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2024-05-12

1.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其实有很多企业还是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的,而且能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一些企业是能够一个比较好的战略定位的,并且也能够跟随时代潮流,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对于这些企业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且我们也觉得这些企业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并且能够让自己通过努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本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借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不能够让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很可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也个更好的努力行为,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而且有时候如果不能够坚持创新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自身受到打压,而且也可能不能够在技术上赢得过他人,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竞争力,而消费者从来都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的,并且也会更加信任那些知名度更高的企业。苏宁已经易主,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我认为的确是这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苏宁帝国不复往昔。
其实我觉得苏宁帝国的确是大势已去,因为苏宁帝国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并且也不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客户。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是不能够有个更好的平台发展的病情,也不能够让自己像以前一样有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力。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已经不能够恢复如初了。
二、苏宁没有创新的资本。
我觉得苏宁是没有创新的资本的,因为苏宁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并且也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去信任苏宁。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不能够融这么多的资,并且也不能够有足够多的资本让自己去创新。
三、苏宁没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是认为苏宁没有很强大的竞争力,因为苏宁本身就已经自身难保了,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更强大的地位。而这也就反映了苏宁是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的,并且也不能够一个比较高的竞争地位,这也就能够说明苏宁大势已去。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2. 帝国的崛起史(下):苏宁衰败基因已现,张近东的运气还能持续?

