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家族有三兄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结局怎样?

2024-04-29

1. 诸葛亮家族有三兄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结局怎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应运而起,中国历史迎来了再一次的“分”。
这段历史在后世中也是非常有名的,毕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这时期的历史为主线的。
不过《三国演义》这本巨著毕竟只是演义,而不是正史,其中也有很多与历史不符的描述,尤其是它带有浓重的个人喜好,对于这段历史也掺杂了个人的情感,最明显的就是作者尊刘抑曹。
也正是因为这本名著,让很多人看待这段历史时,都带有了感情偏好,即把刘备看作正派人物,而把曹操当作反面人物,占据江南大部的孙权则成为了“酱油男”。
历史人物虽有好有坏,但政权却没有,所以由东汉王室衰弱而演变而来的三大政权——曹魏、蜀汉、东吴,其实是没有正反之别的。

在这三个政权中,曹操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毕竟刘备也好,孙权也罢,他们都没能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魏蜀吴三国的争斗,说白了是人才之间的斗智斗勇,尤其是分属各个阵营的谋士,他们的智慧则成为了三大政权相互博弈的精彩看点。
既然说到了这时期的谋士,那么您会想到谁呢?
不少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诸葛亮的大名,想想也是,谁让诸葛亮那么有名呢,在当时的东汉,诸葛家族也算名门望族,一共出了3位有名气的兄弟,诸葛亮只是其中一位,而他们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那么这3人最终结局如何呢?
别急,我们一个一个说。
投靠蜀汉的诸葛亮。
在这三兄弟中,诸葛亮的名气是最大的,而诸葛亮确实也有出名的资本,因为他的智慧远远在另外两人之上,他的功绩也是被后世所肯定的,有一副对联是这么说的: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虽然简简单单只有几十个字,却把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说了个遍,不得不说,出这幅对联的人,那真是有才。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之后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总算在风云飘摇的动荡乱世,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这地就是蜀地。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而根据刘备的遗嘱,蜀汉的军政大权都落到了诸葛亮的手里,刘禅仅仅还维持着主持祭祀之礼的“重担”,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一度辉煌到了极点。
但人各有命,诸葛亮也不例外,在数次北伐中,他燃烧了自己的生命,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诸葛亮死后,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而诸葛亮一死,其实蜀汉也逐步走向了末路。
投靠东吴的诸葛瑾。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哥哥,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游历,其实这也是乱世中,谋士为求功名利禄的一个手段,诸葛瑾在游历途中,收获了知识和名望,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诸葛瑾的名气还是挺大的。
建安五年,诸葛瑾为避战乱,就去了江东,结识了孙权的姐夫曲阿弘咨,等到孙策死后孙权即位,此人便把诸葛瑾引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也凭借自身的本领与鲁肃等人获得了同等的待遇。

后来曹魏势大,东吴和蜀汉有联合抗击曹操之意,孙权就派诸葛瑾去与刘备结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不过政权之间的盟约又怎么会坚不可摧,东吴和蜀汉最终还是闹翻了,而蜀汉的关羽也死在了东吴的手里,这更让两个政权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为此诸葛瑾还特意给刘备写信,但是效果甚微。
等到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孙权看到了机会,就派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不过诸葛瑾却敌不过司马懿,最终徒劳无功。
在之后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成为了东吴位高权重的一号人物,后来病逝,享年68岁。
投靠曹魏的诸葛诞。
诸葛诞和诸葛亮、诸葛瑾并不是亲兄弟,而是属于同族,他的年岁也比这两人要小,所以按照族谱来算,诸葛诞应该是这两人的堂弟。
在诸葛诞长大的时候,诸葛亮与诸葛瑾已经在蜀汉和东吴都取得了一番成就,如果诸葛诞去投靠这两人,那么想必也会得到重用。

但是诸葛诞并没有如此做,而是去投靠了曹魏,诸葛诞也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曹丕的重用,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并与夏侯玄等人交好。
曹丕死后,其子曹叡继位,而他对于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的沽名钓誉和追求浮华很是看不惯,认为他们徒有其表,因为诸葛诞就被免了官,曹叡死后,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趁机专权,而他又重新启用夏侯玄,诸葛诞也因此复了职,并出任扬州刺史。
在之后,曹氏政权每况愈下,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趁机专权,诸葛诞对这两兄弟很是不满,于是在寿春地区招兵买马,随即发动叛变,结果兵败被杀。
飞鱼说:
那么这三人为何要分投不同的政权呢,如果为同一个政权效力,岂不是更能把家族发扬光大?

