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豪们的发家史- 经典创业

2024-05-13

1. 大富豪们的发家史- 经典创业

大富豪们的发家史- 经典创业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大  富豪  -本人介绍了香港澳门台湾大陆的几位超级大  富豪  的发家史,非常值得一看!
   
       纵观华人界的大  富豪  们,他们几乎都经历了穷则思变、贫则励志的阶段,他们总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最终成为  财富  的拥有者,成为普通人眼中的  成功   人士。尽管每一个  富豪  发家的历程肯定不一样,但是,他们发家过程及掘取  第一桶金  的“秘密”,都必定会给每一位有志于成为  财富  拥有者的人以极大的启发。
   
       我们认为:一个人从穷到富,一定存在其必然性。
   
       当前,大多数人过分忙碌于应付生活,而无法停下来思索  如何  解决他们的金钱问题。大多数人甚至无法花1小时的时间来想想他们应  如何  致富,以及他们为何从来不这么做。
   
       可叹的是:富人舍钱,穷人舍力;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其实,一个人有100万并不能称为“百万  富翁  ”,只有那些拥有100万但又能连续  投资  使100万再增值100万的人,才可以称得上“百万  富翁  ”。前者充其量只是个“存款额”很高的人,他们不能荣获“百万  富翁  ”的称号。凡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用金钱买到了,它原有的价值便不存在了。1角硬币和20美元的金币沉在海底是毫无区别的。只有当你将他们拾起并投入流通时,它们的价值区别才显现出来。
   
       一位百万  富翁  说:我一直让自己的  收入  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相反,许多人喜欢调整自己的需要来适应自己的  收入  。
   
       另一位千万  富翁  说:做生意第一要大胆,第二要大胆,第三还是要大胆。
   
       而亿万  富翁  们说:做生意一定要懂得有取有舍,有的虽可获一时之利,但无益于长远之计,宁可舍弃,不可强求(何鸿 燊 );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牛根生);适者生存、欲速则不达;学习和专注,比常人更加坚持学习,更加坚持专注(刘永好)。
   
       ———他们已经将生命与  财富  融为一体,  财富  观即人生观。
   
       世界上最富有的大  富豪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  富翁  。
  假如你也有大  富豪  们的洒脱、豪情、拼劲,好好地思索一下人生与  财富  ,想清楚了之后放手去干吧!那么你有可能会像他们一样成为  财富  传奇的缔造者!
   
  
   
       “一个人的一生,幸运碰上一两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远幸运。如果你希望永远幸运,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与‘诚’,那幸运才会常伴你左右。请到下页看这些超级大  富豪  的经典  创业    故事  [nexy]”
   
       珠宝大王———郑裕彤(香港)
   
          
        人物简介
   
       郑裕彤,男,1925年8月生,籍贯广东顺德,自幼家境贫寒。从学徒一步步做起,现任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  公司  主席、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  公司  主席,被誉为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个人  财富  约有30亿美元,在香港  富豪  中名列第三。
   
       处世箴言: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奋,处世谨慎,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
   
         成功  秘诀:心诚体勤;大胆  投资  博大额回报。
   
       周大福珠宝、香港  会议  展览中心、香港君悦酒店、北京新世界中心,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都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那就是郑裕彤。从金铺打工的少年到香港新世界集团的创始人,郑裕彤被称为香港的超级  富豪  ,其个人资产在香港  排名  第三。有人说他是运气,而他自己却说是勤奋。到底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勤劳的小学徒
   
       1925年8月27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今顺德市)一个贫寒的`家庭。幼时一家人仅靠父亲开小店勉强糊口。原来父母亲希望他专攻学业,但是只念到初中便被迫辍学。13岁那年,由于日本侵略军进犯广州、香港,百万市民受战火纷飞的侵扰,衣食不稳,性命难保,纷纷出外投亲靠友。当时,澳门是葡萄牙殖民属地,因不少日本移民在葡萄牙殖民统治区的南美洲寄居,因此,日本侵略军唯独没敢践踏澳门。万般无奈之下,父亲郑敬诒也将儿子送往澳门,到挚友周至元开的 “周大福”金铺去当伙计。
   
