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爱心向阳”关注单亲孩子心灵成长的思考

2024-05-14

1. 简书“爱心向阳”关注单亲孩子心灵成长的思考

——致广大爱心人士的一封信
  
 树洞   月之读
  
  前言: 一段正常的婚姻始于美好的开始,却也有尽时,任何一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破裂可以说都在情理之中。如果原本就是一段始于荒诞的婚姻,其结果自不必多说。
  
 婚姻关系本质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稳定长期关系,是结成利益共同体,互相满足需求,掺杂着纷繁的利益和复杂的感情。
  
 终结一段婚姻是一定要付出相应代价的,往往会造成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对于处于这段关系中未成年的孩子,而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又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被撕碎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性格上多少会有所缺失,有些心灵上的伤害甚至会伴其一生。
  
 据相关调查显示,“问题孩子”“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都与患者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孩子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于这些已遭遇不幸的孩子,我们的社会是否能给予相应的帮助,去减轻那些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伤害?
  
 笔者经过走访了一些单亲家庭,发现单亲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希望此文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予以解决。
  
  一.前提和背景 
  
 1.社会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速跟进,离婚率也在逐年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离婚率43.83%,因为离婚率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据中国妇联统计,67%的离婚家庭有小孩。在调查过程中,有位班主任说他一个班里有十个单亲孩子。相比从前,离异家庭子女这个庞大的群体足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了。
  
 成年人婚姻的破碎或许原因复杂,或许百般无奈,但这无可比拟的伤害落在这些无辜的单亲孩子身上,又有多少人关注过他们在成长之路心灵的缺失与困惑。
  
 2.离异的结果:
  
 很多女性抑或男性因为离婚打击,受刺激,隐性的抑郁症,歇斯底里症,行为偏激,暴躁,精神分裂症等。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不管孩子监护权归谁,对孩子的生长环境和教育能够正常吗。
  
 一般的家庭发生离异之后,经济上的问题也会成为捆绑家长的因素,这种情境之下的单亲孩子又怎么能得到足够的关爱与陪伴。
  
  二、黑夜的痛苦,心灵的伤害 
  
 我们以树洞做窗户,来探知那些不为人知的婚变引起的个人隐私和秘密。他们白天以高级知识分子,军官,企业领导,公务员,普通工人等身份出现,但是因为婚姻的失败,碍于名誉,面子,亲朋好友的笑话,他们把暗夜的伤隐藏起来,真实永远被面具掩盖。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来到人间,正常应有六个亲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六个人的基因传承和爱。单亲会造成孩子的爱缺失一半甚至更多,这种不平衡来源于成年人的互相伤害。
  
 无奈:因为出轨,欺骗,家暴,性格不投等离婚。“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也不会轻易离婚,尤其是有了孩子”,这是所有当事人的共同心声。“我用一生来医治我童年留下的伤痕和阴影”,这是不幸家庭中一个人的肺腑之言。
  
 仇恨:多数人都是磨合不能再磨合的情况下离婚,财产问题,孩子的拉锯战,很多是大打出手,有许多女性在家暴中离婚,从亲人变成仇人。“如果不是有个孩子我一定杀了那个人”不止一个人这样讲。
  
 难以割舍的爱;
  
 有个单亲过来的人对自己的孩子说:“离婚最可怕的事,你最亲近的人,成为你最恨的人。如果有一天,你万不得已离婚了,千万别把父母的仇恨灌输到孩子身上,在他最需要爱的时候,被逼着去恨曾经最喜欢的人,多可怜啊。”
  
 这是一个妈妈把一岁宝宝交给对方的路上写下的诗:
  
 一只含泪的眼睛
  
 一只含泪的眼睛里
  
 蕴含着难以启齿的表达
  
 撒满一路的离别
  
 心疼的------只有
  
 一周岁的天使啊啊的“唱歌”
  
 她抚慰我肿大的眼帘
  
 进入我心灵的窗户
  
 
  
  
 我不应该落泪又落泪
  
 我的解脱,是他/她从此的折磨
  
 看着天真无邪的宝宝
  
 我如何诉说这孽缘的恶果?
  
 万不该牵连不懂事的宝宝来到世间
  
 无奈的结局注定的这个宿命
  
 以后我的宝贝将开始漫长而残缺的生活
  
 
  
  
 宝宝的一只眼睛晶莹剔透
  
 一只眼睛泪光闪烁
  
 我们的心灵感应的沟通
  
 使我的心窗哦!
  