其实这里面就蕴含了这个诸葛家族的智慧,按照现在理财的话说,那就是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诸葛家族三人分投三个政权,初心也是为了家族好,毕竟魏蜀吴三家争天下,最终只能一家胜出,这样诸葛家族就保证了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诸葛家族三人各自的傲气,也是分投不同政权的重要因素,他们都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同在一个政权,势必没有相互较量的空间。
不过遗憾的是,他们最终没能在战场上分个高低。

诸葛亮家族有三兄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结局怎样?

2. 为何诸葛家族三兄弟,分别投奔了魏蜀吴?他们三人最后结局如何呢?

我们看古时封建的历史,总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家族和王朝共存亡。而且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旦一个家族中有一个主事的德高望重之人选定了主公,那么这一家人都会跟着自己的主公同甘共苦。


东晋时期就出现过“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像琅琊王氏这种算是和主公荣辱与共最经典的代表了。而且,在古人的思想观里,家族中出现了违逆主公的人,那这个家族也算是被毁了。
北宋时期的大奸臣秦桂的家族上数三代都是宋朝的忠臣清官,下数几代还出现过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但是就因为秦桂一人,整个家族都遗臭万年。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兼文学家文天祥是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几个弟弟却打开城门归顺于金,被视为是文天祥一族的污点,怎么洗都洗不清。


但是三国时期英雄们都不这么干,那时候的风气还真和后面的朝代不一样。有才华的人要么选择自己当霸主,要么选择辅佐他人成为霸主,但都没有一定要一生都忠心于谁的想法。
谋士们和主公所有双向选择的权力,所以谋士和将士们是可以看谁不爽就另谋生路的,也没有人会引以为耻。反而自己选择的主公一旦成为了真正的王者,自己的使命完成,也会功成身退,拂袖而去。

先不说诸葛一家几兄弟都投靠了三国不同的势力,单看蜀国国主刘备发迹前,从毋丘毅到孙权前后就投靠了8人之多,不过他投靠得理直气壮,后人还认为他品德高尚;名将吕布从丁原到刘备,背叛了4位主公,虽然后世人称他“三姓家奴”,但是他自己不觉得,就是背叛玩着开心。
在风气开放的大背景之下,诸葛一家分开站队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而且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三兄弟之间的感情也从来没有因为辅佐不同的主公而受影响。相反,在一些大型的国家事务中,几兄弟还能互相合作。

3. 诸葛家的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他们各自的结局是怎样的?

三国时期,一个英雄、人才频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位人才争奇斗艳,摩拳擦掌,展现了各自身上独特的魅力,说起智谋,诸葛亮闻名天下,但其实他还有两位兄长,诸葛诞和诸葛瑾,有意思的是,虽然同出一门,但他们哥仨却分别效力与魏蜀吴。不得不说诸葛家是非常厉害的,三国鼎立的同时,他们三个人也形成了鼎立之势。那么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他们各自的结局是怎样的。
一、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同时也是东吴的重臣,他心胸宽广、性情温和,深受孙权信赖,因为和诸葛亮的这层关系,因此他是与蜀国建立友好关系的“桥梁”,孙权称帝后,他出任大将军,孙权遇到事情,经常向他请教。公元241年,孙权派人攻魏,他被下令攻打祖中,同年,诸葛瑾因年迈去世。

二、诸葛诞。他一入仕途就在曹魏做官,但是他起初并没有得到重用,他在曹爽执权期间得到了重用。曹家灭亡后,他投靠了司马懿的家族,帮助司马师东征西讨,得到了司马师的重用。但是司马家不是什么好东西,司马家是忘恩负义之徒,司马家残忍的对待有恩与司马家的人,诸葛诞看到后,知道了司马家不可侍奉,否则以后难免会落了个被杀的下场,于是他脱离了司马家,并且决心起兵对抗司马家,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被司马家所杀。

三、诸葛亮。诸葛家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便是诸葛亮了,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感恩刘备的知遇之恩,在此期间,为蜀汉的建立呕心沥血,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帮助蜀国客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危险,“草船借箭”“借东风”展现了他异于常人的智慧。刘备死后,他更是挽狂澜于既倒,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正是后期无贤人可用,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最终一病不起,活活的累死了,实在是可悲、可叹啊。

诸葛家的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他们各自的结局是怎样的?