       金铺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滥用人的。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赶上“周大福”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小阿彤。
  金店里分大伙计和小伙计,小伙计就是当杂役,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姗姗来迟的大伙计们一起  开店  门做生意。对于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这段工作显得十分忙碌辛苦,但懂事的小阿彤却一个心眼想着不 辜 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一天,周至元派阿彤去码头接一位亲戚。码头上,来自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海船不断靠岸,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忽然,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听在哪里可以竞换港币。许多人都懂得这是一个良好的   商机  ,年纪尚小的阿彤也热情地上前搭话,他用浓重的顺德口音说:“到周大福金铺可竞换,价格公道”。阿彤说话时口齿稍显笨拙,却在众口之争中赢得了信任。这样,商人望了望老实巴交的阿彤,随他来到了“周大福”开创了一笔新的生意。而后,周至元发现阿彤在这方面显得过人的智慧,于是继续派他发展这项工作。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几乎随处可见,竞争十分激烈。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  营销  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他常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看看路途经过的金铺来作对比,用行话说这叫“看铺”。而周老板并不知阿彤如此痴迷。长此以往,阿彤经常  上班  迟到,因而引起了周至元的注意。一日,在  上班  途中阿彤路过一家金铺,发现橱窗里摆放着好几款别具一格的饰品,不由得停住脚步,良久地揣摩起来,竟又耽搁了  上班  的时间。当他急匆匆赶回金铺时,老板已经在店内等候多时,阿彤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战战兢兢地说明了原因,结果老板不但没有责备,反将上街“看铺”的特权交给了他。这样只要生意不忙时,他便上可以上街去“看铺”了。照规矩,在金铺学徒需要3年才能出徒,可郑裕彤却未满3年就荣升为金铺掌管,负责铺面的日常经营了。
   
       后来郑裕彤才知道,父母与周至元一家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周、郑之妻又同时有喜,于是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成了天生一对。到“周大福”金铺学徒时,父亲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果真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年夫妇俩同是18岁,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自己操盘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  公司  ”,这也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  公司  机构。
   
       郑裕彤虽说接受的是金铺旧式的带徒教育方式,但是他并不保守,甚至超前具备现代人的经营理念。在他全新思想  指导  下,“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  公司  ”不再为  总裁   独有,而是资产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现代  企业  。在他的思维方式中,独具特色的洞察力,令同事们人人称道。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  资金  ,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 11家。有人说他是靠运气发的财。郑裕彤却说:“香港是个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地方,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面对挑战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关键在你  如何  去辨识,有无足够的  心理  准备”。      把事业做宽做大
   
       当郑裕彤将“周大福”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他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了。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郑裕彤十分关注国际珠宝饰品的流行款式,他在观察中发现,许多极有身份的西方女士,喜欢佩戴钻石饰品,黄金饰品已不被她们所器重,得出此结论后,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就是这张“戴比尔斯”牌照,曾吓退了一大批钟表商,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  公司  。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实际上,郑裕彤开创钻石业所取得的功业,起到了引导香港珠宝业挑战传统,寻求发展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郑裕彤先生今年76岁,翻开他的  创业  史,每一页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叱咤风云于急风暴雨刺刀见红的商场上,稳操胜券。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座恢宏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80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  投资  祖国的建设事业。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 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
   
       郑裕彤不善高谈阔论,不了解他的人,总以为他辉煌业绩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运气。对此,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幸运碰上一两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远幸运。如果你希望永远幸运,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与‘诚’,那幸运才会常伴你左右。”
   
       多年来,郑裕彤创下的业绩,早已传为佳话,他以自己60年勤奋进取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心“诚”体“勤”是  成功  的不败原理。  ;

大富豪们的发家史- 经典创业

2. 世界十大富豪创业史的目录

前言软件皇帝比尔·盖茨人物简介:世界第一程序员/2财富之路:一、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3二、从编程开始事业的起步/4三、初创微软的艰辛/6四、经历波折/7五、确定新的游戏规则/8智慧之光:财富背后的财富/11经营之道: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3二、时间管理,速度制胜/16三、主动出击,开拓市场/18管理策略:一、及时沟通并解决问题/19二、世界顶级人才聚集微软/21三、失败是成功的需要/22四、培养和重用年轻人/23五、报酬和业绩挂钩/24思想升华:一、成功是一种需要/25二、成功的奥秘/26危机生存:一、比尔·盖茨的法则/27二、盖茨的“先发制人”策略/28股神沃伦·巴菲特人物简介:拥有财富“魔法石”的巴菲特/32财富之路:看着钱增长/33智慧之光:巴菲特的理财习惯/37经营之道:一、巴菲特的商业规则/39二、巴菲特的投资原则/4l三、精选适合投资的企业/42四、巴菲特的投资“金定律”/45五、巴菲特的投资策略/46管理策略:巴菲特的管理“金钥匙”/47思想升华:寻求内在价值/48危机生存:寻找新的规则和机会/51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人物简介:传媒王国的缔造者/56财富之路:一、办报就是办企业/56二、利用别人的钱做事业/58三、扩张,像狮子一样的勇猛/58四、在英国开始新起点/59刘运人物简介:正在发展中……财富之路:正在探索……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迈克·戴尔一.人物简介:魅力非凡的戴尔DELL公司是世界上领先的电脑系统厂商,荣登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就是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他曾荣获《首席执行官》杂志评选的“2001年度首席执行官”二.财富之路真正接触到的力量1.12岁初次尝试“直接的接触”2.16岁创建直销模式3.直销与电脑的邂逅

