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的武夷岩茶

2024-05-14

1. 武夷岩的武夷岩茶

起源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成“盆栽式”茶园,俗称“石座作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由此得名。武夷山方圆60公里,99名岩,岩岩产茶。武夷岩品种分类极多。以产地分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茶叶,品质最佳,岩韵最显。武夷山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蕴藏无数优异品种。茶人往往选择生长优良的茶树若干丛,分别采制,品质上佳,称之为武夷名丛 。著名者有武夷四大名丛 之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岩茶的采摘不同于其它茶类,要求掌握中开面开采。新梢伸育形成驻芽时,采3-4叶,此时第一叶伸平,叶面积为第二叶三分之一。春茶为谷雨后立夏前,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则在立秋后。最好的采摘时间是上午9-11时,下午14-17时,雨天露水烈日均不采。名丛的鲜叶,需分开付制,务使尽善尽美。

武夷岩的武夷岩茶

2. 武夷岩茶产地

武夷岩茶产地是武夷山。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平方千米。

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圣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又被称为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西北的崇安县境内,总面积达999.75平方公里,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

3. 武夷岩茶,

亲,您好呀!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哦!武夷岩茶,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²。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亲, [开心]以上就是我为您归纳整理的答案,为您服务很开心,请给我个赞叭,非常谢谢您[祈福],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然后希望您天天开心,生活愉快[开心],好运常伴哦[鲜花]【摘要】
武夷岩茶,【提问】
亲,您好呀!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哦!武夷岩茶,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²。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亲, [开心]以上就是我为您归纳整理的答案,为您服务很开心,请给我个赞叭,非常谢谢您[祈福],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然后希望您天天开心,生活愉快[开心],好运常伴哦[鲜花]【回答】

武夷岩茶,

4.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流行的“峰、岩、坑、涧、窠、洞、窝”等各类山场有什么讲究!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 本刊为武夷茶自媒体,为广大武夷茶爱好者服务,分享武夷茶知识,回答武夷茶问题,交流生活智慧:偶尔文艺,偶尔深沉。
  
 做为武夷岩茶爱好者,一定听过峰、岩、坑、涧、窠、洞......等各种山场加持的茶名。但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又为何要把这些山场进行细分呢?
  
 清 屈擢升《随见录》记载:“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文中指出了岩茶在历史上是以所产之岩名来命名,用以区分普通武夷茶。茶树对环境的表现敏感,是非常容易产生变异的植物。即使同一品种的茶树,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不同,即便工艺和品种相同也会产生口感上的显著差异。
  
 武夷山正岩产区属丹霞地貌,到处奇峰怪石,沟壑纵横,生长在这里的茶树各有各的生长环境,由于高度、光照、土壤、湿度、和周围植被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山场产区制作出岩茶的韵味大相径庭。古人在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所以岩茶在历史上一度以所产岩名为名。从而形成“一岩一茶”的奇特状况。
  
 武夷山正岩产区山场地名复杂而有规律。这些山场名兼具了山体形态、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美好寓意。将这些特色的山地名和特色的岩茶相结合,就自然形成了武夷岩茶特有的“山场”文化。
  
 清 董天工《武夷山志》卷之一 总志上 对武夷地名作了归纳: “ 武夷本为仙窟。一山一水,一水一石,水贯山行,山挟水转。然其间琳宫梵宇,鸟革翚飞。自紫阳书院一开,而台、亭、 庄、馆,接武而兴。山则为峰、为岩、为石、为坛、为嶂、为岫、 为岛、为岭、为冈、为峡、为洞、为窝、为窠、为珑、为坞、为坑、 为洲、为坪、为崖、为川、为原、为坡、为窟、为石门、为林、为 园。水则为江、为湖、为溪、为滩、为潭、为涧、为泉、为池、为沼、为塘、为井。建造则为书院、为祠、为堂、为殿、为道院、为观、为庙、为庵、为寺、为书堂、为书屋、为室、为楼、为阁、为台、为亭、为庄、为馆、为斋、为宇、为山房、为草庐、为别业、 为寮、为居、为轩、为寨、为坊、为门、为桥、为渡。外有杂名并遗址、丘墓各若干。
  
 马头岩
  
 下文列举正岩产区部分山场
  
 峰
  
 原意指山的突出的尖端。高而尖的山头。在武夷正岩产区历史上就有三十六峰的说法。以“峰”定名的山场也是分为多种类型,在峰顶的则多出高香,在峰中央的可以做到香、水并重,在峰底的依据其他生态条件的不同亦可呈现不同的品质,但大多是日照时间相对较短,香气细幽,汤水醇厚。
  
