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画的禅画本质

2024-05-13

1. 禅画的禅画本质

四方方云
江南都市报:禅画:由禅入画 画中悟禅
——陈东有先生专访禅画艺术家方云先生
一、由禅入画:墨彩染空尘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
陈东有:中国的禅宗已是博大精深,中国的绘画也是意境万千。您现在正在从事禅画研究和创作,敢问:什么是禅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禅宗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禅画、禅宗与我们江西有什么殊胜的因缘?
方 云:禅宗有两个涵义:一是提倡用禅观概括佛教全部教理和修行的主张。二是指中国佛教宗派,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摩诃迦叶微笑为其滥觞,奉菩提达摩为中华始祖,以觉悟众生自心为主旨。禅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方式相传,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不立文字,不是说和文字过不去,而是反对文字所裹挟的“理性”,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及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中国禅宗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诸代发展演变,而为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我们江西对禅宗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性的,禅宗发展史上有“一花开五叶”之说,就是指早期中国“佛教化”开始步入佛教“中国化”后,传衍为“五家七宗”,其中的三家五宗起源于江西,为沩仰、临济、曹洞及黄龙、杨岐。
如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创丛林,二是开创理念。他当年在南昌开元寺,就是现在的佑民寺弘法,四方信徒云集洪州,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洪州禅由此发源,其理论核心,就是“平常心是道”。这一命题,对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学禅人明白,禅道就是生活之道。“平常心”、“无造作”是禅的内核:“困了就歇,饿了就吃”,一切顺其自然,“要眠即眠,安坐即坐”,“本来面目”就是无污染,无附着的未然。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恰恰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我觉得,禅者用简、空的境界来表达禅事、禅理所绘的画,应该就叫禅画吧。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的笔法和主题,是禅者心境,明心见性是其根本,扣合禅宗“法无定法,以心生万法”的特色。禅画所表达的,是从“我执”“法执”的桎梏回归无拘无束的自在,是从浮躁功利的社会回归平静无尘的自性。从某个角度讲,禅画是画禅者与观画者共同完成的创作过程,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创造广大无边的境界;而观画者“以禅悦为味”,对画面中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产生轻安寂静的感觉,适悦身心,如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这才是圆满的妙高顶上不可言说的禅的境界。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首开禅画先河的,当为唐代王维;唐末贯休、宋代梁楷;明末清初的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近代的虚谷,现代的弘一、丰子恺,在禅画史上都很有影响。“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成就了文化史上蔚为清流的禅画大观。
江西人,享受着得天独厚禅声入耳,禅风拂面,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空境界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所以,溯本归源,禅宗、禅画都成长于中国,盛极于江西,我们作为后人,自当尤其努力,以激发禅文化的潜德幽光。
二、禅、画相融:观空境逾寂
真正的艺术离不开宗教情怀。“禅”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禅定”,是对画的境界的要求,也是对画家本身修养的要求。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与画才能相融相生。
