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王炸”级调控!部分银行个人按揭额度告急

2024-05-13

1. 楼市“王炸”级调控!部分银行个人按揭额度告急

近段时间,沪深两地的房价“高烧不退”,抢购新房热情不减。两地接连从严出台楼市新规,急灭房价“虚火”,对假离婚、假结婚买房现象更是重拳出击!与此同时,关于“房贷发放放缓甚至暂停”“法拍房被限购“的消息不断传来,这是什么信号?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上海、深圳两地个人住房贷款情况,发现多家银行额度收紧,甚者在上海地区有股份行表示放款时间无限期。
沪广深部分银行已暂停按揭贷款
多数银行额度吃紧
1月24日,有大V发微博称,“广州新政,个人住房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2020年的全市平均水平。”同时,该大V还透露,在此情况下,所有银行应对的措施是“暂停受理新的贷款申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广州分行及其下辖省内各家分支行已于一周前暂停按揭贷款放款,前端业务层面口径为:“节制接单”。
光大在深圳地区已经暂停按揭贷款,广发银行则表示不接单,其合作的其他银行目前审批、放款基本正常,从房贷大头四大行的表现看,放款周期约在一个月左右,目前比较难保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招商银行上海地区一支行工作人员求证,该工作人员称,房贷“两道红线”新规出来以后,其所在的银行在房贷额度上划得非常紧,现在放款很慢,没办法确保时效。“我们这边现在额度相当少,如果客户决定现在做,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放款,给到的回复只能是无限期。”
类似地,兴业银行上海某支行信贷人员表示:“个人首套房目前没有贷款额度,现在放不了款,起码要到6月份才能放款。如果是二套房可能会快一点,但是现在额度也很紧张,什么时候放款我们也不好说。”这并非个例,该信贷人员告诉记者,上海地区该行各家网点基本都是同样的情况。
记者从浦发银行上海一支行了解到,该行每个月对房贷会控额,目前从受理到放款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多月。“这是最起码的时间了,跟以前差不多,我们还好一些,本来就一直在控(额度),现在有些银行(放款)要三、四个月。”
对比上海无限期的放款时间,深圳地区倒是给了明确的时间线。《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4家银行二手楼住房贷款业务,除了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放贷时间不好说以外,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给出的时间都是3月可能会放贷下来。
“现在如果你办理,预计在3月份放款。”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补充道,之后就不确定了,因为这个事随时都会变化的。
招商银行工作人员并未过多透露额度紧张的原因,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称则是因为月底没额度加上过年的原因。
“一个月的样子吧,从你递资料、审批到放款,一般一个月左右吧。”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大概2月底能够放款,该工作人员称,估计要等3月初,一般月底没有款放。
实际上,记者在去年年末走访各大银行时,不少银行就表示年底额度紧张。这一说法也得到交通银行工作人员印证,据交通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去年10月,部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到目前都还没有放款。
“我们现在放款没那么快的。”交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记者问起3月能否放款时,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月可能是最快的了,今年的形势特别严峻,总体上央行会压降房贷的额度。”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广州对域内银行进行了监管窗口指导,明确要求1月房贷额度不能高于去年四季度月均房贷额度。
一位上海中小银行人士则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类似的监管要求,具体还要看各家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政策,换句话说,“一行一策”。目前他们银行仍有额度,但未来房贷业务收缩肯定是大趋势。
央行“两道红线”新规开始发威
个人购房者会受什么影响?
2020年12月3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将银行分为五档,并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第一道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第二道红线就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一家银行全部贷款比重。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按揭贷款还是房企贷款全面受限,对增量控规模可以预料。
按照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为五档:中资大型银行分别是40%和32.5%,中资中型银行分别是27.5%和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22.5%和17.5%,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17.5%和12.5%,村镇银行分别是12.5%和7.5%。
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上述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上述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

据国盛证券统计:
第一档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3.71%、36.73%、39.19%、33.64%,超出上限32.5%;建行、中行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41.72%和50.01%,超出上限40%。
第二档银行中,招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25.49%、20.83%、26.93%,超出上限20%;招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34.25%、28.06%、28.73%、35.30%,超出上限27.5%;
第三档银行中,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踩线”。
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最直接的影响在于,部分银行发放房贷的规模将会受到限制,如果银行之前发放个人房贷的占比较高,甚至超过了央行此次规定的红线,那么银行就必须在过渡期之内,逐渐调整到规定范围之内,那些放房贷占比接近红线的银行,以后也必须控制房贷的增长速度。所以,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银行收紧放贷规模,显然会增加申请房贷的难度。
截至2020年3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8.8万亿,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8.8%。结构上,房地产贷款主要包括三个种类: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达到68.8%,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9.8%。

