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机的结构功能

2024-05-17

1. 注射机的结构功能

注塑机通常由注射系统、合模系统、液压传达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加热及冷却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组成。 注射系统的作用:注射系统是注塑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有柱塞式、螺杆式、螺杆预塑柱塞注射式3种主要形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螺杆式。其作用是,在注塑料机的一个循环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塑料加热塑化后,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通过螺杆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注射结束后,对注射到模腔中的熔料保持定型。注射系统的组成:注射系统由塑化装置和动力传递装置组成。螺杆式注塑机塑化装置主要由加料装置、料筒、螺杆、射咀部分组成。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注射油缸、注射座移动油缸以及螺杆驱动装置(熔胶马达)。 合模系统的作用:合模系统的作用是保证模具闭合、开启及顶出制品。同时,在模具闭合后,供给予模具足够的锁模力,以抵抗熔融塑料进入模腔产生的模腔压力,防止模具开缝,造成制品的不良现状。合模系统的组成:合模系统主要由合模装置、调模机构、顶出机构、前后固定模板、移动模板、合模油缸和安全保护机构组成。 注塑机的安全装置主要是用来保护人、机安全的装置。主要由安全门、液压阀、限位开关、光电检测元件等组成,实现电气——机械——液压的联锁保护。监测系统主要对注塑机的油温、料温、系统超载,以及工艺和设备故障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进行指示或报警。

注射机的结构功能

2. 注射器结构图.要有图

 如图  
  

3. 一次性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结构图如下:

注射器的出现是医疗用具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用以及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的这个过程叫作注射。
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
扩展资料

型号规格
一般使用2毫升、5毫升、10毫升或20毫升注射器,偶用50毫升或100毫升,皮内注射则用1毫升注射器。
注射器针筒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玻璃制成的,并且通常上面都有表示注射器中液体体积的刻度指示。玻璃注射器可以用高压灭菌器进行消毒,但是因为塑料注射器的处理成本较低,所以现代医疗注射器多数是用塑料制成的,这也进一步减小了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在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疾病的传播尤其是HIV与肝炎的传播与针头和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射器

一次性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4. 金属注射器的结构及名称

   
                  金属注射器由针尖、针梗、针栓、乳头、空筒、活塞、活塞轴、活塞柄组成。注射器的出现是医疗用具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用针头抽取、注入气体或液体的这个过程叫作注射。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活塞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活塞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
  注射器针筒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玻璃制成的,并且通常上面都有表示注射器中液体体积的刻度指示。玻璃注射器可以用高压灭菌器进行消毒,但是因为塑料注射器的处理成本较低,所以现代医疗注射器多数是用塑料制成的。