陈东有:禅讲究禅定和智慧,在参禅的过程中,体悟世间觉;画讲究品格和境界,在绘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意象的理解和追求,或生动气韵,或经营位置。二者一为抽象、一为形象,一为哲理、一为艺术,如何相融、相生?
方 云:真正的艺术离不开宗教情怀。禅宗,正是让佛学舍弃了高高在上的哲学上层结构,因而更大众化了、更亲近人了。
前面我说了,禅宗向来主张“不立文字”、而强调悟道者能“以心印心”,所以,禅画之境,本质上也是不可言说的。我想,真正的画禅者,只有心在无任何杂念的状态下,在真性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才能达到禅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画的画,也才能叫禅画。这个世界,改变我们的外在力量太强大了,《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所谓“观自在”,首先就是要关照我们的自心还在不在。
“禅”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对画禅画而言,“禅定”,是对画的境界的要求,也是对画家本身修养的要求。外不著相,不执著一切世间相,内不动心,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与画才能相融相生。清代书画家笪重光说:“山林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这就是禅、禅者、禅画之间辅车相依的关系。
我个人最为膺服的八大山人,一生虽出入三教,但正如八大山人在自题《个山小像》时说:“生在曹洞临济有,穿过临济曹洞有。”八大山人艺术作品的孤迥特立(见八大作品《孤鸟图轴》)与曹洞宗、临济禅宗风有着深刻的联系。曹洞禅推崇机关不露,在有限中体现无限,所谓“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见方云禅画《默知神自明》)。临济禅讲究大开大阖,强调破,用峻烈的手段扫掉人的执着。八大山人曾在评价石涛的绘画中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核心追求,即“画者东西影”。他在花鸟鱼图中的所谓怪诞,并不是为了表达晦涩的哲理、怨愤的王孙情感,而是为了在寻求“实相”中确立生命的意义。《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画禅画、观禅画,应是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八大研究是个显学,然而,禅画、画禅其实并不被标举,这实在是颇为缺憾之事。
我创作的云禅画中的人,是解脱自在的、是无有分辨的、是物我为一的,他们以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为友,我想表达的,就是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三、画者求禅:人生若得如云水
禅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掩盖不如意,而是用禅意智慧明朗地照亮心念,自我净心,通达物我两忘、冷暖皆知的至高境界。
陈东有:您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把自己的绘画与禅结合起来?有无融禅的机缘、或者缘分?
方 云:家严乃黄埔出身,抗日期间戎马倥偬,屡立战功,战后却闲云野鹤,淡然隐居于贤士湖畔;家慈为虔诚的居士,吃斋茹素,知足常乐,年近九旬尚勤于作务,乐善好施。我们方家伯仲联合成立的江西四方书画院,也有着一门九画家的文化传承。这样的血脉传承,让我与禅学、禅画有着某种奇妙的因缘。
江西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祖庭众多,是推动中国禅宗文化向高峰发展的重要地域。多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江西各大禅宗祖庭,览习禅学经典,并将心得用简约的文字和简空的画面记录下来。2006年,我前往北京进修,师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导李少文教授。我的创作尝试得到了导师的支持和赞赏,这坚定了我在禅画道路上寂寞而愉悦地继续探索。七年后,完成了《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一书。我希望,快生活的人们,或可在这里停一停,安顿此心。
真正的净土其实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于禅者,每一心念,都可在禅意之光下检视。
说到《云禅画》,当感恩与星云大师结下的殊胜因缘。
