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磊《价值》有感

2024-05-14

1. 读张磊《价值》有感

翻开《价值》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比较厚,年初花了将近两个月看完。受益颇多,与大家分享——
  
  
 
  
 张磊认为,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
  
 始终抱有一种朴素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坚持尝试。
  
  
 坚持在变化的系统中理解投资,“高维思考,低维行动。”
  
 
  
  
 投资系统是理性的,有逻辑体系的。
  
 崇尚科技、自由和创造力的产品逻辑。
  
 与符合市场逻辑的用户导向文化,
  
 二者交替进行。
  
 让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有逻辑起点,尽量做确定性的、少而精的投资。
  
 
  
  
 “以正治国”,说的是要有专业的研究方法,
  
 “以奇用兵”,讲求的是如何思考和决策。
  
 二者结合:“守正”给“用奇”准绳,“用奇”给“守正”以反馈。
  
 
  
  
 作者告诫我们要警惕右(机会主义者)、防止左(激进主义者),但主要是防止左。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风险和利润之间找平衡,
  
 在“恐惧”和“贪婪”的两难抉择面前保持平常心。
  
 
  
  
 这是一个无比沸腾的时代,无法失去,不能错过,即使舒适也切莫沉寂,宁愿艰巨也不要无趣。
  
 
  
  
 “慢慢来,比较快,因为我们要走很远,所以一点都不着急。”
  
 
  
  
 你说对吗?

读张磊《价值》有感

2. 张磊《价值》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张磊的价值,这本书是我近段时间非常喜欢的一本书,里面的内容干货很多,值得反复的去读。
                                          
 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2005年创办至今,从耶鲁拿到的第一笔2000万美金,到如今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公司,超过红杉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张磊投资的公司也很牛,腾讯、京东、携程、美的、格力、美团、百度、蔚来汽车、中通、德邦物流等。
  
  
 很高兴的是张磊愿意把这么多年投资的经验分享出来,在价值这本书里,让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很多的养分。
  
 价值开篇就说出了人身上的 三把火,分别是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三把火是深藏于内心不会被摧毁的。 
  
 张磊选择一家公司的眼光非常的准,而公司底层的核心就是创始人。这里提出,创始人必须拥有伟大的格局。 伟大的格局, 有哪几条要素呢?
  
  第一是拥有长期主义理想 。长期主义之路,见图
  
 
                                          
 
  
  
  第二是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时代的进化中看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这就把握了大趋势中的定式。
  
  第三是拥有专注的执行力。 
  
 创业者的果敢和专注,恰恰是企业延缓衰老,甚至涅磐重生的基因。
  
  第四是拥有超强的同理心。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心,举个例子,如果你看到了一个人掉进了井里,你去找周边的人赶紧过来帮助拉他上来,这就是同情心。你跳进了井里,感同身受,这就是同理心。
  
 当创始人拥有伟大格局观,其次,就是在公司运作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去发展,开拓新的边际,持续的深挖企业的护城河,什么是护城河呢?
  
 张磊说道,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疯狂的创造长期价值。 因为只有不断的为社会创造长期的价值,社会最终会给予这家企业高额的回报。
  
  投资的理念 ,传统的投资理念是基于人和生意,张磊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个延伸, 投资的模型应该是人,生意,环境和组织。人创造着生意,环境塑造着生意,组织驱动着生意,有些生意又在影响着环境。 一家公司的发展是与所处时代的双人舞,这句话应用于各行各业,体现了企业发展必须和时代发展同步。
  
  投资哲学上 ,张磊坚持三个投资哲学, 守正用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怎么理解呢?
  