4.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古代有句话叫做“各为其主”,而它用到三国时期诸葛家族身上一点都不为过,诸葛氏当中,一共有三人分别投奔了魏国、吴国和蜀国,成为了朝廷的栋梁之材,除了最有名的诸葛亮在蜀国以外,他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而弟弟诸葛诞则是前往了魏国。
史学家将这三人成为了“龙虎狗”,至于出处,则是取自于《太平御览》:““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在这篇作品当中,诸葛诞被称为狗并不是在讽刺他,狗在古文里是“功狗”,指的有功的战将。相信诸葛亮就不用多加介绍,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另外两个诸葛兄弟,他们有什么成就呢?
诸葛瑾作为诸葛亮的亲哥哥,他比诸葛亮更早出山,当时中原平平战乱,诸葛家族便从山东的琅琊迁移到了各处,诸葛亮隐居于南阳,而诸葛瑾搬迁到了江东,经过鲁迅的推荐,他开始为东吴效力。

诸葛瑾虽然没有弟弟那样的才华,但是他为人宽厚,诚信负责,办事井井有条,因此深得孙权的信赖,因为和弟弟的关系,诸葛瑾也逐渐成为了东吴和蜀汉两个势力的联络官,公元215年,诸葛瑾奉命出使,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诸葛瑾动之以理,迫使刘备以分界妥协,在219年,诸葛瑾又跟着孙权讨伐关羽,221年,他又被派往蜀汉前去求和,在吴蜀两家联盟破裂之际,诸葛瑾在让两家回到正轨,共同对付曹操的努力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孙权称帝之后,诸葛瑾官做到了大将军,领豫州牧,地位并比自己的弟弟输多少。

诸葛诞出身在214年,实际上他比174年出生的诸葛瑾要小上40岁,但是依然是诸葛亮诸葛瑾的堂弟,他的父亲诸葛丰则是兄弟二人的小叔叔,和两个哥哥的政治生涯不同,诸葛诞则是以一名武将的身份而登场的,他最初在魏国以尚书郎的职位出任荣阳令,因为工作能力的出色,后面又升迁到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身份显赫。但是后来的诸葛诞害怕被猜忌,最终做出了反叛魏国,投靠东吴的决定,因为事情准备不充分,被魏国前来平叛的军队所杀害。

为何诸葛家族分别从事魏蜀吴,而不是投靠到最先成名的人旗下呢?那样升官不是更快吗?首先兄弟三人本身都有着各自的才华,自然不肯屈居人下,另外就是“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的道理,实际上三个兄弟各在一方,反而有个照应,诸葛诞虽然失败,他投奔东吴请求支援,借用的正是诸葛瑾家族的关系。

而诸葛瑾出使蜀汉,实际上也是凭借丞相弟弟的身份让蜀国有所顾忌,一旦三个有才华的人同时聚集在一起,反而容易遭到猜忌,比如魏朝的司马家族,大家族的智慧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然而诸葛家族的后代似乎结局都不太好,其中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在了守卫蜀国的战争上,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因为独揽朝政,最终被吴王和部下共同清理门户,诸葛家族虽然做出了聪明的选择,但是并没有带来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也是让人感到遗憾。

5.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诸葛家族是琅琊望族,在东汉末年诸侯纷争、天下动乱的时候,诸葛亮因为受刘备“三顾之恩”出山,之后担任了蜀国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这之前,他的哥哥诸葛瑾就已经到了东吴,后来做到了大将军;而他的弟弟诸葛诞,终生效忠于曹魏,称征东大将军。

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会知道,他事迹一直被世人歌颂着,比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大战、三气周瑜等。貌似他的兄弟在历史中被慢慢地淹没了。世人很少提到他的兄弟的,所以也很少知道他有几个兄弟,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其实诸葛亮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诸葛谨在吴国担任大将军,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史书称“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这时候大家是不是感到奇怪了,既然他们是三兄弟,为什么要分属不同的阵营呢?