2013年4月13日至5月17日,应台湾佛光大学邀请,我的《云禅画——方云禅画作品特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佛光缘美术馆开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哲学界、佛学界泰斗、学者出席开幕式并观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禅画作品展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台湾媒体以“现代王维”评价云禅画作品,并破例开出《云禅画》专栏,连载这些作品。
2013年4月16日,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亲切接见了我。他说:“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2013年10月11日,星云大师回江苏宜兴佛光祖庭大觉寺,再次接见了我。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并就如何进一步将大师著作的艺术化委托给了我。
四、画中悟禅:无去无来本湛然
画禅画让我领会世间觉:在俗世,能超越世俗,不慕虚荣,就具备了仙人风骨;在凡尘,却悲悯人生,以苦拔乐,就具备了菩萨胸怀。
陈东有:对禅的领悟、对禅画的执着,使您在艺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也是对大千世界的一种宏观。如果再进一步,进入微观,从禅画的体悟中是否也有对大千世界的新知呢?
方 云:您果然问到要处。有这样一首禅诗“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间。”是说人的佛性是无所谓去亦无所谓来、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它是那样的湛然通透,就像一颗没有一点瑕疵的水晶,散发出来的般若光明洒满人间。禅画气象,最精妙也在于一个“淡”字。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表现在画家画笔之下,是和谐共生的。我以前多画石狮, 狮显霸气;后来我画禅意,禅意淡定。二者看来不是一回事,但我却领会到意象各表虽有不同而情曲互通,犹如“淡定”之“淡”字,不也是水火交融而成一体么。也许,从霸气中走出来的淡定会更实在。我画纸本,亦画陶瓷,二者质地不同,画法也尽不同,相差很大,但轻重之间,山水本一,我可尽得举重若轻、也举轻若重之悟。见狮见禅,有石有云,见山见水,若高似低,抚狮思禅,面山思定,临水照心,其最要紧的,是使对立的东西在自己的淡定从容中成为一种和谐。
从台湾回来后不久,我即收到邀请函,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安排了《云·禅·画——方云禅画创作巡回展》在海峡两岸巡回展的档期。今年五月至七月,是在苏州嘉应会馆美术馆展出;七月至九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美术馆展出;九月至十一月在嘉兴大觉寺美术馆展出;之后,将在台湾环岛巡回展,从明年五月至八月, 在台湾屏东佛光缘美术馆;明年九月至十一月,在台湾台南佛光缘美术馆; 明年十二月至2016年一月,在台湾彰化佛光缘美术馆;2016年三月至五月,在台湾台北佛光缘美术馆展出。
同时,我和我同修一起,敬绘、编辑了《禅画星云大师般若》系列丛书,其中包括六十余米国画长卷《云禅画1:星云大师话心经》、以及《云禅画2:星云大师观自在》、《云禅画3:星云大师说般若》、《云禅画4:星云大师行精进》,共计200余副禅画,并将由大觉文化授权江西教育出版社结集出版成四部书,分别用星云大师法语、云禅画来诠释古德禅偈,一偈一画一大师法语,以“观、说、行”的逻辑递进关系结构全书,希望借此让更多读者得大师慈悲智慧光耀。
书稿完成后,星云大师再次慈悲助缘,发来大师墨宝《心经》和大师一笔字,做书中卷首及辑页。极承挚爱殷拳,我们铭感五中,匪言能罄,发心将《心经》长卷敬赠大师以感恩佛缘,并将四本书的版税全部用来供养常住。我也希望《禅画星云大师般若》系列丛书中大师的慈悲智慧,亦能以无量寿无量光,在一刹那里,展现大师其人其事的至真;在一微处中,示现禅宗文化的真谛。
我也一直在悉心研读江西禅文化史上的禅宗大德,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仰山慧寂、洞山良价、虚云大师等的禅宗思想、禅林宝训,希望以禅画的形式,播些禅法的菩提种子,为讲好江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提升江西地域文化美誉度尽绵薄之力。
嘉宾名片:
方云,字学水,号四方方云,因菩居士。祖籍云南曲靖沾益,1962年10月21日生于江西南昌。禅者、学者、艺术家、中国画家,禅画方家。
毕业于南昌大学,结业于荣宝斋画院第二届高研班、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李少文首届造型艺术工作室。
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
“方云书画”艺术作品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清雅的艺术品格,作品涉猎广泛:工笔重彩系列整体气势磅礴,但细节又精致细腻,威严厚重;云禅画系列意境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云禅书拙朴天真,圆润锋藏,淡定脱俗。

