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的名人事迹?

2024-05-15

1. 创业成功的名人事迹?

  人生四大乐:青春活力,创业有成,家庭和顺,邻里和谐。人生四大悲:病魔缠身,患得患失,重蹈覆辙,一事无成。看看那些创业有成的人学习他们,坚定自己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她2次创业外卖只送面,如今馋师兄估值达2000万 
 
    “我们不止有情怀,还有秘密武器。” 
 
    这是馋师兄在位于成都软体园店的标语。 
 
  
 
    成都软体园天华路被成都人誉为“小吃一条街”,几百米的小街上云集了众多面馆、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险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调满满,挤满了顾客。据创始人陈兰介绍,馋师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线的新兴餐饮公司,因为通过两年技术研发,解决了面条在煮熟后不能久放的难题。 
 
    馋师兄凭借这一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以“我们外卖只送面”的精准定位在软体园打开了知名度和市场。 
 
    这家店据说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立项、装修、开业。 
 
    “当时我们在极其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这家要转让的铺面,但是房东只给了我们不到一周的时间筹措资金,于是我们紧急启动了众筹计划,在短短三天内就超额三倍完成了众筹。”说起众筹的火爆,陈兰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 
 
    这便是馋师兄的第一家门店。 
 
    据陈兰讲,馋师兄的团队是由广告创意人、影视导演、资深餐饮行业运营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厨跨界组成的专业团队,全职员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馋师兄有生产部、品牌部、营运部,除了品质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广上本身就具备别人没有的优势。 
 
    独门技艺,外卖只送面 
 
    在写字楼和白领人群较为密集的地区,外卖自然而然成为了刚需。 
 
    而陈兰正是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通过调研,她发现目前外卖基本上只有米饭的选择,但相当大一部分人喜欢吃面。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宁愿吃两个馒头也不愿意吃盒饭。 
 
    面条和米饭一样,都是主食,是刚需。就世界范围来说,吃面食的人口比例大于米饭,中国地区不一样,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广深这样的以外来人口居多的大城市来说,比例比较均衡。 
 
    “外卖市场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占有半壁江山。” 
 
    最后,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有一款可以外卖的面条?她就此咨询了身边很多喜欢吃面的朋友,他们都表示很需要这样的一碗面。 
 
    于是,陈兰便开启了2年的研发之路,而这已经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了。 
 
    他们先期投入了100多万进行产品研发,包括建立中央厨房等基础设施。 
 
    当前,已经完成产品标准化,建成一个目标日承载量2000份的中央厨房。外卖上线100多天,老客户占比达到60%。 
 
    对于外卖送面,更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面送到你面前时不是已经坨了就是凉了,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食面时的口感。 
 
    对此,陈兰苦心研究两年的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 
 
    “保证面条口感是我们的技术核心。” 
 
    她向i黑马解释到,面不坨其实是通过原材料选择、面条生产、产品制作等环节环相扣,最终综合呈现的结果。 
 
    馋师兄通过改变面条中面粉、鸡蛋等食材的配比***绝不含任何违规新增剂***,解决了面条煮熟后无法长时间存放、外卖影响口感等现实难题。 
 
    而对于送餐时的温度问题,馋师兄则是全程80度恒温。 
 
    当i黑马向陈兰询问今后会不会推出其他主食时,陈兰则摇摇头说到。 
 
    “‘外卖只送面’是馋师兄的品牌口号,要让大家一眼就能记住我们,我们想在面条这个细分领域结出一颗硕果” 
 
    似乎说到这里时,陈兰更加坚定了她的语气。 
 
    当然,这里也有在陈兰看来的一些难题。 
 
    “其实这是整个外卖市场的问题,比如:平台对商家的影响和制约,第三方配送客户体验的困扰,外卖平台前期烧钱形成消费者贪便宜的习惯等问题。” 
 
