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的栏目评价

2024-05-12

1. 焦点访谈的栏目评价

第一个舆论监督的节目从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至今,创造了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方面的一个“奇迹”。之所以说它是个“奇迹”,是因为这个“奇迹”真的不容易创造,它难就难在是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社会失范行为进行监督。毫无疑问,《焦点访谈》要监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做人的原则和社会的道德,也就是说要“揭短”,要“亮丑”,而且这“短”,这“丑”,绝不是一般的“短”和“丑”,而是事关大局、事关大理、事关大德的“短”和“丑”。最为严重的是《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要通过可靠的事实,不仅使受监督的人的不良言行公诸于众,而且把负责管理这些人、这些事的人和机关,或点名或不点名地公诸于众。第一个敏感话题的介入在《焦点访谈》准备播出前夕,没有任何现成的节目和样式可以借鉴,许多的记者就是凭着一颗对电视新闻事业的热爱,用扎实的业务本领进行着大胆的探索,他们在选题上精益求精,反复取舍,而在节目的格调上则追求高品位,精良制作。这个选题获得大家一致认可,栏目组为了慎重起见还专门给台里打了一份极其正规的书面选题报告,报告中建议分上下两集制作,上集重点报道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流浪儿童问题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下集重点报道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各级政府采取的具体做法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焦点访谈的栏目评价

2. 观《焦点访谈》有感 最好是10上旬的 急急急急

昨天,在央视看到了一档节目——《我们》,其风格及其简朴,甚至可以简单说成是一个读诗会,但是,我又不得不被这个节目吸引。开始,是个牺牲干警的妻子写给逝者的信。说实话,挺感人,但是形式上有点的假。而且又一种撕开自己伤口博取眼泪的鄙俗伎俩。我差点换了台,但是,后来的残疾舞者,跨洋的母女触摸,早逝的阳光少年子尤等的故事让我深深投入。  我知道是什么东西吸引了我。 在她节目中,主持话语并不多,没有似乎喧宾夺主的滔滔不绝。它除去了乐队伴奏,花絮等等传统现场类节目常用的成分,删繁就简,只剩下了心灵的直接撞击。没有任何的隔阂,主人公的心灵和观众的心灵坦诚相对。——这是人性的直接交融,是毫无疑问的大家手笔。说来,在影视艺术这个领域,技术的层面通常是比较好提高的,摄影上的一些新颖手法呀,后期处理上的一些特技手段呀,都是可以通过吸收操练而掌握(尽管目前真正熟练掌握技术的人也不多)。有了比较熟练影视技术以后,可以说,只是练就了一门手艺,成为一个熟练的节目制作的工匠。真正的大家和高手的区别绝对不在技术上,而在于其内心中道德观,世界观,艺术审美的境界。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音乐中的一些作品。比如谭盾的《卧虎藏龙》主题音乐,三宝的《我的父亲母亲》、《牵手》等音乐,织体并不繁杂,旋律并不花哨,但是其简朴大气的风格却成了影视音乐的经典之作。——或许,心跳的节奏本来也没有多复杂。   在本博客后面,留下王利芬的简历,作为一个榜样的标准,时时自省一下: 王利芬--著名制片人、主持人  王利芬,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法学学士、文学评论专业硕士和文学博士.曾在1995年至1999年《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三个栏目中任记者,在《对话》栏目任制片人兼主持人。后在《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经济半小时》任总制片人。现任《赢在中国》节目总制片人、主持人。  《赢在中国》吸引了15万怀揣创业梦想的选手、3000万的风险投资、数十位像马云、李彦宏、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作为评委。《赢在中国》总决赛创造了0.3的收视率(大约400万观众),而这个数字是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财经节目的350倍。  现在的王利芬,行动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个体的疯狂拼杀,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她,少了些当初的犀利和坚硬,多了些温厚的内敛和圆融。现在她做事情非常明显地带着“王利芬式”的价值观和思考深度,有时候你会发现她不只是在做一个节目,她是一步步把你拉到那样的一种思维状态中。 王利芬不仅给了许多创业青年实现梦想的机会,也进一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只有深度的思考才能做出深度的节目,王利芬就是这样一个成就别人、成就自己的人。   经典主持人语:  让我折服的永远是精神和人格的魅力。  让我感动的从来都是做人的真诚。  让我佩服的一直是过人的智慧。  我相信,这些东西才真正是人类的精华所在,它当然是我在生命的雨季时的缕缕阳光。  我曾经在学校读了二十三年的书,然而每一本书都不如与一个智者的谈话精彩,这种谈话不仅可以开采出心灵的富矿,同时也可以尽情地阅读他(她)周身的空气,那种愉悦感真难以言传。  我是一个喜怒皆形如色,从面部表情可以长驱直入看到我心灵深处的人,不知暗暗发过多少誓要改掉这种一眼见底的现状,变得有成府变得深沉,但总不奏效,已过而立之年恐怕早已定型,再说许多看似有成府的人想什么我似乎也知道,所以也就变本加厉,索性直来直去也许这可能是许多人愿意与我谈话的原因吧。