 忍不住又一次泣泪滂沱
  
 宝宝我们爱你啊!无奈的爱你
  
 你只能接受这个不该承受的果
  
 无论我们离别天涯海角
  
 你是我永远心系的爱和折磨
  
 育儿书也这样讲:不要在孩子心目中传播恨,不要把成年人的恩怨变成孩子的包袱。让孩子必须在两个爱他/她的人中间大打出手导致毁灭做抉择,是很残酷的事。而让孩子意识到:生身父母,竟然不爱他/她,更会像割肉还父般痛彻肺腑。
  
 探视问题:虽然法律有规定单亲有探视权,不管监护权归谁,对那些不愿意或者打不起官司的人群,对方看孩子是最头疼痛苦的事情。
  
 有一个离异者,老公出轨离婚,孩子八岁,离婚后男方带着孩子跑了,隐藏起来,女方想孩子,放下工作找了半年,整个人受刺激,她不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少年才恢复正常生活。
  
 有一个孩子一岁多离婚,甲方组建新家庭,说是为了孩子好,永远断绝乙方及家人的探视。
  
 有一个离婚后自己要上班,父亲去世孩早,让妈妈一人代管孩子。{拒绝男方家不让看孩子}老母亲含着泪说:“你知道我一个人带孩子有多么难啊,这一个孩子,把我永远拴住了,累的一身病”。本可以六个人爱的孩子,全部上落到两个人肩上。
  
 有一家离婚前姥姥姥爷一直带孩子,离婚后互相视对方如仇人,男方不仅不让母亲看,姥姥姥爷也不让探视,一家人因为思念孩子痛苦。
  
 有很多单亲,她的孩子已经三十五加了,没对象恐婚。这些单亲不婚女孩男孩很多,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不言而喻。
  
  三、不可恢复的善良 
  
 情感的善恶有分析说:情感会影响到身体,单个器官的运行会影响到其他所有器官;过去会影响到现在,而现在会影响到将来;和某个人的关系会影响到和其他人的关系。为什么说宽恕的能力与善意是不可分的?在涉及宽恕时,这种内在交互作用的多样性尤为明显。如果我们背负着怨恨的重负,我们就不可能是善良而是恶的;如果我们太执拗无法请求他人宽恕,也不可能是善良的;如果我们的感情因为内疚和怨恨而受到了扭曲,我们也不可能是善良的。对于大多数离异者因为怨恨不可能重组善良。只有当过去不再支配我们的时候,我们才可能是善良的。
  
 千言万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老师是问题老师抑或变成了问题家长,那么孩子长大后能自我矫正的有多少?肯宁有,那些单亲励志的成功案例有,但更多是那些不同年龄段,失去爱的天平,承受不同心灵摧残的单亲孩子。
  
 虽说父母都爱孩子,反观婚姻挫败经历的人,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经济以及成熟度,都不可能已与孩子一个向阳温暖的家。
  
 问题孩子:有一个妈妈孩子四五岁了,偶尔探视孩子,发现孩子不爱说话,不合群,听到动静孩子就不自觉的发抖,妈妈抱着孩子痛哭。孩子经历了什么?
  
 有一个单亲孩子上六年级了,一直在学校隐瞒自己是单亲家庭,怕同学歧视,那个孩子会经历什么?
  
 有个男孩好动,叛逆,不服管教,明显的问题孩子,他经历了什么?
  
 有的单亲家庭三十五加了,因为恨男人,恨女人。他们恐婚,他们的成长经历了什么?
  
 “他爱我,他为什么不来给我过生日?”“为什么我的妈妈下班不回我家”“为什么我不能见妈妈”?
  
 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
  
 不仅仅是单亲家庭,原生家庭也有很多凑合的婚姻导致孩子的疾病。“我基本上没有见过父母正常讲过话,两个人不吵不说话。摔盆打碗打架,他们为什么不离婚呢,我在恐慌中长大”
  
 有一个学霸级别副教授,老婆出轨被别人骗钱骗色,贷款给骗子钱,一家负债累累,学霸不敢告诉双方父母,为了上小二的孩子没有离婚,试问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能否心理健康?
  
