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2024-05-16

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获得较大的流动性;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能够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能够突破投资限制。
陈湛匀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隔离,风险较低,主要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资产转移的过程,原始权益人将证券化的资产转移给SPV,将证券化资产与原权益人经营风险进行隔离,包括原始权益人的债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和主体的风险隔离,投资者只需考虑证券化资产的质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隔离,风险较低,主要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资产转移的过程,原始权益人将证券化的资产转移给SPV,将证券化资产与原权益人经营风险进行隔离,包括原始权益人的债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和主体的风险隔离,投资者只需考虑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再者,由于资产证券化后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交易,因此证券化的产品流动性增强,且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数量、金额与占比的统计,我国2005年才开始出现资产证券化产品,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调整,首先是2005-2008年之间的试点阶段,这个阶段市场处于培育期,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数量微少,主要是根据在实操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政策。然后是2011-2013年的常态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逐渐丰富,并且明确了SPV独立于原始权益人、管理人和投资人的法律地位,各项政策趋于完善。最后是2014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资产证券化较2013年实现了飞跃发展,增长率高达1000%。2014年底,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完成了从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制度的完善、程序的简化和风险管理的加强,使得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开始了良性发展。
表格显示,我国资产证券化占债券市场总发行规模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资产证券化的占比为4.6%,但这一比例相比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仍然较小。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债务总量中约2.27%的贷款资金由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提供,但在美国这一比例达到65%,可见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2. 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而且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先于理论的探索,到目前为止仅进行过一些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个案实践。 

早期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可以追溯到 1992年三亚市丹洲小区将 800亩土地作为发行标的物,以地产销售和存款利息收入作为投资者收益来源而发行的 2亿元地产投资券。在此以后,资产证券化的离岸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集集团、珠海高速等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近期,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些商业银行及大型企业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金融工具的运用来处理我国目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在我国分业经营的体制下,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1999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国有商业银行总计 1.4万亿的不良贷款。实践中,这四家公司在“债转股”的过程,积极综合运用出售、拍卖、招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处置,更希望借助国外运行良好的资产证券化方式能够剥离、加速处理不良贷款。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尽管还没有出现严格规范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但各方面都密切关注着这一广阔市场,纷纷推出资产证券化方案和产品构想。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托产品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处理等领域的准备和开拓工作,如中信信托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推出的不良资产处置信托、新华信托和深圳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的住房按揭贷款信托计划、广发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计划等,这些产品已具有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征,这意味着,随着信托产品创新向纵深发展,资产证券化类信托产品已开始逐步兴起。

3. 为什么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得不到大的发展

法律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法规。上述法规多数是部门规章,在法律效力上就不如《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而且基本都属于试点办法,法规很多地方都比较模糊,并不是真正成熟的法规;没有一个统一的抵押变更登记系统。缺少中央登记系统导致基础资产抵押变更登记存在法律障碍,这样就使得很多基础资产在证券化时遇到了瓶颈;会计处理规定并不成熟。目前对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标准并不统一,同一个处理方法,可能有的机构认可出表,有的机构不被认可,这样对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就造成了困扰。从市场上看,资产证券化也有一些问题:1. 市场规模。监管层目前对资产证券化是属于鼓励发展,但要控制好节奏的状态,因此,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在规模上有一定限制。此前几次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国务院批复银监会和央行的规模仅为500亿,而2013年重新开闸,总规模也仅为4000亿元。规模的硬性限制就导致了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发展有着一层天花板;2. 投资者问题。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投资者以银行类机构为主,保险机构和社保基金虽然获准投资,但参与很少,而后两者又是长期低成本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国内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高评级的证券化产品,对低评级/次级类份额则并不十分偏好,这也导致了分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遇到了销售困难。综上所述,在我看来,资产证券化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能够正常促进发展的土壤,真正的盛行还有待时日。

为什么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得不到大的发展

4. 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发展资产证券化

  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应该优先考虑对国家基础设施等资产的证券化,非凡是有稳定现金流预期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如电力、供水、水处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储备、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林地等资源资产的证券化。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靠增发国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累计的国债规模较大,已接近风险警戒线,但是中国的能源和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于需要这一局面并未根本改观。自2002年起,中国财政赤字跃居3000亿元以上,并接连创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高,连续3年,我国赤字率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据估算,中国目前全部债务存量已超过1.8万亿元,且中国国债正在步入借新还旧的高度债务时期,国家财政的债务本息支付任务沉重,年还本付息额达到5000亿元以上,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大大降低。而随着国家经济战略转移,非凡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资产证券化完全可以使我们走上开发性金融之路,既可以达到分流储蓄、丰富证券市场投资品种,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又可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
  相信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结构、不同种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融资结构会逐渐完善起来,真正体现出资本市场的功能和效率,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上述两个方面外,笔者并不否认资产证券化对化解金融信贷风险的作用,但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必须纳入到国家的宏观调控上来,服从于国家的货币政策,从而抑制可能引发的信贷扩张冲动。“假如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这是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表现。
          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不同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不能把资产证券化定位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把资产证券化作为化解银行的信贷风险、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工具。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应该着眼于国家基础设施等资产的证券化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上,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效率。
    

5. 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趋势

资产证券化行业步入“规范发展期”
与国外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且具有很强的政策驱动特征。从2004年国务院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探索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经历了试点、停滞、复苏和常态化发展阶段:



三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均快速增长
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和存量规模连创新高。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信贷ABS、企业ABS和ABN的发行规模分别为2077亿元、5609亿元和1677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比重分别为22%、60%和18%。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趋势

6.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资产池的资产如何与原始资产持有人进行风险隔离的问题,也是当前最大的问题之一。现在监管还要求发起人自行持有5%的劣后,且背后都有发起人显性或隐性担保的问题。私募资产证券化更是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用担保问题。这实际上是将资产证券化变成了发起人资产的出表行为,而不是资产的卖断或者风险的真正分散、转移。当风险没有真正分散、被转移出去的时候,对其定价就不是根据风险定价,而是根据流动性定价、根据资金成本定价的。只要风险定价模式不出现,资产证券分级就没有意义,既不代表一定的风险级别,其定价与风险也是不相匹配的。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不统一的问题。同一个国度、同一个市场里,人为行政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分裂成四个市场,相应的市场规制、标准都不统一,限制了整个业务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是抵质押登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审计以及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服务理念、行为的规范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二级市场流通问题。资产证券化业务要进一步发展,就要解决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流通问题。要流通,就要有一个简单的估值,要具有流通交易套利的功能。如果投资人不是持有到期的话,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仅应该在市场上能够流通,还应该能够通过流通进行交易、套利。

7. 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 
2,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来说,能信用增级、消除信用过份集中转移金融风险、体现规模经济充分利用资产价值、提供流动性、提高资本比率。 
3,资产证券化具有明显的金融创新意义:转移信用风险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具有明显的启示意义。所以说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8.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主要有:
改善信贷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优化信贷结构。
盘活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
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增加投资机会,完善资本市场。
发展直接融资,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定价,分散信用风险。
提高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应对金融对外开放的挑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