诸葛瑾在早年间曾游学洛阳,后来天下大乱,率家人避居江东。后来孙权的姐婿弘咨遇到诸葛瑾,对其才华非常欣赏,就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担任宾待,后又成为孙权长史、中司马等职。215年,孙权遣诸葛瑾出使刘备,与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未尝谈及私事,最后双方重新划分边界。
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瑾虽然被封为武官,但其军事才能与其弟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几次出兵作战,均无建树。241年,诸葛瑾病死,时年68岁。252年,孙权死后,诸葛恪曾执掌东吴军国大权。253年,诸葛恪被宗室孙峻所杀,被诛灭三族。诸葛瑾这一族在吴国也全部被诛杀了。

诸葛诞早年的仕途生涯并不顺畅,而魏明帝非常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将他们免官。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辅政,曹爽重新启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出任扬州刺史、昭武将军。

255年,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反抗司马师的专权。诸葛诞拒绝了毌丘俭劝诱,并最先率兵讨伐,随后率先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诸葛诞不仅平定了叛乱,还击退了东吴的军队。战后诸葛诞因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成为魏国在东南地区的封疆大吏。

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诸葛诞一族在魏国全部被诛杀了。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早年无子,曾过继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己子,之后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在绵竹战死,此时诸葛亮直系血缘关系的仅存诸葛京(诸葛瞻次子)一脉。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的县令,并把这里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诸葛亮三兄弟人各有志,分别效力于不同的主公,三个人发展的都不错,只是最后的结果都比较的悲惨,诸葛瑾和诸葛诞在魏吴分别被诛杀三族,诸葛亮的儿子和其中一个孙子也战死了。就有一个孙子得以终老。
所以诸葛家族这么做,是有综合性考虑在里面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没能遗传父辈的智慧,纷纷兵败被杀、灭三族;至于诸葛诞,也因为起兵反对司马家族,被杀灭三族。聪明的选择,却没有带来完美的结果。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6. 分别投靠魏蜀吴的诸葛兄弟,结局都是哪样的?

三国时期,刘备(即汉昭烈帝)麾下有一位神机妙算的军师,他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诸葛亮。自从诸葛亮选择投靠汉昭烈帝后,可以说是逐步踏上了人生巅峰。他不仅帮原本就一无所有的汉昭烈帝建立起了蜀汉阵营,而且还让汉昭烈帝成了鼎立于世的一足。
虽然诸葛亮非常优秀,但是今天我们却并非要单纯给大家介绍他一个人,而是要跟大家介绍他和他的两个兄弟。至于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三兄弟明明同属诸葛氏一族,却分别选择投靠了不同的势力主,实在让很多人感到无法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诸葛亮兄弟三人,投靠不同势力主的原因和他们最后的结局吧!

一、诸葛氏三兄弟分别投靠的势力主。
刚才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诸葛亮所投靠的势力主是汉昭烈帝,所以在这里,我们只给大家强调一下他的那两个兄弟所投靠的势力主。
首先,我们来说说诸葛亮的哥哥,也就是诸葛瑾所投靠的势力主的情况。诸葛瑾投靠的势力主是东吴的孙权,因为他早年的时候曾经带着家人在江东一带躲避战乱,后被惜才的孙权的姊婿举荐给了孙权,于是从此以后,他便开始过上了为孙权效力的生活。当然了,孙权也并未亏待过他,曾给予他该享有的荣华富贵和权势。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诸葛亮的弟弟,也就是诸葛诞所投靠的势力主的情况。诸葛诞跟诸葛亮并非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而应该算是诸葛亮的族弟。他投靠的势力主是曹魏,且一度在曹魏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权势。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这两个兄弟当时的发展情况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若非要提及诸葛亮的亲弟弟诸葛均的话,那相较而言,他的发展情况可能稍微有些逊色。因为他一直追随着自己的哥哥诸葛亮,所以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单独效忠于某个势力主的可能。不过这倒是无所谓,毕竟在亲哥哥的照拂下,他过得还算是蛮不错的。