方云先生一直致力于禅艺术的义理研究和传承创新,用禅艺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间真善美。方云先生独创“云禅画”“云禅书”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的“星云禅话·方云禅画”系列美术作品,已在海峡两岸巡展四年;三百余幅“方云禅画”作品选入《星云大师全集》。

专著云禅画系列《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般若、修行、自在、》 四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笑画笑话大连环》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西方礼仪漫画大全》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云·禅·画》由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联合出版,《漫画西方礼仪》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云·禅·画》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漫画西方礼仪》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同义词词典》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
“方云禅画”美术作品已于法国、日本、中国海峡两岸等二十余座城市巡回展出。
代表作《云禅画》系列。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1952年冬生于江西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禅画的禅画本质

2. 禅画的禅画本质

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绝诸对待的,没有你意识停留的地方,是现量的,而非比量的。禅就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智慧。 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只可以心传心。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禅没有是与不是,高与低,好与坏。禅的体验,非知识、非理论,是超越知识思维、超越历史事实,而注重实证的。 所谓禅中有画,是因为禅的特质而定的,“千百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的话就是证明。这里的“心”,蕴含了形上本体的意义,即慧能说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能含万物色象、日月星宿、山河大地。”禅把全部理论都建筑在“心”的基础上。尽管南北禅宗对“心”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都是“修心观境”。禅宗不直接谈美,它不是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去感受艺术之美,而是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去领悟。禅不同于达摩之处,在于把解脱由“外在于心“引向了内心,围绕自心的渐悟展开,是建立在“明心见性、识心自度、不假修习、顿悟成佛”的修行观的基础之上的。禅所追求的, 既不是排除任何思虑的心注一境或观心看净,也不是断绝心念的“与道冥符”,而是念念不住、念念相续的无着无缚,任心自运的“当下之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下之心“由“心源”呈现为 “心画”,正所谓禅中有画。

3. 禅画的介绍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这是本土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禅画境界之一。禅画在中国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上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像贯休这样的禅画大家。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

禅画的介绍

4. 禅画的内涵特征

四方方云:禅宗有两个涵义:一是提倡用禅观概括佛教全部教理和修行的主张。二是指中国佛教宗派,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摩诃迦叶微笑为其滥觞,奉菩提达摩为中华始祖,以觉悟众生自心为主旨。禅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方式相传,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不立文字,不是说和文字过不去,而是反对文字所裹挟的“理性”,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及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方云禅画  寒梅带雪岭头开
中国禅宗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诸代发展演变,而为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我们江西对禅宗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性的,禅宗发展史上有“一花开五叶”之说,就是指早期中国“佛教化”开始步入佛教“中国化”后,传衍为“五家七宗”,其中的三家五宗起源于江西,为沩仰、临济、曹洞及黄龙、杨岐。

  方云禅画 面上无瞋是供养
如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创丛林,二是开创理念。他当年在南昌开元寺,就是现在的佑民寺弘法,四方信徒云集洪州,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洪州禅由此发源,其理论核心,就是“平常心是道”。这一命题,对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学禅人明白,禅道就是生活之道。“平常心”、“无造作”是禅的内核:“困了就歇,饿了就吃”,一切顺其自然,“要眠即眠,安坐即坐”,“本来面目”就是无污染,无附着的未然。 

方云禅画  半亩方塘一鉴开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恰恰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我觉得,禅者用简、空的境界来表达禅事、禅理所绘的画,应该就叫禅画吧。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的笔法和主题,是禅者心境,明心见性是其根本,扣合禅宗“法无定法,以心生万法”的特色。禅画所表达的,是从“我执”“法执”的桎梏回归无拘无束的自在,是从浮躁功利的社会回归平静无尘的自性。从某个角度讲,禅画是画禅者与观画者共同完成的创作过程,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创造广大无边的境界;而观画者“以禅悦为味”,对画面中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产生轻安寂静的感觉,适悦身心,如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这才是圆满的妙高顶上不可言说的禅的境界。

方云禅画  入门便悉弥勒笑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首开禅画先河的,当为唐代王维;唐末贯休、宋代梁楷;明末清初的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近代的虚谷,现代的弘一、丰子恺,在禅画史上都很有影响。“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成就了文化史上蔚为清流的禅画大观。

方云禅画   一池荷叶衣无尽 
江西人,享受着得天独厚禅声入耳,禅风拂面,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空境界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所以,溯本归源,禅宗、禅画都成长于中国,盛极于江西,我们作为后人,自当尤其努力,以激发禅文化的潜德幽光。

