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非暴力沟通》

2024-05-15

1. 荐书—《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有一位智者站在自己面前,教我应该怎样拨开迷雾,感觉受益匪浅。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讲述了一种沟通方式,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倾听和谈话,最终达到和人事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的目地。我们可以将这种方式用于生活,说不定那些每每让我们跳脚却又束手无策的事情,就可以解决了呢!
  
  
 
  
 
  
 这本书主要引导我们去过一种非暴力生活,去了解这种生活的关键—感恩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书中讲述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要素包括:(1)留意发生的事情(要点—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2)感受(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3)我们自身的需要;(4)请求。
  
  
 
  
 
  
 并且拿了很多日常问题作为例子来说明怎样进行非暴力沟通,比如当我们遇到让自己愤怒不已的事情,应该先停下来,什么都不要做,除了呼吸;再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最后去体会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此外,还有怎么正确地去表达对人或事儿的感激;当孩子跟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怎样去了解他们的某些需要等等。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而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书中有这样有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实。我觉得《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在告诉我们怎样爱护自己,怎样去更好的生活,我们不仅有能力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有能力去提升他人的。

荐书—《非暴力沟通》

2.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2)

五、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 四种选择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1.自责
  
 2.指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 愿望、 期待以及想法, 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需要: 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 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不顺心时, 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Autonomy)
  
 选择梦想/目标/方向
  
 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 目标和方向
  
 2.庆祝(Celebration)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
  
 纪念人生的失落: 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3.言行一致(Integrity)
  
 真诚  创造  意义 自我肯定
  
 4.滋养身体(Physical Nurturance)
  
 空气 食物 运动  休息 住所 触摸 水 
  
 5.玩耍(Play)
  
 乐趣 欢笑 
  
 6.情意相通(Spiritual Communion)
  
 美 和谐 激励 秩序 平静
  
 7.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接纳 Acceptance 欣赏 Apprecation 亲密关系 Closeness 社区
  
 体贴 Consideration 成长 Contrilbute to the enrichment of life 安全感 Emotional Safety 倾听 Empathy
  
 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爱 Love 信心 Reassurance 尊重 Respect 支持 Support 信任 Trust 理解 Understanding
  
 难以承受的痛苦
  
 如果直接说出需要, 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 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六、请求帮助
  
 提出具体的请求
  
 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 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 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明确谈话的目的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 表达越清楚, 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请求反馈
  
 当对方给予反馈, 表达我们的感激。
  
 如果对方不愿反馈, 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了解他人的反应
  
 (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b)对方正在想什么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爱自己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
  
 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 并引导我们的成长
  
 我希望, 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
  
 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 这个词就是“应该”。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如果发现我们痛骂自己: “你看你, 又把事情搞砸了! ”我们马上就可以问: “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 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感到遗憾是难免的。 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 而无须责备自己。
  
 首先要满足自己的需要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 而非恐惧、 内疚、 羞愧或义务
  
 “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 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为了钱
  
 为了得到赞同
  
 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 我们费尽心思、 委曲求全。 这是很可悲的。 实际上, 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
  
 为了逃避惩罚
  
 不想感到羞愧
  
 最危险的行为也许是“因为别人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做
  
 为了避免内疚
  
 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 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
  
 为了履行职责
  
 使用“应该”“不得不”“应当”“必须”“不能”“被迫”这样的词语, 意味着我们受到内疚、 职责或义务的逼迫, 感到自己无可奈何。
  
 充分表达愤怒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而不是他人的行为让我们生气。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 而不是去满足需要。 当意识到自己被指责时, 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需要上。
  
 听到不中听的话, 我们有四种选择:
  
 1、 责备自己;
  
 2、 指责他人;
  
 3、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无须压抑自己的愤怒,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 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4、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表达愤怒的步骤:
  
 1、 停下来。 呼吸。
  
 2、留意我们的指责(指责反映我们的想法)。
  
 3、 体会我们的需要。
  
 4、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如果真的很生气, 我们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 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合理的愤怒”?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为了充分表达愤怒, 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
  
 因为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 而不是去满足需要。
  
 暴力的种子
  
 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由其他人造成的, 并将认为那些人应该爱到谴责或惩罚, 那么, 就象这位年轻的囚犯那样, 他们播下了暴力的种子。
  
 如果我用心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 或直接表达我的感受和需要, 我的需要就较有可能得到满足。
  
 指责他人有时可以使我们达到目的——出于害怕、 内疚或惭愧, 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们也是在使用暴力。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 我们制造了新的问题。
  
 先倾听他人
  
 当你不喜欢他的行为时, 请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希望他怎么做? 我希望他基于什么原因做我希望他做的事情?
  