 欢迎回来。上一篇文章讲述了苏宁是如何与国美进行抗衡的?国美黄老板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收购大中电器的?即将失败的苏宁, 运气又怎么再次砸向了张近东 ?
   苏宁衰败基因已现,张近东的运气还能持续?帝国的崛起史(中)
   本篇文章将讲述苏宁为什么帮助恒大度过难关,好心的张近东为何到了卖苏宁的地步?
   2010年,国内电子商务尤其是B2C,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当年12月,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 第一家完全基于线上业务的B2C企业 。当当的上市给了其它网络零售创业者更多的信心。而京东在2010年也成为了 中国B2C在线零售商top前列,这给了张近东无限的遐想。 
   经过2011年的资本狂热,2012年的O2O发展遇到了瓶颈, 线下服务成了致命短板,而线下服务正是苏宁的强项 。 2012年,坐稳行业老大的苏宁,虽然营业收入在持续上升,   但利润却减少了53%   ,于是张近东 提出了“再造苏宁”的口号。
   2012年7月,苏宁发布了开放平台战略,大规模引入非家电供应商。同时,张近东也吸取了与国美争斗失败的经验, 选择了与黄老板一样的经营方式,并购 。9月25日,苏宁以6600万美元全资收购当时中国领先的母婴B2C平台“红孩子”,承接了其品牌、资产及相关业务,这是苏宁在电商领域的首次并购。
   为了 表示转型的决心 ,2013年2月,张近东将“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准备将自己打造成一家彻头彻尾的互联网公司。
   见苏宁转型如此之坚决,野心的京东这时坐不住了,必须主动出击,不能等待苏宁在互联网领域发展壮大。
   于是,2012年8月14日,羽翼未丰的京东在电商领域挑起了一场大混战, 率先向苏宁、国美下了战书,方式仍然是老掉牙的价格战 。
   当天上午10点,刘强东连发两条微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并招收5000名价格情报员,现场进行核实,确保便宜10%。
   当天下午四点,苏宁率先宣布应战,宣布苏宁所有的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任何网友发现产品价格高于京东,苏宁会立刻调价, 并给予购买者两倍差价赔付 ,并宣布线上线下“双线同价”。
   晚上10点左右,国美也表态参战:国美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低5%。其后,当当和腾讯旗下的易迅也加入了战局。
   这场战役是中国电商领域最激烈、最热闹的商战, 史称“8.15电商大战” 。之后, 各家都说自己大获全胜 。而实际上, 笔者认为这场战役京东可以说完胜于苏宁、国美 。我们接下来看为什么这样说。
   到了2013年8月15日,市场分析去年电商大战还会上演。 但是京东却异常低调 ,其他电商平台也一片沉默, 仅剩下不知所措的国美、苏宁 两大传统家电巨头上演了一场对手戏。
   娃哈哈宗庆后不会想到,农夫山泉与康师傅之间的一场关于水的酸碱性讨论, 会让娃哈哈痛失行业老大的地位。 张近东也不曾想到, 京东的主动“约架”,瞬间让京东一枝独秀 ,知名度大幅提升。
   京东曾宣布8.15当天,大家电销售额突破3.5亿元;而苏宁日销售额仅3亿元;国美销售虽然比平日增长4倍以上,达到了415%,但是也没超过京东。经此一役,京东瞬间成为了电商领域举足轻重的力量。 实际上,京东“约架”是假,宣传才是真 。怪不得,刘强东在下战书之前的晚上, 发微博说:莫名其妙的兴奋 ,原来正在布局一盘大棋。
   最终,京东也于2014年上市,转而将阿里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敌人。2014年,阿里曾经给苏宁易购投资了214亿,希望能拦截京东,但终究还是未能成功。 而当初“傻傻的”张近东还认为:“京东只是个小孩子,而我们是大人,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不知看到京东后边的发展,张近东有何感想。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 与京东大战吃亏的张近东再次进行着他的并购策略 。为了布局家庭互联网领域,协助苏宁拓展线上流量,张近东看上了PPTV现有的电视棒及电视盒子业务。
   于是在2013年10月28日,苏宁联合弘毅资本以4.2亿美元价格战略投资PPTV,两者共占股70%。其中苏宁占股44%,成为了PPTV的第一大股东。
   当时,优酷土豆刚宣布合并,百度也将自己的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业务进行了合并,视频行业纷纷向多端进发。 曾经傲居视频行业第一梯队的PPTV,却失去了原来的辉煌 。2015年12月,苏宁将PPTV从上市公司体系中剥离。这是继苏宁投资红孩子失败后,又一次的投资失败。
   转年到了2014年1月, 苏宁 再次宣布千万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注册用户达2000多万的 满座团,将团购、旅行和虚拟产品三个频道整合 ,上线本地生活频道,主打移动互联网应用“苏宁生活”。
   而经过两年的“团购大战”,到了2014年, 竞争格局基本已定 ,美团、百度糯米、大众点评共计占有84%的市场份额。不 知此时还继续收购满座团的苏宁,究竟有什么战略 ,最终满座团被迫关停。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发展瓶颈期。先后有东莞兆信通讯、深圳福昌电子、中显微集团等手机零部件厂商宣布破产。 而作为行业明星企业的小米也陷入了增长乏力的漩涡,销量增速开始下滑 。
   2015年2月,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36亿元投资魅族手机,而多次投资失败的苏宁也想吃一杯羹。年底, 苏宁便以19.3亿元入股销量、品牌和口碑上,均处于下风的手机公司努比亚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当然最终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了。
    没有吸取教训的张近东,再次跟随阿里巴巴玩了起来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便宣布了战略投资恒大俱乐部12亿元,占股50%。
   而2015年12月,苏宁集团宣布正式接手江苏舜天俱乐部,变成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 与马云只想玩玩想法不同的是,张近东竟然认真了 。
   2016年6月,苏宁旗下苏宁 体育 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 这则消息之后,苏宁还被央视新闻点名 ,提到“苏宁集团出资2.7亿欧元控股国际米兰,后者已连续五年亏损,总亏损额达2.76亿欧元,这样的收购究竟是为了什么?
   之后不服输的张近东, 也没有通过业绩堵住市场的嘴 。因为管理混乱等原因,国际米兰的战绩并没有得到提升。终于到了2021年,市场传闻苏宁要卖掉国际米兰。 也许张近东收购国际米兰是为了儿子,毕竟张康阳从头到尾参与策划了这件事,并担任了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主席 。
    不断站在风口的苏宁 ,通过投资并购,并没有呈现出快速腾飞发展、显著规模盈利的成长态势, 反而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2017年春节期间,张近东在内部致辞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因为创新需要交学费。之后,没有找到苏宁症结所在的张近东,再次向风口进发。
   2017年7月15日,苏宁在大本营南京新街口开了 国内首家 汽车 集合超市 ,大张旗鼓宣布进军 汽车 销售行业,并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将在全国布局 汽车 超市达100家。”
   11月6日,苏宁电器子公司南京润恒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持股4.7%,间接帮助恒大渡过了危机, 不知是对恒大 汽车 感兴趣,还是真是“好心帮忙” ,反正继续完成着张近东对苏宁的期望“沃尔玛+亚马逊”模式,“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战略布局。
   多年来,多次转型失败的苏宁,意识到实体经济才是公司的根基。而苏宁云商这个类“互联网”名字也一直不温不火,2018年1月15日,苏宁发布公告称将“苏宁云商”改名为“苏宁易购”。
   表明苏宁不再追逐互联网, 而是回归零售行业 。并制定了2020年目标,交易规模四万亿、线下两万店和全渠道高于互联网转型期两倍增速,业务由六大板块扩展为易购、物流、金融、 科技 、置业、文创、 体育 、投资八大板块,几乎涉及了现阶段所有热门的行业。
   2019年2月, 张近东继续高歌猛进 ,苏宁易购一口气买下了万达百货公司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构建线上线下百货零售业态。其实早在2018年1月,苏宁就以95亿元入股万达商业。
   半年之后,苏宁又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8月,还拿下了利亚华南运营的60多家便利店。如此大面积的投资, 其实张近东正在下一步大棋,准备做以零售为主的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 ,构建线下苏宁小店+线上苏宁易购的智慧零售新模式。
   早在2017年12月,苏宁就发布了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宣布2018年 苏宁小店将新开门店1500家 。2018年第一季度,苏宁小店新开190家;4月收购迪亚中国,改造小店300余家;截至2018年12月31日,苏宁门店数量合计达到了11064家,各类自营店面8881家,其中包含4177家苏宁小店, 且全部以自营模式进行运营 。
   为了能实现该目标,2017年12月,苏宁出售了阿里股票,回收资金9.4亿美金。但面对庞大的资金量, 张近东还采取了激进的战略,致使诺大的苏宁也支撑不住了 。
   苏宁的危机,其实从2014年就开始了。从2014年开始,张近东 通过“左手腾右手”的 游戏  ,将苏宁易购旗下资产,包括数家门店、PPTV股权、阿里股票等,出售给关联公司,由此才得以保证上市地位。
   2019年,张近东将苏宁易购旗下的苏宁小店100%股权出售给了其子张康阳,将其剥离出上市体系,贡献了公司净利润35.7亿元。12月5日,苏宁置业从苏宁集团中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100%股权。
   2020年8月,苏宁集团将苏宁置地超过11万股出售给一家境外公司。12月,张近东和张康阳又将苏宁控股累计10万股股权质押给了淘宝,一次获得了阿里10亿元借款。
   进入2021年,张近东和苏宁集团的股权质押动作变得更加频繁。不到两个月时间,进行了10笔股权质押,将近50亿元。
   即使这样, 还缺钱的苏宁再次开启了卖卖卖模式 。
   2021年1月3日,苏宁置业将西咸新区苏宁置业有限公司卖给了 其大哥张桂平控制的苏宁环球 。这家公司刚于2020年7月拿下了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两宗综合用地,和边上的另一宗住宅兼商服用地,共占地290.82亩。
   2021年2月28日下午,江苏苏宁队官方突然宣布,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要素叠加,即日起, 江苏足球俱乐部停止所属各球队的运营 。3月便传出了,苏宁置业开始抛售江苏足球俱乐部的消息,条件是只需买家负责约5亿元的债务就可以。然而, 5亿元的债务也没有买家接盘 ,转让一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然而如此缺钱的苏宁, 2020年8月却在网上说自己不差钱 。但实际上,苏宁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为负,2017年—2019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6.05亿元、-138.7亿元、-178.6亿元。
   但幸运的是,深圳国资委向苏宁伸出了援助之手,148.17亿元收购苏宁易购23%的股权。然而这点钱对于苏宁来说, 简直是九牛一毛,毕竟苏宁还有上千亿的负债 。
   90年代起家,经过了“93空调大战”、家电业“美苏争霸”的张近东,不知是否能够继续延续自己的好运气, 借助国家力量,带领苏宁实现逆转 。
   从近几年苏宁一直走下坡路来看, 好像衰败基因已现,实现逆转不太可能 。但张近东作为幸运之人,也许能够获得“天助”, 毕竟曾经获得过 。张近东最终能否带领苏宁实现涅槃重生,我们拭目以待。