3. 首富们的创业史(一)

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
  
 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
  
 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
  
 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
  
 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
  
 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通过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
  
 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的业务是把国内单位的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去,让老外能找到他。
  
 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互联网,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范畴。
  
 创业团队在收到客户资料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快递给美国合作方做成网页——要为看不到的东西心甘情愿付钱,换成哪个老板都不会信啊。
  
 因此,马云团队不但要证明客户资料已经上网,还首先得证明世界上有互联网这种东西。
  
 马云不懂技术,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说,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
  
 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网页之外,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网查证。
  
 1995年上海终于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团队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到上海再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而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则一律被称为“骗子”。这也是“马云是骗子一说”最初的来源。
  
 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马云的成功绝非单单因为他比我们早创业10年!
  
 马云的创业成功绝非偶然,那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那是信心与实干的结果,那是领袖与团队无间结合。
  
 马云给我们的意义更在于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敢思、敢想、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实现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
  
 (二)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创业历程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 ,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 汽车 玻璃制造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
  
 “我很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主人公。”曹德旺曾这样形容自己。他是国内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岁才上学,到14岁就被迫辍学。
  
 回顾曹德旺的创业历程,为了谋生,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早年的这些苦难,让曹德旺过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也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
  
 他坚信,靠勤劳的双手能改变命运,他要让全家人“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我 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油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 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兵荒马乱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地看着家中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在他的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餐,两餐里也只是些汤汤水水,难以顶饥耐寒。那时他们就常常觉得饿,做母亲的变不出吃的,但却总是柔声鼓励着孩子们:“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饭可少吃,衣可简穿,书还是要读。”受过教育的父母想尽办法要让他们读点书。
  
 9岁时他走进了学堂,念到14岁,因为家境太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
  
 但是当时,一有空他就爱捡起哥哥的旧课本,边放牛边津津有味地读上几页。
  
 1976 年,曹德旺开始在福清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他的工作是为这家乡镇企业推销人称“大陆货”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 汽车 玻璃,彻底改变了中国 汽车 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 历史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国股市唯一一家现金分红是募集资金高达7倍的上市公司。
  
 2001 年——2005年,曹德旺带领福耀团队艰苦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一亿多元,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了有着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授予历年来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创新精神的杰出企业家。
  
 “作为企业家,在准备创大业时一定要记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在这二十多年的企业家生涯中,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最大的经验就是做事如同做人,不论做人做事,还是做产品,都要始终“以诚为本”。
  
 作为一名商界领袖的同时,曹德旺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 社会 。他以不行贿自居,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亦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首富们的创业史(一)