    而对于外卖平台烧钱的说法,陈兰认为,馋师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设中会相对的投入基础建设,不存在烧钱的说法。 
 
    现在,各大平台也在不断合并和重组,我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市场一定会趋于理性,回归商业的本质,平台烧钱也已慢慢在降温。 
 
    目前,馋师兄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已达2000万元。老客户复购率能够达到60%,消费10次以上的复够率能够达到11%。 
 
    馋师兄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半年内开6-8家线 *** 验店。 
 
    而扩大配送范围也成为了其目标之内的计划。 
 
    “我们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实体体验店即外卖配送点,未来我们将覆盖整个城市,实体店2-3公里范围的写字楼都可以覆盖我们的外卖。” 
 
    二次创业,“痛”并快乐着 
 
    馋师兄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她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并且勇于尝试。 
 
    陈兰在创立馋师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7年了。 
 
    而创立“馋师兄”正是我们前中所说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写字楼里面“无面不欢”的这群人,同时,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带向全国。 
 
    她说,每当取得一个阶段性成功或解决一个重大难题时是最开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时,往往是公司面临缺钱缺人才之时。 
 
    “最困难还是资金。”陈兰对i黑马说。 
 
    在她眼中看来,馋师兄的团队、方向、目标都很明确,而团队成员在各自的领域也都很专业很优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个想法变成现实,整个流程是需要不断优化的,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创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断试错很重要。 
 
    创业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生活充满无限的精彩,当然也可能是惊吓,需要创业者有一颗顽强的心脏。 
 
    这是陈兰对于创业意义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创业者应当必备的。 
 
    创业是持续进行中的状态,是生活的常态。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许多创业者无法平衡自己与家庭的问题。 
 
    对于陈兰这样一位女性创业者来说,更加难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来,在创业的过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见缝插针的参与,并且提高每次活动的质量,让相处的时光都尽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况下,要跟他们多沟通多表达,争取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援。 
 
    “现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馋师兄上,希望它能成为中国外卖面条的第一品牌”。 
 
    这是最后陈兰对i黑马说的一句话。从话中的字里行间透露著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时也透露着她对馋师兄品牌的爱。 
 
    就像开篇所说,“我们不止有情怀,还有秘密武器”。 
 
    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收到这张美食“名片”。

创业成功的名人事迹?

2. 创业人物事迹?