3.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2亿,失去张近东控制的苏宁还是那个苏宁吗?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过2亿,没有张近东的控制苏宁还是苏宁,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单纯是标着某个人的标签了,而是说他关心到成千上万人的这个稳定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问题。
一个企业半年亏损几个亿这很正常,不过我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您去看一看哈罗单车之前那几年每年都是亏的,亏个10亿的时候都有,就是这几年从去年还是前年开始逐渐赚钱了,所以说一年亏两个亿4个亿,这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数字,只不过对于苏宁来说不单纯是亏损的问题,是亏损的根源出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亏损的问题,才出现了现在的这个资产重组,多方牵头导致苏宁没有实际控制人。
应该说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企业了,而是说关心到千家万户的稳定以及就业问题的,苏宁,就算他其他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个企业里面就业的那么多人,他们得有个稳定的工作,不能说因为企业变动突然之间解散吧,各回各家,我们什么也管不了了,那不行了,这影响太大了,所以有了多方牵头,要保证这个企业能够运转下去,可能会有一定的过渡期,这段时间不会赚钱,甚至说是亏钱的,但无所谓,大企业哪有一直赚钱的呢?
所以企业它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利益的集体,企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赚钱,你们成立一个企业不赚钱做慈善吗,那不可能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同时能够帮助一些员工解决就业的问题,帮助一些人解决经济与家庭这方面的问题,那这个企业的发展就是有意义的,它就仍然是一个整体,就已经不是与某个人的标签完全挂钩的东西了。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2亿,失去张近东控制的苏宁还是那个苏宁吗?