 给自己时间
  
 如果我们不够成熟, 我们可能会有以下表现:
  
 1) 我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2) 我们认识不到,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3) 我们相信, 我们有“权利”去惩罚或伤害他人, 因为他们是罪有应得;
  
 4) 我们产生了幻觉, 例如, 听到“某种声音”叫我们去杀人。
  
 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
  
 1) 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2) 感到懊悔;
  
 3) 改变行为。 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 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 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3.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2

何为非暴力沟通?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说话方式,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说话方式,更是一种爱的回归。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连结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同理心让我们能碰触彼此共通的人性,因而同理心在非暴力沟通中十分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别人“面目可憎”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阻碍我们看见他们的人性。如果能够体会对方在说“不”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能明白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你也许会说我也想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但在那个痛苦的情境中,真得很难控制自己不生气。
  
 确实要做到在任何情境中都友善地对待别人非常不易,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到友善地对待自己。
  
 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当面对自己的不够好时,我们是否时常在进行自我批判?
  
 我就是经常这样批判自己,批判的原因就是当我做了一件事后,发现外界的声音与我所期待的不同,而我又很难接受这样的不同。“你不够好”,“你怎么想不到这一点”?这样的批评让我越来越不能认同自己,喜欢自己。我有时也希望自己能从这些糟糕的体验中获取经验教训,但我发现除了陷入自我惩罚的状态,看不到其他。
  
 其实我们为什么会指责自己?就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只不过我们在指责自己时,没有关注到这些。所以下一次,把注意力回到自己的内心: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我的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
  
 这样的练习能让我们逐渐学会同理自己,爱自己。当我们以同理心倾听自己,我们就能听见行为背后那内心深处的需要。一旦和自己建立了充满同理心的连结,我们就能宽恕自己。我们发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需要为之哀悼,但那也是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2

4. 对《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强烈好奇心

昨天无意中浏览好友的,发现仍没更新,她已经有半个月没更新文章了,之前是一天一更的。又看下第二篇那标题“第三次读《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这是什么书?
  
  
 在百度上查了一下,这本书主要是从表达自己、倾听他人、人际交往三大方面来讲述我们平时与别人相处的过程的。
  
 凭感觉挑了3点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后,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强烈好奇心,准备好好读一下。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不管是批评?表扬?生气?高兴?我们都要倾听出对方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这点太有趣了,真是应对了那句话,人际关系中,他人是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在友情、爱情、亲情中,别人来到我们的生命里,就是告诉我们要提升些什么。
  
 2.观察是需要的引子,感受是需要的信号,需要是核心,请求是满足需要的方案。观察、感受、请求都是围绕着需要转的,很透彻。
  
 3.我们所有的言行都严格按照非暴力沟通4要素进行,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进行,经常进行倾听和表达“四要素”的训练,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直指沟通艺术的核心。
  
 百度百科上介绍《非暴力沟通》,英文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我们所有人有共有的、基本的需要,我们的行为是满足一种或多种需要的策略。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人际交往中,我们通过建立联系,能够理解与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用需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这本书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
  
 (日更第6天,记录下)

5. 《非暴力沟通》书摘

P6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一观察二感受,三需要4请求。
                                          
 P7非暴力沟通过程
  
 1.什么是我的观察
  
 2.我的感受如何
  
 3.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P16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P17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P18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P22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P22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是的,我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
  
 P23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第3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P27非暴力沟通的第1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他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书摘

