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的定义

2024-05-15

1.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的定义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的, 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使命使命是一个组织的目的与存在的依据。组织的使命包括这个组织活动的职能和服务对象。理事会营利或非营利公司的管理机构,对组织、政府和公众负有具体的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利益冲突指理事会成员或组织员工在获取自身利益时可能损害组织利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组织员工或志愿者因为与组织的关系而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金钱利益,二是理事同时任职于组织的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内部治理指由治理/监管层(如董事会、管理委员会、理事会等)进行的确保一个组织正常有效运行的活动。志愿者为组织的发展目标付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没有获取任何报酬,或只得到了比正常价格低的多的报酬的人员。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的定义

2.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的介绍

2008年4月2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NPO信息咨询中心、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自然之友、地球村、农家女等一批著名非营利组织在昨天结束的“民间组织问责国际会议”上见证了《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这一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民间标准的出台。

3.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的制定的原则

Ø 《自律准则》贯彻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完善民间组织自律机制的精神。Ø 《自律准则》中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是指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即它们主要不是作为商业目的存在,不向理事会、资源提供者/发起人或者管理层分配利润)、以服务公共利益为中心的合法运行的组织。Ø 《自律准则》适用于经过民政部门登记的公益性NPO,也适用于以公司形式存在、遵循非营利组织资产分配原则的草根公益组织。Ø 《自律准则》依据我国现有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借鉴了欧美、亚洲其它国家NPO的自律准则和公信力标准,指标条款超过100条,比较全面和严谨。Ø 根据《自律准则》,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愿接受独立评估机构的评估,达到一定标准,加入自律联盟(具体方式待探讨)。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的制定的原则

4.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准则的背景信息

来自“民间组织问责国际会议”的消息说,《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已向社会发布,这是继民政部推出《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管理办法》之后,中国非营利组织在“自愿、自律、自救”共识下的一次集体行动。据悉,此次出台的《准则》依据我国现有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借鉴了欧美、亚洲其它国家NPO的自律准则和公信力标准,征求了各类公益性民间机构的意见,共80多个条款。内容包括:使命、利益冲突、内部治理、筹资、财务、项目、人员、非营利组织间的协作关系、信息公开等九个方面。在九大标准下,还分设了二级、三级指标,以减少评估者主观意识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使好的非营利组织为更多人所知。早在十几年前,中国NPO业内就开始对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进行探索。2006年1月,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三家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行动”,并委托NPO信息咨询中心作为自律联盟的执行机构。自律行动的第一届轮值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何道峰说:“接受这个标准后,还要请独立第三方进行评估,向社会披露信息。这种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就可以避免‘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的麻烦,规避‘劣币驱逐良币’的可怕后果。”同为自律联盟发起人之一的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说:“对我们这样的资金提供者而言,也希望通过自律标准的建立,帮助我们筛选公益组织。南都基金会也愿意遵守这个标准,南都公益基金会虽然是非公募基金会,我们的资金绝大部分是企业家个人的钱,但我们仍然不会降低标准,公信力是第一位的。”长期以来,我国缺乏NPO领域的监督机制,公众对NPO组织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而媒体属于事后监督,往往只有出现问题了才会关注。公众与NPO组织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影响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何道峰介绍,下一步的计划是对几家不同性质的非营利组织进行试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律准则进行修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