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2024-05-14

1. 美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从19世纪早期开始,这种义务教育的理想便不断得到群众的支持。许多政教界的领导人物指出,美国的繁荣与强大,事实上是得力于教育之普及。1830年到1850年间,伟大的教育家如霍瑞斯·曼HoraceMann、巴纳德HenryBarnard等人就不断地四方奔走,以求得政府对初、高中教育的管理与支持。终于在1852年,麻萨诸塞州通过第一条儿童义务接受教育的法令。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许多州开始成立公立初中与高中。州立大学与农业学院、技术学院方面也都有惊人的成长。20世纪初期,人人应接受高中教育的理想已经在美国获得广泛的支持。高中毕业后申请进入学院就读的人数大幅度地增加,紧接着,大学及学院的选读生人数也大大地增加。

今日,将近有600万的美国人在学校,学院或是大学里就读,其他数百万的美国人则参加成人教育课程。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孩最少都接受8年的教育,高中毕业的有75%,从四年制的学院及大学中获得文凭的有25%。广大的教育计划已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只有1%的美国人不能阅读及写字。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多数州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各州学制不一,大部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美国的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也包括那些合乎相当学院基础的私立学校。在初中阶段,约有10%的人就读于私立或教会学校。在高中阶段,同样约有10%的人就读于私立或教会学校读书。约有20%的大学生是读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

所有的州都要求孩童入学,在大多数的州,孩童们在16岁之前必须接受教育。州把许多教育责任交给地方教育委员会,大多数的委员们是由地方学区投票选出。大多数的美国公立学校是由当地地方投资及管理,然而目前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却在投资地方学校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美国的学校按年龄阶段分为以下四类:

1.初级学校:1-6年级(6-12岁)

2.初级中学:7-8年级(13-14岁)

3.中学:9-12年级(15-18岁)

4.大学(学院):一般为4年制的大学本科,也有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还有二至四年的“研究院”或“专业学院”,为大学毕业学生从事研究而设立。

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按学位性质,一般分为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此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予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

美国的大学习惯上分为以下三类:

两年制学院,又称初级或技术学院,大部分为公立,多半为地方社区所举办,故一般称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为过渡性文理课程,相当于4年制大学的头两年,学生习毕可转入4年制大学继续深造;另一类为终止性职业技术课程,毕业生直接就业。社区学院颁授的学位是准学士学位。社区学院入学条件简单,不限年龄,亦无须通过入学考试;学习时间灵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间课程的多种选择,还有寒暑假开设的假期班;修业年限较短,收费低廉,而且针对本地区需要开设课程,便于就业,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四年制学院,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文理学院或文科学院。基本课程包括人文学(语言、文学、哲学、艺术、音乐、文化史等)、社会及行为科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三大领域。另一类是独立的专科学院,如机械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主要提供专科职业教育。上述两类学院学制一般为4年。文理学院和文科学院向毕业生颁授的最普遍的学位是文学士和理学士,专科学院则授予专业学位。

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规模庞大、组织复杂、师资充实、设施完备,一般设有以文理学院为核心的若干学院,可修学位的课程除通常的文理课程外,还有工程与技术、商科、国际问题、卫生、教育、农业、家政、建筑、传播、新闻、图书馆学、旅馆管理等。大部分综合性大学注重研究工作,不仅拥有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也设有以向高校和社会输送教学和研究人才为双重使命的研究生(论坛) 院,因此这些大学又被称为研究性大学。此外,许多综合性大学还设有若干高级专业学院,如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管理学院等。进入这些专业学院学习,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学的本科学历,学制通常为3-4年,时间长费用高。综合性大学颁授学士、硕士和博士3种学位。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杜克大学等

美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2. 美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美国教育制度和大多数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美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用税款兴办的免费教育,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目如数学、历史、语文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个人未来的计划和才能,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么程度,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i)学前教育 (pre-school education);(ii)初等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iii),你可以试一下。

3. 真正的美国教育是什么样

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又是什么呢?答案为:“创造”就是其主题。本文——“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将对当代美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导致音乐教育的多种模式