4.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2021年2月24日,苏宁易购因为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临时停牌。不久之后媒体就曝出,苏宁易购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拟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将转让20%-25%的股份,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若此事落定,那么苏宁易购恐怕将会易主,张近东也将丢失苏宁易购的控制权。
      此事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虽然近年来苏宁易购一直都受到巨额负债的困扰,但如今直接转让股权还是让人没有想到。
   作为江苏的大型企业,在2003年时苏宁还是全国家电零售的龙头企业,不过因为一系列的“任性扩张”,苏宁的负债越滚越大,又因为多次的错误决策,如今的苏宁已犹如日落西山,逐渐陨落。
   从曾经的家电零售龙头到如今负债累累、连年亏损,张近东到底是如何将一盘好棋下得稀烂的?转让股权“抱大腿”,易主后苏宁易购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牛年才刚开始没多久,苏宁易购就出了大事:实控人兼大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20%-25%的股权,苏宁易购恐将易主,而股权受让方被传是某基建行业的国资企业。
      至于转让股权的原因恐怕就是两个字:缺钱。
   根据苏宁易购的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季度,苏宁易购的负债总额高达1361亿,而其可以快速变现的流动资产仅为1072亿,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在债务的重压下,苏宁不得不找上国资来解困。
   至于为什么负债会越滚越多,这是由于张近东近年来的任性扩张所导致的。
   在2003年成为家电零售业一哥后,苏宁易购开始走上扩张之路。根据媒体的统计,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苏宁电器、苏宁易购通过收购大举扩张,涉及电商、物流、金融、地产、 体育 、文化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文化 体育 方面, PPTV在2015年被宣布剥离上市公司体系后,其68.08%的股权就以25.88亿元转让给苏宁文化或其指定的子公司。
      而在零售电商方面,苏宁曾经出资5755万元(8亿日元)收购LAOX(乐购仕)28.36%的股权;苏宁电器以4.2亿元收购母婴垂直类电商网站“红孩子”;旗下子公司“苏宁小店”出资1欧元认购西班牙连锁超市“迪亚天天”中国100%股权等。
   还有投资天天快递、家乐福等,根据初步统计,近年来,苏宁易购的并购行为已经有数十次。
   不过,这些布局几乎都是失败告终,一次又一次的收购也逐渐掏空了曾经家大业大的苏宁。如今,张近东不得不转让股权,为自己当年的任性扩张买单。
   除了负债累累之外,苏宁易购还因为连续多年不挣钱而被诟病。
   在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营业收入为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亏损39.1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98.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不过,这也并不稀奇,在退市新规推出后,净利润是否亏损已经不再是退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苏宁也不再需要通过变卖资产让净利润转正了。
   以扣非净利润数据来看,根据统计显示,加上2020年的业绩亏损,苏宁易购已经是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年时间里,苏宁易购的营收从1089亿增长到了2584.59亿,体量明显扩大。
      而在扣非业绩连年亏损的影响下,苏宁易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好。自从2015年大牛市创出23.14元的高点后,苏宁易购的股价就震荡走低。截止到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的股价仅为7元,6年时间股价暴跌69.75%。
   如此巨大的营收却依旧不能实现主营业务上的盈利,也难怪苏宁的股价“跌跌不休”了。
    抱上国资“大腿”,苏宁能否翻身? 
   新年的股权转让新闻固然“劲爆”,不过,其实这已经不是苏宁第一次引入股东了,在上市的17年时间里,苏宁已经有过多次引入外部股东的行为。
   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引入电商巨头淘宝。在2016年5月份,苏宁易购向淘宝中国等非公开发行19.27亿股股份,淘宝中国认购金额为282.33亿元,发行完成后,淘宝中国持有公司19.99%股权,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
   不过,这一次的股权转让还是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一次的股权很有可能导致控制权发生变化,这是张近东建立苏宁以来第一次面临可能丢失控制权的情况。
      那么,引入国资,能否使得苏宁翻身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这一次引入国资可以解决苏宁短期的债务困局,但苏宁的摊子太大,若要使苏宁走上“正道”,绝对不是单靠引入国资就能解决的,这还是需要苏宁自己寻找方向,毕竟强如淘宝,也未能让苏宁的主营业务实现盈利,不同行业的国资企业就更难了。
   在苏宁的2021年度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也提到了要聚焦零售就是要聚焦商品与用户,“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这或许是苏宁的新转变。
   总的来说,引入国资只是第一步,要解决长期的困局,苏宁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

