一个外在表现。
老年人更易信任他人的这种心理特质,往往会被各种骗子所利用。研究数据表明,高龄者已成为被欺诈的重要人群。老人出于对家人的关爱,更是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者,每年因为接到“家人”出车祸电话而遭受财产损失的报道也数见不鲜。

3.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网络和街头骗术层出不穷,还出现了不少“升级版”。不论老人还是子女们都要从自身做起,提升防范意识,避免遭受损害。但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容易被骗。家庭和谐、婚姻美满、生活多姿多彩的老年人很难受骗上当。我们也要改变养老观念,我们都会相对忽视大脑的保健,要把脑健康作为养老的最重要目标。因此,有必要进行脑科学知识的普及,延缓脑衰老。
老人们大多都不会主动相告或求助子女。但在做出需要动用资金数额巨大的决定时,不妨与子女商量,让家人帮自己把把关,确定真伪,这是很有必要的。平时可以多看新闻,留意近期发生的欺诈事件,了解骗子的欺诈手段,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不要轻信不明号码的短信或电话,尤其借子女朋友之名要求汇款、索要银行帐号或密码的,更需高度戒备。
作为儿女,要常与老人聊天交流、聆听心声,化解老人心中的苦闷、疑虑,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而非只是给些钱财了事。要准确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需要,让老年人过得舒心。对于老年人盲目信任社会人员的行为,做子女的往往都是简单粗暴的劝阻,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不少老年人都是担心子女反对,特意避开子女,才被骗的。所以,子女也要学习一点老年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先顺从好老人的需求,再帮老人提高警惕,避免被骗。

4.预防诈骗小技能
1.对欺诈保持防范意识
不要盲目信任他人,尤其是陌生号码的电话、短信,不能轻信。对于那些借子女朋友之名要求汇款、索要银行帐号或密码的,更需高度戒备。要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勤学多思,保持理性和脑健康。
多关注电视和报刊的法制栏目,社区内的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诈骗活动,提高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从别人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2.切忌贪小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获利巨大的投资类项目不要轻易相信或碰触。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克服贪欲。

3.相信科学,绝不迷信
有些骗子会利用老人们关爱家人的弱点,拿老人或子女的福祸及健康说事,让老人破财消灾。接到陌生来电或短信说家人受伤的,要先给家人打电话确认,不要掉进骗子的陷阱里,更不要听信骗子的其他言论。
4.遭遇侵害后,及时维权解决
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需要动钱的时候,要有周全的安全措施,不要轻信外人。拿不定主意时,一定要找家人和亲友咨询,商量对策。万一不幸被骗也不要慌张,保留好证据,及时告知子女,报警处理,避免更多的损失。
(作者:潘鸣 青岛一鸣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专家,微信公众号:YMXL525,樊春雷 中科院心理所专家,由中国心理学会推荐)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及作者

电信诈骗中,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上当?

2. 为何电信诈骗针对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

因为老年人对于新型诈骗的信息获取速度很慢,然后是因为上了年纪,对诈骗中的一些言语会轻易的听信,最后就是老人的防骗意识不高,很容易对一些“高额回报”,“神奇秘药”就产生信任的错觉,所以也是不少骗子会下手的对象。

现在电信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别说是老人,就算是一些年轻人和精英人士都会上当。因为手段变化多样,让人防不胜防,而一些诈骗犯多会把目光集中在老人身上。
除了因为老年人年纪大,意识迟钝之外,还是因为老人对诈骗手段还停留在过去的意识,对新型的诈骗手段没有防范的意识。

比如经常有电话给老人,说什么治疗身体的秘药,增强免疫力的药品,只需要几百元,就可以拿到药,还赠送免费的旅游或者赠品,一些老人就会听信这个,并且对赠送的东西觉得很划算,自然就听信了骗子的话语,转钱过去,最后得到的就是十几元一盒的冲剂。
还有一种则是打电话给老人说自己是老人孩子的朋友,老人的子女出了意外,需要治疗费用之类的话语,利用老人担心自己的子女,然后让老人转账给自己。
还有的则是打电话给老人投资什么理财产品,只需投入一两万,收益就有好几千的这类产品,更是让很多老人“见财起意”,觉得这是好事,于是也被骗了。
还有一种则是打电话说老人的话费欠费,需要点击什么网站进行缴费,老人一般对网络上的操作又不懂,点击了他们发过来的网址之后,老人的财产又是损失了。

