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有次贷危机吗?

2024-05-15

1. 中国会有次贷危机吗?

不会,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开放,杠杆率较低,如果出现金融问题政府会直接选择行政干预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尽量不干预导致的。
目前国内就咱们自己最大的贷款——房贷而言,不太存在次级贷款。所谓的次级贷款就是把贷款人做信用分级,次级贷款特制指给信用低的人的贷款。特征就是利息高,利率会波动,通过贷款的高额利息收益来弥补其中一部分坏账的风险。

次贷危机产生的微观基础
金融企业家通过创新次贷产品,加剧了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为其操纵和引导市场预期创造条件,同时也为新一轮的金融创新创造条件,其结果是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不断复杂化,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不断加剧。
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和杠杆率不断上升,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金融机构高的风险承担和高杠杆是金融企业家进行市场操纵和过度创新的必然结果,在次贷危机形成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和高杠杆率只是金融危机脆弱性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中国会有次贷危机吗?

2.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不会的
次按风暴并未立刻、真实的冲击中国经济。就如同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还没有形成台风,还没有在中国登陆。但是,这并不是说次按风暴与中国无关。恰恰相反,它未来可能的登陆地点就在亚洲,就在中国。 
中国的管理层时间并不充裕。中国需要果断的、系统的、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想象的那末复杂。一言以蔽之,让利于民。但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绝对比想象的困难。因为,涉及中国宏观政策的管理部门繁多,立场和利益错综复杂,协调和统一极其困难。 
让利于民的方式可以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各个层面: 
例如,财政政策。取消所有针对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如大企业价格垄断、如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如低资产资源使用税、如国企利润不分红等等)。 
例如,货币政策。不再执行可耻的负利率;压缩存贷款息差;放弃盯紧美元的汇率政策,逐渐放宽汇率颇动幅度,直至取消联系汇率机制。贫穷的中国不应成为资本输出大国。 
例如,税收政策。弱化针对劳动所得的税收;强化针对资产和资产增值的税收。将税外收费纳入法律约束,减轻人民负担。特别是必须规范土地买卖收入,不能使之既逃脱税法又逃脱预算法的管辖,成为无约束的各级政府大金库,成为中国经济的乱源,成为中国腐败的发源地。 
例如,房地产政策。必须建立中国城市微利房政策。由政府无偿拨出土地,按城市人口比例提供不可转租转售的微利房,补贴低收入居民,抑制房产价格狂涨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生活贫困化。 
总之,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政策调整,让利于民,迅速而有序的提高国民福利,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提高国民购买力在GDP中的比重。用内需的迅速提高,消化供给过剩,抵御通货膨胀危机的冲击和破坏。这无疑严峻的考验着最高管理层的道德勇气和管理水平。 



中国不是没有懂经济的人。中国只是没有勇于并且能够揭穿经济现实,关心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的“经济学家”。目前,活跃于中国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经济学家”,大部分实际上是各种国内外商业机构产品销售的推销员。机构以高薪豢养的“经济学家”或者“分析师”们,关心的是机构的利益或者利润,或者可以直截了当的说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争取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不是他们的目标。由于机构庞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足以捧红任何他们需要的代言人,所以他们得以占领几乎一切话语权。不仅仅是占领话语权,他们还大量生产概念、逻辑、理论,形成中国经济学界不遗余力协助机构剥夺国家利益和国民福利的系统理论解释,形成了十分无耻却万分壮观的“美声”大合唱。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人才。但是,类似于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的种种变革多数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往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国家和国民利益相背驰。当特殊利益集团失去了国家观和历史观的时候,就会变得无比愚蠢和凶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滥用话语权和话事权,谋取一己一时之私利,直到王国覆灭,直到悲剧成为历史。 
中国的思想家不熟悉经济问题。中国人实际上没有搞清楚财富和产值这样最简单的经济学概念。我们知道发展是硬道理,将发展简单定义为GDP的高速增长,为了GDP不惜剥夺国民福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我们不知道资产和资产增值的含义,更加的不知道财富和财富积累的意义,我们不了解GDP的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资产和财富的增长。我们不知道劳动所得不等同于资本利得。我们知道如何创造价值,却不知道如何拥有价值,甚至不懂得价值转移和价值剥削。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接受价值剥削和价值掠夺。可能我们需要换一个通俗一点的说法:国民财富积累是硬道理。 
不过,笔者也并不悲观。毕竟中国拥有一个优秀的领导集体,中国有一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党,中国已经有了超过十亿识文断字的国民。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笔者不相信中国会被资本再次殖民。笔者也不相信,已经觉悟了的世界可以长期接受西方国家如此无耻和放肆的价值掠夺。