银行惧怕“溢出效应”
法拍房亦受限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一位华东城商行总行人士称,房贷总量受限之后,溢出的贷款增量可能会影响其他贷款定价。换句话说,以前用来投放房贷的钱,不让用于房贷了,就得转移到别的贷款上,比如消费贷款、对公贷款等,进一步增加了非涉房贷款的供给量。这个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今年给到企业的对公贷款额度不用愁了,少做房贷之后非常充沛;二是对公和消费贷可能要降价,银行在利润上是吃亏的。
银行对房贷不再热衷的态度,可能会改变上海楼市新房、学区房持续火爆的局面,而上周刚出台的“上海楼市新政”更是一次重大冲击。
据券商中国此前报道,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稳步提升,成交量一路攀升,尤其是在11月和12月上海楼市“暖冬”行情燥热,热点板块、热点楼盘被市场“热抢”。同策房产咨询统计,2020年12月上海新开楼盘超30个,20余个项目认筹率超100%,13个项目认筹数量超1000组。数月之前,上海新房市场人气最高的一个项目出现13人抢一套房,且该项目首套房摇号验资就得700万元、二套房验资甚至要1300万元。
1月21日,上海突然发布楼市调控新政,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于1月22日起实施。新政被关注的主要有两条,一是限制假离婚现象,对于夫妻离异三年内购房的,拥有的住房套数按照婚前两人总计来测算,二是调整增值税的认定标准,从2年变成了5年。
事实上,在上述“新政”中也提到对信贷的约束,《意见》明确指出要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指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和增速,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严防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政相配合的是,“法拍房”也被限购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银行贷后人士称,1月22日起,作为“上海楼市新政”的配套措施,法拍房也陆续下架撤拍,现在还在拍卖的也更改了竞买人要求。
查询公拍网的相关拍卖房信息发现,会出现标红提醒:“竞买人参与竞买的,应当事先确定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必要时可致电本市房地产交易服务热线具体咨询限购政策”,并提醒:“拍卖成交确认后,因买受人在本市无购房资格的,将依法承担悔拍等法律后果。”

根据当前上海的购房政策,沪籍个人限购一套,家庭限购两套,外地户籍需结婚并缴满五年社保才能拥有一套住房的购房资格。
此前由于上海法拍房不限购,成为不少外地人在上海安家的一个“利器”,甚至导致法拍房价格炒到高于同区域的二手房,而这种现象可能会在新政后逐渐消失。
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会有哪些变化?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监管对房地产的管控层层加码,从房地产开发商到金融机构已先后被纳入监管。那么,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会有哪些变化?
1月15日,国新办举行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重点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房地产的金融调控。牵头金融部门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统计监测,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二是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其一是落实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其二是按照规则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其三是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按照“租购并举”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
邹澜表示,下一步,央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楼市“王炸”级调控!部分银行个人按揭额度告急

