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莎修女的简介以及事迹

2024-04-29

1. 特里莎修女的简介以及事迹

特里莎修女1910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因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她18岁时离开家乡来到印度,投身于慈善事业。1949年,特里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创立了慈善机构——“慈善会”,并且以此为基地,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老人和麻风病患者的慈善工作。 特里莎修女先后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了50余所学校、医院、济贫所、青年中心和孤儿院。她曾先后获得印度尼赫鲁奖金、美国约瑟夫·肯尼迪基金会奖金和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和平奖金,并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7年9月5日,特里莎因心脏病在加尔各答逝世,享年87岁。    补充:  1910年, 特里 萨修女生于 马其顿 一个富裕的家庭。12岁时萌生了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 修道院 院长。自38岁起,她开始了在 加尔各答 贫民窟 为赤贫者、濒死者、弃婴、麻疯病人服务的生涯。在她的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穷人在价值的等级中至高无上。40岁时,建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她获得过多个国际性奖项,1979年获 诺贝尔和平奖 。1997年,这位 身材矮小 、广受 爱戴 的修女,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1948年,38岁的特里萨修女离开 爱尔兰 的 罗瑞 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了罗瑞托修女穿着的蓝色的 道袍 ,改穿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 棉纱 丽。 特里萨修女是在车站后面的贫民窟展开工作的。这里到处是 破烂不堪 的 小木屋 和衣衫褴褛的脏孩子。有一天,一个说 孟加拉语 的小孩,向特里萨修女要东西,这个孩子只有一条腿,而且断肢处还在流血。特里萨修女准备取药给他包扎时,小孩却说他想要吃的东西,边说边做出吃东西的样子。此时她身上只有五个 卢比 ,于是很抱歉地对小孩说:“我是个穷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伤口。”正准备帮他涂药的时候,小孩突然抓过药品,叫着“这个给我”,便拄着 拐棍 向贫民窟跑去。想了解究竟的特里萨修女紧跟着小孩跑进一个小窝棚,窝棚里面漆黑一片, 隐隐约约 地可以看见木板上躺着一个妇女,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婴孩和一个约五岁的女孩,三个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滞,非常虚弱。她用孟加拉语与他们交谈,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岁了,那个妇女是他的母亲,患有 结核病 ,窝棚里的另外两个小孩是他的弟 弟妹 妹。特里萨修女只能把她所带的维生素丸给了他们,那妇人十分感激,向她行 合掌 礼,并说:“这里边还有生着病的 老妇人 ,也请你看看她。”特里萨修女听到这句话,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的心?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呢! 那一天,特里萨修女连续看望了许多家庭,独腿的巴布和一些小孩一直好奇地跟随着她。巴布还请求特里萨修女第二天再来。 白天的经历让特里萨修女难以入睡,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不但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不会数最简单的数字,将来长大了怎么办?要从根本上解救这些孩子,莫过于让他们掌握知识!于是,在贫民区里办一所露天学校的想法,在特里萨修女的头脑中成熟了。   补充:  第二天,在一块大树下面的空地上, 特里 萨修女宣布那里就是教室,地面就是 黑板 ,愿意念书的就坐下来。经过她的耐心说服,巴布首先坐了下来,接着又坐下了四个孩子。特里萨修女饶有趣味的讲课,渐渐地吸引了他们,其他的孩子也慢慢地走近了大树。等到第二天特里萨修女再次来到大树下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用破布、 木板 等物搭起了一座 帐篷 ,坐在里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巴布告诉她,“这个棚子是大家帮着盖的,我把朋友都找来上课了。” 修女们不仅收养丢弃在 修道院 门口的 婴孩 ,还抱回了其他地方所见的弃婴,有些穷人甚至还将自己养不起的孩子也送过来。弃婴收养的数目越来越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于是 购买药品 、 奶粉 及 粮食 的经费就出现了经常的短缺。但奇怪的是,每当发生这种短缺的时候,必定会有人送来金钱、食品、药品、衣服等,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总之,住进 康复中心 的麻疯病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能享受到正常人的乐趣,都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们重新享有了正常人的尊严。