二、诸葛亮兄弟三人投靠不同势力主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同族兄弟理应效忠于同一个势力主,这样才利于站在同一个立场考虑问题。可偏偏诸葛亮跟他的那俩兄弟非要去效忠于不同的势力主,这就实在让人感到有些不解了。毕竟这样一来,他们三兄弟很有可能会因为工作问题而成为彼此的死对头。其实,诸葛亮兄弟三人这样做是有原因存在的。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三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和想法。比如说诸葛亮吧,他就认为汉昭烈帝是最值得天下之人归顺的势力主。而他的那俩兄弟,则认为孙权和曹魏诸王才是最值得天下之人归顺的势力主。如此一来,自然就会出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情况。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分散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是这样的:当时天下的局势非常混乱,各地征战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他们集中效力于同一个势力主的话,那万一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犯下了大错,那剩下的这些同族之人就有受到牵连的可能。若是情况极其严重的话,他们诸葛氏一族甚至有被团灭的可能。为了避免如此严重的情况出现,各自效忠于不同的势力主,明显对整个家族要好一些

三、诸葛亮兄弟三人最后的结局。
诸葛亮最后的结局(未完成汉昭烈帝遗命便追随汉昭烈帝而去),想必大家都是较为清楚的。毕竟相较于他的那俩兄弟而言,他的知名度更大一些。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那俩兄弟最后的结局。诸葛瑾和他的儿子诸葛恪虽然在东吴有极其风光的时候,但是因诸葛恪弄权遭诛,所以连带着他的三族也遭到了诛杀。至于诸葛诞,他及其后人的结局也非常惨。不仅他本人惨遭杀害,而且他的族人和手下也都纷纷被人消灭干净了。

所以可以说,诸葛氏三兄弟最后都没有能够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得什么福祉,算得上是很惨了。只不过起码这样一来,当时他们的部分族人还是有机会存活下来的。就算过不上多么好的日子了,也总比被团灭要来得更幸运一些吧?若是诸葛亮当初跟他的兄弟们都去效忠于同一个势力主,那搞不好可能他们最后能得到的结局会更惨。
总结
当然了,这一结果也跟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才能方面,都无法跟他们的才能相提并论有一定的关系,毕竟那是个靠才能“吃饭”的时代。没很大的本事,又怎么可能过得下去呢?

7.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三国时的琅琊诸葛家族,因为号称三国“龙虎狗”三兄弟的诸葛亮、诸葛瑾,及两人的从弟诸葛诞,声望达到了鼎盛。


琅琊,即现在的山东临沂及周边地区。这里出了三大家族,除了诸葛氏之外,还有著名的琅琊王氏和颜氏两大家族。

诸葛氏原本为琅琊诸县葛氏,后迁至琅琊阳都,为了跟阳都本地的葛氏区别,就被称为了“诸葛”,即诸县葛氏的简称。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都来自琅琊诸葛氏,却为什么分别投奔了蜀国、吴国和魏国呢?他们的经历和结局如何呢?我们分别道来。

先说诸葛亮兄弟。

诸葛亮和诸葛瑾的父亲诸葛珪早逝。当时,诸葛瑾已经15岁,在古代已经到了自立,娶妻生子的年龄了。而诸葛亮才8岁,他们的亲弟弟诸葛均年龄更小。于是,诸葛瑾就留在了琅琊照顾家业,而诸葛亮和诸葛均被时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接到了豫章郡抚养。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诸葛玄丢了豫章太守之职后,依附了故友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和诸葛均就随同叔父去了荆州。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带着弟弟诸葛均,跑去了隆中,躬耕于陇亩之间。


诸葛亮的事迹举世皆知了。他号称“卧龙”,所以,又被称为“三国龙虎狗”中的“龙”,以管仲、乐毅自居。后经好友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在207年,诸葛亮投靠了刘备,献上隆中对,成为了蜀汉的开国元勋。

诸葛亮的亲弟弟诸葛均,长期跟诸葛亮生活在一起,也跟随诸葛亮一同投了刘备。

诸葛亮建议刘备外联孙权,共同抗曹;又帮刘备取荆州,得益州,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根基。诸葛亮位居蜀汉宰相之位,大权独揽。他为了兴复汉室,完成刘备遗愿,又屡次北伐。只可惜,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诸葛瑾敦仁持重位极人臣

诸葛瑾原本在家乡琅琊居住。黄巾之乱爆发,诸葛瑾为了躲避战乱,搬到了江东。后来,经过孙权的姐夫弘咨推荐,200年,诸葛瑾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诸葛亮当时在隆中,也曾被推荐给东吴和曹魏。但是,诸葛亮的志向是做管仲和乐毅。管仲掌有春秋时齐国的宰相实权,而战国时的燕国大将乐毅则率五国之兵攻下了齐国70余座城池。诸葛亮是要同时做宰相和大将军,掌控一国的政治和军事实权,所以,他既没有去东吴,也没有去曹魏。自此,两兄弟分别辅佐了不同的君主。