5. 注射剂的组成结构

 增加主药溶解度的方法有:①采用混合溶剂或非水溶剂。②加酸或碱,使难溶性药物生成可溶性盐。③在主药的分子结构上引入亲水基团。④加入增溶剂,如吐温-80、胆汁等。但使用吐温-80时,可能使含酸性的药物、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等的作用减弱,应予注意。⑤加入助溶剂。常用的有:1、吐温-80 :常用的增溶剂,常用量0.5%-1%。主要应用于肌内注射,有轻微的降压与溶血作用,iv慎用。注意:鞣质或酚性成分,溶液偏酸,加入吐温-80会出现浑浊。含酚性成分,加入吐温-80降低杀菌效果。吐温-80灭菌过程中,会出现浑浊。用法:先将被增溶药物与吐温-80混匀,再溶解。2、胆汁胆酸类的钠盐,常用量0.5-1.0%。常用的有牛胆汁、猪胆汁、羊胆汁等,有 杂质,需要加工处理。注意:药液的PH,PH大于6.9,性质稳定。PH小于6.0,降低增溶效果,影响制剂的澄明度。3、甘油:是鞣质与酚性成分良好的溶剂。用量一般为15%-20%。4、其他:助溶剂如:有机酸及其钠盐、酰胺与胺类。复合溶剂系统。 混悬剂、乳化剂:助悬剂与乳化剂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①无抗原性、无毒性、无热原、无刺激性、不溶血;②耐热,在灭菌条件下不失效;③有高度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用少量即可达到目的;④供静脉注射用的助悬剂、乳化剂必须严格控制其粒径大小,一般应小于1nm,个别粒径不大于5nm。常用的助悬剂:吐温-80、司盘-85、普流罗尼F-68,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明胶、甘露醇、山梨醇、单硬脂酸铝、硅油等。常用的乳化剂:卵磷脂、豆磷脂、普流罗尼F-68、氧乙烯丙烯聚合物等。 目的:为了防止注射剂中由于主药的氧化产生的不稳定现象。防止主药氧化除采用降低温度,避免光照,驱尽氧气,调至稳定性好的pH值及控制微量金属离子等措施外,加入抗氧剂也起重要作用。常用抗氧剂及用量:原理:抗氧剂为一类易氧化的还原剂。焦亚硫酸钠(0.1%~0.2%)、亚硫酸氢钠(0.1%~0.2%)、亚硫酸钠(0.1%~0.2%)、硫代硫酸钠(0.1%)、硫脲(0.05%~0.1%)、抗坏血酸(0.05%~0.2%)等。常用金属络合剂:原理:金属离子加速某些化学成分的氧化分解,导致制剂变质。与金属络合剂生成稳定的络合物。依地酸二钠或依地酸钠钙,常用量为0.01%~0.05%。此外,环己二胺四醋酸钠、N-羟基乙二胺三醋酸等也可用。驱除氧气的惰性气体:将高纯度的惰性气体N2或CO2通入供配液的注射用水或已配好的药液中,使之饱和以驱尽溶解的氧气。并在药液灌入安瓿后立即通入N2或CO2,以置换药液面上空间的氧气,然后再封口。 包括:酸、碱和缓冲剂。目的:减少对机体造成的局部刺激,增加药液的稳定性及加快药液的吸收。从机体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考虑,药液应调至适宜的pH值范围。在药物稳定性良好的前提下,药液的pH值最好在正常人体液的pH值7.4左右,或在pH值7.0~7.6之间。仅有少数品种,允许pH值在4~9之间。常用调pH值的附加剂:盐酸、硫酸、枸橼酸、氢氧化钠(钾)、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 为了防止注射剂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特别是采用低温灭菌、滤过除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以及多剂量的注射液,应加入适宜抑菌剂。但用于静脉或脊髓注射的注射液一律不得加抑菌剂;剂量超过5mL的注射剂加抑菌剂时应特别慎重。抑菌剂应符合下列要求:(l)抑菌效能可靠;(2)对人体无毒害;(3)与主药无配伍禁忌,不影响药效与质量检查;(4)性质稳定,不易受温度、pH等影响而影响抑菌效果;(5)不与橡胶塞起反应。注射剂中常用的抑菌剂及用量:苯酚(0.25%~0.5%)、甲酚(0.25%~0.3%)、氯甲酚(0.05%~0.2%)、三氯叔丁醇(0.25%~0.5%)、硝酸苯汞(0.001%~0.002%)、苯甲醇(1%~3%)、尼泊金类(0.1%左右)等。 为减轻注入注射剂时人体产生疼痛,应酌加局部止痛剂。常用的止痛剂及用量:苯甲醇(1%左右)、盐酸普鲁卡因(0.5%~2.0%)、 盐酸利多卡因(0.2%~l.0%)、三氯叔丁醇(0.3%~0.5%)。 维持血浆的渗透压,不仅是细胞生存所必需,而且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有关,故注射剂的渗透压应尽量与血浆相等。凡与血浆、泪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注入高渗溶液,红细胞因水分渗出而发生细胞萎缩,然而机体对渗透压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只要输入量不太大,速度不太快,不致产生不良影响。故临床上静脉注入10%、50%葡萄糖等高渗溶液是无害的。可是大量注入低渗溶液,有可能导致溶血现象,必须避免,0.45%氯化钠溶液发生溶血,0.35%氯化钠溶液可完全溶血。脊椎腔内注射,必须用等渗溶液。常用渗透压调节剂:葡萄糖、氯化钠、磷酸盐或枸橼酸盐等。最常用的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一)冰点降低数据法:血浆冰点为-0.52℃,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为-0.52℃,与血浆等渗。例:(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三)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有些等渗溶液(硼酸、盐酸麻黄碱、盐酸可卡因、盐酸乙基吗啡)不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等张溶液: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等张溶液中红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体积和形态,更不会发生溶血。

注射剂的组成结构

6. 普通注射器结构

普通注射器的结构一般包含有:乳头、空筒(包含刻度线)、活塞、活塞轴、活塞柄。
针头的结构为:针尖、针梗、针栓。
一次性注射器分三件式和两件式,三件式结构为芯杆、胶塞、外套三件及注射针、外包装组成,两件式结构是芯杆,外套及注射针、外包装组成。

扩展资料:
注射器的产品特征
1、部分注射器有螺旋口设计,双螺纹固定针头。
2、为了更好地用后毁坏处理,现有自毁式注射器,在使用后通过将针头回缩,卡住芯杆或自动将芯杆折断的方法使注射器不能再次使用。
3、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透明度高,清晰精确的刻度线。
5、滑动性能好。
6、产品设计有防滑结构,方便用户使用。
7、芯杆设计有自毁结构,便于一次性使用后无害处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注射器(医疗用具)
百度百科——一次性针筒

7. 注射器的介绍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1。

注射器的介绍

8. 注射器的概述

无针注射器的出现是医疗用具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注射器的出现是医疗用具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用以及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的这个过程叫作注射。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  他写道:“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器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