郭鑫,23岁,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后,他被保送南开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除了学生身份,年纪轻轻的他也是高维创业岛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暨高维资本创始合伙人。      瘦高身材,白净的脸上架着眼镜,背着大大的双肩背包,骑着辆二手自行车——这是今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南开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郭鑫,典型的“学霸”一个。      先后参与创办6家公司,估值过亿元,还荣获了201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永远保有激情的郭鑫缔造的一段创业传奇。      没错,此郭鑫就是彼郭鑫,有着大学生的样子、企业家的脑子。要问其中有什么成功奥秘,他常说的“有创业梦想的人就应该勇敢闯一次,就从今天开始做”或许就是答案。               跨出创业第一步       创业这件事,最重要的是要有想法。郭鑫的创业想法还得从2011年大学一年级时偶然参加的一场讲座说起。那场讲座的主题是“环境政策过程”,其中提到的我国环境生态补偿问题深深地触动了他。老师们见这个小伙子有兴趣研究,也乐于提供帮助,这使郭鑫得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的各种方法。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这些经验做法很难有效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自己必须到农村去看看,蹚出条新路来。      就在这个时候,郭鑫碰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钉子:“我在网上找了100多个乡镇的电话,一个一个打过去,告诉他们我的模式和宏大构想。就因为是大学生团队的想法,没有一个乡镇愿意接纳。有时我在这边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对方都没听懂我在说什么。”      不被人理解的现状让郭鑫郁闷了一阵子,但他是个想到就要做到的人,碰钉子不怕,找突破口才重要。这时,他想到了大学生村官。“他们跟我年龄相近,知识结构相仿,不会认为我是在瞎忽悠,而且他们也确实想干一些事情。”于是,郭鑫就用QQ群的搜索功能进入了不少村官群,和他的团队成员一起,在各个群里宣传自己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进一步了解到我国农村退耕还林所面临的困境,渐渐形成了用电子商务方式把林下农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让农民富起来的思路。      有了思路,还得有人执行。为赢得信任,通过大学生村官与当地农民建立联系后,郭鑫带着酒和肉直接坐到了农民家的炕头上,跟他们讲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赚钱,农民有需要,他随叫随到。就这样,他的第一批试点成功了,随后又逐步推向了全国。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18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县都接入了郭鑫的电子商务平台——“探元诚鑫通”,近1000万农民因此致富。      起初,“探元诚鑫通”只是个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但随着项目的推进,郭鑫决定成立规范化的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后来,又果断引入了一家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在带来后续融资的同时探索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使公司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13年,经过两轮融资,公司被一家知名企业以上亿元的估值并购。      这,就是郭鑫在创业路上迈出的扎扎实实的第一步,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创业路上不停步       如果就此停住脚步、享受当下,今天的郭鑫也就是个成功创过业、手里有钱的在校学生。可是,在创业的路上,他根本停不下来,2013年第一家公司并购交割之后,又开始了创业接力赛的下一段赛程。      一次偶然的聊天,郭鑫发现海南三沙等海疆地区许多人因为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患上了各类疾病。出于商业直觉,他认为这件事有得做:“化学学院有一项无土栽培培养基技术,因为成本过高一直闲置着,正好可以用来试验着解决没有新鲜蔬菜的问题。”      想到,就立马行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郭鑫招募了无土栽培领域的研发人员,对技术进行再研发,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他把这个项目叫做“海南离岛蔬菜绿箱子项目”,绿箱子里放上营养液、种上本岛的各种蔬菜,海军官兵、钻井工人和驻岛渔民的餐桌上很快就见到了“绿色”。      郭鑫的办事效率,让南开大学团委副书记刘巍大吃一惊:“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就是去做做社会实践,可没想到,郭鑫带领团队去海南不到一周,绿箱子项目就已经在推进了,还找到了企业和政府的联系人,弄得有模有样的。”      更让刘巍没想到的是,在推广“绿箱子”的同时,郭鑫还成立了创新公寓公司。所谓创新公寓,就是他和他的团队在北京高校聚集的五道口地区以每套每月3500元的价格租下50套公寓,统一装修设计后以每月1500元的价钱租给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郭鑫也是有条件的——你必须“有梦想并努力实现”。入住前,公司会对“梦想”作出评估;入住后,还有专门人员提供实现梦想的服务。      怎么算这都是笔赔本买卖,能有什么好处?郭鑫说,当创新公寓的居住者完成梦想后,比如协助其举办了画展,公司会从收益中提留一部分。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他又一次成功了。创新公寓很快租罄,不少人因此实现了梦想。一名入住公寓时还是广告公司美编的高校毕业生,在公寓的帮助下利用业余时间拍摄了5部青春微电影,并通过公寓与土豆网的合作获得广泛好评。随后,他辞去了只为糊口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梦想。      “我们充当的是发现、孵化种子的平台,短期看没什么收益,但是,蛋糕做大了,做蛋糕的总会分到奶油。一旦他们成长起来,公司自然会获利。”郭鑫说。       变身创业帮扶者       刚刚20岁出头的年纪,就管理着如此多的项目,会不会有些手忙脚乱?郭鑫的回答很自信:不会。因为看似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背后是有一条主线的,都是在做“社会创业”。“为区别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创业,我们的创业叫做社会创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尤其是有关青年人的社会问题为创业的核心目标,这样做起来既容易上手又迎合市场需求。”      那么,什么是当下青年人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创业!不少人有激情、有好的项目,但是缺少一个了解政策、展示项目的平台。郭鑫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创办了“闯先生”网站,将创业政策、创业问答和创业服务以最便利的方式推送给创业者,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      以闯之名,不让青春荒废;以先生之意,让创业不再盲目。很多热爱创业的人被郭鑫和他敢“闯”的团队所吸引,成为“闯先生”网络社区的会员,其中不乏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360创始人周鸿祎等一批重磅级的“粉丝”。      “闯先生”的成功,让郭鑫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向一名大学生创业帮扶者的转变。接下来,他又变身投资人,开始演绎另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高维“创业岛”。      对各类创业项目进行深度评估,挖掘其中的潜力项目进行资源注入和模式打磨,然后引入拥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者的“副驾驶”,这就是刚刚成立的高维“创业岛”的“魔鬼投资”模式。“创业者好像经历了一次魔鬼训练,脱胎换骨;坐在‘副驾驶’上的企业家亲身了解了一线创新,甚至有可能获得二次创业的机会,WIN-WIN,双赢。”郭鑫说。      在“创业岛”上,郭鑫有12名合伙人,超过一半是70后,其中不乏美国特许另类投资分析师、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等从知名企业跳槽过来的高管。为何选择放弃高薪跟着一个90后重新创业?“你在跟郭鑫聊天时,完全感觉不到他是一个90后,他的知识储备、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人。这一点就让我愿意留在这里,跟他共同奋斗。”曾是一家海外教育机构副总的“创业岛”行政主管高琳给出了答案。      高维“创业岛”的故事还在继续,郭鑫的创业故事也远未到结局的时刻。以后还会有怎样精彩的桥段上演?谁知道呢,反正他还那么年轻。