诸葛瑾在吴国,因为诸葛亮在蜀国位高权重的原因,立场十分尴尬。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赢得了孙权的信任,从长史、中司马做起,历任南郡太守、左将军之职,督公安,获封宛陵侯,假节;后又升任骠骑将军,

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受封大将军、左都护之职,领豫州牧,位极人臣。

诸葛瑾的地位是要次于诸葛亮的,因为被称为了“三国龙虎狗”中的“虎”。

诸葛瑾为人谦恭谨慎,得以善终。但是,他的儿子诸葛恪在吴主孙亮继位之后,作为辅政大臣,官至太傅,大权独揽,最后为权臣孙峻所杀,三族被诛。

还好,诸葛瑾曾经过继了一个儿子诸葛乔给诸葛亮做养子,这才留下了一支血脉。

诸葛诞淮南叛乱兵败死节

诸葛诞应该长期居住在琅琊,成年后顺理成章投奔了雄踞北方的曹魏。


诸葛诞因为与曹魏宗室夏侯玄交好,曾经被曹叡厌恶他们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被免官罢职。后来,曹芳继位,曹爽辅政,诸葛诞又跟随夏侯玄一起被重新启用,出任扬州刺史,获封昭武将军。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被杀,司马懿为了安抚曹魏旧将,加封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督扬州,封山阳亭侯。之后,诸葛诞跟随司马氏战东吴,平叛乱,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后因功又被封为高平侯,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能征惯战,屡立战功,但是其地位明显要低于诸葛亮和诸葛瑾,所以,又被称为“三国龙虎狗”之中的“狗”,即“功狗”的意思。

但是,诸葛诞因为好友夏侯玄、邓飏被杀,而反对司马氏的王凌、毋丘俭也被诛了三族,心不自安。司马昭知道诸葛诞不会支持司马氏,就逼迫诸葛诞造反,下令升诸葛诞为司空,并让其到京城任职。

诸葛诞自然知道司马昭的意思,在恐惧之下发动叛乱,并向东吴求援。最终,诸葛诞和前来救援的吴军文钦等人,皆被司马昭困于寿春。司马昭攻破寿春之后,诸葛诞逃跑途中被杀,并被诛灭了三族。


三国诸葛氏三兄弟,虽然分别投奔了魏蜀吴,但是,都做到了位极人臣,权倾一方的地位,将琅琊诸葛家族推向了巅峰。可是,除了诸葛亮之外,诸葛瑾和诸葛诞家族的结局都不好。即使是诸葛亮家族,也在魏灭蜀之战中,死伤惨重。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福兮祸之所倚”吧,三国龙虎狗三兄弟,也没能逃出盛极则必衰的铁律。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8. 诸葛家族有3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结局如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军阀混战,这是普通百姓的苦难,也是胸怀大志的人物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在其中琅琊诸葛氏就是乘势而起的家族之一,成为影响三国局势的顶尖士族豪强,《吴书》记载:“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1


乱世从来都是打破政治架构,进行权力洗牌的时候,多少名震天下、权倾朝野的家族在乱世洪流中烟消云散,东汉末年,刘氏皇权不振,高高在上的士族豪强们也得寻找出路。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直接推出袁绍、袁术两路诸侯争天下;像颍川荀氏人才众多,老一辈的“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新一代的“荀彧、荀攸、荀衍、荀湛、荀悦,当今无对”,可以四处下注,主推荀彧、荀攸辅佐潜力无穷的曹操,同时派出荀湛帮助袁绍,兵不血刃的夺得冀州,奠定袁绍一统河北四州的根基。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琅琊诸葛氏走的也是颍川荀氏的路子,四处下注,风云际会间依靠家中众多贤才飞黄腾达。