2. 楼市“王炸”级调控!部分银行个人按揭额度告急

近段时间,沪深两地的房价“高烧不退”,抢购新房热情不减。两地接连从严出台楼市新规,急灭房价“虚火”,对假离婚、假结婚买房现象更是重拳出击!与此同时,关于“房贷发放放缓甚至暂停”“法拍房被限购“的消息不断传来,这是什么信号?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上海、深圳两地个人住房贷款情况,发现多家银行额度收紧,甚者在上海地区有股份行表示放款时间无限期。
沪广深部分银行已暂停按揭贷款
多数银行额度吃紧
1月24日,有大V发微博称,“广州新政,个人住房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2020年的全市平均水平。”同时,该大V还透露,在此情况下,所有银行应对的措施是“暂停受理新的贷款申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广州分行及其下辖省内各家分支行已于一周前暂停按揭贷款放款,前端业务层面口径为:“节制接单”。
光大在深圳地区已经暂停按揭贷款,广发银行则表示不接单,其合作的其他银行目前审批、放款基本正常,从房贷大头四大行的表现看,放款周期约在一个月左右,目前比较难保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招商银行上海地区一支行工作人员求证,该工作人员称,房贷“两道红线”新规出来以后,其所在的银行在房贷额度上划得非常紧,现在放款很慢,没办法确保时效。“我们这边现在额度相当少,如果客户决定现在做,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放款,给到的回复只能是无限期。”
类似地,兴业银行上海某支行信贷人员表示:“个人首套房目前没有贷款额度,现在放不了款,起码要到6月份才能放款。如果是二套房可能会快一点,但是现在额度也很紧张,什么时候放款我们也不好说。”这并非个例,该信贷人员告诉记者,上海地区该行各家网点基本都是同样的情况。
记者从浦发银行上海一支行了解到,该行每个月对房贷会控额,目前从受理到放款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多月。“这是最起码的时间了,跟以前差不多,我们还好一些,本来就一直在控(额度),现在有些银行(放款)要三、四个月。”
对比上海无限期的放款时间,深圳地区倒是给了明确的时间线。《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4家银行二手楼住房贷款业务,除了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放贷时间不好说以外,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给出的时间都是3月可能会放贷下来。
“现在如果你办理,预计在3月份放款。”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补充道,之后就不确定了,因为这个事随时都会变化的。
招商银行工作人员并未过多透露额度紧张的原因,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称则是因为月底没额度加上过年的原因。
“一个月的样子吧,从你递资料、审批到放款,一般一个月左右吧。”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大概2月底能够放款,该工作人员称,估计要等3月初,一般月底没有款放。
实际上,记者在去年年末走访各大银行时,不少银行就表示年底额度紧张。这一说法也得到交通银行工作人员印证,据交通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去年10月,部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到目前都还没有放款。
“我们现在放款没那么快的。”交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记者问起3月能否放款时,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月可能是最快的了,今年的形势特别严峻,总体上央行会压降房贷的额度。”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广州对域内银行进行了监管窗口指导,明确要求1月房贷额度不能高于去年四季度月均房贷额度。
一位上海中小银行人士则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类似的监管要求,具体还要看各家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政策,换句话说,“一行一策”。目前他们银行仍有额度,但未来房贷业务收缩肯定是大趋势。
央行“两道红线”新规开始发威
个人购房者会受什么影响?
2020年12月3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将银行分为五档,并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第一道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第二道红线就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一家银行全部贷款比重。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按揭贷款还是房企贷款全面受限,对增量控规模可以预料。
按照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为五档:中资大型银行分别是40%和32.5%,中资中型银行分别是27.5%和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22.5%和17.5%,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17.5%和12.5%,村镇银行分别是12.5%和7.5%。
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上述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上述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

据国盛证券统计:
第一档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3.71%、36.73%、39.19%、33.64%,超出上限32.5%;建行、中行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41.72%和50.01%,超出上限40%。
第二档银行中,招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占比分别为25.49%、20.83%、26.93%,超出上限20%;招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34.25%、28.06%、28.73%、35.30%,超出上限27.5%;
第三档银行中,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踩线”。
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最直接的影响在于,部分银行发放房贷的规模将会受到限制,如果银行之前发放个人房贷的占比较高,甚至超过了央行此次规定的红线,那么银行就必须在过渡期之内,逐渐调整到规定范围之内,那些放房贷占比接近红线的银行,以后也必须控制房贷的增长速度。所以,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银行收紧放贷规模,显然会增加申请房贷的难度。
截至2020年3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8.8万亿,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8.8%。结构上,房地产贷款主要包括三个种类: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达到68.8%,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9.8%。

银行惧怕“溢出效应”
法拍房亦受限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一位华东城商行总行人士称,房贷总量受限之后,溢出的贷款增量可能会影响其他贷款定价。换句话说,以前用来投放房贷的钱,不让用于房贷了,就得转移到别的贷款上,比如消费贷款、对公贷款等,进一步增加了非涉房贷款的供给量。这个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今年给到企业的对公贷款额度不用愁了,少做房贷之后非常充沛;二是对公和消费贷可能要降价,银行在利润上是吃亏的。
银行对房贷不再热衷的态度,可能会改变上海楼市新房、学区房持续火爆的局面,而上周刚出台的“上海楼市新政”更是一次重大冲击。
据券商中国此前报道,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稳步提升,成交量一路攀升,尤其是在11月和12月上海楼市“暖冬”行情燥热,热点板块、热点楼盘被市场“热抢”。同策房产咨询统计,2020年12月上海新开楼盘超30个,20余个项目认筹率超100%,13个项目认筹数量超1000组。数月之前,上海新房市场人气最高的一个项目出现13人抢一套房,且该项目首套房摇号验资就得700万元、二套房验资甚至要1300万元。
1月21日,上海突然发布楼市调控新政,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于1月22日起实施。新政被关注的主要有两条,一是限制假离婚现象,对于夫妻离异三年内购房的,拥有的住房套数按照婚前两人总计来测算,二是调整增值税的认定标准,从2年变成了5年。
事实上,在上述“新政”中也提到对信贷的约束,《意见》明确指出要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指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和增速,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严防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政相配合的是,“法拍房”也被限购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银行贷后人士称,1月22日起,作为“上海楼市新政”的配套措施,法拍房也陆续下架撤拍,现在还在拍卖的也更改了竞买人要求。
查询公拍网的相关拍卖房信息发现,会出现标红提醒:“竞买人参与竞买的,应当事先确定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必要时可致电本市房地产交易服务热线具体咨询限购政策”,并提醒:“拍卖成交确认后,因买受人在本市无购房资格的,将依法承担悔拍等法律后果。”