特里莎修女的简介以及事迹

2. 特蕾莎修女的介绍

特蕾莎圣女(英文名: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因此变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3. 特蕾莎修女简介

mark reinstein/Shutterstock 全名:Agnes Gonxha Bojaxhiu职业:天主教传教士
 国籍:印度人 为什么出名:慈善传教士的创始人,特蕾莎修女1948年开始在印度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工作。她接着建立了孤儿院、医院和收容所,专门照顾病人和穷人。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虽然有时有争议,但她在2003年被天主教会在死后赐福。
  出生:1910年8月26日出生地:阿尔巴尼亚斯科普里,奥斯曼帝国
  一代:最伟大的一代星号:处女座
  死亡:1997年9月5日(87岁)死因:心脏骤停
   
  传记:母亲特蕾莎(1910-1997)是一位天主教传教士,她的人道主义工作获得了国际认可。她出生在阿尔及利亚,但作为修女和传教士去了印度,在那里她接到了“电话里的电话”一个“命令”来帮助穷人,病人和垂死的人。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里,她开办了学校、收容所和孤儿院,这些项目以她的名望和声誉在全世界传播。她去世时在100多个国家执行517项任务。尽管有人批评她在收容所的护理质量和捐赠资金的花费,但她还是广受爱戴,并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肿瘤奇迹般的愈合归功于她,让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为她祝福——授予“受祝福”的称号,使她离成为圣徒只有一步之遥。(月日)特蕾莎修女生活中的
 事件1929-01-06特蕾莎修女抵达加尔各答,开始在印度最贫穷的1950-10-26年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创立慈善传教士,印度1979年10月17日加尔各答的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86年2月03日教皇和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会面1993年8月20日特蕾莎修女因疟疾住院1997年9月13日特蕾莎修女在印度举行国葬2003年10月19日加尔各答的特蕾莎修女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赐福2016年9月04日特蕾莎修女被教皇封为圣母弗朗西斯在梵蒂冈的一个仪式上在Facebook上分享了在Twitter上分享的印度著名人物亚米尔汗艾什瓦亚雷艾杰德夫根阿克巴阿马蒂亚森阿米塔巴赫昌 
   