方云禅画   千尺丝纶直下垂 

5. 禅画的禅画鉴赏

方云禅画 · 当代著名艺术家四方方云
四方方云,本名方云,字学水,号四方方云。生于江西南昌,祖籍云南曲靖沾益。学者、禅者,当代著名艺术家。。江西四方书画院倡导者。江西《四方画家》主编。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四方方云被台湾媒体誉为“现代王维”。
四方方云先生一直致力于禅画艺术的义理研究和传承创新,用禅画艺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间真善美。独创“云禅画”“ 云禅书”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的“云禅画”系列作品,“方云禅画”受国家汉办委托于法国五城市巡展;“云禅画”于中国海峡两岸十一城市巡展五年;“云禅画——方云的世界”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于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展出;方云捐赠一百二十幅方云禅画虚云长老禅话作品于云居山,以此纪念虚云长老圆寂六十周年,其禅画作品被云居山真如寺定为常设展品。云禅画《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系列四部专著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三百余幅“方云禅画”作品选入台湾出版的《星云大师全集》。四方方云先生已出版专著10部。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四方方云

禅画的禅画鉴赏

6. 禅画的发展历史

方云禅画  ·  当代著名艺术家江西四方方云
四方方云,本名方云,字学水,号四方方云。生于江西南昌,祖籍云南曲靖沾益。学者、禅者,当代著名艺术家。。江西四方书画院倡导者。江西《四方画家》主编。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四方方云被台湾媒体誉为“现代王维”。
江南都市报:禅画:由禅入画 画中悟禅——著名学者陈东有先生专访禅画艺术家江西四方方云先生
一、由禅入画:墨彩染空尘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
陈东有:中国的禅宗已是博大精深,中国的绘画也是意境万千。您现在正在从事禅画研究和创作,敢问:什么是禅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禅宗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禅画、禅宗与我们江西有什么殊胜的因缘?

方云禅画
方 云:禅宗有两个涵义:一是提倡用禅观概括佛教全部教理和修行的主张。二是指中国佛教宗派,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摩诃迦叶微笑为其滥觞,奉菩提达摩为中华始祖,以觉悟众生自心为主旨。禅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方式相传,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不立文字,不是说和文字过不去,而是反对文字所裹挟的“理性”,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及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中国禅宗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诸代发展演变,而为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我们江西对禅宗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性的,禅宗发展史上有“一花开五叶”之说,就是指早期中国“佛教化”开始步入佛教“中国化”后,传衍为“五家七宗”,其中的三家五宗起源于江西,为沩仰、临济、曹洞及黄龙、杨岐。
如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创丛林,二是开创理念。他当年在南昌开元寺,就是现在的佑民寺弘法,四方信徒云集洪州,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洪州禅由此发源,其理论核心,就是“平常心是道”。这一命题,对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学禅人明白,禅道就是生活之道。“平常心”、“无造作”是禅的内核:“困了就歇,饿了就吃”,一切顺其自然,“要眠即眠,安坐即坐”,“本来面目”就是无污染,无附着的未然。

方云禅画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恰恰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我觉得,禅者用简、空的境界来表达禅事、禅理所绘的画,应该就叫禅画吧。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的笔法和主题,是禅者心境,明心见性是其根本,扣合禅宗“法无定法,以心生万法”的特色。禅画所表达的,是从“我执”“法执”的桎梏回归无拘无束的自在,是从浮躁功利的社会回归平静无尘的自性。从某个角度讲,禅画是画禅者与观画者共同完成的创作过程,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创造广大无边的境界;而观画者“以禅悦为味”,对画面中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产生轻安寂静的感觉,适悦身心,如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这才是圆满的妙高顶上不可言说的禅的境界。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首开禅画先河的,当为唐代王维;唐末贯休、宋代梁楷;明末清初的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近代的虚谷,现代的弘一、丰子恺,在禅画史上都很有影响。“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成就了文化史上蔚为清流的禅画大观。
江西人,享受着得天独厚禅声入耳,禅风拂面,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空境界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所以,溯本归源,禅宗、禅画都成长于中国,盛极于江西,我们作为后人,自当尤其努力,以激发禅文化的潜德幽光。

方云禅画
二、禅、画相融:观空境逾寂
 真正的艺术离不开宗教情怀。“禅”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禅定”,是对画的境界的要求,也是对画家本身修养的要求。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与画才能相融相生。
陈东有:禅讲究禅定和智慧,在参禅的过程中,体悟世间觉;画讲究品格和境界,在绘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意象的理解和追求,或生动气韵,或经营位置。二者一为抽象、一为形象,一为哲理、一为艺术,如何相融、相生?