 代表山场:狮子峰、三仰峰、莲花峰、马枕峰、幔亭峰等处。
  
 岩
  
 原意指岩石凸起而构成的山峰、山体。九十九岩位于正产区各个峰峦之间。岩,矿物的集合体,是地壳的主要成分。在武夷岩茶中,最具代表、最常被说的“岩骨花香”中的“岩”即是。以“岩”定名的山场,多数光照条件较足,土壤肥沃,有益于茶树芳香物质的形成。
  
 代表山场:马头岩、碧石岩、佛国岩等处。
  
 刘官寨茶厂正岩坑涧茶园
  
 坑
  
 原意是地面往下凹的地方,水平或高低走向,只有两个或一个出口。峰岩夹峙形成坑、涧、窠。生态环境:以“坑”定名的山场也是两面夹山,并且弯弯曲曲、高矮不同形成多个面积大小、生态环境小有不同的区域。一般都有两个出口。
  
 代表山场: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大坑口等。涧
  
 原意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在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以涧定名的山场伴有水流,且两山相夹,因此茶树生长环境湿润,遮阴效果好,在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
  
 代表山场:悟源涧、流香涧、章堂涧等。
  
 
  
 窠
  
 原意指昆虫、鸟兽的巢穴。以“窠”定名的山场在地形、环境上与“坑”类似,但“窠”比“坑”较小,且山场环境相对多变,有的伴有水流,有的没有;有的偏阴凉,有的则并不明显。
  
 代表山场:九龙窠、竹窠、燕子窠、枫树窠等。
  
 洞
  
 原意是指窟窿,深穴,孔。峰岩之间的峡谷和岩体的坍塌形成了洞、窝。洞穴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候现象,主要是通过流动的水和对流的空气来调节的。所以,以“洞”来定名的山场是个相对恒温的环境,而且相对来说,茶树生长环境较阴凉。
  
 代表有:鬼洞、水帘洞、茶洞、蝙蝠洞、猪仔洞等。
  
 窝
  
 原意指洼陷的地方。以“窝”定名的山场,四周环山,阴风常拂,极恶不往,面积较小。
  
 代表山场:云窝。
  
 九龙窠大红袍母树
  
 有茶友要问:“坑、涧、窠,都是两边有山峰(岩),中间低的峡谷地形。洞和窝的地形也大致相同,为何要这么多奇怪的名字,都叫坑不行吗?”
  
 这些地名叫法都是历史传承下来,有其典故。而且叫的顺嘴、听的顺耳。如果把流香涧叫做流香坑,九龙窠叫做九龙坑的话。从地形地貌上说得通,但是听起来就没有那么自然。
  
 一般而言“峰”、“岩”的茶大多“主香”。“坑”、“涧”、“窠”、“窝”、“洞”的茶大多“重水”;
  
 这是因为光照影响着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积淀以及芳香物质种类、数量的积累和形成。光照多的地方,茶多酚含量高。一般做出来的茶香气高扬,属于香艳霸道型;而光照偏少的地方,茶氨酸含量高。做出来的茶甜度好、茶水厚重,香气较幽却不张扬,属于清幽风雅类型。

5. 岩茶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属青茶类(俗称乌龙茶类)、半发酵茶类。品质特征: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已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不同的茶树品种还带有不同的品种特征。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亦是茶树立地条件好,一般都生长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一样,以其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茶青在武夷岩茶特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品种不同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但香气要求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吸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的 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 ”。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武夷岩茶的冲泡: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一、泡茶器具: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二、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三、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最好配备“随手泡”。四、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五、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需淡些则投茶量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需浓些则投茶量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六、品茶要领: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岩茶的武夷岩茶

6. 武夷山岩茶

岩茶是属于乌龙茶,也是半发酵茶的一种,同时具有红茶和绿茶的优点,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常见的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其中大红袍是被人们誉为武夷山岩茶之王。
 
 形成岩茶独有风格及特征多样化的因素主要有三:
 
 1、独特的生态环境。
 
 2、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
 
 3、传统的栽培制作工艺。
 
   
 
 武夷山岩茶有哪些品种?
 