特蕾莎修女简介

4. 特瑞莎的修女

   特里莎修女1910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因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她18岁时离开家乡来到印度,投身于慈善事业。1949年,特里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创立了慈善机构——“慈善会”,并且以此为基地,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老人和麻风病患者的慈善工作。特里莎修女先后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了50余所学校、医院、济贫所、青年中心和孤儿院。她曾先后获得印度尼赫鲁奖金、美国约瑟夫·肯尼迪基金会奖金和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和平奖金,并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5日,特里莎因心脏病在加尔各答逝世,享年87岁。 特里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丝·刚察·博亚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就在斯科普里老城石桥附近。父亲尼古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名为Dranafila Bojaxhiu,她是末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她所居住的城市多为穆斯林和东正教信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特里莎修女出生的那一年,正好阿尔巴尼亚人起来叛乱。两年后巴尔干战争爆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特里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8岁(1918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肩负起整个家庭的担子和照顾三个小孩的责任。10岁(1920年)时她到克罗埃西亚读书。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Sisters of Loreto),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特里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特里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着名的修女圣女特里莎(Saint T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特里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特里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特里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着特里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特里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特里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特里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有一天,德兰修女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兰修女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着脚,爬满了蚂蚁,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老妇人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裏,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兰修女的再三恳求下,便治理老妇人,然后对德兰修女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兰修女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上保健课,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场所。市公所保健课的课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兰修女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兰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兰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平息了。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光靠德兰修女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兰修女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1948年,38岁的特里萨修女离开爱尔兰的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了罗瑞托修女穿着的蓝色的道袍,改穿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棉纱丽。特里萨修女是在车站后面的贫民窟展开工作的。这里到处是破烂不堪的小木屋和衣衫褴褛的脏孩子。有一天,一个说孟加拉语的小孩,向特里萨修女要东西,这个孩子只有一条腿,而且断肢处还在流血。特里萨修女准备取药给他包扎时,小孩却说他想要吃的东西,边说边做出吃东西的样子。此时她身上只有五个卢比,于是很抱歉地对小孩说:“我是个穷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伤口。”正准备帮他涂药的时候,小孩突然抓过药品,叫着“这个给我”,便拄着拐棍向贫民窟跑去。想了解究竟的特里萨修女紧跟着小孩跑进一个小窝棚,窝棚里面漆黑一片,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木板上躺着一个妇女,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婴孩和一个约五岁的女孩,三个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滞,非常虚弱。她用孟加拉语与他们交谈,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岁了,那个妇女是他的母亲,患有结核病,窝棚里的另外两个小孩是他的弟弟妹妹。特里萨修女只能把她所带的维生素丸给了他们,那妇人十分感激,向她行合掌礼,并说:“这里边还有生着病的老妇人,也请你看看她。”特里萨修女听到这句话,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的心?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呢! 特瑞莎修女这是一个让所有人感动而敬重的名字。这是一位让人们感到温暖的女人。没有一个世俗的标准可以描述她,她母亲般的笑容让你感到心灵有了依靠。特瑞莎修女,一个沉默的行动者,用她瘦小的身躯承担了整个世界的苦难。当她选择了安抚人世间的苦难作为一生的目标是,她注定与珠宝容颜,风花雪夜没有关系。但世界因为她而显得温暖。她就用一颗质朴仁慈的心表达自己,1931年的她,选择“特瑞莎”做教名。特瑞莎(Teresa)源于西班牙圣女之名,特瑞莎修女从18岁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就再也没有怀疑过。她绝不是一个握着穷人的手面对摄像机微笑的人。她远离媒体,真正地深入灾难的边缘,贫穷人家。1948年,她领导创立慈善机构,专门照顾生命垂危者和无家可归的人。1950年,她创立了麻风患者城,积极救助麻风病患者。1979年,特瑞莎修女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她的成绩远远超过世俗的定义。她所做的事情无从悉数,她走过的地方,所有人都在呼唤她的名字。1997年特瑞萨修女完成了自己在人世间的职责,离开了我们。但在她的墓碑上,刻着这样话,读着它,就好象她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去爱别人,如同我曾经爱过你——Love another as I have loved U. 最美好的一天是今天最简单的事是犯错最大的障碍是害怕最严重的错误是自暴自弃万恶的根源是自私最好的休闲活动是工作最沉重的挫败是灰心最好的老师是儿童最优先的需要是沟通最令人快乐的事是帮助别人最大的缺点是坏脾气 1971年,教宗保禄六世颁给特瑞莎修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平奖”;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还有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1983年,特瑞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了肺炎,健康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特瑞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1997年3月13日,她因健康再度恶化而决定退出了博济会。4月,特瑞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未见好转。同年9月5日,87岁时逝世。特瑞莎修女留下了4000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为她举行了国葬。 英国作家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写了一本研究特瑞莎修女的专书,书名叫做《宣教立场: 德兰修女理论与实践》(The Missionary Position: Mother Teresa in Theory and Practice)。他讲了一句话:“你所知道的特瑞莎修女,不是部份是假的,而是全部都是假的。”书中对德蕾莎修女有以下的指控:特瑞莎修女所服务的印度城市加尔各答(Calcutta)简直是人间地狱:其实不然,加尔各答是现代化的大城市,大部分报导特瑞莎修女的文章都夸大了加尔各答穷苦的程度。特瑞莎修女把她的一生奉献给加尔各答:不然,特瑞莎修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梵蒂冈,或是访问其他的国家,她很少在加尔各答。特瑞莎修女的慈善组织帮助了无数的穷苦人:不然,尽管特瑞莎修女收到大量的捐款,这些钱很少用在穷人身上。Chartjee 写的书《Mother Teresa: The Final Verdict》详细的列出印度几十年来的重大灾害,特瑞莎修女的组织几乎完全没有过问。特瑞莎修女在接受访问时提到她所经营的孤儿院、收容所……等等,这些机构常常是修女信口开河编造出来的,其实完全不存在。那些捐款都到哪里去了?没有人知道,因为特瑞莎修女的教会是全印度唯一不公开帐目的慈善机构。许多钱毫无疑问,很多是用在扩充教会上。特瑞莎修女的疗养院没有救护车,她的修女却有专车参加祷告会。许多捐款给特瑞莎修女的人以为他们捐的钱是用来购买医疗设备、整建医院,或是雇用医生,其实不然。尽管是在修女名声最高涨的时候,她的疗养院仍然在使用最不专业的设备。特瑞莎修女是无私的人道主义者:正好相反,她是偏执而且残酷的基本教义派。特瑞莎修女对于“痛苦”有一种不健康的崇拜,她认为受苦是让人接近最直接上帝的途径。因此,她所经营的“疗养院”不是用来治疗穷苦的人,而是让他们痛苦的死亡的场所。特瑞莎修女的疗养院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修女,她们使用没有消毒的针筒,不使用任何止痛药,也不打算治好任何人。因为修女禁止使用止痛药,许多病人都是在最痛苦的情况下死亡。特瑞莎修女唯一在乎的事是传教,她常常在违反病人的意愿之下帮回教徒施洗。Chatterjee的书详细的描述了尽管在生死攸关的场合,特瑞莎修女也不愿让病人住她的疗养院。特瑞莎修女拥有无上的智慧:特瑞莎修女活在想像的世界里,与现实脱节。她强力反对堕胎,反对节育,顽固的程度只能用用愚蠢一词形容。特瑞莎修女施展神迹,因而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所谓的神迹后来都被证实是伪造的。  知名无神论反宗教人士、记者克里斯多弗·息金斯认为,特瑞莎修女的组织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导受苦,而不是帮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您是否在教导穷人应该忍受苦难?”特瑞莎修女回答道:“我认为,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与受难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认为,穷人受苦会对这个世界更有帮助。”查特基(Chatterjee)说,特瑞莎修女以“穷人的帮助者”的形象出现,误导了公众。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仅有二、三百人。加尔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组织神召会,每日发放18000份免费餐,远远多于特瑞莎修女全部收容所发放数量的总和。查特基说,特瑞莎修女的许多机构只传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动。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八所设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经费都用于传教。