6. 《非暴力沟通》一书内容解读

〖关于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非暴力沟通》被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2017年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69名。这本书首次明确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概念,指出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爱,同时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只要按照这4个步骤去表达和倾听,就能帮你转变那些引起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化解职场、亲密关系、生活中的人际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往往带着情绪,但是这种沟通方式不仅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反而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但我们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也可以称之为“NVC”,指的是那些能够让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指出,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爱”,当我们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进行沟通对话时,就会发现,在任何一种人际冲突中都能成功化解,并且拉近彼此的距离。
  
 非暴力沟通分为两个部分: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
  
 表达自己的方法论: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倾听他人的方法论: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这是一本心理学领域的畅销书,书很薄但很实用。你会学习到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表达自己、倾听别人。如果你应用了书中所教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不仅能够在亲密关系中减少很多摩擦,也能够在职场中更加顺滑地和老板、客户、同事打交道,甚至可以说,任何与人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得到更好的解决。
  
 沟通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比如总是很难和父母平心静气谈话;和恋人因为一点小事争吵;对老板不满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式表达……为什么沟通中总是带着情绪?又为什么有的时候沟通却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糟?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暴力的”沟通方式。
  
 那么,有没有一种沟通方式能够让问题得到满意地解决,从而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呢?那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指的是那种能够让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观念。
  
 一旦人们开始使用非暴力沟通,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消解了,内心也得到了平静。那么到底怎么使用非暴力沟通呢?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一旦你开始运用这种方法,你不仅能够成为一个让人觉得舒服的说话者,还能够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倾听者。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简单来说就是,首先客观描述你观察到的事情,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陈述感受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最后提出你的请求。虽然这四个步骤看起来很简单,却能产生非常神奇的效果。
  
 前段时间,张雨绮家暴丈夫袁巴元的事情刷屏朋友圈,很多女性同胞不禁暗暗为这个狮子座的女人叫好。她和汪小菲在一起的时候,她和对方互扇巴掌;和王全安在一起的时候,她狠踢对方的车门;和袁巴元在一起的时候更了不得了,干脆动起了刀子。她在《吐槽大会》上也自嘲,说“我看男人的眼光确实不行,但是,我行啊”,更是猛圈了一波粉。
  
 很多女性奉她为偶像,说她敢爱敢恨,爱的时候轰轰烈烈,恨的时候勇于动手,最让女性欣赏的是她那种大女主的性格,和《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简直一模一样。但有的时候,当亲密关系中存在矛盾时,是否真的需要动手呢?是否存在更好的解决方式呢?
  
  先给大家讲一个有意思的调查。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在激烈争吵中挣扎的夫妻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动辄以言语威胁对方,互相叫骂的;一种是沉默寡言,在内心积蓄不满和怒火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冷暴力;第三种,是开诚布公,彼此尊重,就事论事的。研究人员对这些夫妻进行了数百小时的观察,并且预测了他们的关系走向,然后在接下来的10年对他们进行了后期跟踪。结果你们猜哪种类型的夫妻更容易离婚?答案就是前两种,这和研究人员预测的吻合度高达90%。这个研究说明了什么呢?
  
 在亲密关系中,拥有良好的沟通,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的良好沟通,能够让婚姻走向不幸或失败的比率显著降低50%以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认为,任何能够引发自己和他人痛苦的沟通方式都是暴力的,而只有那种能够让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才是非暴力沟通。在很多人印象中,只有那种互相打骂的沟通才是暴力的,但实际上,冷暴力也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可能很多人童年时期都曾听过母亲的抱怨,一边打扫家务,一边指责父亲下班回来 就只知道翘着二郎腿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做。但这样的抱怨并没有得到理解,反而让父亲觉得厌烦,结果往往变成,母亲越来越多的抱怨,父亲的沉默以及越来越少的在家时间。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并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但是,当你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放下对立的立场,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就会发现,你们不再是对立的。
  
 有一期 《奇葩大会》上,高晓松首次对外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他称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对父子关系的不满,以至于自己在前二十年,过得都特别个性十足,很不讨喜,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到哪种程度呢?他说,据母亲回忆,他从来都没有问过父亲一个问题。那这样的矛盾能不能用非暴力沟通来解决呢?其实是可以的,但是他根本不愿意主动与父亲沟通,因为对立的情绪和立场,阻碍了他去了解父亲这个人,也导致了父子关系长期的僵化。
  