还有很多的诈骗手段都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而骗子都是利用了现在老人贪小便宜,还有对新事物的不熟悉进行诓骗,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家中的老人,天上没有馅饼会掉下来,一切涉及到转账的东西都要和自己家里其他人商量。

3. 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你涉案了
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告诉你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了(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有的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假的通缉令,有的则留有所谓公安机关的固定电话,让你不信可以查询等等,然后为了证明清白或保护资金财产安全,把你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号或资金比较对账号,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短信等,首先不必紧张,不去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办案从不会叫你把钱转到某账户的。其次,把这件事告诉子女、亲戚和朋友商讨对策,也防止他们上当受骗。再者,若还半信半疑,可直接打110报警。
2、你欠费了
冒充电信、邮政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通知你电话欠费、电视网络欠费、取包裹快件和公积金账户冻结等,先套取您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再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信息,要么立即挂断电话,要么学会套对方信息,问清楚了自然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3、高息诱惑
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理财公司、P2P网贷平台公司等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如告诉信用卡透支欠费、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及传销等。你看中的是比较高的利息,诈骗团伙看中的则是你的本金。
防范对策: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电话、短信、微信和网络推销,高收益的理财往往伴随高风险。只要不贪心,稍加留心,就不难识破骗局。买理财产品到正规金融单位营业网点比较靠谱。
4、威胁恐吓
假扮黑社会老大或马仔给你打电话,称你子女或孙子、孙女人在他们手上,拿钱放人,否则要撕票。或称你的儿子犯罪了,有难等等。

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4. 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冒充可以提供借贷的机构。犯罪分子通过手机信息或者报纸、网站广泛散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当事人与之联系便会告知贷款必须预先支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同时要求当事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并要求存入金额不等的“风险金”,证明当事人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犯罪份子进行查询,而实际上其通过该手段将钱从卡中转出。
  7、冒充银行客服等人员。犯罪分子向当事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当事人电话“垂询”时,多名犯罪分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只要其确定当事人卡上存有大量资金,他们便会“忠告”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内并免费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安全账户”。而所谓的“安全账户”,就是犯罪分子事先开设的诈骗账户。   8、冒充某公司发布中奖信息。犯罪分子通过邮件、网络、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当事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当事人拨通电话后,犯罪分子通过“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的手段要求当事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费用进行诈骗。
  9、冒充各类财经分析人员。犯罪分子利用当事人的侥幸心理,通过预测电脑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代管股票投资等方式诱当事人骗上当,并收取会员费、服务费进行诈骗。
  11、冒充黑社会等社会闲散人员进行威胁恐吓。犯罪分子拨打当事人的电话并自称是社会闲散人员受人之托对当事人及其家人进行威胁恐吓。利用当事人害怕谨慎的心理趁机索要钱财并要求当事人将钱款直接汇入指定帐号内。此类犯罪分子电话多为00019开头,为取得当事人的信任,通常还会在作案过程中使用某种任意显号软件,将来电显示的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进行诈骗。

5.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被诈骗?