3. 《焦点访谈》变了吗?

时代都在变,何况一个《焦点访谈》?肯定有变化了。

《焦点访谈》是无数人心目中的重量级普法节目,之前迅速成为百姓家喻户晓的一档新闻栏目,充分起到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善于捕捉不同领域新闻时事,上到国家政策实施,下到黎民百姓正常所见所闻,由于节目的犀利和朴实,受到国人特别青睐,但当初大众耳熟能详的节目如今却在渐渐失去光芒。如今的《焦点访谈》相较于之前而言,其中少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新闻,更多的是平和叙事,情节也渐渐不再吸引观众,没有了可以夺人眼球的焦点事件,就是一档很普通的说法栏目,所以《焦点访谈》栏目的确与之前所走风格大不相同。

《焦点访谈》距今已经播出24年了,几乎国人都曾是它的观众,节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是值得认可的。起初《焦点访谈》是众多黑暗帮派的“敌对势力”,是诸多政府相关部分的实力监督者,栏目所涉及的题材范围广阔,相关记者甚至打入市场内部进行调查,可以说这是一档除新闻联播之外最受欢迎的新闻栏目。

《焦点访谈》是百姓的福音,意在讲实话,做实事,揭露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肮脏不堪,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全国上下最关注的焦点之一,相继被曝出的“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深受大众关注。《焦点访谈》善于从小人物的角度出发,去讲述最贴合我们生活的一些乱象行为,她就像一面镜子,将丑恶的一面展露无遗,使人们更加谨慎小心,而且栏目的访谈生动有力,更有说服力,因此也成为新闻界中的“佼佼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蔓延,我们从各个客户端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时事新闻,在这个新闻共享的大时代背景下,《焦点访谈》在渐渐落没中,热度也随之下降。很多观众会发现如今的《焦点访谈》,焦点似乎没有多大吸引力,从以往强烈抨击社会尖锐问题,到如今没有大事件可播,没有了不良商家,没有了黑暗事件,没有了这些刺激性的焦点新闻,《焦点访谈》当然便没有了热度。

当然,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否认如今社会的安定祥和,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已然打击黑暗势力,得到有效成果,治理民生问题,也颇有成就,导致《焦点访谈》所能引用的焦点题材有了一定限制,主要讲述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件,所以观众也就感觉变味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因为《焦点访谈》之前的露骨报道,不乏引起社会群体的强大舆论压力,导致人心惶惶,这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进步。也许《焦点访谈》是为了适应当今时态,才做出了一定的转型改变,成为了不平不淡的普通新闻栏目。

无论《焦点访谈》如今是否变味,但栏目实话实说的本质其实从未遗弃,事件不分大小,只要是关乎人民生活的新闻,都可以成为焦点,《焦点访谈》仍然是非常值得观看的新闻栏目。

《焦点访谈》变了吗?

4. 你如何评价《焦点访谈》这个节目

《焦点访谈》从1994年开始播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可以说伴随着很多人长大,从小时候跟着父母每天守在电视机前,为的就是《焦点访谈》的播出,可以说每天看这个节目已经变成了一个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所以对于我来说,《焦点访谈》是个很不错的节目。时隔多年,仍然是给人熟悉的味道。所以不存在什么是否变味。
《焦点访谈》顾名思义是把当今社会上的焦点为基础,以电视直播的方式播出,在节目中主持人对今日话题进行说明,在连线现场记者进行采访,最后接着由主持人进行总结评论。总得来说。这个节目的关注点一直都是民生,可以说节目中所说的事情很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老百姓身边,所以说这个节目很很接地气,很符合老百姓的口味。
之所以有人觉得这个节目变味,是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导致节目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就有很多人觉得这个节目味道变得不一样,这也是社会发展中肯定会遇到的问题。没有什么节目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对于我来说,《焦点访谈》是一个很不错的节目,还能通过节目来增长知识。