 第一是“守正用奇”,就是要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激发创新;
  
 第二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就是一个人要在有限的天赋里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
  
 第三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指只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成功自会找上门来。
  
 人,生意,环境,组织。是投资模型非常重要的四个组成部分。一个非常好的组织,可以不断的自我更新迭代,并且不断的驱动企业往前发展。
  
 一个好的组织就是把最聪明,最靠谱的人聚合在一起,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同样的人是这个组织里面最核心的资产,这些人必须拥有长期的使命感和共同的价值观。这个组织应该变成一个终身学习的社区,不断相互激励实现梦想。最终,这个组织就像一个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不断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
  
 读完这本价值,可以从两个维度提升我们自己,第一是如何让自己做个合格的投资者,第二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格局者。
  
 本书干货很多,值得反复品读!

3. 张磊《价值》读后感

什么是价值?
  
 价值不是你争我夺的零和博弈,而是你我整合资源,共同把蛋糕做大的正和游戏。在风投眼中,值得投资的唯一标准:是否创造了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现在很多人都会有投机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倾向,然而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只有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取得挑战后的胜利。坚持这个标准,时间和社会一定会给与奖励,而且往往是持续、巨大的奖励。就好比: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为什么价值很重要?
  
 价值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的方法论。追求价值导向的企业,需要这个企业的高管不仅要看到生意如何诞生、如何变化、如何消亡以及这些结果背后的驱动因素,更要看到行业的发展、公司的演进、管理层的潜力等。新冠疫情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经营复盘的机会,2020年服务业一片萧条,但转做线上的西贝莜面村杀出重围。总之,价值就是企业的“抵抗力”,企业最终所创造的价值决定了在危机面前,将如何应对。
  
 如何才能实现价值?
  
 首先,价值的投资者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自我修养。
  
 第一:守正用奇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即以清净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思的谋略来用兵。
  
 “守正”体现在人的品格上,要坚持道德上的荣誉感,尊重规则,适应规则,不逾矩;体现在原则上,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决策流程,不受市场情绪左右的根本原则;体现在研究方法上,要做时间的朋友,研究长期性问题,不追求短期利益。
  
 “用奇”体现在如何思考,要把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推演,把人、生意、环境和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所承担的权重算清楚;体现在如何决策,研究完初始条件,还要找到关键变量的关系。最终根据市场的信息增量做出应变和创新,在别人看来就是奇。
  
 第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弱水深长,但只取其中一瓢来喝就足够了。这需要理解投资过程,在投资前后都保持充足的耐心,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深入理解,不要一味受金钱驱动;其次要理解投资机会,抓住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用超长期的资本对企业做最大化的投资;再次,像匠人一样做投资,看懂这个行业的变化,有能力找到投资逻辑,就买入并长期持有。
  
 这是很考验一个人的约束力,大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懂得“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第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中记载:桃树和李数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赏花摘果,在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
  
 首先,要回归投资的初心,投资人是要找到并支持优秀的创业者实现梦想;其实,找到投资的幸福感。整天为了收益疲于奔命的人,到最后可能颗粒无收;而心无旁骛走自己路的人,往往能获得很大的回报。最后要对投资的过程进行反省和反思,时刻反省自己的处境,不固守一时一刻的成绩,尤为重要。
  
 其次,要与靠谱的人同行
  
 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靠谱的人具有四个特征:自驱、时间敏感、有同理心、终身学习。如何才能驱动一群靠谱的人前行呢?答案是赋予长期使命感和成就感。首先,基于公司战略层面的培养,始终把对公司长远发展有益的工作技能作为终点培养内容,帮助新人形成好的思维模式和做事习惯;其次,基于团队执行层面的培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磨练才干;接着,培养考核的方式应该与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才成长的规律紧密相关;最后,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构建适合业务开展需要的动态人才考核机制。
  
 人才价值=人才密度*人才多样性*人才知识*人才技能*组织文化

张磊《价值》读后感

4. 读张磊《价值》有感

《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作者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普通职工家庭,高考那年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人大国际金融专业,33岁开始创业成立“高瓴资本”,用了15年的时间,从2000万美元发展到600亿美元资金管理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机构,江湖人称“中国巴菲特”。本书共分为两大板块,前面约五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后面基本都在讲投资理念了。作为非金融专业又非投资圈的读者,感觉前面的内容更有吸引力一些,而后面的内容就显得有点“高大上”了,引发的共鸣或兴奋点不是很多。
  
