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多少学生?

2024-05-13

1.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多少学生?

学院在3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求真务实、知行并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材的良好环境。学院已培养新闻传播类本科毕业生30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000人,毕业生覆盖全国48 个少数民族,有些人成为本民族第一位新闻学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生,佼佼者荣获“范长江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目前在校新闻传播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近700人。
学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知行并重的人才。学院是北京市民族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主体院系,下设电子编辑排版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学院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设暑期训练营、与多家新媒体平台合作建设融媒体工作站。学生主办有院刊《Minder志》。
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去向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国内院校以及斯坦福、南加大、爱丁堡、威斯敏斯特等知名国外高校。学生生源质量高,就业有保障,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
近些年,在校生获得的重要荣誉奖项包括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首都“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首都“先锋杯”优秀团员等;重要的集体奖项包括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首都“先锋杯”优秀团支部、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获得的专业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策划类金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非专业类)特等奖、全国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年度优秀大学生纪实短片一等奖、全国数据新闻大赛二等奖等。
学院人才培养中坚持竞争性与互补性的二维方针,既坚持人才培养对标一流高校,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又强调招生与培养中体现民族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采取差异化办学,突出办学特色,通过实验班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与非民族院校形成人才培养互补结构。新闻学(藏语实验班)的创办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被誉为“国门工程”、“国家工程”。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多少学生?

2.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如何?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是很好的。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民族实验班)。
学院师资队伍年轻实干、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现有在编教职工28名,其中教学科研岗位专任教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0%。同时,教师团队中7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50%以上的教师属于“双师型”,具有业界+学界的双重背景。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学科注重与国内外知名新闻传播院校以及业界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开设30余场前沿讲座,邀请学界和业界专家开展讲座与专业指导。在业界交流方面,新闻传播学科与首都国家级媒体以及新媒体科技公司联系紧密,并聘任具有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业界导师40人,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机制。
以上内容参考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简介

3.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哪些特色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的新闻学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办的少数民族在职干部新闻研究班,1984年在汉语言文学系正式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1989年招收民族报刊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开设广告学专业;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招收首届传播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藏语研究院合作开设新闻学(藏语实验班),招生四届,并于2019年9月开始招收新闻学(民族实验班)。2015年正式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19年7月9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独立建院。
目前,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与新闻学(民族实验班),拟新建新闻学(视听新媒体方向)。其中,新闻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广告学专业按照大类招生,采取1+3培养机制,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专业分流。新闻学(民族实验班)招收懂蒙古语、藏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等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定位于培养“懂国情、厚基础、宽视野、强双语、重实践”的双语新闻传播人才。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哪些特色专业?

4.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什么时候成立的?

中央民族大学的新闻学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办的少数民族在职干部新闻研究班,1984年在汉语言文学系正式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1989年招收民族报刊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开设广告学专业;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招收首届传播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藏语研究院合作开设新闻学(藏语实验班),招生四届,并于2019年9月开始招收新闻学(民族实验班)。2015年正式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19年7月9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独立建院。
目前,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与新闻学(民族实验班),拟新建新闻学(视听新媒体方向)。其中,新闻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广告学专业按照大类招生,采取1+3培养机制,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专业分流。新闻学(民族实验班)招收懂蒙古语、藏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等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定位于培养“懂国情、厚基础、宽视野、强双语、重实践”的双语新闻传播人才。

5.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哪些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的新闻学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办的少数民族在职干部新闻研究班,1984年在汉语言文学系正式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1989年招收民族报刊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开设广告学专业;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招收首届传播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藏语研究院合作开设新闻学(藏语实验班),招生四届,并于2019年9月开始招收新闻学(民族实验班)。2015年正式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19年7月9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独立建院。
目前,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与新闻学(民族实验班),拟新建新闻学(视听新媒体方向)。其中,新闻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广告学专业按照大类招生,采取1+3培养机制,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专业分流。新闻学(民族实验班)招收懂蒙古语、藏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等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定位于培养“懂国情、厚基础、宽视野、强双语、重实践”的双语新闻传播人才。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哪些专业?

6.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首先是择校,新传专业是很注重地区以及实习资源的专业,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把范围缩小到北京和上海地区,然后再看学校。本人更想去北京,所以最后在北京地区开始看学校,有看过央民、北印等,最后觉得央民的专业实力、实习资源都很有竞争力,而且不压分、不歧视,这点对跨考生来说相当的重要。并且也觉得可以试着冲一把!现在也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很多人说选择大于努力,不应该选这个难度的学校,但是花费半年时间去奋力一搏的勇气也不是一直都有的,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

首先初试专业课,参考书大概有以下这些:
新闻学部分:1.《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3.《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4.《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
传播学部分:
1.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2. 《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3.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实务部分:
1. 《新闻写作教程》

2. 《新闻编辑学》、《新闻采访学》蓝鸿龙、《新闻评论》马少华、《时评写作十六讲》曹林 (选读)