5.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在火线引入江苏国资入股之后,苏宁董事会的改选在意料之中,张近东退休也没有多大悬念,只是张近东二十多年的老搭档孙为民也同时离任董事,相当于苏宁的一二把手同时退休,这倒是颇让人意外。 
     
  本来个人预计张近东退休之后会让孙为民来接任董事长:扶上马送一程,为新旧交替来护航,目前看苏宁管理层是要彻底“改朝换代”,让年轻一代来接棒,张康阳是90后,暂代董事长职务的任俊是1977年生人,苏宁将进入到一个80、90后主导的新局面。 
  
  苏宁董事会改选之后,形成了江苏国资、阿里巴巴、张近东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在具体业务层面,依然还是由张近东来执掌,只是在一些重大投资等战略方向上,不得不跟另外两方妥协,其中江苏国资应该不会去干涉具体事务,主要是救急为主,阿里的态度就变得极为关键。 
  
  根据董事会的改选公告,黄明端已被提名为下一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前,该职务由张近东担任。 
  
  如果是来自高鑫零售的黄明端被来接替张近东,说明江苏国资和张近东都认为,能够救苏宁的只有阿里巴巴,高鑫零售的大股东就是阿里,旗下的大润发卖场也是阿里线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黄明端也有丰富的线下零售经营,而阿里在线上的地位更不用说。 
  
  问题在于,跟苏宁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苏宁是一家“国企”风格极为浓厚的企业,无论是黄明端还是张康阳,都很难在短时间改变这种企业文化,相反,一般企业在新旧交替时的动荡,相信在接下来的苏宁一定不会少。 
  
  而且,张近东是不是真的裸退,也是一个问题,恐怕事实上也难以让他完全置之身外,苏宁面临的千亿债务压力,以及上市公司之外的苏宁体系要如何厘清,都离不开张近东,远在意大利的张康阳,更不可能一下子接过这一副重担。 
  
  即使是阿里,到底有多大的诚意和资本来救苏宁,也是一个疑问!在三方股东里面,江苏国资是不希望苏宁倒下,张近东是不想苏宁倒下,阿里反而是最超脱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外界传闻的阿里吞并苏宁本来就是一个异想天开,先不说今天的苏宁对于阿里经济体的价值有多大是个疑问,就是反垄断一项,阿里也不可能往火坑里跳。 
  
  所以,最终能救苏宁的,还是张近东自己,恐怕还是看张近东在上市公司体系外的资产,接下来要如何变现处理,来补上苏宁易购的窟窿,这是唯一的选择,没有其他选择。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6. 张近东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一代王朝终归落幕

