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拆借市场 联邦基金率 和利率的关系

2024-05-14

1. 同业拆借市场 联邦基金率 和利率的关系

联邦基金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当联邦基金利率提高,银行会增加超额准备金,因为此时拆借成本变高,防止准备金低于法定准备金,所以货币共给减少.从90年代开始Fed使用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Fed的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贷款率等货币工具都能影响联邦基金利率.

同业拆借市场 联邦基金率 和利率的关系

2. 请问一下: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即想要缩紧货币),为何会减少准备金呢?

第一,要明确利率调整和准备金调整都是政府的调控手段。
1.利率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利率升高,有利于吸纳资金,即资金向银行流动。
2。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可以调节银行的流动性,即银行可用资金。例如假定银行存款额度为100元,存款准备金假定为20%时,银行的可用资金只有80元。
第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是一家存托机构利用手上的资金向另一家存托机构借出隔夜贷款利率,是美国最重要的利率。
1.它的作用
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尽管,对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但是,其方式则有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之分,其调控效果也有高低快捷等差别,这也许正是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2.利率调整过程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较而言,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运用再贴现率不免有些隔靴搔痒,远不及调节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直接有效。
第三,从您提的问题来看,是由于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因此下调准备金,增加流动性。这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利率与准备金同向变动是不同的。

3. federal funds rate 是什么意思,

federal funds rate ——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是一家存托机构利用手上的资金向另一家存托机构借出隔夜贷款利率,是美国最重要的利率。

作用

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尽管,对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但是,其方式则有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之分,其调控效果也有高低快捷等差别,这也许正是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利率调整过程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较而言,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运用再贴现率不免有些隔靴搔痒,远不及调节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直接有效。

federal funds rate 是什么意思,

4. 美国美联储降息/升息操作过程?

美联储只要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就可以达到降息或者升息的目的,因为联邦基金利率调整,银行会去调整其存贷款利率的 

再贴现率是指符合资格的银行(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有这个资格)向美联储借钱的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是就商业银行隔夜拆借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1天(隔夜)、7天、30天等不同的时间 

美联储是同业拆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如果联储调整同业拆借利率,必然导致银行间拆借资金的成本发生变化,因为联储已经把自己的拆借利率变动了,其他银行必然跟进,就会导致市场拆借利率向联储的预定目标走,如果不这样走,那么联储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资金供求状况,从而达到让拆借利率向目标利率靠近的目的 

所以联储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他可以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来达到升息或者降息的目的

补充:
美联储并不会直接拆入资金,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市场资金的供给状况的

联邦基金并不是一个实际中有的基金

5. 美联储如何化解经济周期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致经历了三轮加息周期。
1
1994年2月份起
美联储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使之从3%增至6%。
2
1999年至2000年
美联储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其从4.75%升至6.5%,并将利率水平维持到2001年1月份。
3
2004年6月起
连续17次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推高至2006年6月份的5.25%,并将利率水平维持到2007年9月17日

(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
  1.降低利率 
  为化解次贷危机可能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于2007年9月18日决定将保持了14个月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4.75%,这是美联储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调该利率。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扩散,美联储连续降息,到2008年4月30日, 美联储连续7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至2%。但利率的降低在恢复金融市场流动性即恢复金融资产价值的同时,资本流出数量增加,美元相对外币贬值,实体经济领域的价格膨胀。在市场一片“降息见底”声中,美联储悄然开始了货币政策工具的转换。 
  2.贴现窗口重新启动 
  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是美联邦储备体系向商业银行发放贴现贷款的设施,联储通过变动贴现利率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但是否通过贴现窗口取得贷款及贷款数量取决于商业银行,联储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为防止信贷市场危机恶化,美联储于2007年8月17日宣布将贴现利率降低50个基点,即从6.25%降到5.75%。之前美联储对贴现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基本保持同步,二者之间一般维持100个基点的利差,本次单方面下调贴现利率后二者的利差缩小为50个基点。虽然美联储在信贷危机发生后一再降低贴现率至2.25%,但由于再贴现对市场有“告示作用”,许多商业银行担心这么做会导致投资者对其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它们大多不愿意通过贴现方式直接向美联储借款。 
  3.短期贷款拍卖工具应运而生 
  美联储于2007年12月开始启用短期贷款拍卖工具这一新的操作工具,以向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与公开市场业务相比,可参与短期贷款拍卖工具的金融机构更为广泛,作为贷款担保的债券种类也相对更多,从而有利于更为高效地为机构提供流动性;与贴现窗口相比,由于美联储不对外披露使用短期贷款拍卖工具的机构名称,从而较好地保护了参与机构的商业机密,加之短期贷款拍卖利率略低于贴现利率,因而受到急需短期资金的存款机构的欢迎。 
(二)美联储的财政政策 
  美国国会议院于2008年1月24日公布了由美国政府提出的总成本达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根据美国国会公布的美国财政刺激政策,每个美国工人可享有每人三百美元的税收减免,而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可享受最高达1200美元的税收减免。该方案还包括了商业减税计划,允许企业可预支50%的资本性支出费用,并且拥有更长的时间来弥补以前的亏损, 期限也由原来的两年提高至五年。目前美国的利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大,易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要比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减税可以作为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手段,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此外,减税可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对于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来说,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也许是应对危机的良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称目前采取赤字的财政政策对于美国的经济更为有效。 

美联储如何化解经济周期风险

6. 美联储三大货币工具是什么?