4. 世界十大富豪创业史的内容简介

如果我们耐心地探索和研究世界顶级富豪们的创业史,就会发现,若要永久地与财富结缘,还需要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们对财富的认识毫不含糊,他们将财富作为一种事业的载体看待,他们对财富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那就是一丝不苟,且毫不居富自傲……所有这些正确对待财富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成为财富的真正拥有者。这些财富英雄们还具备超凡的综合能力,他们在制造与销售、组织与融资、发展和满足他人等方面,塑造了社会生活与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影响深远。虽然有人没有读过MBA,甚至没有完整地念过大学,他们却领导着世界一流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管理模式、最特色的经营方针、最顶尖的人才。可以说,他们身后的企业成长已与他们自身的发展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5.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富豪是一帆风顺,不经历失败的挫折就历为富豪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1: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的祖籍是广东番禺,但是从他的祖父开始,全家就离开了陆地,长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称为“舢板客”,甚至贬称为“水流柴”,“家仔”。
         1923年,霍英东就出生在这样的舢板上。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钊,后来改叫霍官泰;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气盛的他自己改名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 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香港的“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 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 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 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海沙大王”
         霍英东还有个美称叫“海沙大王”,也来自他在经营上的创新。上世纪60年代,香港实业界人士很少进入淘沙业,因为它需要的劳力多,投资大,而获利相对较少。但霍英东从建筑业的广阔前景预见到淘沙业也必将有大发展,所以大胆地吃起了这只“螃蟹”。1961年底,他花费巨款,从泰国进口了一艘大挖泥船,命名为“有荣四号”。香港经济起飞后,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对建筑材料黄沙的需求量极大,霍英东的淘沙船队因此财源滚滚,成了他的又一株“摇钱树”。
         富贵不忘回馈社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获得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访港。霍英东给来访的金牌选手总计大约2800万港元的重奖。
         从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之后,“霍英东体育基金”就开始拨款奖励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内地奥运选手和中国香港选手。夺得金牌的选手获得一枚重一公斤的纯金金牌及8万美元奖金;亚军获得半公斤重的金牌和4万美元奖金,季军获得0.25公斤重的金牌和2万美元奖金。
         记得霍先生曾经作过这样的解释:“捐赠体育项目, 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他扳着指头给我算了一笔账:“国家每年拨予教育的经费达四百 多亿人民币,拨予体育仅十多亿。当然,相对于11亿人口,还远未能说教育经费已经足够,但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之中,捐资兴学的人士毕竟比襄助体育者多得 多。因此我尤其愿意在体育方面,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这么多年来,霍英东向国人所捐赠的巨款中,有五分之一直接捐赠予体育项目。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2: 
         把钱花在能赚钱的地方
         很多人都知道“月光族”不可能致富。《财富圈》(The Millionaire Maker)一书的作者劳拉·兰格梅尔说:“若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最快的方法是多赚点儿钱去投资。”你要把一部分钱拨出来,投资在可以“钱滚钱”的地方。
         多赚点儿钱投资的方法非常多,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积累更多资本。兰格梅尔说:“每个人都有某种别人用得着的技能。”兼职赚来的钱可以聚沙成塔。
         25年前,里克·斯科斯基一直渴望在美国拥有自己的私人健身教练事业。“我租了一个小工作室,向学员每小时收费15美元。”一点一滴赚来的钱他都存下来,再投到事业里。40平方米的工作室现已扩大为连锁加盟集团Fitness Together,全球共有360多家分店。
         当你有额外收入时,可能想换一台电视机。但如果你要致富,就该将钱用在能为你赚钱的地方,例如投资基金、生意或房地产。
         做事业 专长兴趣最要紧
         台北旅店集团董事长戴彰纪,在4年内绕台北火车站开了6家时尚平价旅馆,在经济不景气中,入住率仍超过九成。他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专长,不知兴趣在哪里,就无法把潜能发挥到极致。”他花了很多时间了解自己,如今他把既有的成就归功于:从不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事业。