我觉得中老年人更容易被骗的原因是很多的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现在骗子的手法那么高端,连很多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会上当受骗,更别说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中老年人了,其次是中老年人接触社会较少,分不清别人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常常就听信了骗子的花言巧语,还有就是现在的骗子很猖狂,会利用现在中老年人的心理想法和迫切需求来谋取利益,真的是可耻至极。

现在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占大多数,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骗子的骗人手段也在不断地加强,也真的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头脑,话说那么聪明的脑子用到什么地方不好偏偏要用来骗人呢,真的是可耻可恨。现在的中老年人被骗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因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社会认知能力较差,二是因为这些骗子会利用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然后制定骗局。

现在的中老年人无非是对自己的子女、健康、财产之类的事情比较上心,这就给诈骗分子有机可乘。还有老年人随着年纪的上长,不免会有些迟钝,再加上腿脚不太方便,他们就希望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事情,也是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也有的老年人退休之后存了钱,为了让钱升值,或者想再谋财路,给孩子减轻负担,所以就轻易地上了骗子的当。

中老年人被诈骗的例子还在增加,为了不让自己家的老人们再被骗,应该加强对中老年人的思想教育,也让他们时刻跟上时代的脚步,最好让他们看看这些年那些被诈骗的例子,也好找个教训,让他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被骗了。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被诈骗?

6. 都是年轻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被电信诈骗?

一场诈骗是否可以成功,主要看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是否可以精准地的把握人性那些脆弱或贪婪的一面,总结诈骗成功的案子,让我们一起来反省现代年轻人中人性中不足之处。


一般被骗的年轻人都有以下二个特点:
一、过于自信的人
与我们平时的认知不同,有小聪明的年轻人更容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此类人有谜一般的认知自信,不接受任何反诈宣传,甚至有些抵触,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笨到被诈骗。此外,还有一些人喜欢钻空子,喜欢在网络上 “撸羊毛”,认为足不出户也能赚大钱。
二、涉世不深的人
此类年轻人可能还在学校,或者刚走出社会,还不能分辨复杂社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一通电话就能逼得他们嗷嗷大哭,千方百计来证明自己清白,直至钱款被转走。对于这类人,不管是亲戚朋友、教师同学都要对他们进行一个系统的防骗教育,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上学,平平安安步入社会。


究其原因,只要还是年轻人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存在是人性中的以下几个弱点:
一、贪念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70%的诈骗案件,就是骗子利用了人的贪念实施成功的。施以小利,诱骗上钩,放小抓大,最后拉黑走人。这里面网络交友和赌博的被骗人的多半是属于这个原因。如目前最多的贷款诈骗也一样,号称无抵押、低息、快速放款,“贷款者”会觉得仿佛天上掉馅饼一样,逐步按照对方所说的去操作,最终钱没有收到,自己银行卡内的钱却被骗子转走了。
二、恐惧
诈骗分子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实施诈骗的手段由来已久,冒充公检法诈骗的骗术已经过20余年的发展,通过一部电话,就能对受害人进行远程控制,目前依然不少人被骗,且涉案金额巨大。例如有一种注销贷款账户诈骗,骗子通过恐吓受害人:如果不注销贷款记录会影响征信,影响未来贷款买房、买车,最后诱骗受害人一步步进行转账操作。
三、不谨慎
直白的表述就是“粗心”,如转账汇款不经过任何核实,刚汇款出去才猛然惊醒,可为时已晚。QQ冒充熟人诈骗就是个典型案类,“熟人”的范围很广,包括:领导、老师、小孩、朋友等等。这类诈骗,骗子最怕你进行核实,只要简单的核实就可以轻松的戳戳其中的骗局。




当然除了以上的一些原因之外,现在的很多成功的电信诈骗都对被诈骗人进行了基本信息收集的精准诈骗,这种诈骗是非常难于防范的。由于他对于你的个人信息的足够了解,所以很容易让年轻人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从而一步一步的落入骗子的圈套。因此每个人对于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国家也要加强打击力度,严查各种APP软件和网站过度的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 这也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7. 老年会因为什么被诈骗

最常见的就是遭遇保健品诈骗。
很多骗子抓住了老年人身体健康存在问题这一特性,向老年人授课兜售所谓的“保健品”。
而老年人常常会被骗子的“真诚与热心”所打动,就会慷慨解囊助骗子发财一臂之力。

老年会因为什么被诈骗

8. 老年人被网络诈骗怎么办?

老人被骗后的可以直接拨打110电话或者到案发地的公安机关报警。【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