根据当前上海的购房政策,沪籍个人限购一套,家庭限购两套,外地户籍需结婚并缴满五年社保才能拥有一套住房的购房资格。
此前由于上海法拍房不限购,成为不少外地人在上海安家的一个“利器”,甚至导致法拍房价格炒到高于同区域的二手房,而这种现象可能会在新政后逐渐消失。
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会有哪些变化?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监管对房地产的管控层层加码,从房地产开发商到金融机构已先后被纳入监管。那么,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会有哪些变化?
1月15日,国新办举行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重点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房地产的金融调控。牵头金融部门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统计监测,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二是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其一是落实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其二是按照规则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其三是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按照“租购并举”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
邹澜表示,下一步,央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降至20%!又一家银行出台房贷新政,下调首付比例

3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自本周起,湖州银行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最低20%,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最低30%,年利率5.3%左右,经多方核实确认此消息属实。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湖州银行的购房首付比例政策显示,首套房和二套房都呈现了首付下调的态势,尤其是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下调为20%,这使得购房的门槛明显降低,自然能够带动更多购房者积极入市。此类做法虽然是商业行为,但也说明近期房地产交易和房贷市场压力较大,适当放松有助于激活房贷和房屋交易市场,预计后续会有更多银行的跟进此类做法。尤其是今年房贷的额度相对会比较充裕,所以提供首付比例更低的房贷政策,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截至目前,已确认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除了湖州银行,还有浙商银行,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银行仍执行首套房首付比例三成的政策。
2月24日,浙商银行调整下发了个人贷款通知。对非“限购”城市,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限购”“限贷”和监管政策情况,将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个人住房的首付贷款比例从原来的三成(30%)调降至二成(20%)。

降至20%!又一家银行出台房贷新政,下调首付比例

4. 降至20%!又一家银行出台房贷新政,下调首付比例

3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自本周起,湖州银行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最低20%,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最低30%,年利率5.3%左右,经多方核实确认此消息属实。

严跃进表示,此次湖州银行的购房首付比例政策显示,首套房和二套房都呈现了首付下调的态势,尤其是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下调为20%,这使得购房的门槛明显降低,自然能够带动更多购房者积极入市。此类做法虽然是商业行为,但也说明近期房地产交易和房贷市场压力较大,适当放松有助于激活房贷和房屋交易市场,预计后续会有更多银行的跟进此类做法。尤其是今年房贷的额度相对会比较充裕,所以提供首付比例更低的房贷政策,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截至目前,已确认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除了湖州银行,还有浙商银行,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银行仍执行首套房首付比例三成的政策。
2月24日,浙商银行调整下发了个人贷款通知。对非“限购”城市,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限购”“限贷”和监管政策情况,将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个人住房的首付贷款比例从原来的三成(30%)调降至二成(20%)。