  关于成长经历 
  
 一个初中差点没考上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活成一个传奇的呢?个人总结为以下3点:
  
 1.专注读书:从小就被“锁”在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读完“文艺”读“学术”,博览群书的积累让张磊在高二那年突然就顿悟了,奋发图强励志去更大的城市看世界,于是从驻马店去了北京后来又去了纽约,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张磊的成长经历也证实了我目前对于选择学校优先级的观点:地点>专业>学校。
  
 2.敢于挑战:大学毕业后去了央企,干了4年不甘于现状,扔下“铁饭碗”去了美国读MBA;MBA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投行干得风生水起时再一次辞去“高薪”工作,回国创业;创业初期把2000万美元的“巨款”all in当时刚上市的腾讯(腾讯的估值15年翻了250倍),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张磊身上的这种敢“舍”敢“赌”的精神本身也是少数人拥有的。
  
 3.保持真诚:不得不承认,张磊很幸运,被大卫史文森选中,给了他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把他推荐去了华尔街投行做基金经理,又在张磊刚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人生的第一笔2000美元的投资。史文森,一个可以跟巴菲特媲美的人肯定不傻,那他当初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答案:真诚的品质!第一次面试,史文森问了很多投资方面的问题,而张磊大多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史文森因为他的坦诚给了实习的机会,毕竟能力可以学习,品德却很难改变。事实证明,史文森的选择是正确的,2005年的2000万美元投资,截至2020年已累计获得了2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关于投资理念 
  
 虽然我没做过投资人,但做过拉投资的创业者,所以更多的是从创业的角度引发的3点思考:
  
 1.如何选择创业伙伴:张磊创办高瓴组建创业团队时,选择的都是长期信任的熟悉的人,有人大的同学也有曾经的同事,而这些人,除了张磊是半路出家干了几年投资的,其他人都不是科班出身。是的,一个没有信任基础的团队是脆弱的、经不起风浪的,更何况创业很苦,一开始可以靠激情,但长期坚持就要靠和一群喜欢的人苦中作乐了。
  
 2.如何选择创业方向: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会从方方面面去考量。行业角度: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赚钱的逻辑、进入的门槛以及寡头垄断还是充分竞争?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公司角度:业务模式、运营模式、流程机制、管理半径、规模效应、核心竞争力。管理层角度:创始人的格局和执行力、有没有创建高效组织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企业家精神等等。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是看业务本身能否为社会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甚至收入利润的财务数字都不重要,因为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3.如何成为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好的企业关键是寻找护城河,什么是护城河?张磊认为,所有的品牌、渠道、科技、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的不断创新。所谓创新,是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拿零售行业为例,一开始的夫妻店,有了铁路后出现连锁店,有了电视机后品牌化,有了冰箱后品类突破,有了私家小汽车后购买半径变大出现了性价比高的沃尔玛,现在零售业又出现了新的创新,会员仓储式的山姆和Costco。这让我想到2019年末的疫情至今,整个世界都在悄无声息的变迁着,那些积极调整主动响应的企业,就是有护城河的好企业。
  
 最后,感到欣慰的是,高瓴资本认为,在无数产业中,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最具基础性变革力量的,还是生命科学领域。他们也确实投资了CRO/CDMO的企业,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方达控股、凯莱英,还投了创新药企业,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不管是我当年创业做NMN保健品,还是现在在CDMO企业打工,能在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贡献过微薄之力,不枉此生。

5. 从《价值》一书体会张磊的人生哲学

最近,我读了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写的《价值》一书。
  
 这本书最吸引我之处,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高瓴所坚持的投资哲学在很多方面同样适用于教育和人生选择。”
  