  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全国共有600多个大学区(中小学生万人以上),3000多个中等学区(中小学生2500至10000 人), 12000多个小学区(中小学生2500 人以下),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含各科教学大纲)。

  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这种计划与大纲是非粗略的,对各个学区只具有指导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学区才是真正的教育实体。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其《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一文中这样写到: “美国教育的高度分散与此(中国)形成鲜明对照,50个州的方针各不相同,有时16000个学区也各行其事,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权。差异不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励,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因而,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音乐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交相辉映,使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园地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

  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甚多,从表面上看,会觉得五花八门,甚至会感到杂乱无章。如前所述,16000多个学区的音乐教学大纲都不一样,教材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学校与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材、教法也不尽一致。然而,我们从这表面的混乱中却不难看出它内在的秩序,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

  我们认为,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要儿童只作被动地模仿的模式。以下,笔者就几种当代美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创造主题作一简析。

  1.奥尔夫教学法与创造

  卡尔·奥尔夫(Car Orff)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儿童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谈话、运动、唱歌、演奏和玩耍。该教学法并不要求很快就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奥尔夫认为如果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使他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

  一堂成功的奥尔夫课往往会给人以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参与者(学生)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有的合奏感。简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活动、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这一教学法从德国传入美国后,受到美国音乐教育界欢迎。他们将此教学法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固有的奥尔夫乐器中又加入了一些美洲和非洲的民间乐器,在教学中既坚持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精神原则,同时也使这一教学法本土化,使之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柯达伊教学法与创造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一种民族的、全民的音乐教育思想,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匈牙利的民族素质,主张通过音乐让孩子们形成创造性并丰富其生活。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音乐文化水平——用传统音乐语言思考、读写和创作的能力。

  (2)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祖国的民间音乐遗产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通过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

  (3)提高所有学生的表演能力——在班里、在合唱队里演唱、参加重奏团与管弦乐队——把参加集体音乐活动作为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

  (4)让全世界伟大的音乐作品成为学生的财富。

  为达到上述目的,柯达伊强调每课时必须集中于若干不同的音乐目标,如:齐唱和分声部唱;乐谱的读写;练耳、内心听觉、记忆技能;识别、使用曲式;随音乐运动;听赏音乐;即兴创作。显然,作为最高阶段的创作是该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柯达伊教学法传到美国后,得到了美国的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采纳,其中包括T·巴赫曼,L·乔克西,M·H·理查兹和D·培根。

  巴赫曼博士把柯达伊教学法与美国的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在向儿童介绍记谱法时用一线谱的方法进行,其余几条线待必要时再导入。他把节奏从旋律中分离出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节奏而进一步强调节奏(正是这导致人们将柯达伊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结合运用)。他很重视用听写发展儿童的音乐记忆,尤其是重视音乐创作的教学。他认为,“如果儿童熟悉音乐写作,他们就能更好地掌握照谱演唱音乐。使儿童在初期就意识到他们所学的音乐能由他们自己或其他人表演。”

  在使用柯达伊教学法的唱歌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国人在实践中还非常重视使用黑人灵歌这一带有很强的即兴性的演唱形式,使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与奥尔夫教学法一样,柯达伊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法。美国人还将二者结合使用,形成了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正如迈克尔·L·马克所说“两种方法彼此强化,使儿童更富有创造性,更理智地学习音乐。

  3.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与创造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Emile Jaques - Dalcroze)所创立的教学法传人美国已久,现在该教学法在美国仍非常流行。这是一种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虽然人们常常以为体态律动就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其三大内容之一。该教学法的另外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

  在体态律动的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教师(有时是学生)用钢琴即兴演奏。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视唱练耳课上,要求学生用唱名演唱音程和歌曲,尤其重要的是要进行声乐的即兴演唱,这种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视唱练耳”课与传统的专业视唱练耳课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即兴演奏多在大钢琴上进行,也可在其他乐器上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形成与对音乐进行体态反应的自由,学生进行任意速度的即兴表演练习。