2
琅琊诸葛氏发迹于汉元帝刘奭时期,诸葛丰通晓儒家经典被选拔为郡国管理教育行政事务的官员,因为人刚正不阿闻名乡里。后来在老乡、时任御史大夫的贡禹举荐下,诸葛丰被召入长安,受到汉元帝赏识,担任司隶校尉,监察弹劾百官,不避权贵。汉元帝嘉奖诸葛丰的气节,加封他为光禄大夫,西汉后期三公九卿等高官都由光禄大夫升迁上来,眼看着诸葛丰就要飞黄腾达。但诸葛丰的脾气太直,得罪了外戚、勋贵,在众多谗言下遭到汉元帝疏远,最终被贬为庶人。自此以后琅琊诸葛氏就没出过职位太高的官员,直到东汉末年诸葛亮这辈人的时候。

一般说法是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但这其实是不对的。同一个父亲的三兄弟,大哥诸葛瑾在孙吴,二弟诸葛亮、三弟诸葛均都是蜀汉的臣子;至于在魏国效力的是诸葛亮的同族兄弟诸葛诞,双方关系就像曹操和夏侯惇、曹仁他们一样。



诸葛亮这一支,三弟诸葛均官至蜀汉长水校尉,在历史上就是个小透明,主要说说大哥诸葛瑾和二弟诸葛亮。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兖州泰山郡丞,但在诸葛亮幼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又赶上曹操报父仇征讨徐州,为躲避战乱,诸葛亮兄弟被叔父诸葛玄接到了荆州,在此地学习耕读,等待出仕的时机。

老大诸葛瑾比诸葛亮大7岁,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后,诸葛瑾成了诸葛家的顶梁柱,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前往江东寻找机会。从才能上来说诸葛瑾并不是顶尖的,但为人温厚诚信、说话还好听,非常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因此到江东不久就结交了孙权的姐夫弘咨,被举荐到孙权身边任职。孙权不是一位好伺候的老板,有些刚愎自用,还性格多疑好猜忌,杀戮手下,但诸葛瑾却总能把握住孙权的心思,谈话、谏言总能说到孙权心里去,用孙权自己的话说“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

因为诸葛瑾在孙权这的特殊地位,一些人不好说的话会求诸葛瑾转达,一些得罪了孙权的人也会让诸葛瑾帮着开脱一下,因此诸葛瑾在孙吴集团中人缘很好,一路发展顺风顺水,跟着吕蒙、陆逊等人蹭功劳,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去世,这时他的长子诸葛恪已经是东吴重臣了。




3
诸葛瑾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去了蜀国,诸葛融就是一个好吃好玩、喜好奢侈生活的世家子弟,都没啥可说的,唯独诸葛恪十分出色。

诸葛恪属于神童,从小就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受到孙权喜爱,刚成年就是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成为太子孙登的东宫幕僚领袖,属于孙权为自己儿子培养的肱股之臣。和父亲诸葛瑾不同,诸葛恪为人锋芒毕露、固执己见、好和别人争论,就是陆逊、张昭等东吴重臣以及皇亲国戚们,常常被他弄得很没面子,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也是他最终被杀的重要因素。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陆逊死后,诸葛恪接替成为大将军,领荆州事;赤乌十四年(公元251年),孙权重病不能理事,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太傅辅佐年幼的太子孙亮,托付除生杀大权外的一切权力;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逝,诸葛恪成为托孤大臣之首、太傅,掌握军政大权,革新除弊、广施德政,受到众人拥护。

神凤元年十二月的东兴大捷是诸葛恪人生的转折点。当时魏国权臣司马师趁东吴皇权更替的时机,派出15万大军伐吴,诸葛恪率军4万迎敌,雪夜大破魏军,魏军死者数万人,魏将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人在乱军中落水而死。东兴大捷后,诸葛恪因功进封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威望如日中天,但在无数荣耀中诸葛恪变得骄傲自大、独断专行、不听劝阻。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不顾东吴国力和众人阻拦,草率的征发二十万人伐魏,最终毫无战果、大军伤亡过半;战败后诸葛恪不检讨自己,反而越发专横,任意杀戮大臣、撤换官员,渐渐失去人心。

吴国国主孙亮一直忌惮诸葛恪专权、吴国宗室孙峻和诸葛恪争权,两人联手,利用诸葛恪被众人嫌恶的机会,设下“鸿门宴”,将诸葛恪乱刀砍死在宫中,最终诸葛恪被夷灭三族,诸葛家在江东发展的这一支就死光了。




