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的角度如何理解信用

2024-05-17

1. 从经济的角度如何理解信用

从词源学上看,信用与诚信密切相关,甚至可以看作是同义词。在古汉语中,“信用”一词由“信”和“用”两个字构成。“信”是一个伦理学范畴,其基本含义有两种,一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是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品德自律。二是信任,信任是基于对方诚信品质而有的相信观念和授信行为。基本对方的诚信品质,敢于信任他人,这才会发生信用关系和信用活动。信用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为,信用是主观上的诚信与客观上的授信、履约的统一。

信用与诚信
“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是一个伦理学意义上概念,同时,“诚”、和“信”在古代又是两个分别有着不同含义、相对独立的范畴。
经济史视角下的信用研究:

诚信是获得信任的前提,而信任则是信用活动发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因而经济史视角下的信用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信用活动中信任关系的形成与维护的研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信任“不单是那种到处可见的商业上的精明,而且是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首先是诚实。诚实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保证信任。

从经济的角度如何理解信用

2. 如何理解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可以分为两种,道德范畴上的信用、经济范畴上的信用。我想,你想问的侧重于是经济学上的信用吧。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连我们使用的货币都是信用的产物,又叫信用货币。所以作用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3. 经济学中的信用

本主义信用制度是股份公司产生的主要基础。
  马克思在分析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作用时,指出“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而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又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规模和形式上“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这种以前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成了公司的企业”。其次,在企业的性质和内容上“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 的形式,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再次,在企业的管理上,资本所有权和执行职能的分离, “实行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的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基于以上的分析,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股份公司的高度发展无论是从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还是从它的使用上,都构成了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基础,他说:“资本主义生产积极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这些分析,对后来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4、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会助长过度投机的产生,加速资本主义危机的到来。
  信用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规模扩大和加速流通运动的同时,也显示了它的消极作用。人们早就认识到,在信用活动上,“一切便利营业的事情都会便利投机。营业和投机在很多情况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充分注意到信用对投机的作用,他指出,“信用又使买和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的时间,因而成为投机的基础。”马克思还分析了信用导致投机的基本条件,即“信用为单个资本家或被当作资本家的人,提供在一定界限内绝对支配别人的资本、别人的资产、从而别人的劳动的权利。”因此,“进行投机的批发商人是拿社会的财产,而不是拿自己的财产来进行冒险的。”银行资本家更具备投机的条件,因为“银行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 、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 构成”。“这种虚拟的银行家资本,大部分并不是代表他自己的资本,而是代表公众在他那里存入的资本(不论有利息或者没有利息)”。银行资本就是靠这些虚拟资本和少量代表现实价值的资本,来反复进行投机和欺诈活动。同时,对于借方来说,也不惜拿着别人的货币去冒险。结果,信用制度就表现为生产规模过度扩张、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在分析信用导致投机的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信用加速了资本主义矛盾的爆发,促使了资本主义危机的到来,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最后,马克思指出了信用制度二重属性:“一方面,把资本主义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经济学中的信用

4. 信用经济的产生

20世纪 30年代西方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以来,开始发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也就在名义上成为中央银行的债务和持有人的债权,尽管这种债权是不能兑现的。随着信用货币的发行和金融事业的深入发展,信用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信用的本质及其特征

特征:①信用具有社会性;②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③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
本质:①信用代表的是一种具有偿还性和增殖性的社会价值量的再分配关系;②信用是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特殊价值运动形式。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信用的本质及其特征

6. 如何理解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发挥信用的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靠企业自身积累是难以实现的,而像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信用形式,可以广泛集聚社会上分散的、期限长短不齐的各种闲置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满足规模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活动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速度,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通过银行信用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在客户的存取、贷还、此存彼取的过程中,银行结算存款账户上总会有一部分稳定的最低余额,在这个余额内发放相应贷款,基本上是无风险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有了更加充分的流动性,将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将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信用分配对社会产品总需求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总量的调节,即通过调节信贷总量影响社会产品的需求总量。同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利率水平,如对某一行业的利息优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需求结构的调节。总之,由于发挥信用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如何理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人们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法制,市场秩序就无法维持,公平贸易也就无法实施。由于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种好现象。市场经济毕竟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一个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和归宿。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和信用经济的保障,是工具和手段。

人们认为银行信贷是无风险的,这种印象似乎在公众意识中根深蒂固。近年来,银行存款流失、银行卷入金融产品违约事件、银行假币无法支付等都是这种思维的后果。在市场上,银行信用在经济交易中逐渐丧失。银行信贷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和成本过高。

然而,银行信贷成本过高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市场上流动性非常大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发行要求支付公司在银行账户上有资金,并对每笔交易支付较高比例的保证金和手续费。一个企业如果不支付货款,就不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例如,银行要求企业支付保证金和高额的佣金,这明显违背了企业的情况和初衷。大多数企业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获得银行相应的银行票据信用额度,比如要求企业办理抵押手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压力。

信用是身份标签,是经济行为。企业赊销商品或提供服务是市场经济中主要的沟通方式。当货物或服务转手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付款。双方形成债务关系,卖方为债权人,买方为债务人。卖方是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买方的商业信用和预期可获得的资本担保的前提下,为卖方担保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货款,因为买方不能在短期内提供同等的对价。

如何理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8. 信用经济的作用

①通过金融信用交易,银行筹集到社会上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信贷资金,利用信用交易价格或利率杠杆,吸收更多的储蓄存款,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同时促进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生产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②宏观上,在货币流通量既定不变的情况下,各种信用交易可以搞活资金,为生产投资提供更多的国民储蓄资金和国外储蓄资金(引进外资),实现再生产的扩大,或者在减少扩大货币发行压力的条件下,实现更高速的经济增长。③微观上,企业可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加速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