5. 监管升级额度告急,房贷利率上涨周期来了

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11个月不变后,房贷利率上涨周期来了。
这在珠三角、长三角热点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近期,广州地区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大行纷纷将首套房贷利率升至LPR基础上浮65个基点,涨至5.3%,1个月前利率还是5.2%。惠州地区一家国有商业大行支行则将二套房贷利率涨至6.7%,接近7%。
“房贷利率暂无变化,但额度确实比较紧张,不排除后期会上调利率。”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工作人员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这背后是涉房资金监管的持续升级。就在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为银行涉房贷款设置了两道“红线”,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最近,银保监会、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还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针对经营贷的专项排查。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21家上市银行中,在个人按揭贷投放上,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青岛银行均已超过监管“红线”。这意味着房贷收缩是必然的结果。
多家“超标”银行负责人在业绩会上表态,要压降涉及房贷的增速。“对于建设银行而言,房贷集中度新规的过渡期相对充裕,存量超标部分会逐年消化,有序降低房地产相关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
部分银行房贷已触红线
去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分为5档,其中,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第三档为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包括地方城商行等。
三档银行对应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第一档)40%、32.5%;(第二档)27.5%、20%;(第三档)22.5%、17.5%。
从上市银行2020年财报来看,形势仍较为严峻。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0年末,第一档中的6家国有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均在红线之下,但其中,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一指标超过39%,逼近40%的红线。
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方面,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均超过32.5%的红线,分别为34.73%、34%。工商银行(30.8%)、农业银行(30.8%)、中国银行(31.15%)个人按揭贷占比均超过30%,与监管上线32.5%相差不远。
距离“红线”较远的是交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仅28.07%,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仅22.12%。
在第二档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0年末,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33.12%和34.56%,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25.35%和26.55%,均超过27.5%和20%的上限。中信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也超过20%,房地产贷款占比(26.91%)逼近27.5%的上限。浦发银行房地产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26.37%、18.73%,亦双双逼近“红线”。
民生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为24.76%,个人住房贷款占比(13.37%)则低于上限较多。“2021年民生银行将严格控制公司客户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和新增,把房地产贷款新增资源绝大部分配置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领域,以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贷款内部结构,保证新增房地产贷款的安全性。”民生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第三档城商行中,截至2020年末,青岛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为405.88亿元,占贷款总额19.63%;房地产业贷款为209.7亿元,占贷款总额10.1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已超出17.5%的监管“红线”。此外,郑州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为15.11%,接近“红线”。
按照规定,房贷占比指标超出上限2个百分点以内的,银行有2年调整期。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4年。“超标”银行要在过渡期内完成调整。
多家上市银行负责人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监管要求,加快相关涉房贷款调整力度,在贷款投向上严格把关。
“存量超标的部分我们会逐渐消化。”吕家进表示,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朱江涛表示,招行将根据涉房贷款集中度监管要求加大调整力度。
兴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将主动适应更加严格和精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按照监管部门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方案稳健投放房地产信贷业务。
即便是距“红线”较远的银行,也在房贷投放上显得更为谨慎。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从房地产上限管理的政策来看,对交行的影响相对较小,今年将严格按照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坚决落实监管部门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房地产贷款占比将保持基本稳定。
信贷监管持续加码
在严格的比例控制之下,市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房贷利率变得水涨船高。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其监测的60个城市3月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为5.34%,二套房贷平均利率为5.62%,分别较2月提高2个和3个基点。其中,中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马鞍山、嘉兴等长三角城市及开封、洛阳等中原区域城市的首套房、二套房贷款利率均有所上升。成都、惠州等热点城市利率水平较高,首套房贷款利率已达6%以上。
另一方面,涉房资金监管仍在升级。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接着,3月26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委发文,联合开展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加强联合惩戒,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并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
“国家近期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进行严查,短期内可能会形成信贷审批更加谨慎的氛围,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可能会有所放缓。”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表示。
“今年上半年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较去年会有减少,但幅度不会太大。当前,监管和总行更为关注的是严防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这也是今年多家银行的工作重点。”华北地区一位国有商业大行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称,如果监管对目前的经营贷、消费贷进行穿透,可能会监测出有部分流入楼市的贷款。如果把这部分算成房地产贷款,可能会对目前的数据造成影响。
这类贷款恐怕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楼市炒作的助推不容小觑。
据北京银保监局消息,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
在银行自查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
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也对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核查,核查金额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自查发现的涉嫌违规资金总额超过6亿元。
近日,网友爆料的“102份炒房材料”将深圳“经营贷炒房”的遮羞布扯下,直指“代持人”通过招募“股东”、“合伙人”集资投资房产,或利用银行经营贷、信用贷炒房。深圳究竟有多少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最终情况有待监管进一步调查。
“今年新增信贷投向上会‘有保有压’,‘压’主要指向房地产金融,城投平台的融资环境也会有所收紧,既可为重点支持领域腾挪更多的信贷资源,也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要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监管升级额度告急,房贷利率上涨周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