         戴彰纪从学生时代起就不爱念书,喜欢交朋友。他颇具商业头脑,在校期间就卖起了电子计算器。“我知道自己是天生的业务高手,所以一出校门就去汇丰汽车面试当业务员。”
         戴彰纪年纪轻轻,就成为汇丰汽车地区销售经理,学得一身业务本领,也累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他发现业务员不能久做。由于每天骑车在外奔波,拜访客户,他曾发生两次车祸。“那一刻我躺在病床上,就知道我赚的钱要好好存下来,找一个不用这么奔波卖命的工作,不然迟早会惨死在车轮下。”
         经朋友介绍,他大胆尝试各项投资,陆续投资过海鲜餐厅、轿车出租、花店……收获都不大,直到投资旅馆业。他发现这一行现金收入很稳定,投资过程一开始虽感生疏,但他愿意尝试,只当试探“水温”,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撤资,决不恋战。
         戴彰纪并无父母庇荫,所以尽管心态积极,却很小心,时刻都有很强的危机感。他总是找比自己精明的人一起投资。他说:“我随时在找比我能力强的人合作。”在台湾房地产起飞的年代,他与朋友合伙投资房地产,累积了相当的财富。
         在事业的巅峰,戴彰纪发现自己肝功能失常,濒临死亡,不得不退休,带着一双儿女周游各大洲。在旅行中,他住过许多经济型酒店,深感台湾最需要的就是平价旅店。
         2004年,他康复后回到台湾,率先在台湾推出结合文化创意与时尚的平价旅馆,平均每晚价格在1200元新台币到3000元新台币之间,目前旗下有喜瑞、新驿、新尚、丹迪4个品牌,共6家旅馆,短时间内就创下傲人成绩。戴彰纪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帝不让我死,就是要让很多人快乐;我的目标就是要让所有旅人减轻负担,得到愉悦。”
         追求财富的最大障碍:胆小
         20年前,杰夫·哈里斯完全看不出自己会成为有钱人。他读大学半途辍学,辛苦工作养活妻子和3名子女,除了在杂货店当店员,还要到废物堆积场,和囚犯并肩熔化废金属。“我们最穷的时候没钱去自助洗衣店,只能在浴缸里洗衣服。”哈里斯今年49岁,住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约克市,是名投资顾问,身家逾亿。
         哈里斯能比别人赚更多的钱,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他始终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致富。在美国拥有财富超过500万美元的富人中,百分之八十都和哈里斯一样,出身中下阶层。渴望成为有钱人,是致富关键的第一步。美国畅销书《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的作者哈福·艾克说:“追求财富的最大障碍是胆小。很多人不敢向往高远的目标,但目标定得低,成就就有限。”
         哈里斯在一次圣诞派对上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说:“听他一席话,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我开始在工作之余阅读投资类书籍,每个月用25美元购买基金。”之后,他在小区里教授投资,学生们成了他的第一批客户,为他的投资事业打下基础。“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波折,但我都能一一克服,因为我深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通过学习弥补不足
         史蒂夫·马克斯韦尔大学毕业后从事高科技行业,对理财一窍不通。他今年45岁,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温莎市,育有3名子女。他说:“我在大学选修过财务管理课,却为了滑雪而逃课。结果,我必须到银行里,请银行职员教我如何核对银行对账单。”
         追求财富的另一大障碍是无知,许多人因为不懂而远离投资。但要赚钱,就必须懂得理财。马克斯韦尔说:“我阅读了很多关于理财与投资的书刊,向每一位我认识的理财高手求教。”
         然后他与妻子运用所学,量入为出。他们从不冲动购物;买东西时,不论是车还是家具都讨价还价;虽然早已有能力换更大的房子,却一直按兵不动,并将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拿去投资。如此不到10年,他便成了千万富翁。“如果有人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便去研究,从中学习。”
         2003年,马克斯韦尔辞掉工作,成为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专门为企业(包括沃尔玛)员工举办个人理财讲座。他也开始参加不动产投资讲座,获益匪浅,投资的房地产总值约3000万美元。
         “我原本是名工程师,从没想到会有今天;一点点的学习带来了这一切。我们一旦掌握了基本功,潜能便可无限发挥。”
         靠经营实业起家
         香港在短短12年间经历了两波金融危机,但白富鸿仍能成功创业,他创办的“燕之家”燕窝专卖店生意遍及粤港澳。他认为:“从商者要有燕子般不怕艰辛的毅力,努力做到最后一刻。”
         白富鸿现年45岁,1988年在加拿大读完工商管理回到香港,投身于房地产行业,1997年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希望在房地产业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当年香港受回归的乐观情绪影响,百业兴旺。白富鸿的公司在1997年上旬开业,年底亚洲金融风暴袭来,他为了求生存,推出自家品牌服装,开设网购业务,可惜成绩不理想。
         白富鸿说,虽说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而百业萎缩,但他发现,有些卖燕窝干货和即食燕窝的店却门庭若市,有几家甚至逆势扩张。他研究之后,通过一位做燕窝批发的朋友引介入行,2000年两人合资开设了“燕之家”燕窝专卖店。
         “我专注零售,伙伴喜欢做批发,理念不同,两年后‘燕之家’由我独资经营。至今,粤港澳三地的分店及零售店铺已有30家。”他坦言,与批发相比,经营零售更费神,更花心思。
         “这几年,我仍买卖股票和房地产,但始终觉得经营实业才能致富,因为实业有稳定的收入。不少成功的生意人都是靠实业起家的。”