 有原生家庭偏爱孩子,给另一个孩子带来了心灵的创伤。
  
  四、心灵伤害的后果 
  
 家庭不幸的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如下:1、自闭2、自卑3、自责4、焦虑5、抑郁6、嫉妒7、逆反。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这些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尤其是单家庭,多少失败的婚姻最后演变成仇恨,多少毁灭性的离婚隐性的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有些儿童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变。有的儿童在消极情绪持续、强烈作用下发生心理疾病,例如情绪情感障碍、适应性差、性格缺陷、学习困难和社会性发展不良等。
  
 自闭症,抑郁症,心里疾病这些病源来源于哪里?所谓高医治未病,只有提前防御才能防患于未然。
  
 教育带给人的,应当是美好、希望和力量,是改变自身命运、赢得精彩人生的信心与动力。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内心潜在的能量。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是的,真正的好父母,不是让孩子做父母的翻版,也不是让他活成父母希望的样子,而是让他做自己。
  
 一个班主任说:缺失的爱,心理上会产生一些自卑,变得胆小、多疑、爱哭、不自信,脸上很少有灿烂的笑容。单亲的孩子,感情上真的很脆弱,班里的几位单亲孩子,我很少看到他们快乐的样子,他们的脸上始终就一个表情,喜怒哀乐从不显现,他们留给我的,更多的是:胆小、爱哭、不积极,不自信。我真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父母完整的爱,拥有一个完整的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夫妻离婚时,父母不应该和孩子彻底分开。他们看到,离婚对孩子最大的破坏性影响之一,是父母一方在现实中的丧失。
  
 如何解决以上种种问题?看到那些献血的人士,离婚后不婚捐助贫困孩子的人,捐助单亲家庭孩子的人士等等让人感动,敬佩之余,是否关心一些单亲孩子心灵的健康发育?希望爱心能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
  
 下面是一个粗略的建议方案,期待此方案能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
  
  五、“爱心向阳”学校简略方案 
  
    为了单亲和原生家庭问题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成长问题,建立“爱心向阳”教育基金会。基金会由社会上有爱心的马爸爸,王爸爸,董妈妈,张妈妈等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声誉的善德之士组成。招聘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应的专业基础人才为管理层,设立专门寄宿幼儿园和学校。
  
 目标:考虑到单亲家庭孩子的心里健康,在各地市设立“爱心向阳”幼到高中寄宿学校。
  
 具体组织老师由爱心爸爸妈妈的方式出现(王爸爸,邓妈妈),年龄从三岁幼儿园,到十八岁高中毕业。我们架起一座离异家庭亲子间交流的桥梁,使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趋于融洽。同时,我们通过努力,改善孩子们的心理状况,这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尤其是离异父母的心理负担。基本上是寄宿学校的形式,不同的是要注重心灵的陪护和平衡的爱。
  
 给孩子们一个微正常家庭。每个周六日可以接孩子回家,为了避免离异仇人相见(妈妈家一周,爸爸家一周)让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
  
 前期计划选址:各地都有野鸡大学,不太好的民办学校。可以收购或联合等方式改建成“爱心向阳学校”学费优惠。
  
 师资力量:除去正常老师授课外,招聘有爱心的老师和有爱心的班主任,懂得心理学的生活老师,以爸爸妈妈的的身份进行生活心灵的管理和教育。
  
 招生计划:离异家庭只要有一方提出申请孩子就可以入学。可以宣传到妇联街道办事处,招收单亲家庭的孩子;原生家庭六个亲人,其中有两个人申请就可以接收;给三岁以上孩子做心理咨询服务,有问题的孩子都可以招收。
  
 特殊安排:学校建立法务社与家长达成协议,每周的六日可以接孩子,爸爸家一周,妈妈家一周。这样离婚的夫妻不用见面,直接对学校,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能看到孩子。使孩子能自然平衡的得到六个人的爱。解决孩子对爱的缺失,同时减轻成年人的相互伤害和思亲之苦。
  
 社会关照;鼓励那些喜欢孩子的老人,捐助者,丁克家庭等,都可以积极参与爱心向阳活动,签订协议在寒假或者暑假期间,和孩子们组成临时家庭,各自体会爱心和陪伴教育,让幸福陪伴每个人。使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怀,树立他们的自信,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进而做到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树立风帆。
  
 感恩反馈:从爱心向阳学习毕业的学生,工作的第一年,可以拿出一个月的薪水感恩学校,传递爱心。
  
 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说过:“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笔者调查了很多单亲家庭的隐秘,在他们好多人支持下才心酸的的写了这篇文,因为有更多实列不再一一表述。阿木的歌曲“不过人间”之所以深入人心唱哭了很多人,是因为体现了百姓的真实生活。有位父亲说:我就想实实在在的过日子,善良对待一切,没想到不幸却无辜的来敲门。有的人本来善良,因为婚变,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变态事情,有的因为母子分离,几次欲寻短见,走不出爱恨的沼泽地。
  