 对一个人来说,沟通方式其实是次要的, 即便你掌握了很多沟通技巧,但是你根本不想和这个人沟通,那么一切都没用。后来在节目中再谈起与父亲的关系时,他说:“以前因为父子关系太差,所以拒绝去看到父辈好的一面。”当回头再看,便能发现父亲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思想,只是有一个点,没有圆的那么好而已,但是那时的自己非要指着那地儿来。当他放下和父亲对立的立场后,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和解的矛盾。
  
 沟通是双向的过程,所以非暴力沟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达,即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引起对方情绪的对立;另一部分为倾听,就是如何在对方抱怨的时候保持倾听的姿态,了解对方没有说出来的真正的需求。下面我们先从第一部分——如何恰当地表达入手。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步骤:首先,描述客观事实;其次,表达感受;第三,陈述原因或动机;最后,提出请求。这四个步骤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每一点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将一个个和你详细解读。
  
 第一步,描述客观事实。
  
 什么是描述客观事实?就是把你观察到的事情不添油加醋、不带道德评判、不加情绪地描述出来。假设一个场景,在情人节当天,你期待对方给自己一个惊喜,结果晚上对方却打电话告知他要加班,你很生气,觉得对方不重视自己。于是对方加班回来,你带着强烈的指责情绪述说:“你明明知道今天是情人节,还加班,你是不是故意的?”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极大可能 激起对方的防御心理和情绪:“什么叫我故意的?加班是我想自己加的吗?我那么累回来,你不仅不体贴我,还劈头盖脸就一顿指责。”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想好好沟通吗?最后怎么变成了互相指责的对话?其实原因就在于,当你在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不是在观察,而是在评论。
  
 那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什么呢?
  
 如果在对方进家门的时候,换一种方式表达:“今天是情人节,我很期待今天我们能一起度过,没想到你打电话回来说要加班......”
  
 你看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会更容易让人接受?那么到底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呢?观察是描述客观的事实,不管你个人的看法如何,客观的事实就是这样,而评论则是带着个人推测和主观臆断的。
  
 这里有几个点要注意一下:
  
 1、用具体的数字代替“总是”、“经常”、“每次”、“从不”等模糊的词。比如:
  
 “我注意到,你上个星期一回家 就把衣服乱扔在床上,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三次了”,就比“你总是把衣服乱扔”要好。还有,“前两次约会的时候,我记得是因为化妆所以导致约会推迟了半个小时”,就比“每次约会的时候,你都为了化妆迟到很久”要好。
  
 2、开头人称用“我”代替“你”。比如:“我以为,你忘记了我的生日”就比“你不爱我了”要好。接下来,第二步骤是表达感受。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词语的匮乏,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忽视,人们往往拒绝体会自己的感受。
  
 譬如开头提到的,在家辛苦做家务的母亲,她在抱怨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如果她这个时候能停止抱怨,问问自己:“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从指责别人转向关注自己,情绪就会开始消解。而这里也需要注意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感受就是“我感到很生气”。
  
 想法就是“我觉得不公平”。
  
 感受就是“我有点失望”。
  
 想法就是“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总之,感受是形容自己内心的体会,而想法是一种推测、判断和评论。
  
  第三个步骤,陈述原因或动机,就是陈述导致自己有这种感受的原因。马歇尔·卢森堡认为,所有的愤怒和痛苦都是因为这个人内心的真正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譬如,你有没有想过,母亲在抱怨的时候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得到认同?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帮自己分担家务?
  