3. 创业个人成功的典型例子

空手连环套
什么叫作空手连环套?所谓连环套,就是同时做几件事,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紧密相关,前者为后者打基础,后者巩固前者的成果,整个事业滚动前进。

广州有个操作大师叫A君,他有一套独特的操作方法。其中,连环套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用这种方法,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

他设计的第一环就是招租柜台。

这年,他的华龙公司在中山七路建造了一座1400平方米的“城市百货中心”。他把这个百货中心装饰得新颖、别致、美观、豪华,是一个一流的现代化大商场。

一竣工,他就把刚完工的商场全部以招租的方式租了出去。招租这种方式,可以说在当时很广泛,并没有什么新鲜、离奇,别的地方招租了很长时间,都招不满。但他去利用独到的方法很快就招满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招的?原来他是以退还租金的方式吸引租户。一般的招租,是几年后一次还租。而他的方法却是:一个摊位一次收10年租金5万元,每年退回其中的10%,并包括利息;同时,每个摊位收取比市场价低2/3的管理费。结果,只有23天,就把220个摊位全部租完,“华龙”一下子就收到了1000多万的资金。这样,他就把建造大楼投入的资金全部收了回来。实际上,他的华龙公司只花了2000元招租广告费,就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商场。这不是一个独到的高招吗?

第一环,他赚了一大把钱。但他不想放在口袋里发霉,也不想存到银行里只吃点利息,而是想让它发挥更大的威力。于是,他设计了第二环——出资购买旧商场,建设“今金购物城”。他看准了人口稠密的西华路上的旧商场。用3280万元,以分期会款的方式,买下了这个700平方米的建筑物。买下后,迅速投下巨资,很快建成了“今金购物城”。

对这个新落成的今金购物城,他采取的办法,还需要是对外招租。但招租办法却跟上次的不同:租期20年的,要摊主提供所需的摊位面积,然后按其要求,分割成玻璃房间。每一平方米20年的租金为5~7万元。公司每年向租者退还5%的租金。尤其吸引人的是每租一平方米,就可以得到公司赠送的1平方米位于新塘的土地。那里马上开发,地价肯定会猛涨,承租者有利可图,因此承租者纷纷而来,他一下子又得到了4400万元的租金!显然,这推陈出新的第二环,更是利落,漂亮!在胜利的基础上,他又使出了第三环,目标是汽车服务业。于量,他设计出在东华路兴建“东方车行”的蓝图。