5. 观焦点访谈有感2016年

  今天下午,何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让我们观看“焦点访谈”,这不是十二年前的节目么,但何老师说,这个节目播放的新闻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推荐我们看。
  晚上7点37分,我收看了1频道的焦点访谈节目,这次的新闻讲了10月黄金周的一些事情。
  这几天,很多景区的人数超过了去年的40%,达到了一千两百万,数量十分惊人,我看到的图片上面挤满了人,有一张还是在西湖的一座桥上,人特别多,主持人还怀疑那座桥的质量怎么样。
  还有一个消息:当人们听到了在高速上七座以上的可以免费通行的时候,都变得非常兴奋,可是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七座以上的可以免费通行,但是过不了两天,高速上就堵得不行了,人们下了车,有踢毽子的、遛狗的、玩捉迷藏的,这就说明已经堵得已经不能通过了,还有一个司机说,他是晚上11点来的,现在已经12点多了,最后收费站把栏杆升了起来,让汽车一个一个的通行,这样相对来说还好点。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应该文明出行,不能推推搡搡,要不然会发生安全隐患,就像故宫里的游客挤满了那么多人,有一个小朋友说因为人多她的姥姥给走丢了,所以我们应该养成文明道德的习惯,不让家人担心。

观焦点访谈有感2016年

6. 2016年焦点访谈后感

《焦点访谈》观后感

学校网络一直不好,在网上观看视频和电影不是件容易的事,昨日偶见同学能在如此坑爹的网络条件下看电视,讨教一二后,终于完成了自己能够在寝室观看电视的小愿望,虽电视台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
       今天七点钟左右,饶有兴致打开央视的新闻频道,在看完《新闻联播》后,寝室室友刚好从食堂吃晚饭回来,并带了份炒面给我。是热三分鲜,更何况早已饥肠辘辘,于是便埋头开始吃面。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久违,太久违了,我兴奋的跟室友说笑,这是家的味道,这是《天气预报》那多年未变的背景音乐。
       想家了,我家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小时候,家中成员最空闲的时候莫过于晚饭前后,虽没有太多欢声笑语,只是家常唠叨,当时只道寻常,现在想起,莫不伤怀。而电视是开着的,正值《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这三个节目的播出。
       所以今天又听到,未免不温馨,也挺伤怀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说起《焦点访谈》这个节目,颇让我怀念。儿时,在父亲的要求下,我在看完《焦点访谈》节目后,立刻写出观后感。当时的《焦点访谈》,内容颇广,有破查黑心商贩,有弘扬红色精神,有解毒国际局势,有表彰先进个人。实话实说,我自认眼光、学识及见识能在同龄人中少有能及,其启蒙莫不是《焦点访谈》的功劳,每天几百个字来评论东西,眼观南北,对当今世界及中国的认识也起步于此。现在藏于家中还有一箱文稿,就是年少时看完《焦点访谈》后的观后感,后因懒惰而放弃,不可不谓可惜。
       我想,既能在学校观看此节目,并且大学时间宽裕,我想能继续写下去未免不是人生一乐事,于是打算从今天开始继续写其观后感,可多可少,都看心情。其原因有二。
       一,锻炼文笔,开阔眼界
       二,虽说自己也并不全信媒体的信息,因为如此失信社会,媒体自己也无法保证自己,所以并不能因为其中有夸耀或是为党增辉的成分而一味排斥。有榜样总比没榜样好,我的眼睛虽然容不下罪恶的沙子,但是沙子总会有。
       愿自己能坚持下去,不管是否信息属实,天下之事,该歌即歌,该颂即颂,该贬则贬,该斥则斥。