  在亲密关系中,有些女孩子特别喜欢让男孩子“猜”,希望对方和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不用说就能了解自己的想法,但实际上,男生的想法有时候很简单,你不说他们就真的不知道,所以最后你生气,男朋友也觉得莫名其妙。
  
 但是,马歇尔·卢森堡也在书中指出:“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你真的想要自己的需求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那么女孩,请你一定要直接说出来。
  
  像我有一个朋友的男友就是很典型的理工男,没有什么恋爱经验,但 态度很端正,有一次两个人吵完架之后,她的男友就直接跟她说:“以后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对我说,我可以改的。”聪明的女孩子往往懂得以正确的方式把男朋友调教成“完美男友”,而调教男朋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生完气之后,一定要告诉对方,自己因为什么生气,如果下次在遇到这种情况,你希望对方怎么做。
  
 而在陈述原因或动机的时候,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就是把对方当成导致自己生气或难过的罪魁祸首,于是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你让我感到很生气”。马歇尔·卢森堡认为,“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住,表达感受的主体是自己,不是任何人让我们生气,而是我们自己感到生气。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技巧,就是在表述的时候,尽量使用,“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句式。
  
 例如,继续用之前情人节加班的例子,普通人可能会说“你让我觉得很生气,因为你在情人节的时候竟然还要加班!”但你也可以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我感到有点儿失望,因为我希望和你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
  
 你看,听到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之后,男朋友 就可能有两种反应,针对第一种,他听到了也会很生气,而第二种他听完后,可能就会走过来抱抱你,告诉你“没关系,虽然情人节已经过了,但是我们可以把明天定为我们两个人的情人节,我明天请一天假,我们一起去吃好吃的。”
  
 最后一个步骤,提出请求。“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譬如说,很多情侣在争吵中,女生总会说,希望男生多多陪陪自己,这个请求,就是属于含糊不清的请求,一周多少次才叫做多呢?怎么陪呢?
  
 如果只是说个含糊不清的要求,那男生即便知道需要多陪你,但估计也达不到女生的预期。
  
 那如果换种表达方式呢?我希望你每天下班回来,能至少花10分钟和我聊聊天,讲讲今天遇到了什么事情......这样的话,对方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所以在最后一步中,最重要的就是记住,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要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来总结一下,如何恰当地表达。首先,描述客观事实。在这个部分要注意区别观察和评论,把观察到的事实客观地描述出来;其次,表达感受。这里也要注意感受和想法的区别,将注意力转向内心的感受;第三,陈述原因或动机。学会觉察情绪背后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用语言陈述出来。最后,提出请求。要注意到用具体的表述代替模糊不清的请求。
  
 第二部分——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就是倾听嘛,这个还需要讲吗?但实际上,拥有倾听能力的人可能比会沟通的人更少。举个例子,很多人也许都看过一部非常治愈的美剧《我们这一天》,我想你们应该都会喜欢这部剧中的父亲Jack,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丈夫,同时也是一个很出色的父亲。
  
 有一次,一家人去游泳,Kevin想要给他的爸爸表演自己在水里的动作,却不小心走入深水区,他拼命挣扎,才游到岸边。而此时,他的父亲和母亲正背对着他,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孩子身上。他愤怒地走过去,说,Kevin已经死了,他已经在你们的疏忽下被水淹死了。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有一些父母就直接会一巴掌打过去,或者劈头盖脸骂孩子,并指责伴侣的失职。
  
 但Jack怎么做的呢?他没有被孩子任性的言行激怒,而是看到了孩子愤怒背后的需求。他走过去,蹲下身子,让kevin看着自己,然后说:“听我说,我知道我比你年纪大,我知道我是成年人了,但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些。好吗?我也是第一次,我有了你们三个,我在努力。对不起,我本该在你身边的,我以后都会在你身边的,好吗?能给我一个拥抱吗?”结果kevin听了之后,不再吵闹,抱了抱父亲。
  
 Jack到底做了什么,能够让孩子立马安静下来?这就是倾听的魔力。倾听是和别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连接的最重要的方式。其实 kevin一直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所以他很生气,但当父亲真诚向自己道歉,并且觉察到自己的需求时,他感受到了父亲的重视和爱。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话被人倾听,自己的需求在被别人努力理解的时候,情绪就会找到出口,自然而然被消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用了错误的倾听方式。
  
 先来测测你平时用哪种方式来倾听。
  
 1、建议:“我认为你应该......”
  
 2、比较:“你这还不算惨,你记不记得我上次......”
  
 3、说教:“如果你这么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4、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5、回忆:“这让我想起了......”
  