 一直以来,我对于教育和人生的主要议题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次,一位师兄在介绍这本书时说,“这本书认为,应当构建学习型组织。”接着,那位师兄又说:“商业竞争的本质,是价值和格局。” 
  
 学习型组织、价值、格局,这些字眼儿让我隐约感到,这是一本适合我的好书。掩卷深思,我确认,这是一本具有极高道德水准和经营投资智慧的书。
  
 最近半年来,我不止一次地和朋友思忖、探讨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应秉持什么样的人生格局。
  
 如果以12年为一个轮回,似乎,到了36岁,进入人生的第四个轮回,当人生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开的时候,摆在我面前最重要的事并不是我要干什么,而是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的价值观、格局和眼界,将最终决定了我能干什么。
  
 本书第32页写道:”很多人喜欢循规蹈矩,按照既定的思维方式、他人希望呈现的样子、传统的表达习惯来为人处事,这在很多时候能够帮助人们获得符合预期的回报,但无法帮助人们获得内心的自由。坚守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真实的自我,按正确的思路思考和阐述问题,始终是我的坚持。“
  
 在诸如”诚实“、”守信“、”正义“、”善良“等道德标准中,我想,最高的标准应是获得内心的自由吧。一个人完全可以在内心不自由的情况下践行道德,这只是对他人的道德;然而如果他能在内心自由的同时践行道德,这才是对他人和对自己,即对所有人的道德。
  
 不过,内心的自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表述清晰的,稍微的谬误就可能误导他人。
  
 以工作为例。张磊说:”求职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工作,更是为了找到真正的自我,展现自己的独特性。“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利润、服务社会,更是为了让自己成为自己。如果你拧巴着、别扭着,身心分裂地超标准工作着,那也不能说是成功,充其量只是一辆不错的工作机器吧。
  
 在获取报酬和实现理想之间,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微妙的平衡。
  
 选择一个爱人,就像选择一位终生同行的伴侣。选对了人,那将是互相扶持、彼此激励的温馨一生;选错了人,那就可能是充满抱怨、失败连连的一段旅程。选择不能不有标准,一时间盲目的情感很可能换来的是长期身陷痛苦的深渊。
  
  选择事业伙伴,亦像择伴侣一样,应有一定的标准。张磊认为,这三个标准是:人品好、爱学习、能吃苦。 极简单,但又极难做到。
  
 人品好,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任何事只要合理、有意义,都可以做。”这是有为。而投机的快钱则不应赚,这是有所不为。
  
 爱学习,说得绝不是书呆子或书虫,而是出了书房即像进入实战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双重学习和领会。
  
  “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伟大格局观最重要的体现是拥有长期主义信念。
  
 “长期主义”是一个贯穿全书的概念。张磊说:“在我看来,长期主义不是结果,而是所相信的理念能够穿越时间,不会被过滤或淘汰。”
  
 在向时间要效益的时代,人们更习惯于关注当下,更多去追求快速发财致富、快速成功成名。
  
 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被别人“带节奏”,越要保持自己的节奏,越要冲和恬淡,渊默自守。同时,亦要结交这样的人们,与这样的人们同行。
  
 我喜欢书中的这几句话:“ 「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正是长期主义的写照。” 
  
 想要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自己至少要成为靠谱的人。
  
 参考张磊在《价值》一书中对“靠谱人才”的解读,我认为,靠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观靠谱。一个人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拥有在任何境遇中都坚守正道的底气和勇气。成功的定义很多,方法很多,成功人士更多。但真正的大成功,只属于坚守正道者。
  
 二是学习靠谱。人才绝非短期速成,而是长期铸就。万事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每个靠谱的人都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心态和习惯。有学习意识的人,会想方设法最大化学习途径和学习效果。
  