  达尔克罗斯甚至在理论课上也采用了这种即兴演奏的方法,他让学生即兴演奏旋律或旋律片断,作为发展他们对音程的理解的一部分,并帮助他们熟悉和声。

  凡此种种,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非常明确。因此,自1915年前后此方法从瑞士传到美国以后,至今仍盛行于美国各地中小学,并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衍,形成为一种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4.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创造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法。它是根据著名的《曼哈顿维尔音乐教学大纲》中的“螺旋形上升素质培养大纲”而开设的课程,最初是作为专业音乐学习的一门课程(包括七个方面的素质培养:乐音、节奏、旋律、和声、曲式、调性、结构。音高、音色、力度都包括在乐音内).后来推广到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领域,而且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使用该教学效果更好。由于该教学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人又直接称之为“发掘创造力教学法”。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条:(1)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通过自觉乐感的培养,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新的工业革命浪潮。(2)教学内容。综合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素质训练(五方面素质,十六个周期)。(3)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4)课堂结构。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即兴创作,巩固概念(五个环节)。(5)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飞迪论文网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为六个方面:(1)听觉——素质训练的基础,探索的工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探索的意义和乐趣。(2)演出——发挥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艺术创造,不强求最后的统一。(3)指挥——各种素质的综合反应,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指挥的机会。只要能表现音乐,不追求指挥技巧。(4)创造——即兴创作和有计划的即兴创作。作品不受任何程式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创新。(5)与(6)为分析和评论估价——对学生的发现、创作、演出随时作好的记录并录音,及时放给学生听,组织分析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使已获得的知识得到延伸、归纳和综合。

  上述活动、能鼓励学生自己就音乐的综合理解和知识作出判断,并积极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分析与创作的能力及经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为培养和提高美国国民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以上教学法以外,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还有卡拉博——科恩教学法;铃木的天才教育方法;流行音乐的教学法(主要为爵土乐教学)等教学模式。无论何种模式的音乐教学法,均贯穿着“创造”这一主题。在此,还应一提的是爵士乐的教学法。

  爵士乐是美国对世界音乐文化做出的杰出的贡献,应该称为真正的美国民族音乐。从40年代起,爵士乐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它由普通的娱乐音乐转向智力音乐,即演奏者更追求主观化的即兴演奏。这种新型的爵士乐所采用的旋律、节奏以及和声同流行音乐非常不一样,这标志着爵土乐已脱胎换骨,开始告别流行音乐,同时,它也告别了原有的大部分普通听众。 内容来自飞迪论文网

  就在爵士乐由俗入雅而曲高和寡、其演出走人不景气的低谷之时,教育家们却正好看中了其即兴演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这一大优点,渐渐将它纳入音乐课程,爵士乐得以在校园复兴。

  1968年,全美爵土乐教育工作者协会宣告成立,这被认为是对著名的国民音乐教育会议——唐哥伍德会议精神(创造性教育的精神)的贯彻。该协会在所制定的目标中写到:“促进爵士乐原则在各种教材和教学方法中的应用;培养并鼓励建议和采纳开设当代作曲、改编和即兴演奏的课程。”由此可见,虽然爵土乐的教学尚不能构成一种完整的模式,但它的原则已被鼓励应用在所有音乐教学中,而这一原则正是创造性原则。

  三、音乐学科中创造性教育思想的由来

  1.西部拓荒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美国人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源自先辈的西部拓荒精神。当哥仑布1492年初抵美洲新大陆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而五百多年后的美国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其核弹爆炸、卫星上天、飞船登月、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遍布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看到这些,不得不使人想到他们的精神国宝—— 开拓与创造。多少年来,移民的开拓精神,尤其是西部开拓精神在美国被视为历史的骄傲和美国人进取的象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创造精神逐渐形成为美国的传统,也可以说成为美利坚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他们的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音乐学科自然会受到这样的影响。

  2.“斯巴达尼克一号”上天所引起的震撼

  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学校教育进入了一定的误区,其教育的目的从根大程度上停留在为提高生活水平这一较低的层面上。当时,整个基础教育水准下降,艺术教育更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它使美国朝野受到了一场不小的震惊。美国人意识到:苏联在空间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因此,改进教育的需要不再仅仅是基于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而是基于民族生存的斗争。”他们研究认为:“俄国大唱片时代建立了一个教育系统,为其统治者训育了一批达到技术高峰所需要的男女人士……”。他们更看到,苏联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而且很重视那些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如音乐学科。这样,美国人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到了教育系统,并深入到艺术教育领域。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于是,联邦政府开始对基础教育予以重视,尤其是对艺术教育予以重视。1959年,在科学院、联邦教育总署、空军和兰德公司的支持下,由国家科家院教育委员会主持,在马萨诸塞州召开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会议,这是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讨论科学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其中包括重视艺术教育的建议。 