 6、否定:“其实你不用那么难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7、同情:“你真的是好可怜啊......” 
  
 如果你习惯采用上面7种倾听方式中的一条或几条,那么证明,你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即便是医生,也要经过“望闻问切”才能做出决定,但在倾听过程中,你不需要像个医生一样,给对方下判断,你需要做的是倾听。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倾听的正确姿势呢?马歇尔·卢森堡认为,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对此,我们依然可以运用上面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是对他人的观察;其次,了解他人的感受及背后的需要;第三,明晰他人的请求。举个例子,下次在妈妈一边打扫家务一边抱怨的时候,你尝试问问她:“你指的是爸爸每天回家都不做家务的事情么?”妈妈会说:“对呀,你看我每天下班了还要打扫家务,他呢?翘着二郎腿当伸手掌柜。”“那你是觉得下班回来做家务很累,希望他能够帮忙分担一点吗?”“当然啦,谁不想回到家就坐到沙发上躺着,但希望他至少能够帮忙洗个碗,晾个衣服什么的吧......”相信这个时候妈妈90%的脾气都没有了。因为“一旦当对方得到了充分的倾听,一方面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另一方面对方也会停止抱怨和谈话。”特别是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女生可能常常会觉得男朋友是“直男”,不会安慰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那是因为男女的沟通方式天然存在某种差异,譬如女朋友吐槽自己在办公室遭遇不公平对待时,男生更倾向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其实女生可能并不喜欢男朋友在一旁“站着说话不腰疼”,讲大道理。
  
 因为有的时候,女生期望的,其实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有人能安静地在一旁倾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在《沟通的艺术》中还提到几个辅助性的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倾听对方:
  
 1、借力使力:有时候倾听者的最佳反应只是顺水推舟地让说话者自己继续话题。例如当你的朋友在讲述自己的遭遇时,你只需要简单的盯着对方的眼睛,表示自己的关注,然后轻轻问一句:“然后呢?”
  
 2、问话:问题能让提问者对事实和细节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加清楚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会得知他们的期望。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今天你的朋友跟你说:“我好生气,明明那个方案是我做的,结果功劳却被她领了!”你可以就具体的细节进行提问,譬如:“她是怎么抢你的功劳的呢?”或者“那当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3、释义:为了避免自己理解的错误,有的时候不妨按照自己的理解复述对方的话。例如,当你的朋友说:“我好生气,明明那个方案是我做的,结果功劳却被她领了!”的时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么对方的话复述出来:“你是因为她抢了你的功劳,感到生气么?”
  
 最后,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到的一些重要点。首先,在开启非暴力沟通之前,你要放下情绪和立场的对立,将关注点转向自己或对方未被满足的需求上。其次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要记住,自己是自身感受和情绪的负责人,不要去批评、指责他人: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描述观察:当我看到、听到.......的时候
  
 第二步,表达感受:我感到......
  
 第三步,了解需求:因为我需要/看重......
  
 第四步,提出请求:你是否愿意? 
  
 当然,除了表达自己以外,我们还需要学会有效地倾听别人,时刻记住对方的所有情绪、指责、批评都是因为对方的某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把对方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出来。 
  
 同样用这四个步骤:
  
 第一步,描述观察:当你看到、听到.......的时候
  
 第二步,表达感受:你感到......吗?
  
 第三步,了解需求:因为你需要......
  
 第四步,提出请求:所以,你想.......
  
 最后,请一定要记住,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方的观点,赢得胜利,而是赢得理解和爱。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主要内容。就像开头所说的,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观念,放下情绪和立场的对立,让爱贯穿于沟通的整个过程。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不会沟通,而是让情绪主导了我们的思维和语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踢猫效应”,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淘气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当然很窝火,于是踹了猫一脚,结果猫逃到了街上,卡车司机为了避让,结果把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坏情绪导致的恶性循环,而中断这种恶性循坏的方法,就是非暴力沟通,体会自己和他人感受背后的需求,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去表达爱而不是消耗爱。