  7月12日,苏宁发布公告:张近东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当天苏宁易购进行了董事会改选。 
       从明星企业到断臂求生,张近东从意气风发的董事长到名誉董事,也就是这十年! 
    十年之间,苏宁迎来了一个个互联网时代的新贵,自己也变成落寞的旧时代英雄的背景板... 
    2011年的时候,是苏宁最强的时候,张近东用王朝来形容苏宁,并许下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诺言,要成为沃尔玛+亚马逊,只是这左右互搏的逻辑如何成立,只有张近东知道。 
    彼时不差钱的苏宁,发起了一系列买买买,从收购平台,到门店与线上同品同价(那时我记得还去过门店,门可罗雀,我去转了一下,最后在京东买了),收购PPTV,搞足球,国内舜天,国外有米兰,入股锤子 科技 ,搞直播,救助恒大,接盘家乐福... 
       伴随苏宁的盘子无限扩大的是,   从2014年开始   ,苏宁的利润一直是   负数.   .. 
    笔者以为,   左右互搏导致成本过高,一直是消耗苏宁资源的主要原因   。当年京东也面临门店和线上转型,只不过刘强东更决绝,在门店生意大好的情况,力排众议关掉了所有门店。而张近东当时选择了“小孩子才选择,成年人都要”不一样的路,或许就是这种贪心为苏宁种下了如今的因果。 
    有今天的结局,苏宁易主,也成了理所当然。 
    作为同期的对手,   国美   虽没有当年的强大辉煌,但起码一直基本 健康 地活着,这恐怕要得益于因为黄光裕人身不自由,其妻一直在国美固守,不然以他的性子,要折腾起来,国美基业恐怕也不得保全。 
    无独有偶,想当年乐视和贾跃亭老师也一样,四处扩张,搞乐视生态,最后成了下周回国的贾老师... 
       有时人们总说,当一个人的能力无法支撑野心,就是一场灾难,实际上与野心和能力都无关,左右结果的从来   都是时势。  
    只有时势成就的英雄,从来就没有英雄造就的时势。 
      我是@宇宙长聊名人故事 用不一样的角度,点评时事 财经 ,撩名人八卦,职场攻略和趣闻,欢迎一起探讨和成长。

7.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主要是苏宁扩展的步伐太快了,累计了太多的债务,结果去年遭受疫情一冲击,苏宁现金流立刻出现了问题,所以如今不得不放弃控制权来引入战投,挽救苏宁易购。媒体报道,苏宁易购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引入深圳国资作为战投,同时股权出售之后,公司将成为一家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但董事长张近东依然保留了第一表决权。也就是说,为了引入战投资金来缓解苏宁易购的财务困境,张近东放弃了其大股东身份,也放弃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身份,虽然张近东依然有第一表决权,但表决权有多大的作用还未可知。

要知道,此前苏宁还是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但因为这几年在多个领域的过度扩展,导致其债务越来越庞大,如今苏宁现金流面临短缺,中超的苏宁俱乐部也不得不暂停。其实苏宁扩展速度远远超过其所能承受的地步,成为国内家电零售龙头之后,苏宁在电商,地产,体育等多个行业进行收购,再加上其主业利润持续下滑,导致苏宁易购的负债率不断上升。而去年的疫情就是压死苏宁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宁依赖线下家电销售,因为疫情业绩出现大幅滑坡,牵一发动全身,随后苏宁多家公司被爆出了资金困境。

其在中超的苏宁俱乐部不得不停止运营,其远在欧洲的米兰俱乐部,也被传出出售的消息,如今疫情还未完全消退,苏宁只能放弃控股权,来换取战投资金了。

参考资料:
在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营业收入为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亏损39.1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98.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不过,这也并不稀奇,在退市新规推出后,净利润是否亏损已经不再是退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苏宁也不再需要通过变卖资产让净利润转正了。
以扣非净利润数据来看,根据统计显示,加上2020年的业绩亏损,苏宁易购已经是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年时间里,苏宁易购的营收从1089亿增长到了2584.59亿,体量明显扩大。
而在扣非业绩连年亏损的影响下,苏宁易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好。自从2015年大牛市创出23.14元的高点后,苏宁易购的股价就震荡走低。截止到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的股价仅为7元,6年时间股价暴跌69.75%。
如此巨大的营收却依旧不能实现主营业务上的盈利,也难怪苏宁的股价“跌跌不休”了。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8. 获88亿支援,苏宁转危为安!张近东还能重新崛起吗?