  同年,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AASA)针对艺术教育所受的冷遇而发表声明:“我们主张课程均衡,在这种课程中的音乐、表演、绘画、诗歌、雕塑、建筑应该与其他重要的学科、如数学、历史和科学并驾齐驱……”

  由美国科学家们组成的教育研究与发展专门小组是联邦政府的专家顾问团,他们提出如下看法:科学成绩的优秀与个体人类经验的广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最好的科学家并不一定是那些仅仅潜心于本专业的
人,在某种程度上,对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熟悉会使一个好的科学家的观察力更为敏锐。爱因斯坦的成功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和牛顿”的科学巨匠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他自认为自己在科学上的成功与音乐密不可分。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的音乐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由此,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在美国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1963年6月17日至28日在耶鲁大学举办的耶鲁音乐教育研讨会的与会者一致认为:在音乐教育中,有必要刺激个体的音乐创造性和独立性。并强调创造性是发展音乐能力的一种方法。由此,在音乐教育中要注意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观点也进一步得到确认。

  于1967年7月23日至8月2日在马萨诸塞州召开的唐哥伍德会议是美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和明确在社会面临迅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在当代美国的作用,同时,与会者也提出了提高音乐教育效率的建议。

  他们认为:音乐的教学和体验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如果要成功地进行音乐的创造性教育,那么,从教学设施到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教育的具体要求,而不应该受到局限。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想象力并愿使教学常新。会议还强调:“在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中都应强调创造性。”这就再次强调了音乐教育中的创造主题,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不拘一格。“斯巴达尼克一号”的上天竟使美国人如此清醒地认识到了音乐教育与科技兴国的关系,从而重视起音乐教育,并形成音乐教育中的创造主题

  四、美国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具有创造主题的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提高美国国民的素质,充分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应于象美国这样一个多种族大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同时,它对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也不无启示。

  启示一:要明确超音乐的音乐教育目的

  在美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这是建设跨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卡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的美国教育是什么样

4. 真正的美国教育是什么样

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全国共有600多个大学区(中小学生万人以上),3000多个中等学区(中小学生2500至10000 人), 12000多个小学区(中小学生2500 人以下),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含各科教学大纲)。

  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这种计划与大纲是非粗略的,对各个学区只具有指导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学区才是真正的教育实体。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其《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一文中这样写到: “美国教育的高度分散与此(中国)形成鲜明对照,50个州的方针各不相同,有时16000个学区也各行其事,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权。差异不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励,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因而,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音乐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交相辉映,使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园地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5. 美国的教育什么样子的?

美国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①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以儿童个体发展的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②鼓励儿童与别人相互作用,帮助儿童学会友好地与同伴交往,能够相信成人,并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拥有责任感。③帮助儿童理解并尊重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其他儿童的种族文化。④鼓励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⑤提高儿童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儿童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⑥培养儿童学习的技能,如前读写算的技能,但不要强迫他们去学习,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成长速度来进行学习。⑦通过游戏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并帮助儿童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增进儿童的友谊,发展儿童的自尊心、想像力和创造力。