     笔者虽然人微言轻,当看到那些无奈仇恨又痛苦的单亲群体,看到那些老人不能看到子孙的悲哀,尤其看到那些心灵被摧残的无辜孩子,决定向社会,教育界,妇联,有能力的人士发起呼吁,来关注天使的心灵健康和爱护。
  
 三岁看老,十年树人,请拯救那些在仇恨,缺爱,孤独中成长的孩子们,能尽早的成立“爱心向阳基金会”,最好在每个城市建立连锁学校管理模式,把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把家庭难念的经让幸福善良的人陪念,让“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能走向阳光”。
  
 一只蚂蚁不能撼动大树,一群蚂蚁的力量就不可小看。此文通过这个百姓平台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健康。本文作为“爱心向阳”第一封信的形式出现,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出谋划策,以“爱心向阳”的信件或故事或评论接龙并引起各界关注,相信人间满真情,我们在行动!
  
 {本文得到很多单亲家庭的支持,也许对离异家庭调查不全面。有很多优秀人才出自单亲,此文给你们带来的不公认知,敬请原谅}

简书“爱心向阳”关注单亲孩子心灵成长的思考

2.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一. 关注心灵的健康成长。一个好的心理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心理健康在国外的家庭教育中已经引起相当重视,而在我国几乎还是个盲区。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学习成了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孩子心灵的成长却被忽视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身体好就够了,殊不知正是巨大的学习压力已经让成长中的孩子不堪重负,很多孩子,包括优等生都害怕考试,尤其是惧怕排名。目前的成绩难以预测孩子的未来,我们可以不懂他们的世界但不可以拒绝,学会和孩子沟通,学会如何为孩子的心灵减压,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应该是值得家长所关注的!
二. 给孩子的心灵补充营养。孩子的心灵和他们的身体一样,都需要营养元素的摄入。
(一)给孩子一种肯定,它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蛋白质”,要看见 孩子每一个细微的进步,给他们赞美和认可,不要拿孩子的缺点对照别的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属于他自身的特质,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是对孩子的一种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二)给孩子一片自由空间。它是孩子心灵成长必需的“水份”,给孩子一个物理和心灵意义上的空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在自由中放飞,这无疑给了他们一对美丽的“翅膀”。这自由包括时间自由、零花钱的自由、阅读的自由以及兴趣等方面的自由,这样就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理财观。把兴趣还给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易产生成就感,否则轻易帮孩子作主,让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样孩子不仅做不好而且会有挫败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阅读,让孩子畅游阅读的“海洋”,可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没有阅读,孩子的心灵世界只会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这也是对心灵的一种陶冶。
(四)要给孩子一种宽容,这是孩子心灵成长不可缺少的“氧气”,有利于培养孩子对人生和生活态度的理解 。我们都是真实的人,不能和上帝比完美,那太遥远又不现实,要允许自己的孩子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五)认可孩子的梦想,这是孩子心灵成长中必需的“阳光”,不要忽视孩子的梦想,那是孩子飞翔的方向。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犹如一只不会飞翔的小鸟,不会看到天外那片天、山外那座山的!
三. 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教孩子学会心理自助,懂得最成功的人背后也要经历无数次失败,让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用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不要钻牛角尖。要让孩子在不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将心里的负面情绪适当发泄出来,千万别让孩子流着泪过夜,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受挫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坚强的品格能激发一个孩子崇高的责任意识,它也就是在痛苦和挫折站立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孩子拥有也一种应对挫折的力量就可以支撑自己的那片天空。
四、 让孩子拥有享受心灵快乐的能力。在快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具备良好的心态,而快乐是需要自己创造的, 培养孩子发现快乐、享受快乐、传播快乐的能力,对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3. 有爱心的孩子,内心更有力量,给孩子播撒一生的阳光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
  
 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于漪说:"对老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都会充满献身精神。"我们教师是否有爱心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先决条件。
     
 可现在经常听许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心,在家里如此,在学校更是如此,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现在的孩子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万千宠爱于一身,客观上就决定了他们习惯于接受爱,没有机会付出爱,这样孩子怎能拥有爱的能力呢?
  