5. 特蕾莎修女传的介绍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最贫穷、最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耶稣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特蕾莎修女传的介绍

6. 特蕾莎修女传的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动而细腻的文笔,书写了特蕾莎修女伟大而传奇的一生。就像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我们是为爱而活着的”,她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她的承诺。她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爱心和无限的思索。

7. 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

世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温柔地对他们说。让仁慈显现在你的脸上,你的双眼,你的微笑,和你温暖的问候中。要始终保持愉快的微笑。不仅仅要奉献出你的关爱,更要奉献你的心 。

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

8. 特里莎修女的详细介绍

分类:  社会/文化 >> 现当代人物 
   问题描述: 
  
 要生平的详细介绍
 
 她所做的事麻烦重点介绍
 
 尽量详细点
 
   解析: 
  
 1910年,特里萨修女生于马其顿一个富裕的家庭。12岁时萌生了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长。自38岁起,她开始了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为赤贫者、濒死者、弃婴、麻疯病人服务的生涯。在她的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穷人在价值的等级中至高无上。40岁时,建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她获得过多个国际性奖项,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这位身材矮小、广受爱戴的修女,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贫民区学校 
 
 1948年,38岁的特里萨修女离开爱尔兰的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了罗瑞托修女穿着的蓝色的道袍,改穿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棉纱丽。 
 
 特里萨修女是在车站后面的贫民窟展开工作的。这里到处是破烂不堪的小木屋和衣衫褴褛的脏孩子。有一天,一个说孟加拉语的小孩,向特里萨修女要东西,这个孩子只有一条腿,而且断肢处还在流血。特里萨修女准备取药给他包扎时,小孩却说他想要吃的东西,边说边做出吃东西的样子。此时她身上只有五个卢比,于是很抱歉地对小孩说:“我是个穷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伤口。”正准备帮他涂药的时候,小孩突然抓过药品,叫着“这个给我”,便拄着拐棍向贫民窟跑去。想了解究竟的特里萨修女紧跟着小孩跑进一个小窝棚,窝棚里面漆黑一片,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木板上躺着一个妇女,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婴孩和一个约五岁的女孩,三个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滞,非常虚弱。她用孟加拉语与他们交谈,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岁了,那个妇女是他的母亲,患有结核病,窝棚里的另外两个小孩是他的弟弟妹妹。特里萨修女只能把她所带的维生素丸给了他们,那妇人十分感激,向她行合掌礼,并说:“这里边还有生着病的老妇人,也请你看看她。”特里萨修女听到这句话,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的心?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呢! 
 