3.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介绍一下十三年前的次贷危机的发生背景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4.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一、尽管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可能在未来逐步平息,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信贷收缩、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风险溢价的上升将是趋势性的,并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二、尽管全球性的信贷收缩将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外部经济成长等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影响总体上可能是很轻微的,无法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继续重估的基本趋势。

5.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暂时还不会,以后的发展要看政府的政策是否得力.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1、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2、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3、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净流入规模加大。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可能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防止经济衰退,而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剧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国际资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保守势力的抬头、我国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对我国的资本流出产生影响,导致资本净流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剧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大资金调节的难度,而且一旦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加大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风险。 

4、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1月22日、1月30日和3月18日,美联储分别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个、50个和75个基点,减息幅度非常大。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3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6.12%,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4.0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大部分非美元货币贬值的结构性差异一直伴随着汇改,并在最近几个月的国际金融震荡中更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地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可能会加大,不对称的汇率结构体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新的压力。 

5、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的是,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在努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不利的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6. 中国为什么不会发生次贷危机?

在中国,你买了房子贷款了,一个国人本来就对信用卡使用很小心,一般不会超出自己还款能力很多的透支,二个国人普遍都是量入为出,为还款宁肯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哪怕吃咸菜也要还款,因为在中国欠债还钱的这个古训太深入骨髓了。
再者,国人失业了还不上款了,第一个着急的就是父母了他们宁肯自己喝粥,甚至向亲戚借贷也要帮助孩子还贷款这个应该大家都是由同感的吧。所以目前在国内大多数父母还有退休金可拿的情况下,银行的大多数房贷还是安全地。除非国内买房者的上述关系出现大批量的没有收入。否则就算目前经济下行银行还是不担心会出现美国式的次贷危机。
在我国,以零首付买房不能说没有,但相对比较少,而且基本上都是炒房客,对于自住需求的人,他不会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去买房。在现行的政策下,按揭贷款的首付已经被提高到至少30%,第二套房的首付至少是40%,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恰好买在最高点的人,房价下跌30%之后才会变成负资产,如果他真打算弃楼断供,那就意味着首付和已经交付的按揭都打了水漂了。这类人不会很多,因为并不是所有购房者都不幸买在了最高点。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不会使得我国也爆发类似危机,但它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最大的两个房贷抵押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总共发行了大约 5.2 万亿美元的债券,而这两个机构已经濒临破产边缘,美国政府不会坐视如此大型的金融机构破产,唯一办法就是发行更多的美元去挽救它们,这势必将推高全世界的通胀水平。

7. 中国次贷危机可能再次爆发吗?

可能性比较小。

首先要澄清,不是再次,前一次是受到美国次贷的影响,本身中国没有什么危机。


其次,中国政府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比较大,银行的贷款受到比较严格的管理,所以不会出现像美国那样无限制贷款的情况。

第三,即使银行出现信贷危机,中国政府也会毫不犹豫的大力救援,所以不存在次贷危机的问题。

但同时,如果银行本身不改善经营体制,不大力消除死帐坏帐的话,对将来的经济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容易造成泡沫经济的崩溃

中国次贷危机可能再次爆发吗?