 如果一个孩子连基本的爱心都没有了,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不要让孩子的心变成爱的荒漠。
     
 一、爱的"泛滥"与"缺失"带给我们的思考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这样说:"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这两位哲学家说得都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要让孩子得到爱,孩子首先要有爱心"。
  
 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时时警醒自己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渐渐感到:教育的核心是真爱,没有爱也就没了教育。所以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更多的时候都在研究自己如何爱学生,如何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快乐学习。
  
 但是,当我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吴谢宇弑母案事件时,我的内心有些动荡不安了,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虽然我捧着一颗爱走向学生,坚守"让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诺言,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纪律松散的学生付出的心血最多,但是仍会有一些学生在遇到不合意的事时,以极端的方式来应对现实问题,如以割腕自杀来要挟老师和父母,以离家出走来发泄私愤,以私拿或抢夺他人财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等等,我有些害怕了:我们眼前的这些孩子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也成为制造恶性事件的一员呢?
       
 很多家长总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对待孩子:你是孩子,就得听我的,我让你往东,你往西就不行。孩子的行动必须了如指掌,视野中全是孩子,生活中全是孩子,似乎自己就是为孩子而生的。不给自己留点位置也罢,对孩子要求更是苛刻,要求孩子必须言听计从,完全控制了孩子的行动,有时甚至是思想。
  
 这样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无所适从。孩子生活在大人的阴影中,往往缺失了自我思考、自我成长的机会,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败笔。
    
 批评的话语多了,孩子嫌唠叨;体罚过重了,孩子不敢反抗,但内心已经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如果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能慢慢想明白父母的所谓良苦用心,这颗仇恨的种子或许就会自生自灭。但是如果恰巧孩子性格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问题,这颗种子就会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结出恶果。到时吞下恶果的只能是家长,受害的只能是一家人。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问题孩子,一定是家庭教育先出现了问题。家长心态不好,不能很好地、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就会埋下阴影,最后不知来自何方一个外力就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极端事件频发就是例子。
  
 这值得我们深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孩子的爱心受家庭熏陶,是通过模仿父母,潜移默化形成的。家庭是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孩子有爱心,往往是因为看到了父母的爱心。
     
 二、培养爱、传递爱是教育的主要职责
  
 真正幸福的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的人,而是心中有爱,乐于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人。每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为自己及孩子打拼,但是,如果我们留一点时间及金钱,为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打拼或奉献,这样生命才更圆满、才更有意义。当孩子看到了我们的善举,也会受到影响,将爱的薪火传递下去。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20年后、30年后能 健康 阳光地生活,我们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了,在我们爱孩子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和我们一起去爱,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将我们的真爱进行传递,激发孩子生命中人性的第一光辉:善良。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善的,这是教育的主要依据之一。让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那么,每个孩子心中的巨人都将被唤醒。当我们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惜一切代价彰显他们的善良之美,教他们去爱人,爱身边的一切,建立"做好人"的信念,这比强灌他们一时难以搞懂的书本知识更有意义,也更好实现。
  
 但在我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因为孩子"性本善"所以不需要引导和教育了,也不要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不需要学校完成,其实让善良成为孩子最认同的品质是我们教育者最主要的责任,因为"人之初,性本善"的后面就是"苟不教,性乃迁"。孩子的爱心需要我们的引导。当我们采取各种方法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下些功夫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愿爱、会爱、去爱的方法。
     
 三、在爱的行动中收获自信,给孩子播撒一生的阳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心是无限珍贵的人性瑰宝。特别是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特点显著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所以当孩子的内心油然产生爱心时,孩子就会有一种极端敏感的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将把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打开,这时,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我们常说:要关爱每一个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没错!我们是应该多关心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说"我能行!"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让孩子在他人的关爱与鼓励中找到的自信是脆弱的。要让孩子拥有真正的自信心,我们最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的爱引导孩子去尝着、试着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让孩子在自己的爱的行动中找到自信,享受自己做出关爱得到的快乐,所以在被爱与施爱教育中,我们更应试注意后者。
     
 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爱是一种正能量,爱是一切的根源,爱是纷纭人世间的一张通行证。当孩子能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坦荡的、积极的,内心深处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的动机,这种动机与学习的动机是相互连接的,很容易将学习的热情激发起来。当孩子主动爱他人的时候,他也成为真正自信的人。
  
 有了自信,孩子还有什么学不会,做不好?所以培养孩子自信的最佳捷径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教会孩子去爱,在鼓励孩子爱人助人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形成"我能行"的意识,让孩子的"自信"之根坚固牢实地伴其一生。
     
 这时的我们会说:我们应该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我们更应该带着每一个孩子和我们一起去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 社会 需要和谐,真爱需要传递,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用那颗善良的爱心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有爱心的孩子,内心更有力量,给孩子播撒一生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