方云禅画
方 云:真正的艺术离不开宗教情怀。禅宗,正是让佛学舍弃了高高在上的哲学上层结构,因而更大众化了、更亲近人了。
前面我说了,禅宗向来主张“不立文字”、而强调悟道者能“以心印心”,所以,禅画之境,本质上也是不可言说的。我想,真正的画禅者,只有心在无任何杂念的状态下,在真性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才能达到禅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画的画,也才能叫禅画。这个世界,改变我们的外在力量太强大了,《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所谓“观自在”,首先就是要关照我们的自心还在不在。
“禅”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对画禅画而言,“禅定”,是对画的境界的要求,也是对画家本身修养的要求。外不著相,不执著一切世间相,内不动心,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与画才能相融相生。清代书画家笪重光说:“山林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这就是禅、禅者、禅画之间辅车相依的关系。
我个人最为膺服的八大山人,一生虽出入三教,但正如八大山人在自题《个山小像》时说:“生在曹洞临济有,穿过临济曹洞有。”八大山人艺术作品的孤迥特立(见八大作品《孤鸟图轴》)与曹洞宗、临济禅宗风有着深刻的联系。曹洞禅推崇机关不露,在有限中体现无限,所谓“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见方云禅画《默知神自明》)。临济禅讲究大开大阖,强调破,用峻烈的手段扫掉人的执着。八大山人曾在评价石涛的绘画中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核心追求,即“画者东西影”。他在花鸟鱼图中的所谓怪诞,并不是为了表达晦涩的哲理、怨愤的王孙情感,而是为了在寻求“实相”中确立生命的意义。《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画禅画、观禅画,应是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八大研究是个显学,然而,禅画、画禅其实并不被标举,这实在是颇为缺憾之事。

方云禅画
我创作的云禅画中的人,是解脱自在的、是无有分辨的、是物我为一的,他们以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为友,我想表达的,就是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三、画者求禅:人生若得如云水
 禅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掩盖不如意,而是用禅意智慧明朗地照亮心念,自我净心,通达物我两忘、冷暖皆知的至高境界。
陈东有:您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把自己的绘画与禅结合起来?有无融禅的机缘、或者缘分?
方 云:家严乃黄埔出身,抗日期间戎马倥偬,屡立战功,战后却闲云野鹤,淡然隐居于贤士湖畔;家慈为虔诚的居士,吃斋茹素,知足常乐,年近九旬尚勤于作务,乐善好施。我们方家伯仲联合成立的江西四方书画院,也有着一门九画家的文化传承。这样的血脉传承,让我与禅学、禅画有着某种奇妙的因缘。
江西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祖庭众多,是推动中国禅宗文化向高峰发展的重要地域。多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江西各大禅宗祖庭,览习禅学经典,并将心得用简约的文字和简空的画面记录下来。2006年,我前往北京进修,师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导李少文教授。我的创作尝试得到了导师的支持和赞赏,这坚定了我在禅画道路上寂寞而愉悦地继续探索。七年后,完成了《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一书。我希望,快生活的人们,或可在这里停一停,安顿此心。
真正的净土其实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于禅者,每一心念,都可在禅意之光下检视。

方云禅画
说到《云•禅•画》,当感恩与星云大师结下的殊胜因缘。
2013年4月13日至5月17日,应台湾佛光大学邀请,我的“云禅画——方云禅画作品特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佛光缘美术馆开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哲学界、佛学界泰斗、学者出席开幕式并观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禅画作品展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台湾媒体以“现代王维”评价云禅画作品,并破例开出《云禅画》专栏,连载这些作品。
2013年4月16日,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亲切接见了我。他说:“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2013年10月11日,星云大师回江苏宜兴佛光祖庭大觉寺,再次接见了我。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并就如何进一步将大师著作的艺术化委托给了我。