 只要善于学习,就没有克服不了的性格弱点,没有攻克不下的生活难题、没有拿不下的事业项目。
  
 三是情商靠谱。情商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词。最重要的情商是具有超强的同理心。有的人想提升沟通能力,有的人想提升演讲力,有的人想提高领导力,有的人想提高影响力……无论哪一种情形,最为重要的便是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尤其那些习惯了在人前阐述观点、不习惯聆听观点的人;习惯了快快地说、不习惯慢慢地听的人;习惯了要求他人解决问题,不习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人,最需要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过去我从来不读和经济有关的书籍。但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深深地感叹,如果把书比喻成人,我从没想到会遇见一个人,更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个人深深吸引,最想不到的恐怕是,这个人会对我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价值》一书体会张磊的人生哲学

6. 张磊《价值》读后感(转)

这几天读张磊的《价值》,才读了一半多,思想受冲击很大,的确到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地步。半夜醒来,复盘一下自己过去20年的投资思路。
  
 2000年开始读研究生,学习现代金融理论,有些金融理论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发明的,让我很着迷。我是天生的行动派,边学理论边实践,读研期间就开户做股票了。前八年运用的都是现代金融理论,曾经爆过仓,之后也赚过钱,但没逃过2008年金融危机,历年的盈利一把赔光,本金还是那个本金,浪费了八年青春时光。
  
 2006年通过王强总了解到可以运用巴菲特价值投资方法赚钱,一下子豁然开朗。然后自己读了大量的介绍巴菲特、芒格思想的书籍,并且把西方很多投资大师的书籍也一并看了,包括彼得林奇、邓普顿等等。从这些大师身上感受到,投资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不是像数理化一样的精确科学,估计自己靠现代金融理论很难摸索出成功之道。坦率讲,2006至2008年虽然在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但内心并不完全信,做股票依然是想赚快钱,瞎炒热点,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被“收拾”了。然后痛定思痛,皈依“巴”门——全面彻底学习巴菲特式价值投资。2009年all in贵州茅台,一直持有到2012年4月末。之后几年,是我期货投资的激情燃烧岁月,就不多说了。
  
 从2009年至今,我严格实践巴菲特式价值投资,是巴菲特忠实信徒。过去五年,重仓了贵州茅台,实现了人生第一个十倍股的夙愿。然而,过去一年,领涨的大部分是互联网巨头,我虽有配置,但没重仓。这让我反思,是坚守巴菲特方法,还是学习新的投资方法?巴菲特基本不投 科技 股,我也基本不碰。但 科技 引领人类未来,怎么能不投呢?思想斗争,举棋不定。
  
 当看了张磊的《价值》一书,我终于明白了,巴菲特主要投不被世界改变的优秀企业,张磊主要投改变世界的初创公司,前者比较容易,后者更难。但是难能可贵,难的事一旦做对了,获利也非常丰厚,的确值得做。如果一直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对还没盈利记录的互联网巨头是没法下手的,比如亚马逊、美团、拼多多等。巴菲特不投的公司,我基本不投,因为潜意识里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学习巴菲特。但高瓴也学巴菲特,却是辩证的学,形成自己的套路去实践价值投资,并拓展了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内涵。比如,巴菲特看中的标的都有多年的稳定盈利记录,而张磊投得很多初创公司前几年都没盈利记录,但不妨碍他重仓投进去。这背后的逻辑,应该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张磊投的项目高度依赖于人——创始人,看对人就成功了一大半,他有一套标准评价人。巴菲特强调在能力圈范围内做简单的事,张磊则强调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能力边界,捕捉更多的投资机会。
  
 回顾巴菲特的投资历程,也是不断进化的,从格雷厄姆到费雪。张磊的价值投资,跳出了巴菲特的框架,运用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寻找投资机会,效果非常好,值得学习!投资理念,需要坚守,才能行稳致远,但也需要自我突破,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上一个台阶。这是读《价值》最大的收获!

7. 读过张磊的《价值》

前言:自家兄弟送了一本热销书,张磊的《价值》。问曰:怎么想起买这本书?兄曰:我们不是都在做投资吗?我说:我们有做投资吗?兄曰:我们都在投资时间啊!好吧,收下书表示认可!
  