7. 再读《非暴力沟通》

记不清是第几遍拜读这本书了,几乎每个假期我都会把它摆到案头,或略读或精读。
  
 《非暴力沟通》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也曾经推荐给了N个朋友,不管是樊登讲书还是壹心理的音频,亦或是纸质版的,几位朋友阅读后,表示或多或少能在生活中应用,对于我们来说,能够“读以致用”就是最大的收获吧。
                                          
 
  
                                          
 这是去年7月份参加一个共读营写下的复盘总结,忘记是什么原因了,没有发不出去,今天在草稿箱找到了它。回顾去年写下的只字片语,感觉自己在自我成长方面,自己是有一些进步的。
  
 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平和了,很少再去苛求什么,凡事尽力去做,不成功也不后悔,不抱怨。自己的好奇心有增无减,敢于去新领域尝试。
  
 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少了一些训斥,多了一些理解,少了一些控制,多了一些宽容,少了一些指责,多了一些倾听。初步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给提出孩子具体的要求,而不是泛泛地指责抱怨孩子。
  
 再次回顾《非暴力沟通》的精华,首先了解什么是暴力的语言,知道暴力语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曾经或者现在都说过,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例如,以自身的价值对对方进行道德评判;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比较,永远都觉得别人家的好;再比如,回避自己的责任,经常用“我不得不”去做某件事,不得不那样做等等来回避自己的责任;以及强迫他人做某件事,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你必须把这些青菜吃完,你必须在8点之前写完作业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暴力语言,或许就在这个当下,我们还会说出这些语言,而且说的时候是轻车熟路,根本无需经过大脑思考。因为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么对我们说,我们的老师经常这么说,我们周围的人也这么说。
  
 只有我们意识到自己说过的这些暴力语言,我们才能进一步学习非暴力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具体说来,比如我们以孩子房间非常乱为例,首先我们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而不是评判。我们可以这么说,孩子,我看到你的房间特别乱,这是观察;你看看你房间乱成什么样子,就是评判。观察是一种客观表达,而评判则是主观的评价对方,会让对方有抵触之感。
  
 接下来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想法。感受是,我看到你的房间这么乱,我感到很生气。而想法则是你不尊重我,我辛辛苦苦收拾的房间让你弄成这么乱。所以,感受是我们内心真实的表达,而想法则类似于评判对方,给对方以道德绑架的感觉。
  
 第3步就是表达自己感受背后的真实需要,比如刚才我们说我们看到孩子的房间很乱,因此让我们感到生气,这是我们的观察和感受,接下来我们就要表达基于自己感受背后的真实需要。
  
 最后一步是诚恳请求对方一起完成,就是提出我们具体的请求,请求要详细具体可操作。第4步通常可以和第3步需要一起来表达。 还是针对于孩子房间很乱为例,我们可以这么说,孩子,我看到你的房间很乱,这让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想要你把房间整理干净,那接下来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或者说你可以把它们收拾整洁放到原位吗?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最精华的沟通4要素。而我认为在进行这4个步骤的时候,有一个功课要做,就是要做到全身心的倾听。
  
 实际情况是,在与孩子,家人,学生,家长或者同事沟通过程中,他们不会或者他们不会配合,让我们把上述4个步骤按部就班的做完整,这其中会有很多小插曲,也可能会产生很多分歧。
  
 对此,我们要让自己努力的做到全身心的倾听。通常在与他人产生分歧或者他人遭遇痛苦的时候,我们常常给予提出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但是,这些往往是无效的。
  
 全身心的倾听,首先需要我们先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对方。
  
 我们可以通过事实的提问,情感反应的方式,及时给予对方以反馈,得到对方的所想,对方的需要。
  
  读和用的距离,相差的是生活,是感悟,是契机。

再读《非暴力沟通》

8.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一)

书名:《非暴力沟通》
  
 阅读进度:1-36页
  
 阅读时间:30分钟
  
 阅读思考问题:
  
 1、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用自己的话概述。
  
 2、非暴力沟通的要素都有哪些?
  
 3、举一个书上讲到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非暴力沟通的例子
  
 4、什么是“异化的沟通方式”?
  
 5、“异化的沟通方式”有哪四大特征?分别简要概述
  
 6、通过实际例子来讲明白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金句摘抄:
  
 1、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2、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3、“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