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谁能给我举几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一下?

2024-04-28

1. 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谁能给我举几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一下?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可划分为两大类: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财务会计的目的在于对外部提供信息,以帮助有关的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因而,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的有用性。以此为基础,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有: 

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该原则包含两层含义:①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也就是说,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应是真实的。②会计核算时应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2.有用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问题。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能够比较,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对会计指标应规定必要的范围和标准。 

4.一致性原则。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致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的纵向比较问题。为了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能够比较,前后各期的方法就应一致,不能随意变更。如果确实有必要变更时,应在某一会计期间开始时变更,并且应将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进行说明。 

5.及时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由于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并未停止,而会计报告是定期报送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避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性,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 

6.清晰性原则。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清晰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看懂会计信息,才能利用其进行决策。而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不是会计人员,要使会计信息对他们决策有用,会计核算应尽量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7.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它是指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会计都应反映,以保证会计的全面性;为达到公允表达企业经济事项及必需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易于理解,这就是充分揭示,如果某信息被忽略或遗漏,引起使用者的误解或误导其决策时,则该项信息应予以揭示。而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项需要单独反映,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上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之间有密切联系。会计的目的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其运用适当的方法作出最佳决策。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宏观调控部门、投资者、内部经营管理者。他们决策的内容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但会计提供的主要是通用信息,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是特殊信息,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或者对其决策产生影响,就说明该项会计信息有用。因此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具有有用性,会计信息还必须真实、可比、一致、及时、清晰、全面与重要。缺少任何一项原则,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二)确认、计量原则 

确认、计量要求方面的原则是为了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能够协调进行而设置的。确认和计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确认是确定什么是会计要素,其金额的多少就是计量,因此将确认、计量一并说明其要求。确认、计量原则主要有: 

1权责发生制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以经营活动对会计主体所产生的财务结果来判断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凡是属于该期间的收入,不论其是否收到现金均作为该期间的收入,凡是属于该期间的费用,不论其是否支付现金,均作为该期间的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是用以确认收人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其产生的基础是会计分期。只有在会计分期的基础上,才需要划分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配比原则和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都是在这一原则基础上产生的。一般情况下,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为了正确地核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都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以是否收付现金来判断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凡是收到现金的期间作为收入实现的期间,凡是支付现金的期间作为费用的归属期间。收付实现制也是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一般情况下,非盈利组织为了简化核算,都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的基础。 

2.配比原则。它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配比原则产生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时,必然要考虑收入和费用如何确认,因而产生配比原则。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中,收入是实现利润的前提,因此十分关心收入的取得,而要取得收入,必然会发生费用。收入的重要性,以及收入与费用的关系,决定了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的收入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费用,这样才能正确确定该期间的损益。 

3.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计价。这实际上是一个计量原则。成本是指已完成交易所支付的代价,即资产取得时,购买方所认可的资产价值。已完成交易,即取得资产日所花费的成本,就是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原则以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基础,除非增加了新的成本,否则已经入账的成本不再变动,即不得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 

历史成本是由买卖双方决定的,且能够由第三者加以验证。因此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原则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历史成本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因此人们提出了其他的一些计量属性。由此产生了以历史成本为主,其他计量属性并存的现代会计计价基本格局。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与本会计年度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通常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如果将一项收益性支出误作为资本性支出,其后果是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的价值增加;反之,如果将一项资本性支出误作为收益性支出,其后果是费用增加,利润减少,资产的价值减少。由于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损益和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因此,企业为了正确地核算损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必须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5.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在发生的经济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和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时,可使用谨慎性原则。会计信息中有一部分是估计而来的,而未来又具有不确定性,很难正确估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在选择时,以稳健为标准。同样,在会计处理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时,也应以稳健为标准。 

谨慎性原则的目的: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当会计人员选择对净资产和利润不利的处理方法时,减少了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权和对外分配的利润,相应地提高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尽量低估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算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则从高,相应的净资产会减少;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如果有合理的估计基础,应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相应地减少实现的利润。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等。

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谁能给我举几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一下?