我作为一个三跨生,在最初十分的迷茫,参考书找不到,学长学姐不认识,一个人在网上看查询资料,看的头昏眼花,才勉强把参考书买到手,我是从七月底,八月初正式开始复习的。由于已经是暑假,政治也应该开始学习,我的时间变得很紧张,八月在家的这一个月每天大概学习11个小时,才在开学前勉强看完了四本参考书。我会在每天晚上给自己定好第二天的任务,第二天一大早就直接开始学习。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尽可能早的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专业课:
八月份看完1.《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3.《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4.《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

并且在每天早上复盘前一天所学。边看书边做笔记,或者拿圣才笔记辅助理解。新闻学的书比较杂乱,建议做专题来记忆,专题做起来比较费时间,所以要早点开始准备。
九月份开学之后根据课表来调整每天的学习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九月初依旧是课本学习为主,同时也开始答题训练了,从名词解释开始练习,最开始每道题需要花费两三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大概一周练两道题。九月中旬开始背书计划,其余课本照常学习,将《传播学教程》等书按照每天一章到两章进行背诵,最开始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进行背诵,后期慢慢增加时间。实务方面因为本身有过相关经验,所以学起来并没有特别的困难,把书本理论知识学习理解之后就开始每周一篇练习,并且找学姐批改。由于开始时间太晚,又是跨考,适当寻找学姐的帮助很有必要。
十月份的任务更加重了,专题整理的速度很慢,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收集花费了太多时间,后来决定去买了学姐的笔记然后合进自己的笔记,不得不说是我意识的太晚,自己动手的效率实在太低。练题也开始计时了,这个月参加了一次公益答题,耗时4个半小时才做完一份卷子,并且得分极低。虽然很难受,但是不得不说模拟考能够看出自身复习中很多的不足,例如基础知识记忆不够,灵活题目还不会写。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也要关注真题和模拟考,建议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各一次模拟考来检测学习成果。
十一月份已经开始第二轮背诵了,这时候背诵时间加长,一般整个上午7:30-11:00都在背专业课,晚上7:00-9:30也在背专业课。专题在这个月已经整理好,热点分析也不断增加。实务方面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了,但也需要时常练手,并且增加文章的文学性,能得更高的分。并且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考。
十二月由于政治和英语背诵任务也需要分配一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变短了,这个月我着重看专业课的真题,把握出题的大概方向,给自己试着押题。冲刺期的背诵主要是专题的背诵,背大框架不拘泥一字一句。每天背诵+练题。直到考前进考场前二十分钟也依旧在看知识点,很幸运题目几乎都会,也在三小时内完成了。

英语篇(英语二):
在北京地区,不要小瞧英语的拉分,今年又有很多公共课很高甚至260+、但英语可能不过线的情况,这种就太可惜啦。而英语又是个需要拉长战线来准备的科目,也是我考研过程中最早开始的一科,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时间线
从现在-6月份
狠抓单词
可以说,词汇量决定着英语成绩的下限,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是很危险的。所以大家可以现在开始养成每天单词打卡的习惯。背单词APP或者是单词书(红宝书)都是可以的,我用的是红宝书,因为它的单词量更大,背的时候我自己打印出来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那个表,每天对照着它打卡,到了后期虽然每天要背好几个单元,工作量很大,但是这样背得非常扎实。

看语法课
现在时间还是很充裕的,可以每天花1-2个小时看一下语法课,我个人觉得田静老师的很不错。先看课,然后学完一个语法知识之后就去vx搜对应的长难句来练习,这样边看边练效果会好很多。等把所有的语法课看完了,就每天搜一篇【外刊】的阅读文章来看,这样下来对于提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6-12月 做真题
6月末或者7月份开始做真题就好,千万不要做早了,得前期打好了基础再做。我把英语一10年-22年、英语二10年-22年的都刷了两遍,刷题的频率是每天两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完形填空。
刷题次数不贪多,质量最重要,也就是要重视复盘。我的步骤是:做题后对照解析理清错题逻辑(可对照着唐迟的阅读课来看),然后把全文在【脑海】中翻译一遍,(手译太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并且整理生词到错题本,到了后期就要定期巩固。

10-12月 练作文

政治篇
我觉得暑假任选一个时间来学习政治就好,我是从8月开始的,用到的资料有:
肖秀荣精讲精练+八套卷+四套卷

徐涛网课+八套卷

腿姐冲刺班讲义+四套卷

暑假-10月初 1000题一刷
暑假我把徐涛的网课搭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来看,看一节做一节1000题,一道题一道题地细纠并牢牢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即可。这个阶段的政治学习时间是一到一个半小时。暑假到9月末或10月初,要完成一千题一刷。
10-11月二刷+背诵手册
之后就可以进行一千题二刷。推荐刷题用小程序,利用吃饭、走路的时间就可以刷,而且小程序是做一道出一道题的答案,做题时能得到即时反馈,使用效果很好。