 1、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岩茶的当家茶品,而大红袍亦有几层含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多的便是商品大红袍了。
 
 A、九龙窠的6棵茶树、3株(奇丹、雀舌、北斗)做成的母树大红袍,但现在不可能喝到了。
 
 B、纯种大红袍(奇丹),全部来自九龙窠大红袍母树无性扦插繁殖的后代。
 
 C、商品大红袍,通过拼配制成的大红袍茶。
  
 2、肉桂
 
 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
 
 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香而备受人们的欢迎。
 
 肉桂的辛锐桂皮香明显,“霸气”,优者带乳香,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
 
 3、水仙
 
 武夷山传统茶叶品种。
 
 武夷水仙栽培历史数百年之久,原来自水吉,传发现于祝仙洞下,故名为祝仙,因当地“祝”与“水”同音,后习惯称为水仙至今。
 
 武夷山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的武夷水仙品质更加优异,水仙的树冠高大叶宽而厚、成茶外形肥壮紧结有宝光色,冲泡后香含兰花,茶汤浓而醇,汤色深橙耐冲泡,叶底黄亮朱砂边,为武夷岩茶传统的珍品。
 
 4、名丛
 
 在武夷岩茶中,名丛指的是从那些自然品质优异,有一定的产地特性,具有独特风格的茶树中优育出来的茶树。
 
 品种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干预从各种茶树中优选或嫁接培育而成,具有相同植物学特征,无特定产地要求,抗逆性、品质及产量稳定可供大范围种植的经济价值高的茶树。
 
 用名丛制作的成品茶,具有典型岩茶特征,为市场广泛接受。
 
 名丛代表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

7. 武夷山岩茶

(一)桐木关岩茶产区:
  
 桐木关除了红茶,它的岩茶也是非常有名。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茶叶矿物质量高,有独特口感。
  
 武夷山岩茶发酵一般不超过40%
  
 而武夷山红茶,分传统工艺和新工艺:
  
 1.传统工艺全发酵100%
  
 2.新工艺发酵程度80%——90%
  
 (二)传统意义上的武夷岩茶产区
  
 武夷岩茶的产区中,常常提到“三坑两涧”,指的是“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两涧指的是“流香涧”和“悟源涧”。这里是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古时称“正岩茶”便产于此处,而周边的岩茶古时称“半岩茶”。

武夷山岩茶

8. 武夷岩茶的历史发展

 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改革时期,饮茶风气盛行,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各地产茶不下百种,仅贡茶就几十种。此时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贡茶的一部分,运往建州进贡。元代的统治者嗜茶成性,且颇有品茶功夫,武夷茶便成了首选,于是在元代武夷茶正式成为贡茶。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为了监制贡茶,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当时武夷茶就大量进贡了,而且长达255年,从客观上扩大了武夷茶的影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帝朱元璋诏令产茶地,禁止蒸青团茶,改制芽茶入贡,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明末清初由于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在制茶过程中不断摸索,就出现了乌龙茶。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时期,武夷茶区不仅有生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而且还有许多的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农民,以户进行个体生产。尔后成立互助组,农户联户生产,扩大了加工规模,岩茶产量达3000担。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农民茶山归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核算,进行生产、分配。17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茶的价格比浙江的珠茶还要高,为中国茶之首。19世纪20年代开始,武夷茶在亚非美一些国家中试种,至今已在30多个国家中安家落户。进入本世纪80年代,武夷茶又风靡东瀛,被视为健美茶而倾倒无数佳丽。 1962年,岩茶总产仅2800多担。此后的十多年,岩茶缓慢增加,至1978年总产才6400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全市有茶山10万亩,总产约8万担(毛茶),产值近亿元,有大小茶家130个,茶业从业人员3万人,茶叶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科研上也获得新成绩。武夷肉桂无性繁育成功,由名枞上升为品种,栽种面积约3万里。1995年,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对大红袍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实验,无性繁育获得成功,免除了断代之忧,保持茶王大红袍的特征,并经省科委鉴定通过。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规范了一系列生产、制作、产品标准。6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GB18745《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武夷岩茶按茶树品种分为名枞、传统品种二类,按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类。大红袍、名枞不分等定级;肉桂分特、一、二级;水仙、奇种分特、一、二、三级。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牵头,将武夷星茶业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强强联合,组合为新的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以武夷星为龙头的武夷岩茶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武夷岩茶产业。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市政府申报的“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同年,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星WUYISTAR及图”获中国驰名商标。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