8. 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区别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市场不应低估了本轮楼市调控政策,“它的杀伤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他认为,这次新政基本上要把中国房地产转变到国计民生的角度上,转移到民生和居住的角度上,这种本质性变化,将会让房地产投机炒作者“越套越牢”。还有分析人士称,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需要完成“结构转型”的历史重担,2010楼市调控应该是管理层挥起的“第一刀”。 虽然近期各地并未出现房价暴跌现象,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楼市交易量下跌趋势较为明显。业内人士称,调控新政正在使市场产生较强“观望气氛”,除了手中房产较多的个别投机者选择迅速套现外,多数有房者可能选择观望,等走势明朗之后再说。同时,购房者“看一看再说”的心态也较为浓厚。 北京通州链家地产一位分析人士称,这次新政较为犀利,主要从控制需求入手,尤其对于非本地居民的购房审核限制,这对很多跨地区“炒房者”打击力很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一直把这一轮房地产投机之风形容为“中国式次贷危机”。去年年底他就断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在今年一、二季度出现“显著调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主要源于银行机构把房贷资产证券化,把大量不合格房贷产品层层打包做成金融产品卖给投资者。对于还没有将资产证券化当作银行主流业务的中国楼市,其“泡沫”形成机制自然不同。有分析人士称,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其金融泡沫类似“晚期癌症”,银行系统把房贷资产充分证券化了,其资产毒垃圾已卖到全球资本市场,是“全身扩散”型的系统危机。相比来说,在中国房贷资产还属于银行“优良资产”,通常以居住为诉求的购房贷款者信用度是不错的。不过,房价持续上涨甚至暴涨,诱导大量的“投机性贷款”进入楼市,一旦这类房贷者把还款能力完全建立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上,这就已经同美国“次贷”的击鼓传花游戏相似了。危险的是,中国银行系统恰恰因为缺少房贷证券化的金融工具,无法转移贷款风险,房贷金融衍生产品的“池子”本来就很小,房价暴涨后如果暴跌,其风险更会直接由放贷银行承担。向松祚认为,中国楼市泡沫特征有几个方面:2009年以来,我国各大中城市“地王”层出不穷;几乎所有楼市开盘之日,排队选号人潮汹涌,盛况超乎想象;各地楼市销量与日俱增,连创新高;不少购房者采用贷款、典当等多种信用方式购房。“当房贷还不上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这种信用方式购房,与美国次贷爆发之前是多么相似。”他说。一系列数据可能检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严重性。比如,租售比。北京平均租售比高达1∶546,最高达到1∶700,上海租售比高达1∶500,深圳租售比高达1∶480。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平均租售比超过1∶300。租售比是衡量楼市投资收益之指标。1∶500的租售比,意味着假若依靠出租赚钱,平均需要45年才有望收回购房资金(损失利息不算);房价涨幅与人均收入涨幅之比。此比例北京超过5倍,上海超过7倍,深圳超过6倍。更重要的是投资或投机比例。全国主要城市购房人群,以投资或投机为目的者,比例达到46%。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投资比例远超50%。投资或投机氛围已经笼罩中国楼市。“两会”期间有关物业税争论很多,全国政协委员何新对此持反对意见。在他看来,此举只会抬升房价,而不会压抑房价。因为累积的物业税将加入转让的二手房价,成为刺激二手房价上升的因素,又会传导到一手房市的房价,促其继续上涨。对于要购买居住房的众多升斗小民,加征物业税则会直接加大其购房资金压力。何新认为,房价暴涨的核心关节是银行。他表示,如果国家真想使房价下跌,就要管住银行资金,抑制其进入房市。其中,对炒房者利用他人身份证,填报假收入证明套取银行按揭贷款,从而借助银行资金为杠杆,大量囤房、炒房,这种行为更应严查。他说:“这也是当前各地闲置空房甚多,然而房价升升不止的根源及秘密所在。而炒房大户的这种操作,主要是通过房产销售公司与房贷银行联手进行。只有采取措施使囤房炒房者数量减少,使来自银行的炒房资金链中断,房价才可真正下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