根据中国迟早要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走势,他认为中国将会刮起汽车旋风,为此,汽车、摩托车的服务一定要跟上,这同样是挣大钱的生意,一定要建好“东方车行”。对这个东方车行,他决定仍然用招租的方式将其出租,但又变了一种操作方式:一次收5年租金,一个摊位7平方米,租金2万元至20万元,分5年退完,平时的管理费以利息代替。在即将掀起汽车、摩托车服务业设法的背景下,一些有眼力的承租者纷纷在东方车行门前排起了长队。

结果,华龙公司又得到750万元的租金!三环连做,效益显著。但每年必须向承租者退回一定租金,这一点令人担心。深谋远虑的A君,对这一点早有准备。于是,他打出了这套组合拳中的最后一拳——建美食城。这是他设计的第四环。

那年广州市政府下令整顿临时食摊,要求所有大大小小的排档一律在两年这内进屋经营,一些摊主议论纷纷,有一种无处安身的感觉。谁能想到市政府的一道命令,居然成了他发财的一条信息!他当机立断:建美食城!他说干就干。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一座风格独特的美食城就在1993年春节开业了。一些大小排档的摊主们,又排起了承租的长队。这一招最大特点就是按月收取租金,每年可收600万元。

他把这600万作为前三项需要退回租金的保证,这样不仅够,百且绰绰有余,后顾之忧,一经了之!他在一年的时间里,同时展开这四大项目:“百货中心、今金购物城、东方车行和美食城”。这四个项目,环环相连,一环套一环。一手赚了四的钱,还没等换手就转到了乙。四大动作,一气呵成。在一般人看来,一个公司在一年的时间里要完成这四大动作,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银行老板后台,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成功了。他没有向银行贷款,他是用智力代替财力,用知识代替金钱。

A君第一次招租百货中心甘情愿时,收到了一千多万,他用这笔资金做后三个项目的启动资金,而后面的三个项目也可收到大量的租金,做到互相支撑,互相依托,这不是他的连环空手道。

创业个人成功的典型例子

4. 谁给发几个创业者成功的事迹和经验

李想创业史: 

李想在上初中的时侯,就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三年,他看了三年电脑方面的书。读高一的时候,他花8000元自己动手DIY了一台电脑。高二,他开始给各电子类杂志写文章,编辑开出千字300元的稿费标准,每月光稿费就1000多元。 

后来可以上网了,他就做了自己的个人网站。那时候,他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为网站做更新。先买来最新产品,使用完后把体验写出来,然后再把东西卖掉。商家都很愿意把产品给他,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产品经过李想体验介绍后很快便会脱销。就这样,口口相传,李想的网站点击率不断提高,每天有三四万人浏览,于是后来就有互联网公司前来投放广告,1999 年李想赚了十万元。 

2000 年高中毕业的李想放弃升学,用那十万元成立了泡泡网公司。现在,泡泡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0多员工的公司。今年5月,年仅25岁的李想晋升“中国十大创业新锐”榜单,成为榜单上最年轻,同时也是“80后”群体首次进入该榜单的创业者。董思阳创业史:1985年出生,拥有传奇的经历。从7岁起就在台湾读书,15岁留学新加坡,18岁赚到第一桶金大约50万新币(250万人民币)。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目前正攻读美国MBA 。先后做过房地产、酒店、物业,在校读大学时资产已经过亿,21岁成为一家横跨东南亚的国际集团董事长,她把有机食品引入中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茅侃侃:我不在乎别人说我学历低 
财富历程:茅侃侃,北京人氏,1983年生。由于初中学历,却闯出一番事业而受到广泛关注,现为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首席运营官。2004年正式创业。2004年底,与北京爱航公司合作,正式运营MaJoy项目,这个预计营业额为15亿元的项目一旦运营成功,持有25%的股份(合3.75亿元)的他将跻身中国亿万富豪的行列。