         除了销售即食和干货燕窝外,白富鸿不断发挥创意,推出多种燕窝副产品,如饮品、甜品、炖汤等,期望燕窝产品生活化、大众化、年轻化。
         白富鸿说,创业者必须冒风险,要敢于承担。
         这便是他的经验之谈。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3: 
         新大陆集团总裁胡刚两度白手起家成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
         时势造英雄。福建新大陆集团总裁胡钢,刚刚42岁,已是一个拥有总资产十几亿元人民币、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环保三个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老板。谁能想到,十几年的商海生涯中,他曾两度白手起家呢?
         胡钢属于典型的福建人,头脑聪明,做事踏实,能吃苦耐劳。1975年,他高中毕业後,也像周围的同龄人一样,到农村上山下乡。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恢复高考,他就考上了福州大学自动化专业。
         毕业後,胡钢在福建省电脑研究所工作了六、七年。这期间,他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成果。当时电子部还把他列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这使得他有机会参加中国IT行业一些政策、方案的制定工作。
         而他的重要成果当属中国第一块汉卡的开发,这解决了英文软件无须修改而直接处理中文信息的问题,在当时极为轰动。18个月後,联想集团还专门请他去看他们的汉卡研究成果,征求他的意见,可见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但是,胡钢所在的单位却未能充分意识到它的作用,没有及时加以完善,反而互相扯皮。最终,这个成果只卖了一千多套,赚了2、3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头头认为这已经很不错啦。
         萌发了自己创业念头
         这种体制让胡钢非常不适应,因为它产生不了很好的效益。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产品是失败的。一个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重要的不是看它得了什麽奖,而是能否被社会接受,能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对这种体制的失望,让胡钢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1988年,胡钢带领15名科研人员,凭藉25万元人民币资金,创办了福建实达电脑有限公司。现在谈起来,胡钢说自己那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自己创办公司应该能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尽快地实现。他那时还不到30岁,看到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外国的,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些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他笑言,就是这种原始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服气的心态,让他脱离了国有体制,跳进了市场经济的商海。
         1992年,实达成为全国电子百强、营业规模逾亿元的中国最大的电脑终端机,但是问题又来了。因为实达是国有控股、职工参股的企业。企业赚钱了,主管“婆婆”也有话了,但是对业务又不太懂,于是弄得人心涣散。
         一开始,胡钢还寄希望于改造实达,想增大员工与新骨干的股份,减少国有控股,但一年下来,才发现做起来很难。与其这样折腾,不如重新开始。他就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
         对于胡钢离开实达的原因,业界议论纷纷,他自己就听到了三、四十种版本。其实,他也承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条,是他逐步看清楚了,高科技的企业,一定要有民营机制与它相对应,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而且,他认定,民营科技企业一定会有大发展的一天,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够抓住机遇。
         重新创办全民营企业
         于是,1994年初,胡钢放弃了在实达所拥有的利益,再次两手空空,重新创办全民营的新大陆。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为什麽在事业如此辉煌的时候却激流勇退,去借钱办一家小公司。
         现在回过头来看,胡钢一点也不後悔当初的选择。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事实证明,短短的七年,新大陆已从几百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十几亿元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目前,新大陆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与环保三个领域。
         胡钢介绍说,新大陆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业务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终端机应用性产品,包括金融POS、终端、二维码技术和机具、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税控设备等等;另一块是系统软件产品与服务,包括移动通信支撑网、金融电子化核心业务等系统软件,并已开始介入网络软件和服务领域。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6. 已经出名的亿万富翁 他们在没有成功前的艰辛创业故事