一般来讲,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这个不仅仅是美联储,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不同程度采取这三项措施调节货币供应量。

7. 美联储调整利率的措施

1.美国调整利率决策的组织结构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联邦基金利率的决策机构是美联储下设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简称FOMC)。美联储(Fed,全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是美国的中央银行,除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外,还包括美联储理事会、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和咨询委员会,总共五个部分。 

    美联储理事会是美联储的核心,拥有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的权力,与地区储备银行一起做出有关公开市场业务的决策,并指导公开市场业务活动,向国会递交关于年度政策操作报告、美联储的货币和信贷增长目标的专门报告等。理事会由七位成员组成,由一位主席和一位副主席领导,主席和副主席由总统指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负责做出有关公开市场业务的各种决策的机构,如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等,并负责决策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执行何种交易,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另外,它还授权并指导外汇市场上对主要货币的操作以影响外汇汇率。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联储理事会7位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及按轮流方式参加的其他4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他们通常每年在华盛顿召开8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制定货币政策计划。每次会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都要对是否进行利率调整做出决定,并发表一个简短的声明。例如 2004年12月14日 ,美联储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后,就发表上面新闻报道中的简短声明,在 2005年2月2日 再次加息的公告中,美联储用几乎相同的语言传达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信息。每当这个时候就非常受人关注,美联储及格林斯潘也正因为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经常调整或不调整联邦基金利率而受人关注。 

    12个联邦储备银行是一个半官方机构,由当地会员银行按其资产的固定比例认购本地区联储银行的股份而形成。 

    会员银行主要有国民银行和部分州立银行,根据《联邦储备法》,所有国民银行都必须加入联邦储备体系,成为会员银行,州立银行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加入。 

    美联储在执行其职能时,往往动用咨询委员会,目前主要有联邦咨询委员会、消费者咨询委员会和非银行储蓄机构咨询委员会,向美联储提供经济、消费者权益和银行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2.美国利率政策的理论与操作 

    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简短声明中,我们延伸出来,来理解美联储的利率政策的理论与操作。 

    (1)利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即调整利率是美联储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上述声明中反映了这一点:“即使提高了联邦基金利率,……货币政策将继续对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来调控经济运行,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原因是70年代以来美国人投资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些资金没有被、也很难被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判断、指导经济运行的准则,就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失误。而改用利率作为中间目标,则可以将金融市场上的所有资金流动统统覆盖在内。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反映在声明中:“在经济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方面出现好、坏两种情况的可能性大致相当。……委员会将因应经济前景的变化而做出政策调整,以兑现自己保持价格稳定的承诺。” 

    (3)决定和影响美联储调整利率的经济因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利率是经济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对居民、企业、金融市场、对外经济部门和政府部门都具有重大影响,而美联储每年8次如此频繁地对利率进行控制,其目的显然不是使经济及各经济主体陷入混乱,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联储做出调整或不调整利率的决策时,必须依赖科学而一贯的理论,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恰当的决定。 

    美联储已经抛弃了“逆风而动、相机抉择”的凯恩斯主义和确定一定货币供应增长率这一“单一规则”的货币主义,而是以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为其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并非常强调“预期”。这在美联储的加息声明中也得到了反映。声明中指出,提高利率是在“通货膨胀与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的情况下,而不是因为通货膨胀在加剧(说明加息不是“逆风而动”的结果);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稳妥有序地被取消”说明未来利率水平依然可能上调,那也不是因为通货膨胀率在提高,而是因为“潜在的通货膨胀预期相对较低”。 

    加息既然不是“逆向而动”的结果,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美联储实施的是“中性”货币政策。所谓“中性”的货币政策,根据格林斯潘的解释,就是使利率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使经济得以在低通货膨胀下持久稳定地增长。基于这一原则,美联储将其作为确定和调整利率的主要依据转向了真实利率和真实年经济增长率。所谓真实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根据泰勒的研究,美国的真实利率应为2%;对于美国的真实年经济增长率,由于美国劳动力的年增长率约为1.5%,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约为1%,因此,美国潜在的年经济增长率约为2.5%左右。据此,美联储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利率,使年经济增长率基本稳定在2.5%左右的潜在增长率水平上,这样就可以同时达到稳定物价和保证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因此,加息的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依然强劲地上升”以及“产出依旧以适宜的速度在增长,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在继续逐渐改善”。 

    可见,在中性货币政策的理念下,美联储是否调整联邦基金利率,考虑的主要因素除了(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外,还有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等,这完全不同于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并“逆向而动”地调整利率的思路。 

    (4)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在调整利率的时候,并不是人为“设定”一个固定的联邦基金利率,它所调整的只是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分析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的变动轨迹就会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美联储宣布的联邦基金利率都构成一个“中心”,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都是围绕它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那么,美联储是采取怎样的手段来保证联邦基金真实的市场利率与其设定的目标值不会出现太大的背离的呢?从操作上看,美联储主要是通过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这三大政策工具来实现的。具体来说,美联储的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又是为了影响银行准备金的供给,从而保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的实现,最终达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在美国,准备金的供给被分解为银行体系借入的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两大类;联储通过控制贴现窗口来调控借入准备金水平,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控制非借入准备金水平。一般而言,美联储在宣布调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水平之后,同时就会调整再贴现利率,从而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准备金水平调整,使之与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保持基本一致。例如, 2004年12月14日 ,美联储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提高到 2.25%的同时发表声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一致决定,将再贴现率提高25个基点,即提高到3.25%。”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抵消非借入准备金的逐日波动。在美联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调整中,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窗口同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贴现窗口为准备金供给提供了一定的弹性,并且,再贴现率形成联邦基金利率的基础之一;公开市场操作的功能则是在不需要改变政策立场时用来稳定准备金供给,而在需要改变政策立场时则转移准备金供给。 

    由此可见,美联储调整利率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达到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显然,这与我国通过中央银行指令性“确定”一个固定的利率水平的利率调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联储调整利率的措施

8. 请问什么是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