5.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提供百度CEO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第一,找到突破点。2004年李彦宏被迫从CEO位置下来做一个项目的经理,开始超越Google的“闪电计划”。李彦宏回忆说,当时的策略就是“用百度强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百度很快找到两个突破点,一是百度服务器在中国,可以抓到四倍于Google的中文信息,百度索引量每年涨200%,Google每年仅涨50%;二是在中文内容稀少的情况下,百度推出贴吧等产品来增加内容。几年下来,信赖百度的用户终于超过竞争对手。
第二塑造企业文化,百度发展从一两个人到现在一万两千人,远超李彦宏创业时想象。李彦宏还向学生总结了做好企业的三个心得:首先要有共同的使命目标,百度使命是“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其次是核心的公司文化,百度 “简单可依赖”文化已为每个员工理解、认同和贯彻;第三是高效的流程和制度,“想要做世界级的公司,必须要有世界级的流程”。
第三,注重用户体验。李彦宏还强调,未来操作系统越来越不重要,相反,构建在操作系统上的服务很重要。比如说安卓电话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安卓电话默认的搜索变成百度了,因为百度跟手机厂商谈,在中国百度可以给厂商分更多的钱。”
李彦宏指出,不管百度做不做操作系统,未来整个IT产业的重心会从操作系统转到互联网服务。百度要做的是不仅有网页检索,还有贴吧知道一系列用户非常喜欢的服务。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百度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百度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第十一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第八届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并获聘“国家特聘专家”。
2018年1月19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刊发了对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专访。并且李彦宏以“the innovator(创新者)”的称谓,成为了本期亚洲版的封面人物。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6. 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故事有哪些

一、《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二、《马云的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7. 5个创业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1000字以内)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 
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的总裁杰夫-贝索斯小时候,经常在暑假随祖父母一起开车外出旅游。 
10岁那年,贝索斯又随祖父母外出旅游。旅游途中,他看到一条反对吸烟的广告上说,吸烟者每吸一口烟,他的寿命便缩短两分钟。正好贝索斯的祖母也吸烟,而且有着30年的烟龄。于是,贝索斯便自作聪明地开始计算祖母吸烟的次数。计算的结果是:祖母的寿命将因吸烟而缩短16年。当他得意地把这个结果告诉祖母时,祖母伤心地放声大哭起来。 
祖父见状,便把贝索斯叫下车,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祖父的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19个字,却令贝索斯终生难忘。从那以后,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诲做人。 


“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4岁的时候,她家从外地搬到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希拉里急于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发现这并非易事。每当她到外面去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们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负她,有时还将她推来推去或将她打倒在地。每当这时她都会哭着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门了。 
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周后,终于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母亲大声对她说:“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希拉里只得又硬着头皮走出家门,这让那些欺负她的孩子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这个小丫头会这么快又回来。最后,希拉里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赢得了新朋友。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希拉里都会鼓起勇气,大胆地迎接挑战。 


“你可以失去你的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 
原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现任卡内基基金会主席瓦尔坦-格雷戈里安的童年十分不幸,在他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因病去世了。是他的祖母在伊朗的山区将他带大的。 
格雷戈里安的祖母也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由于战争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的孩子。虽然命运对她十分不公,但她却并未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为了让格雷戈里安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健康快乐地成长,祖母经常教导他说:“孩子,有两件事一定要记牢。第一是命运,那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丽,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祖母的这句话在格雷戈里安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对新闻感兴趣。并在14岁的时候,成为学校自办报纸《校园新闻》的小记者。 
休斯顿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每周都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园新闻》报的编辑工作。有一次,克朗凯特负责采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 
由于当天有一个同学聚会,于是克朗凯特敷衍了事地写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凯特单独叫到办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说:“克朗凯特,这篇文章很糟糕,你没有问他该问的问题,也没有对他做全面的报道,你甚至没有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令克朗凯特终生难忘的话:“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后7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克朗凯特始终牢记着弗雷德先生的训导,对新闻事业忠贞不渝。 