 那一天,特里萨修女连续看望了许多家庭,独腿的巴布和一些小孩一直好奇地跟随着她。巴布还请求特里萨修女第二天再来。 
 
 白天的经历让特里萨修女难以入睡,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不但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不会数最简单的数字,将来长大了怎么办?要从根本上解救这些孩子,莫过于让他们掌握知识!于是,在贫民区里办一所露天学校的想法,在特里萨修女的头脑中成熟了。 
 
 第二天,在一块大树下面的空地上,特里萨修女宣布那里就是教室,地面就是黑板,愿意念书的就坐下来。经过她的耐心说服,巴布首先坐了下来,接着又坐下了四个孩子。特里萨修女饶有趣味的讲课,渐渐地吸引了他们,其他的孩子也慢慢地走近了大树。等到第二天特里萨修女再次来到大树下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帐篷,坐在里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巴布告诉她,“这个棚子是大家帮着盖的,我把朋友都找来上课了。” 
 
 就在这简陋的“教室”里,特里萨修女除了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读读写写之外,还教他们卫生常识,比如刷牙、洗脸、洗澡等。她还亲自带孩子们到井边,一个个教他们如何洗澡。贫民窟的妇女们将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地,她们也仿效特里萨的做法,替自己的孩子洗澡了。 
 
 特里萨修女在贫民窟办露天学校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一个星期后,来听课的孩子达到了一百多人,后来又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加尔各答是印度贫穷人口聚集的城市。由于贫穷,弃婴之多,景象之惨,实在是人世间少有的。继兴办贫民学校之后,特里萨又和别的修女们一起,承担了收养那些骨瘦如柴、疾病缠身、先天残疾的弃婴的工作。 
 
 修女们不仅收养丢弃在修道院门口的婴孩,还抱回了其他地方所见的弃婴,有些穷人甚至还将自己养不起的孩子也送过来。弃婴收养的数目越来越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于是购买药品、奶粉及粮食的经费就出现了经常的短缺。但奇怪的是,每当发生这种短缺的时候,必定会有人送来金钱、食品、药品、衣服等,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临终关怀院 
 
 在印度之外,特里萨修女和她的同道们广为人们所知,是在她们为垂死者的服务被报道后开始的。在大部分人眼中,喂哺营养不良的儿童,给穷人送米送饭之类的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一个人 *** 炸到让人绝望的国度中,为一些即将要献给死神的,只能再活几小时或几天的人建造家园,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在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你都找不到特里萨修女在这项工作上所显示的那种精神——对任何苦命人的无条件的尊重。 
 
 记者迈克尔·左美士曾经介绍过特里萨修女在加尔各答的第一间临终关怀院,他说:一天,有一个垂死的人躺在紧靠甘贝尔医院外面的路上。特里萨修女试图把他送进医院,但是,当她拿着药物从药房跑回来时,那个人已经死了,躺在地下的他无一人问津。特里萨愤怒了,她说:“他们对猫,对狗,都比对自己的同类兄弟好。如果是他们自己心爱的宠物,他们绝对不会让它们这样死去!” 
 
 特里萨修女经常会遇上此类事情。有一天,她发现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破布裹着的脚上爬满了蚂蚁,头上像是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的伤口周围爬满了苍蝇和蛆虫。特里萨替老妇人测量呼吸与脉搏,发现老妇人似乎还有一口气,就赶紧把老妇人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医院得知是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便不予接收,但特里萨修女态度坚决:“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责任不在医院,但作为医院想办法给予治疗却是必须的!”迫于特里萨修女的义正辞严,医院才对这个垂死的老妇人予以治疗。 
 
 特里萨修女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因为,街头上的死尸何止一具,每天早上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收集尸体,就如同收集垃圾一样。珍珠海贫民区的穷人们曾凑集钱财,为垂死的人盖了一间等死屋,这仅仅是一间摆着两张床的简陋的屋子,却有着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清心之家”。但这间等死屋很快就关门大吉了,这是由于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害怕闻到死亡的腐臭。 
 
 特里萨修女来到加尔各答市卫生部门,卫生部门的一位热心的官员接待了她,并带她来到加尔各答著名的卡里寺院,寺院答应免费借出供信徒朝拜后休息的一处地方,给她们使用。 
 
 找到了这个为贫困的病人提供休养的场所后,仅仅一天时间,修女们就将二十多位最贫困、最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 
 
 一天,在离垃圾堆几米远的地方,特里萨修女发现了一副鬼一般的骨架,那几乎是一副嶙峋的、被纸一般的人皮包裹着的骷髅,但他还有一息残存,而蛆虫已经开始侵蚀他的肌肤了。特里萨修女把老人搬进一间盖了荫篷的大堂,喂他进食,清洁他凄凉的、黏满便溺的身体,还从老人的伤口里清除蛆虫。 
 