四、画中悟禅:无去无来本湛然
画禅画让我领会世间觉:在俗世,能超越世俗,不慕虚荣,就具备了仙人风骨;在凡尘,却悲悯人生,以苦拔乐,就具备了菩萨胸怀。
陈东有:对禅的领悟、对禅画的执着,使您在艺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也是对大千世界的一种宏观。如果再进一步,进入微观,从禅画的体悟中是否也有对大千世界的新知呢?
方 云:您果然问到要处。有这样一首禅诗“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间。”是说人的佛性是无所谓去亦无所谓来、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它是那样的湛然通透,就像一颗没有一点瑕疵的水晶,散发出来的般若光明洒满人间。禅画气象,最精妙也在于一个“淡”字。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表现在画家画笔之下,是和谐共生的。我以前多画石狮, 狮显霸气;后来我画禅意,禅意淡定。二者看来不是一回事,但我却领会到意象各表虽有不同而情曲互通,犹如“淡定”之“淡”字,不也是水火交融而成一体么。也许,从霸气中走出来的淡定会更实在。我画纸本,亦画陶瓷,二者质地不同,画法也尽不同,相差很大,但轻重之间,山水本一,我可尽得举重若轻、也举轻若重之悟。见狮见禅,有石有云,见山见水,若高似低,抚狮思禅,面山思定,临水照心,其最要紧的,是使对立的东西在自己的淡定从容中成为一种和谐。

方云禅画
从台湾回来后不久,我即收到邀请函,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安排了“云禅画——方云禅画创作巡回展”在海峡两岸巡回展的档期。今年五月至七月,是在苏州嘉应会馆美术馆展出;七月至九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美术馆展出;九月至十一月在嘉兴大觉寺美术馆展出;之后,将在台湾环岛巡回展,从明年五月至八月, 在台湾屏东佛光缘美术馆;明年九月至十一月,在台湾台南佛光缘美术馆; 明年十二月至2016年一月,在台湾彰化佛光缘美术馆;2016年三月至五月,在台湾台北佛光缘美术馆展出。
同时,我和我同修一起,敬绘、编辑了《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系列丛书,其中包括六十余米国画长卷《星云禅话---心经》、以及《星云禅话---般若》《星云禅话—修行》《星云禅话—自在》,共计300余副禅画,并将由大觉文化授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结集出版成四部书,分别用星云大师法语、方云禅画来诠释古德禅偈,一偈一画一大师法语,以“观、说、行”的逻辑递进关系结构全书,希望借此让更多读者得大师慈悲智慧光耀。
书稿完成后,星云大师再次慈悲助缘,发来大师墨宝《心经》和大师一笔字,做书中卷首及辑页。极承挚爱殷拳,我们铭感五中,匪言能罄,发心将“心经”长卷敬赠大师以感恩佛缘,并将四本书的版税全部用来供养常住。我也希望《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系列丛书中大师的慈悲智慧,亦能以无量寿无量光,在一刹那里,展现大师其人其事的至真;在一微处中,示现禅宗文化的真谛。

方云禅画
我也一直在悉心研读江西禅文化史上的禅宗大德,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仰山慧寂、洞山良价、虚云大师等的禅宗思想、禅林宝训,希望以禅画的形式,播些禅法的菩提种子,为讲好江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提升江西地域文化美誉度尽绵薄之力。
嘉宾名片:
四方方云,本名方云,字学水,号四方方云。生于江西南昌,祖籍云南曲靖沾益。学者、禅者,当代著名艺术家。。江西四方书画院倡导者。江西《四方画家》主编。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四方方云被台湾媒体誉为“现代王维”。
四方方云先生一直致力于禅画艺术的义理研究和传承创新,用禅画艺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间真善美。独创“云禅画”“ 云禅书”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的“云禅画”系列作品,“方云禅画”受国家汉办委托于法国五城市巡展;“云禅画”于中国海峡两岸十一城市巡展五年;“云禅画——方云的世界”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于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展出;方云捐赠一百二十幅方云禅画虚云长老禅话作品于云居山,以此纪念虚云长老圆寂六十周年,其被云居山真如寺定为常设展品。云禅画《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系列四部专著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三百余幅“方云禅画”作品选入台湾出版的《星云大师全集》。四方方云先生已出版专著10部。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1952年冬生于江西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四方方云   方云禅画