前有阿里巴巴,后有深圳国资,现在又有88亿新战投入局,危难时的苏宁和张近东总不缺帮手和资金。
  
 然而,这些钱也只能救救“近火”,想要改变当下困难的局面,苏宁要靠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苏宁易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广大投资者的心。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后,有投资者说到:“又有新战投入局了,希望这一次别再黄了就好……”
  
 次日,苏宁易购股价一字板涨停。不少小股东松了一口气。
  
 但是,长期来看,只有解决内在问题,苏宁才能彻底走出困境。
  
 谁能想到,曾经的零售之王,会落得如此田地。
  
 从1990年在江苏南京路做空调专营店起家开始,到现在苏宁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
  
 31年的时间里,苏宁没有被外资企业打倒,也战胜了很多对手,但却倒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今天,着实让人唏嘘。
     
 造成今天困局的,究竟是什么原因?
  
 答案可能是盲目的多元化。
  
 自2003年苏宁成为家电零售业一哥之后,苏宁开始了多元化布局,当时只要跟自己业务对得上、看起来有“格调”,则就收购。
  
 据统计,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苏宁收购了数十家企业,涉及电商、物流、金融、地产、 体育 、文娱等多个领域。
  
 事后证明,当年的这些收购不少都成了拖累苏宁的包袱,目前苏宁高达1570亿的总负债,那些并购就拖了不少后腿。
  
 多元化扩张之外,错失了转型互联网电商也是一大原因。电商刚刚兴起时,当时已经是江苏首富的张近东对电商的判断,让苏宁失去了先机,他说:“电商不过是过眼云霄,零售业的未来还在线下”。
     
 到了2010年后,张近东想要迎头赶上,但那时候阿里巴巴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线上零售市场,苏宁的追赶开始变得格外的艰难。
  
 首先,是巨头阿里巴巴伸出了援手。
  
 2015年8月,阿里巴巴就与苏宁共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的协定,其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现改名为苏宁易购)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正是这一次的合作,帮助苏宁度过了不少的难关——在2018年、2019年,苏宁就是靠着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让自己当年的业绩保持了盈利。
     
 其次,是各地的地方国资出手相助。
  
 今年以来,苏宁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深圳国资、江苏国资先后施以援手。
  
 在今年的2月28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拟引入深国际、鲲鹏资本战略投资,两家深圳国资企业拟受让苏宁易购23%股权,耗资超148亿元。
  
 到了今年的6月,苏宁易购又发布公告称,苏宁电器将5.2亿股苏宁易购股份转让给了江苏省国资委旗下的产业基金,转让价款总额为31.82亿元,股份转让目的是为苏宁电器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
  
 虽然最终深圳国资终止了投资,但对于苏宁来说,也算是稳住投资人。
  
 最后,是88亿“新战投”入局。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启动混改方案,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将上市公司16.96%的股份转让给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
  
 这一次,苏宁得到的帮助更多了,因为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是由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华泰资管、阿里巴巴以及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组建的联合体。
  
 综合而言,苏宁近年来获得的帮助并不少。
  
 但是,“大佬”出手相助,都只是一时之功,真正彻底改变现状的力量,其实还是苏宁自己。
  
 实际上,相较于之前今年以来苏宁也的确做出了不少的转变。
  
 今年年初,张近东在年会上明确表态要聚焦主航道,回归零售主战场,收缩战线,轻装上阵,“不在零售主赛道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对于一些亏损的业务单元要积极进行模式转变,对于严重亏损且偏离发展主线的业务要主动砍掉。”
     
 年会过后没多久,江苏足球俱乐部就宣布停止所属各球队的运营,而江苏足球俱乐部背后的最大赞助商,正是苏宁。
  
 除此以外,对于旗下重要资产——天天快递,苏宁也作出了相关的调整。
  
 在2月22日,天天快递发布内部信,宣布本月起正式启动全面转型,聚焦高质量增长,鼓励天天快递的“加盟商”转变为“事业合伙人”,共同推进以此次转型为契机的二次创业。
  
 可见,对于自救,苏宁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重要性。
  
 有了88亿“活水”的援助,苏宁和张近东有了翻盘的希望。至于最后苏宁和张近东能不能重新崛起,关键还要靠苏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