“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绝对都能做” 雅芳公司女总裁钟彬娴 
雅芳公司女总裁钟彬娴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她早年曾就读于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当时,她是班上唯一的一名就读化学专业的女生。 
钟彬娴的母亲希望女儿也能像她一样,自强自立。因此,她经常教导钟彬娴说:“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绝对都能做。只要努力,女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到达顶峰。” 
钟彬娴永远记住了母亲的这句话。

5个创业成功人士的奋斗事迹(1000字以内)

8. 创业成功的例子

吴锡桑说过:“创业历程,是不断寻找,不断纠正的过程。”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少不了经历挫折、磨难,只有去克服困难,努力奋斗,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在这些成功人士创业之路上,我们也能从他们的身上吸取成功的经验,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柳传志:打开创业的第一步是销售,组建好团队
柳传志说过,创业遇到的第一困难就是资金问题,但是得到了创业资金并不意味着创业的困难迎刃而解。在联想刚创业时推出的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柳传志把主要精力放在怎么卖东西上,他听说卖东西最好的地方是展览会,当时有很多关于使用和销售的展览会,柳传志就带着几个人去展览当推销员,去解释介绍汉卡的怎么用,慢慢摸索出销售的方法。不管是哪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打开市场,只有打开市场,你的产品才会卖得出去。

作为一个创业者不仅要知道如何打开市场,更要懂得怎么制定战略、与人沟通,在柳传志创业的路上,他花费了50%的时间来与人沟通。他非常注重团队的组建,她作为领导者,多做事少拿钱,在创业初期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他宁愿 把工资发给员工,自己少拿钱,给员工做好榜样。
为了按时给员工发工资,他曾经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当“倒爷”时被人欺骗过;他还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但是他毫无怨言,在卖其他商品过程中还被认定走私300万罚款,年近中年却还没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大企业。正是因为柳传志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联想。
王健林:“坚持”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王健林早期当过兵,尽管当兵训练的日子很苦,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为了创业他放弃了仕途,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拿到银行的贷款,在银行门口堵了几十次。贷款失败后,他的梦想更坚定,发誓要做大企业。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旧城改造工程只有他敢接,初入房地产行业,因为什么都不知道,三年间当了222次被告,打了这么多场官司,却消磨不了他前进的动力。
在建造完一个工程后,但是生意并不好,听取了许多人的意见投入资金多次修改之后,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他决定炸掉这个工程的成本,就是将卖出去的钱还给老百姓,十几亿的赔款。但是王健林说:“做企业,社会责任心永远第一。”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凭借坚持,十五年走到世界第一。
史玉柱:聚焦聚焦再聚焦

在脑白金产品推出成功后,史玉柱的整个团队热血沸腾,一下子又推出了许多种类似的保健品,但是最终失败了,其他的项目的营销策略失败,史玉柱的事业陷入谷底。一夜之间,他从一个成功人士变成了负债累累的人。史玉柱失败后,将问题聚焦在自己身上,只要有关于自己负面的文章报纸就拿出来读几遍,看看他人对自己的诊断,找出问题,聚焦在产品打广告上,亲自去拿产品给消费者试用,找出产品缺点,进行改善。正是因为他的聚焦,对自己进行反思,重新振作,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每个人创业过程中,困难不计其数,创业的成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三个成功商业人身上,我们看到柳传志创业的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要知道如何打开市场,重视人才,留住人心。王健林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管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被人鄙视、质疑,都要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梦想,把社会责任心放第一。史玉柱的聚焦聚焦再聚焦,找出自身的问题,悉心听取他人对自己的意见。从这三个人的创业之路上,我们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的来说,创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坚持,就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