7. 2016年四月十五《焦点访谈》观后感

  《焦点访谈》观后感

学校网络一直不好,在网上观看视频和电影不是件容易的事,昨日偶见同学能在如此坑爹的网络条件下看电视,讨教一二后,终于完成了自己能够在寝室观看电视的小愿望,虽电视台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
       今天七点钟左右,饶有兴致打开央视的新闻频道,在看完《新闻联播》后,寝室室友刚好从食堂吃晚饭回来,并带了份炒面给我。是热三分鲜,更何况早已饥肠辘辘,于是便埋头开始吃面。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久违,太久违了,我兴奋的跟室友说笑,这是家的味道,这是《天气预报》那多年未变的背景音乐。
       想家了,我家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小时候,家中成员最空闲的时候莫过于晚饭前后,虽没有太多欢声笑语,只是家常唠叨,当时只道寻常,现在想起,莫不伤怀。而电视是开着的,正值《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这三个节目的播出。
       所以今天又听到,未免不温馨,也挺伤怀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说起《焦点访谈》这个节目,颇让我怀念。儿时,在父亲的要求下,我在看完《焦点访谈》节目后,立刻写出观后感。当时的《焦点访谈》,内容颇广,有破查黑心商贩,有弘扬红色精神,有解毒国际局势,有表彰先进个人。实话实说,我自认眼光、学识及见识能在同龄人中少有能及,其启蒙莫不是《焦点访谈》的功劳,每天几百个字来评论东西,眼观南北,对当今世界及中国的认识也起步于此。现在藏于家中还有一箱文稿,就是年少时看完《焦点访谈》后的观后感,后因懒惰而放弃,不可不谓可惜。
       我想,既能在学校观看此节目,并且大学时间宽裕,我想能继续写下去未免不是人生一乐事,于是打算从今天开始继续写其观后感,可多可少,都看心情。其原因有二。
       一,锻炼文笔,开阔眼界
       二,虽说自己也并不全信媒体的信息,因为如此失信社会,媒体自己也无法保证自己,所以并不能因为其中有夸耀或是为党增辉的成分而一味排斥。有榜样总比没榜样好,我的眼睛虽然容不下罪恶的沙子,但是沙子总会有。
       愿自己能坚持下去,不管是否信息属实,天下之事,该歌即歌,该颂即颂,该贬则贬,该斥则斥。