陈安之成功学-陈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7. 世界首富的创业之路

 世界首富的创业之路
                      自比尔·盖次第一次登上富豪排行榜首以来,人们像往常一样,一次次等待着新的惊喜到来。然而,连续12年,榜首的位置被盖茨紧紧占据,于是人们慢慢开始习惯直接从第二名看富豪排行榜,由于盖茨好像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20**年7月,墨西哥一家财富调查机构表示,67岁的墨西哥电信巨子卡洛斯已超越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以678亿美元的资产成为全球首富。有统计表明,卡洛斯名下企业的总市值占到目前墨西哥股市总市值3660亿美元的近一半,而其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总额相称于墨西哥海内出产总值的8%。
    如今,新的世界首富卡洛斯占据榜首之后,这样的不倒神话好像还将继承。
     父亲遗留的财富 
    有人说,卡洛斯之所以财富增长超过比尔·盖茨,其秘密应该就是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尽管目前已邻近七十高龄。比拟之下,早在2000年1月,四十出头的盖茨就已经卸任微软首席执行官,和太太梅林达一起投身于慈善事业。
    实在,除了执著专注的工作,卡洛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父亲与生俱来的贸易天分和良好的教育。卡洛斯父亲名叫朱立安?斯利姆?海达第,是土生土长的黎巴嫩人。19**年,因逃避土耳其人的政治迫害,朱立安离开黎巴嫩,穿过大西洋最后选择在墨西哥城假寓。在墨西哥,朱立安经营着一个叫做“导航之星”的干货店,这个店名或许寄托着朱立安巨大的贸易抱负,但他没有想到却成了儿子卡洛斯的财富出发点。
    经营干货店的同时,朱利安还在墨西哥市中央地段买下了一片地产。投资房地产领域在当时是一种冒险的举动,由于墨西哥城正经历着“墨西哥风暴”运动,政局动荡。但是后来的事实证实了朱立安的胆识和眼光,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获得巨大的回报。
    年青有为的朱立安迎娶了一名黎巴嫩商人的女儿,并在贸易运作上得到了自己岳父的巨大支持。19**年1月28日,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朱立安又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这就是卡洛斯?赫鲁。而父亲的“导航之星”干货店,成了小卡洛斯成长的乐园。每当店里有客人光顾,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卡洛斯老是流露出高兴的神采,当父亲和顾客攀谈时,他总听得很专注,有时会拍手笑出声来。
    父亲朱利安也发现小卡洛斯对于生意有一种独特的敏感,良多时候他好像真的听懂了父亲和顾客在聊些什么。等到卡洛斯稍大一些可以简朴的思索一些题目的'时候,父亲会刻意把一些题目交给小卡洛斯来处理,以考验和锻炼他的处理和应变能力。好比父亲每礼拜会给他5比索的零花钱,并要求他明确的记下这笔钱是如何花费掉的。
    父亲总会抽出一定的空闲来检查小卡洛斯的账单,看完账单之后父亲会匡助他分析,每笔钱花费是否妥当,怎么做能够进步这些钱的利用效率,怎么花费更加公道。直到现在,卡洛斯的办公室书架上还留存着父亲要求他记实零花钱花费的账本,已经泛黄的歪歪斜斜的字体对于小卡洛斯的成长是一种无声的见证。先天的遗传、商店里潜移默化的熏陶再加上父亲的教诲,小卡洛斯悟性惊人、机敏异常,远远超出自己的兄弟姐妹,这让父亲朱立安很是骄傲并对他疼爱有加。
    在卡洛斯稍大一些的时候,父亲不再只教他如何公道用钱,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他如何利用现有前提创造新的财富。11岁那年,卡洛斯从父亲那里获得一笔资金,年幼的他第一次尝试投资。他把钱用来购买政府债券,没想到居然从中获得了不菲的回报。第一次大胆勇敢尝试的成功对小卡洛斯是个很大的激励,慢慢地他开始尝试其他领域的投资。15岁时,小卡洛斯凭自己的努力成为墨西哥最大银行的一名股东;当卡洛斯17岁时已经学会了炒股,并开始独立的风险投资运作。
    父亲去世时给卡洛斯及兄弟姐妹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卡洛斯明白,父亲留给自己最大的财富就是创造财富的聪明,而父亲一生的崎岖经历也让他受益匪浅。
    “父亲是我最好的导师,他叫我明白勇气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更是一个精彩的父亲。”卡洛斯说,“不管碰到什么危机,墨西哥都会存在,假如对这个国家有决心信念的话,任何时候公道的投资都会收成相应的报酬。”这或许也是卡洛斯迅速崛起的根本。
     首富之路 
    1962年,大学毕业的卡洛斯先是当了一名教师,可是真正在做老师时他才发现自己多么衷情于贸易。经由慎重的抉择,他终极决定弃教并全身心投身于贸易领域。
    从比较擅长的投资开始,他广泛涉入采矿、烟草、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卡洛斯仿佛有一只嗅觉敏捷的鼻子,总能很敏锐的嗅到商机。于是财富开始源源不断,也让他建立起了自己小有规模的贸易帝国。
    八十年代中期,墨西哥经济发展滞缓,负债累累,公司市值下跌创了历史纪录。但卡洛斯却过足了“逛街瘾”—很多不景气的公司被他拾了个大便宜购入囊中。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被卡洛斯便宜购入的公司市值增长了30倍。卡洛斯的贸易帝国愈加壮大起来。
      如今看来是卡洛斯拾了便宜,但当时的实际情况下卡洛斯的行为是很冒险的。因为受八十年代初墨西哥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远景并不乐观,良多资金纷纷撤离,转向增长态势良好的美国和欧洲。这一举动,让人看到了卡洛斯的胆识和魄力。