这个阶段建议每天政治学习时间1.5-2小时
11-12月
刷模拟题
11月就出来肖八等名师模拟题了,肖八、徐涛8、腿4可以刷两遍,如果还有余力的话,还是可以用小程序刷一下其他老师的模拟卷,重点在于对选择题知识点的查漏补缺。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不是说以做题量为追求,而是尽可能利用碎片化时间练习更多的模拟题并补充知识。
大题(12月)
一般来说最后我们只有一个周的时间背大题, 这个就滚动复习、能背多少遍就背多少遍,一直到上考场前一分钟都得背嗷!
肖四的答案往往是汇总到一段里,我第一遍背的时候觉得太难背了,所以就参照了一些带背,我当时找到了公众号研木易木子的带背,它是对整段答案进行框架整理和关键词提取,梳理一下我感觉是好背了很多
背下来之后,分数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老师押题准不准了。但当大家背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时,我们也可以努力让自己的答案有区分度。在答题的时候,几句理论+几句材料+材料分析(“材料中的xxx体现了xxx理论”),材料可以多抄点,(很像高中政治的答题方式对吧)。
【这里想提醒一下,无论英语还是政治,别花太多时间听课,自己背和练才是王道】
复试篇:

复试主要考察的是你的口语能力,线上复试主要是专业课面试+英语面试。大家不用过于担心英语口语,问题都是偏日常、基础的,大家只要流利的表达就可以。专业课依旧是重中之重,并且和初试不同的是,复试更加注重深度。能够进入复试,老师会默认你的专业水平是不错的,所以在复试时老师时更加关注你的思维逻辑,知识点深度。

复习规划:一月份到三月份每天背单词,并且跟着流利说来锻炼口语,把常见题型整理出来,以问答的形式背诵。专业课方面,复习之前的专题,看院校老师的论文,看看老师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关注当下热点,并且用专业课知识进行分析。整理专业课的热点专题,并且从2月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开始和小伙伴或者学姐组队进行一周几次的模拟复试。把模拟当成正式考试,把正式面试当成模拟,大家都可以获得好成绩。
考场建议
1、请进考场最后一刻都保证自己在背诵知识点!背到最后一刻!真的有很多人反映过自己在考前几分钟背的内容竟然就是考试内容,我自己也有这种体验。
2、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因为民大的题量很大,而且不太固定(21考研专业一的题量是名词解释6个,简答4个,论述题2个。我当时就按照这个量进行练习的,但真实考场题量是名词解释5个、简答4个、论述题3个。看到多出来的一道论述题时,自己差点没抽抽过去)。相信自己,只要能写完,就能考得上!
3、即使你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也请抬头挺胸充满自信地走向考场,新传这个像天坑一样的专业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完全准备好了的。在极度紧张的考场上,相信自己,你能够高效地调动起自己学过的所有知识点,即使有不会的你也能“曲线救国”把卷面写完整。
最后我有一些建议给大家:

1. 心态上放平,不要和其他人比进度和效率,专注自己的学习效率。
2. 踏踏实实的学,不要为了凑时长假装在学习,结果不会和你一起骗人的。
3. 学习要坚持,不要做考研气氛党
4. 专业课要无死角学习,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你敢不复习他就敢考
5. 背书要有规划,更要坚持。
6. 做计划很重要,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按计划灵活学习
7. 按照实际做计划,不要给自己太多负担,学会放过自己
8. 早起早睡养成自己的生物钟,每周固定半天给自己休息
9. 焦虑情绪很正常,合理发泄。切忌一直摆烂
10. 多吃多睡,减肥的小伙伴可以缓一缓(我备考胖了10斤,考完压力没了加上运动很快瘦回来了)。不要有容貌焦虑哦,每天整洁清爽的去图书馆学习
11. 关于报班,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看他人的建议,自己做决定。
12. 可以找学姐多了解情况,不要低头猛学,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
 
考研一旦开始就是沉没成本的买卖,坚持下去才能成功。每天都会有人放弃,暑假会有大批学生放弃考研,12月的弃考率更高,这时候大家都处于倦怠期,坚持住你就能超过百分之80的对手,相信命运之神会眷顾努力的孩子的!(很喜欢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我记得在专业课考前进考场前我还在看专题,最后十分钟很紧张书翻个不停,最后决定静下心来就看一个平时不太关注的知识点,记下来后就进考场了 。是的,打开卷子看到了同一个专题内容,幸运之神原来真的存在!)
考研的旅程艰辛却有意义,而新传虽然卷,但我相信每个深入其中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并受益匪浅。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成。

7.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0人,专任教师34人,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1%,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4%,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为100%,形成以资深教授为骨干、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多位教师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成果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近30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CSSCI论文百余篇。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载,成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8.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有专任教师79人,全部直接参与本科教学。专任教师获博士学位比例为90%,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整体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良好。专任教师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民委教学名师等。 
学院教学与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4个二级学科,覆盖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5大语系、80多种语言、30多种民族文字、50多个民族的文学与文献,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优势和综合比较研究优势。学院曾举办40余种少数民族语言专业方向,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单一民族与综合性教学研究见长,在国内有很强的辐射性。
2012年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评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为五星级专业;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B+学科;2019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近七十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培养了大批既懂民族语又通国家通用语言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分布于祖国各地,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司法、文学创作等工作,以扎实的功底、朴实的作风和勤奋的工作赢得各方好评,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