2. 会计核算的13项原则有哪些

会计的十三项基本原则有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清晰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实际成本,谨慎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重要性。

其定义分别为:

(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
有用才行。

(四)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五)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六)及时性
及时行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凡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不得拖至后期,并要做到按时结账,按期编报会计报表,以利决策者使用。   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会计资料若不及时记录,会计信息不及时加工、生成和报送,就会失去时效,变成一堆没用的信息,对进行决策也就不会有任何帮助。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

(七)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准确清晰,账户对应关系明确,文字摘要清楚,数字金额准确,手续齐备,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准确完整的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的加以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的计算损益。

(九)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的反映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十)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起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同时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的确认当期的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十二)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实施谨慎性原则能对企业经营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将之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

(十三)重要性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如对于不重要的项目,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成本高于收益。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一般来说,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质上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量上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3. 会计核算的13项原则请一一举例说明,急~~~~明天就要叫作业了

分类:  商业/理财 >> 财务税务 
   问题描述: 
  
 分别举出一个事例来说明
 
   解析: 
  
 很基本的东西,有的不好举例呢~
 
 1、客观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可比性: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比较。3、一贯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政策或者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更恰当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相关性: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关联性。5、及时6、明晰性: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7、权责发生制: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得做为当期收入和费用。8、配比原则:收入与成本、费用互相配比。比方说:当期发生销售收入10000,生产成本6000,销售费用1000,管理费用1000(含上期的400),上期400不能在这期计,应当配比。9、历史成本原则:固定资产的入帐按当时取得的实际成本计量。而不是现在的成本,但是在财产如果发生减值时要计体减值准备。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比方机器大修理,延长寿命和提高质量等,就收益跨了几个年度,资本性支出。而收益性支出是支出效益仅在本会计年度,如管理费用报纸的摊销。11、谨慎性: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比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就是谨慎原则的体现。12、重要性:1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依靠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比方:售后回购、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等。

会计核算的13项原则请一一举例说明,急~~~~明天就要叫作业了

4.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都有什么,听说有13项,详细解释下

1)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
质量要求。 

(2)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
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使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保证会计
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5)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6)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应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
人与费用的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8)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计量,要求企业根据一定期间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经营
成果。

(9)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计量,应以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为依据,而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物价变动时,除另有规
定外,一律不调整其账面价值。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
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11)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如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尽量规避风险将其限制在最
小范围内。 

(12)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遵循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重要的会计事项(如事关企业经营决策或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
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予以合并反映。 

(1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以融资租赁的形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实质上看,企业控制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权及受益权。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这些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我国刚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表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这一原则,这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5. 在进行会计核算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一)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提供会计信息应该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可靠性原则,就是要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开展会计工作时,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所提供的会汁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核实其真实性。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那么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存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二)相关性原则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果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作用,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就不具有相关性。
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某些预测,从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荇做出预测、作出决策,从而具有预测价值。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相关性原则,就是要求相关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特定用途的会计信息,不一定都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形式来提供,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
(三)可理解性原则
根据可理解性原则的要求,会计记录应当清晰,账户对应关系应当明确,文字摘要应当清楚,数字金额应当准确,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坚持可理解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在填制会汁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汁报表时,保证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日完整、数字准确。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做到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则不符合可理解性原则的要求,也就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四)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使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是保证会计信息相互比的基础。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的要求。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业务的实质可能与其法律形式脱节,为此,会计人员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来选择会计政策,而不能拘泥于其法律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要想使会计信息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以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为基础,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
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
(六)重要性原则
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详细地反映;对于不具重要性、不会导致投资者等有关各方决策失误或误解的交易或事项,可以合并、粗略地反映,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对于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能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允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作简化处理。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项目,如果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
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其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项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性项日;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也属于重要项目。
(七)谨慎性原则
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则应当选择能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被视为重大会计差错,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当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需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修正。
(八)及时性原则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客观、可比、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川者。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及时进行,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就无助于经营决策,就不符合及时性原则的要求。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坚持及时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
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
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可靠:真实完整 相关:有联系 可理解:清晰明了 可比:横向可比、纵向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重要性:体现重要交易和事项
谨慎性: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
及时性:不提前、不延后

扩展资料
会计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6、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职能
1、会计的反映职能
(1)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2)反映职能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即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3)会计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和连续的记录,并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效果。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监督除货币监督,还有实物监督。会计监督的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进行的全面监督。
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或预算管理,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合理使用资金,促进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经营决策职能
所谓决策,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在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决策失误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与浪费。
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而预测与决策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资料都必须依靠会计来提供。因此,为企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的参与决策的职能,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

在进行会计核算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6. 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 那个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
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
三、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7. ( )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

A
答案解析:
基本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该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等。

( )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

8. 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一般要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新会计准则将原来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修改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修改前的会计核算原则为12条,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要遵循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谨慎、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重要性原则。新会计准则将原来的会计核算原则12条原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改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包括:真实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贯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而将原来的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作为对会计要素计量提出的要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