    卡洛斯贸易帝国奔腾性发展的一个举措就是买下了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Telmex。那是1990年,受国际货泉基金组织高压和世界银行对市场经济模式的开放的影响,墨西哥政府决定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其间大量国有资产转归私有。而由国家绝对控股的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因效率低下在业界口碑较差,并已经到了无可拯救的地步,成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一向低调的卡洛斯对此强烈否认,他表示收购墨西哥国家电信耗资达17亿美元,同时他和美国贝尔公司和法国电信都建立很好的伙伴关系,不管是资金仍是业务运营上他都有自己独特的上风,他有能力让这家电话公司起死回生。
    确实,卡洛斯做到了。随后的5年中,卡洛斯投资100亿美元来改善设备、技术,改善经营模式和理念。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被卡洛斯成功地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的大企业。到目前为止,卡洛斯控制了90%的墨西哥电话线路。利用电话公司的利润,卡洛斯又转攻数字技术领域,他的美国移动公司目前也是拉美移动通讯行业的佼佼者。 卡洛斯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在墨西哥几乎没有哪个行业看不到卡洛斯的印记。当地媒体这么描述:假如墨西哥人不往卡洛斯的账户上加钱,他们的糊口一天都难认为计,听起来好像很夸张,实在一点也不言过。
    20**年,卡洛斯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110亿美元,成为墨西哥第一富豪。根据《福布斯》20**年宣布的数据显示,当时64岁的卡洛斯已经是拉丁美洲首富,控制了数量惊人的拉丁美洲公司。
    今年4月他的个人资产超过沃伦?巴菲特,位居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亚军。随后,由于他所控股的拉丁美洲最大移动电话公司美洲电信公司的股价飙升27%,一举使得卡洛斯的个人财富超越了盖茨。
    此外,卡洛斯控股的固定电话公司墨西哥电信公司的股价也上升了11%,他旗下的银行股价格也升值了20%……有统计表明,卡洛斯名下企业的总市值占到目前墨西哥股市总市值3660亿美元的近一半,而其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总额相称于墨西哥海内出产总值的8%。跟着墨西哥股市的进一步看涨,卡洛斯的财富还会进一步增值。
     真性情的墨西哥男人 
    卡洛斯从未给自己设置一个要做世界首富的目标,然而却一不小心成了世界首富。刚刚登上世界富豪排行榜的同时,惊羡的目光和非议相继而来,这应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树大招风。由于外界老是把他和追逐资本谋取私利的垄断寡头形象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以为他靠垄断成为巨富是墨西哥人的耻辱。
    实在在生意之外,卡洛斯是一个重感情、智慧勤俭的居家男人。1966年,26岁的卡洛斯刚刚渡过事业彷徨期,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贸易领域。与此同时,他也找到了一生的伴侣索玛雅并与她结婚。人生路上,这一联袂就是30多年。在家庭糊口方面,卡洛斯从没有对外界提及过自己风雨同行的妻子,但是卡洛斯的一举一动,却都能让人看到索玛雅在他心中的地位。
    Grupo Carso是卡洛斯拥有的融合了他旗下众多公司的综合性业务团体,Car取自卡洛斯?斯利姆名字(Carlos Slim)的前三个字母,而so则是妻子索玛雅?多米特(Soumaya Domit)前两个字母,以两个人名字的缩写共同为自己事业团体命名,卡洛斯对妻子的一片情意可见一斑。
    卡洛斯和妻子索玛雅共生养了6个孩子,其中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儿子的名字则选取父亲和母亲各自的姓氏来作为共同的姓氏。这在中西方世界都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卡洛斯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同样把其父亲当年对他的教诲和引导传给了孩子。好比宗子多米特在攻读贸易治理之后没有直接进入企业,为了真正历练自己,选择从低层做起—在父亲的一个小连锁店里做一名采购员,尽管又脏又累,用他的话说,“这也是父亲自上的勇气给我的灵感。”1999年,在卡洛斯的事业蓬勃发展时,陪伴自己三十多年的妻子由于肾病逝世。此后,卡洛斯一直鳏居未曾再婚,,卡洛斯的孩子们知道父亲的痛心和遗憾,由于他们常常看到父亲一人独坐无语抽着雪茄的孤傲。
    卡洛斯除了热衷贸易运作之外,还有着十分高雅的兴趣,那就是珍藏大量的艺术品。他是法国雕塑家罗丹雕塑作品最大的珍藏者,同时他还收集超过12幅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绘画作品。妻子去世以后,他成立一个以妻子名字命名的博物馆,来陈列他的艺术珍藏品,作为对妻子最深切的怀念。
    为了排解父亲的孤傲,孩子们送给卡洛斯一个电脑笔记本,以便于他及时把握最新的动静,另一方面也但愿减少他的孤傲,“孩子们送我这个礼物良久了,可是到现在我会的仍旧只是很生硬地敲击键盘。”卡洛斯很和蔼地笑着说。
    日本首富孙正义的成功之道维达·沙宣:用一把剪刀改变世界首富的野蛮扩张:从卖毛巾小厂到魏桥帝国李嘉诚为何能15年来一直稳当华人首富?从学徒工到创办ZARA 欧洲首富让贫民也享受high Fashio内地首富宗庆后的“穷”生活作家新首富“郭敬明”从加工猪小肠到深圳首富揭秘亚洲首富李嘉诚点金之术:他的新投资策略吉娜·莱因哈特:未来全球女首富
  ;

世界首富的创业之路

8. 白手起家:5次创业,次次成功。25岁身价百亿?他是如何做到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