2016年四月十五《焦点访谈》观后感

8. 20150201的焦点访谈内容提要

《焦点访谈》 20150201 被冻结的工资卡
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过日子,主要靠工资。但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些高中教师却反映,他们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正常领过工资了,而且和有些地方不同,并不是财政拖欠工资,而是工资卡被法院冻结了,他们甚至还会常常收到法院发来的传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见到记者,八义集高中一位老师就掏出了刚刚收到的法院文件说,他得去报告财产,他的工资卡被封了:“封我房产那麻烦了。”法院发出的报告财产令,让这位老师向法院报告前一年的财产情况,拒绝报告或者作虚假报告的,法院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这是一份由借款人提供的借款协议,2012年3月,八义集中学向该借款人借款50万元,几位老师作为担保人签字画押。八义集高中是当地的公办高中,他们贷款是干什么用呢?
  八义集中学办公室主任表示:“学校当时资金周转困难,因为没有财政拨款,要建这些都是学校自己筹钱,当时校长找的,不可能不给担保,怎么办呢。”
  就这样,从2000年开始,八义集高中开始举债扩张,建了好几栋教学楼和办公楼,债务越积越多,后来只能向私人借贷,老师也频繁被要求当担保人,一度都有点见怪不惊了。
  原本学校能够正常还上借款,一直是用借新钱还旧债,再贷款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但后来,学校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八义集高中年级组长告诉记者:“12年还不起了,到13年王校长来了他借了一部分,也还不起了,学校没有钱还了,我们上级的政策是不准借新贷还旧贷。”
  学校无力还款,借款人诉诸法庭,而教师作为担保人,他们的工资就被冻结了。一些老师每月工资原本3000元左右,家里还要还车贷和房贷,这一年多的时间不能正常领工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一位老师不仅自己的工资被冻结,同时因为担任学校的年级主任,当年受校长的委托请其他老师担保,现在一些已经调走的老师还不断来找他。
  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这并非是一所学校独有的现象。在宿羊山高中、官湖高中等多所高中存在同样的问题。
  据了解,经过老师的多次反映,学校每3个月会给他们发放一些生活费用。宿羊山高中校长表示:“我们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我的办公经费来保证老师的工资。”
  但工资卡被封的后果还不止是领不到钱的问题。宿羊山高中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我工资被冻结,信用不太好,我想去买个车担保贷款,贷款都没法弄。”
  那么,找老师当担保人借款,校方有什么法律依据或者政策指导吗?校长告诉记者:“你不要问为什么,这是以前发生的事了,以前不对了,所以现在纠正了,政府帮助我们积极偿还这个债务。”
  校长说往事不要再提,可是,老师们因担保背上的债务什么时候能还清呢?记者到邳州市法院查询了一位老师刚刚收到的执行令,结果显示,10位教师为一笔39万元的借款担保,现在已经进入了执行程序。以一名教师每月工资3000元来算,大约1年可以还清欠款。可是,这些参与担保的教师很多人都是重复担保,这一轮还清,还有下一轮借款人排队等着打官司。
  借款人表示:“这几个担保老师我已经找他无数遍了。我到法院反映跟他们说的差不多,他们说最起码你要排到第四次到第五次这样子。”
  有一个老师被要求担保21次,如果完全靠他工资来还的话要扣差不多21年。据记者调查,在邳州当地,至少有八义集、宿羊山、官湖、铁富、土城等五、六所高中都出现了债台高筑、数百名老师工资被冻结等现象。这种现象为什么这么突出?这些学校大规模借债建设的冲动从何而来?
  宿羊山高中的新校区,开阔巨大。一个乡村高中为什么要把学校建设得这么大呢?原来,江苏省教育部门根据规模、教学质量的不同,将全省的高中评定为不同的星级。2006年前后,宿羊山高中开始扩建,准备参评四星级高中。宿羊山高中的一位老师说:“如果评上四星级领导才有政绩,第二个可能就是你评上四星级的,学生的收费标准就高,原来一个学生收4800,现在一个学生可以收8000(元)。”
  四星级学校评定的标准,包含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20多项要求。从硬件来看,如果是新建的学校不少于100亩即可,而宿羊山高中原本就有一个老校区将近100亩,可是他们又兴建了一个新校区,总面积达到近400亩,远远超过四星级的面积标准,可最终不仅没有评上四星级学校,还留下了好几栋烂尾楼,以及巨额的债务,老师们表示,欠债接近3个亿。
  实际上,学校扩建的过程明显处于失控和盲目状态。现在老校区长期闲置,当地的初中已经搬了进去,而新校区也同样存在巨大的浪费,不仅办公楼基本是空的,教学楼里也有不少空置的教室。据老师讲,这是前任校长的决策。但是,如此大规模举巨债,铺摊子的行为,显然不是一个校长就能任意而为的。
  在邳州,像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把所辖地区的高中建成高星级学校是政府工作的一项政绩。
  据学校老师介绍,官湖高中原来也有一个老校区,可是2009年当地建设邳州新城区,当时教育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在新区内建成包含一所四星级高中、一所三星级高中在内的7所学校。所谓“七校共建”成了限时完成的任务。因此,台湖高中按要求放弃了原来的校区,搬到了这里。可是没等学校盖好,当地主要领导调走,7校共建的任务也就作罢,留下了未完工的校园和债务。
  记者查询到,邳州铁富高中一位会计2013年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浅谈地方普通高中的债务化解问题》的文章,文章提到,2012年底,当地高中学校的债务规模达到20多个亿,原因有三点:一是验收和达标标准作为任务下达给地方政府,使得一些高中学校对照达标标准、扩大办学标准;二是建设投入基本由学校自筹;三是借债成本过高,借款利率最高达到36%,3到5年,借款就翻了1倍。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师工资受影响,学校秩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每天学校出入的都是债权人,有的学校正常水电都难以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江苏省教育厅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关于高中债务化解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市县政府是化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县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要求各地确保到2015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基建债务基本化解。据了解,邳州市也由教育、审计、财政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了清债小组,对高中债务进行清理。那么实际债务的到底有多少呢?邳州市财政局人员表示:“我不好跟你透露这个数字。”
  对于高中债务的总量,当地讳莫如深。不过据了解,对于如何还债当地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一些债权人提供了与学校新签订的还款协议。由于过去签订的借债协议中有不少是20%,甚至30%多的高额利息,大大超出了借款的合法利率,因此,新协议约定,如果债权人同意减免部分利息,最快将于2017年还清债务。
  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还款规则和计划,可是当地并没有把教师参与担保的这部分债务优先列入还款计划,在这个漫长的还债过程中,老师们焦虑的是,他们的工资卡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
  当初的不当决策,让今天的学校、政府都陷入了被动。欠下这么多债务,各任校长该负有怎样的责任?政府作为公立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者,作决策的时候,有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而一拥而上带来的后果,责任由谁来负?教育,本是传道授业解惑,多些干净、少些功利更符合教育的初衷。这样的反思,是长期的;债务的解决,是复杂的;但当务之急是,老师的生活如何保障,如何让老师们踏踏实实地过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