 “你怎么能够忍受我的臭味?”那衰弱得要死的人轻轻地喘道。 
 
 “比起你身上的痛苦,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她轻轻地回答。 
 
 老人很自信地嘀咕着:“你不是这里的人。这里的人不会做你做的事。”在垂死之际,他努力使自己微笑:“你是应当受到赞美的。” 
 
 “不,”她以微笑回报:“应当受到赞美的是你,你不要赞美我。” 
 
 还有一位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就过世了,临死前拉着特里萨修女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正是这位貌不惊人的修女,曾经让无数被世俗社会抛弃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获得尊严的补偿。 
 
 麻疯病康复中心 
 
 麻疯病在民间又叫蜡烛病,因为患病后,人身体的某些部分会像被火烧熔的蜡烛,慢慢溃烂掉,直至最后死去。二十世纪中叶前后,这种病在印度十分猖獗,据当时估计,全印度大约有五百万麻疯病患者,仅加尔各答就有八万之多。 
 
 整个社会对麻疯病充满恐惧:病人被家人遗弃,流落街头或躲藏荒郊野外,或被困在山洞中;而一些健康的人见到麻疯病人,也会赶紧躲避甚至会向他们扔石块;警察见到了麻疯病人,甚至持枪要他们抓去投入到集中营…… 
 
 一天,市 *** 卫生部门的一位官员找到特里萨修女,希望她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能协助照顾那些因麻疯病而病倒在街头的患者, *** 可提供一个适当的地方,以便把患者集中起来。年轻的修女们感到为难,因为修道院的工作已经很多,除了贫民区学校、儿童之家,还有临终关怀院,如今要再添一所麻疯病人康复中心,已经力不从心。但是,特里萨修女很痛快地答应了这位官员,因为对她而言,无私的仁爱就是天主,她想得更多的是可怜的麻疯病人。 
 
 1969年,在加尔各答郊外一个叫第达加的地方,由仁爱传教修女会创办的第一所治疗麻疯病的康复中心成立了。这是坐落在一块紧靠铁路路基的废置的地皮上,用麻布袋、竹竿、铁皮、瓦片等作为建筑材料,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构筑而成的小屋,小屋的屋顶部分搭盖在露天排水渠的木桩上。 
 
 特里萨和修女们开始找寻那些被亲友和家人赶出家门的麻疯病患者,经常走进散发着恶臭的破屋,驱赶麻疯病患者伤口上蠕动着的蛆虫和在伤口上舔食的苍蝇,为他们注射药剂,包扎伤口,抚慰他们那颗受到伤害的心灵。 
 
 第达加麻疯病康复中心开始服务的那天,特里萨修女特地用手抚摸每一位麻疯病人的身体和手,以此来表示对每位病人的关怀。她亲切地对大家说:“请振作起来,天主绝对没有抛弃你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那些溃烂掉手指头的妇女,失去了双腿的老人,烂掉了耳朵的小孩……顿时感到一股暖流通过全身,增添了战胜病痛的信心。 
 
 但是,对于每位麻疯病患者来说,医学上的奇迹并不能同时把他们额头上的“麻疯病”刺青刮掉,治愈出院后的患者仍遭到社会上的歧视,没有人愿意雇用他们。所以,病人为了继续留在受保护的医院内,不惜撕破结痂的伤口…… 
 
 面对着麻疯病康复者在回归社会时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仁爱传教修女会创办的这些康复中心开始安排痊愈后的病人参加的职业训练——让一些病人从事为自己纺织绷带,制造自己的药囊之类的简单工作;也有一些人在麻疯病康复中心内的木工工场、造鞋工场、砖窑和小农庄工作,用他们自己的劳动保障自己的基本需要;或耕作自己的稻田和麦田,使他们自给自足。特里萨修女还弄来了一台旧式印刷机,让病人们用它印一些传单和报纸,借此重新投入生活并赚点钱。为了能让病人们过上与正常人相同的生活,每逢到了圣诞节,特里萨修女总要安排他们参加子夜弥撒,还组织他们演出话剧,协助修女们派发圣诞礼品,参加午餐音乐会,等等。 
 
 总之,住进康复中心的麻疯病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能享受到正常人的乐趣,都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们重新享有了正常人的尊严。 
 
 摘自《仁爱一生》屈雅君等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特里萨修女的话: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 
 
 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特里萨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