第二,开放多样的教育途径。①丰富的一日活动。儿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生活活动,也有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既有动脑活动,也有动手、动口活动;既有自由活动,也有教师规定的活动;既有个人活动,也有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既有室内活动,也有室外活动等,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促进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②五彩缤纷的区角活动。几乎每个班级都设有电脑区、科学区、图书区、计算区、戏剧游戏区、积木(积塑)区、操作区等。有的班级还设立了家庭区或玩沙区、玩水区、玩球区(打保龄球或篮球)手工区、绘画区、泥塑区、木工区、实验区、烹调区、劳动区等。③社会实践活动。动手活动:教师经常把儿童带到当地的儿童博物馆去,让儿童自己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使学习成为一种探险活动,而变得其味无穷、永无止境,儿童的思维更加活跃,想像更为丰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参观活动:教师定期带儿童到当地的各种博物馆,如科学博物馆、航天博物馆、邮政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以及政府机构如国会大厦、白宫、联合国总部等地去观。使儿童摄入了量多质优的表象,丰富了对国家发展和世界文化的感性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其他活动:儿童的成长是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的。教师有时还带儿童到农场去郊游,到马戏团去看表演,到水族宫去观赏,到公园、街道、广场去散步,以开阔儿童的眼界,增强儿童的体力,陶冶儿童的情感。

第三,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既享有一定的权利,也需尽必要的义务。

美国的教育什么样子的?

6. 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一种模块式教育,结果是把人全部妥贴的放进一个事先造好的模子里,这种教育采用不断的反复的灌输对应答案的方式,比较适合人群分类中后面的30%,而聪明的人就跟着消磨时光,不适应这样教育方法的被视为废材,好处是基础特别牢固;美式教育是一种精英式教育,比较适合人群分类中前面的30%,不适应的和后面的就被教成废材,好处是思维开阔。我认为,是否自由是最大的差别。
两种教育的另一个重大区别表现在课堂上。首先美国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与中国也正是恰恰相反的。
在美国,老师最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参与,每节课由学生来参与的时间通常都要超过一半。除了课堂互动外,每门课程经过一个小单元后,都会要求同学进行演讲。每个同学都要自己动手准备一份电子幻灯片,用3~5分钟在所有同学面前讲出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课堂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显得很沉重。中国的课堂不太有意思,学生参与的机会少了很多,更多的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子”式的教育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跟着老师。

7. 美国教育是什么样的,和中国相比如付

1)身体素质对比:美国学生强于中国的 学生,美国学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课 外活动。

(2)适应能力对比:美国多数学生的适应 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他们参加更多的社 会交往活动。

(3)基础知识对比:中国学生超过美国学 生。在美国,中国留学生的成绩是最好 的,美国的基础课内容以及难度不及中 国。

(4)协作精神对比:中国学生不如美国学 生。美国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讲“团体 精神”、“协作精神”。
 (5)积极性与创造性对比:美国学生大都 比中国学生强。中国学生考虑的是做事 要有章可循,推崇“无规矩不成方圆”。 而美国学生显得开放,逆向思维多一些 。

(6)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对比:美国学生比 中国学生强,中国学生花在基础课程的 时间多。

(7)实际操作能力对比:美国学生强。他 们在课内外动手实践机会多:到博物馆 、展览馆参观允许参观者动手操作。美 国父母普遍要求子女做家务,如修理草 坪、帮助父母购物等等。

(8)刻苦学习对比: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 要占有优势。

美国教育是什么样的,和中国相比如付

8. 美国的教育行业的发达,是受什么影响?

美国教育行业的发达,主要是受到了科技文化的影响。当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便开始在全球搜刮人才,并且对自己的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目的就是已经认清楚了教育的本质。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把国家变得繁荣强大,只有把更好的教育资源拿出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才能诞生出高科技人才,这样才能巩固国家发展,不被其他国家所打败。

就算放到今天美国教育行业的眼光,我认为也非常的长远和独特,因为美国把基础教育做得非常细致,而且对于每一名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资源分配,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享受到公平教育,也能让更多人感受教育所带来的巨大回报。在很多人眼中教育不仅仅是改善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也是获得学习技能的方式和方法。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并且在各个科技领域占据世界第一,这背后就是人才的基础。打造人才基础最关键的就是教育。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而且在整个教育行业当中甚至出现了垄断行为,那么对于国家的教育发展是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无法把更多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那么对于整个国家将会造成不平等发展趋势,这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基本运转与社会平衡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国家的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中国的文盲率也降低到了很小的比例,这正是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如果国家没有重视教育基础发展,中国也不可能在短短的40年当中完成工业化转变,只有大力发展技术教育才有可能完成这样的一系列事情,并且中国在现在的高科技领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优势,这就是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