7. 禅画的禅画鉴赏

 五代两宋是禅画的兴盛时期,随着禅宗的兴盛,禅法更广泛而深入地体现在中国画中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司绘事的禅林僧人,这些画僧都是以禅入画,他们超尘脱世,逸笔卓然,其中有贯休,巨然、惠崇、法常,居士中有石恪、苏轼、梁楷等。贯休是五代前蜀禅僧,他的罗汉像梵相奇古、笔法野拙,他自谓“得之相梦中”(《宣和画谱》)。  梁楷是南宋时的在家禅画大师,他虽是宫廷画师却无视利禄功名,曾不受宋宁宗所赐的金带,其个性狂放不羁,中年后画风由细变减,承五代石恪遗风,梁楷所作禅画不少题材与禅宗都有关系,《六祖斫竹图》、《六祖撕经图》、《八高僧故事图》等,其经典之作《泼墨仙人图》更是笔简墨精,形神超拔,实为中国画史上的不朽之作。南宋以后,禅画的盛气随着禅宗的衰败而开始跌落,此时文人画逐渐兴盛起来,文人墨戏渐渐替代了禅意水墨,虽然文人的美学观念总自觉地趋于禅意,但总的来说文人的精神认知层面终究与禅不可同语。  明代的禅画零星散落,祖玄和尚作山水,高古苍劲、大涵、海能(程嘉燧),常莹等都是画僧,吴彬是爱画佛像的,自号“枝庵发僧”其作迥异前人,有禅家清崛之气。明四家的作品虽亦超逸可还是文人情调,与禅画类比,多少也偏于俗境了。董其昌是“松江画派”的领军人物,其号“香光居士”他在书法、绘画、理论、鉴定等方面在画史上都影响巨大。董其昌身为显宦而思庇荫,“独好参曹洞禅”( 陈继儒《容台集》)在读了《宗镜绿》之后豁然有悟,于是游心禅悦,在书、画、文中托以禅词。他著有《容台集》、《画旨》、《画眼》及《画禅室随笔》。他借用禅宗南北二宗之说来将唐以后的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宋,其重视笔墨精妙,同时强调“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容台集》)。  清初,一下子出现了“四大高僧”,他们在历史上地位非常瞩目耀眼,对后人影响极大,他们的造诣超出了“俗人”难以触及的高度。处于他们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受了政治的影响,但每位高僧都尽显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浓烈的禅意。”弘仁的作品是地道的 “禅僧画”,他每幅画仿佛都是在“禅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其画风的冷峻、凄清之美绝非一般画家能及。弘仁是安徽歙县人,顺治四年从古航法师为僧,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未清初王朝交替的动荡时期,弘仁也曾奋力抗清,在失败后终于看破红尘。其画受到倪瓒影响甚大,气息也最为近似,只是弘仁禅意更纯正一点,笔墨更爽利一些。由于弘仁个性“少具孤性,不屑时宜”与禅宗的空净寂寥的意境相呼而应,这就不难理解他的画为何如此“不食人间烟火”了。  清以后的画坛大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黄宾虹等虽不是出家僧众但基本都以“居士”自称,对“禅”都异常倾心,他们的作品多多少少也都潜入了“禅”的意趣因素,只是在形式上“艺术化”的手法更强化。

禅画的禅画鉴赏

8. 禅绕画的介绍

禅绕画被誉为来自美国的心灵艺术,并风靡欧美国家,是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在设定好的空间内用不断重复的基本图形来创作出美丽图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