 5月17日晚上拿到的书,用了三天闲杂时间全部看完,说是写点读书笔记呢,一直寻找各种接口逃避,刚才从包里拿出这本读完的书,准备放回书架,又想起书不能这么白读了啊,总要留下一些动静吧,这样默默的放回去,看书时候的澎湃激情也会默默离去的,鉴于此,拿起笔写下这段看书笔记。
  
 孤陋寡闻,看到书名,没听过。再看作者,不认识,扉页看到作者介绍才知道,原来张磊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不知道作者,但肯定知道高瓴这样的企业。于是从头到尾,仔细完整的拜读了高手的创业经历。
  
 开篇作者讲到他的成长经历时,说有本书中的一句话对他影响很大,这本书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句话是:人们正在哪里决定着自己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恰巧,这本书前几年我也看过,更巧,我自己对这句话也是记忆尤深,既然这样的志同道合,那就接着往下看。结果刚翻了几页,又发现作者在总结他的大学教育时,提出了一个观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这段话曾经是自己找合伙人的指导方针,而且做成展板挂在公司的墙壁上。书中这些类似价值观,都是自己认同的,所以这本书看的就格外亲切。
  
 纵观全书,高手之所以会是高手,自然有其独特的一面。选准一个点,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作者说的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持续发力,穷其多年,为了一个领域精益求进的努力(也就是作者说的一起做有意思的事)。反观自己,心气浮躁,各行各业都想参与,每种行业都可以侃侃而谈,但却始终没能静下心来沉淀在某个行业。有限的精力,必须聚焦到选中的行业中,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办大事,才可能会在所选领域有所突破。否则参与行业太多,心气神不定,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开来,表面看起来每个行业都在做,但都做不出成就,最终都会放弃。一晃出道十多年,人生也就那么几十年,不能再这样无休止的浪费时间了。
  
 每次看到好书的时候都会感慨,那些所谓的成功者,自己也曾有过一部分和他们类似的经历,自己如果某某方面怎么怎么做的话,现在也是事业有成的。但人生不能靠假设,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就是突破不了这种假设,成功者能把假设变成现实,所以他们成功了。有朝一日自己成功了, 那就是把曾经的假设变成了现实!
  
 以后有可能的话,还是要多读好书!

读过张磊的《价值》

8. 张磊《价值》第十章读书笔记

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理性的好奇心、诚实的品质、思考的独立性,再加上一些同理心,并且有长期奋斗的心态,那么能否获得成功就只剩下运气和大数法则的问题。或者说,一遍一遍地做让你有激情的事,并且乐在其中,那么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是一个人能力的护城河。所以一个人要学会坚守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短期内没有被外界看破的窗口机会,把护城河架构好,形成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一定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做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事,比如去做科学家、做医生,或者亲自去创业,但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把创造价值,而不是积累个人的财富或者其他无益于社会的事情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习惯于单打独斗的人,大多数时候很难形成自我反省的心态,因为,纠错机制,不仅促使我们团队不断反省、复盘,减少出错的概率,争取提高长期胜率,更有助于个人在其中不断学习,快速成长。
  
 财富的意义远不止于物质和金钱,而是代表着沉甸甸的道义和责任。人们的财富既然来自社会,那么人们就尤其需要善用这些财富去服务和回馈社会。从小处讲,这是知识与财富的良性循环,从大处讲,这是为了让个人价值与造福人类的终极目标相一致,让教育、人才、财富、公益和社会之间形成更大更好的循环。
  
 教育是一个很讲究情感关怀和激励的领域,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越是呼唤人性中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真正有温度的东西。
  
 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
  
 追求真理,追求价值创造。天地不言,四时行焉;时光不语,真心明鉴。古人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希望在长期主义的实践历程中,寻万物流转,觅进退有章,做时间的朋友,回归内心的从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