4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是自谦之语,实际上当时他属于荆州上层权贵阶层。自从诸葛氏搬到荆州之后,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望族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诸葛亮自己娶了荆襄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通过联姻的方式建立起了庞大的关系网,诸葛亮和荆州权势人物刘表、蔡瑁、蒯良、蒯越、黄祖等人都是亲戚,诸葛亮的“耕读”只是坐观天下、以待明主的手段。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兵败逃奔荆州刘表处,在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等人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打动诸葛亮,诸葛亮献出“三分天下之计”为刘备势力的发展定下了基调,自此君臣相得,日渐亲密。此后赤壁大战、夺取荆州益州、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北伐中原、病逝五丈原,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就不一一细说了,主要讲讲诸葛亮的身后事。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养子诸葛乔,亲子诸葛瞻。前文说过诸葛乔是诸葛瑾的二儿子,诸葛亮结婚后近三十年一直无后,因此就将哥哥的儿子过继了过来。诸葛乔才能不如哥哥诸葛恪,但性格很好,诸葛亮对他期望很高,严格培养,北伐的时候将其带在身边参赞军务,让诸葛乔和普通将士们同甘共苦,进行转运粮草的工作,可惜诸葛乔25岁时英年早逝,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病死在军中。

诸葛乔有一个儿子诸葛攀,在蜀汉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诸葛家族在东吴的一支被诛灭之后,诸葛攀认祖归宗,好承袭诸葛瑾的血脉,可惜诸葛攀也早死,没建立什么功业。诸葛攀的儿子叫诸葛显,普通人一个,蜀国灭亡后,被魏国迁徙到河东地区居住。



诸葛亮亲儿子叫诸葛瞻,这是诸葛亮46岁时才有的孩子,是老来得子,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诸葛瞻从小就才思敏捷,再加上家学渊源,诸葛亮的遗泽庇护,在蜀汉的官途是走的很顺的,17岁娶公主,为骑都尉;18岁担任羽林中郎将、侍中;33岁就已经是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34岁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蜀汉国事。总体来说诸葛瞻政务才能出色,军事才华非常一般,和平年代是个好官,可惜生逢乱世,于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灭蜀之战中,诸葛瞻和长子诸葛尚以死报国,战死于军中,时年37岁。

诸葛瞻两个儿子,长子诸葛尚精通兵法、武艺出众,在抵抗邓艾进攻的时候是先锋官,多次打退敌军进攻,独自击败邓忠、师纂两个敌将,可惜个人勇武难以改变大局,战死于绵竹,死时才29岁。诸葛瞻次子叫诸葛京,诸葛瞻殉国的时候,诸葛京年龄太小,躲过一劫,蜀国灭亡后,诸葛京被迁移到河东地区居住;西晋一统天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拉拢人心,要启用一批蜀汉后人,作为诸葛亮唯一活着的直系血亲,诸葛京自然入选,先后任郿县县令、东宫舍人、江州刺史。



诸葛诞剧照

最后说说诸葛诞,他很早就加入曹魏任职,先后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魏明帝曹叡掌权后,觉得诸葛诞沽名钓誉就把他免职了。但因为和曹爽亲信夏侯玄、邓飏是好友,因此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后,诸葛诞又被曹爽重用,提拔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按说诸葛诞应该是曹爽的人,但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高平陵事变、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凌之叛、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之叛中,诸葛诞实际上是站在了司马家这边,在司马氏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平步青云,任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成为魏国重臣。

要不怎么说人性复杂呢,诸葛诞为司马氏立下大功,但他却又是曹魏的忠臣,随着司马氏一步步铲除异己,加快篡权夺位的步伐,特别是眼见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惨死,诸葛诞开始在淮南地区积蓄兵马钱粮,准备起兵反抗。甘露元年(256年),司马昭派贾充试探诸葛诞对于曹魏禅让给司马家的态度,诸葛诞怒斥贾充枉顾国恩,并称“我愿为国家而死”;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任命诸葛诞为司空,想要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诸葛诞的兵权,诸葛诞直接起兵反抗。诸葛诞虽然很得民心,但因为策略失误,再加上是以寿春一地对抗整个北方,在抵抗近一年之后,耗光粮草,战败被杀。当时诸葛诞麾下数百人被俘,为了逼降他们,在刑场上每杀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全部追随诸葛诞而去。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司马昭对于诸葛诞的反抗深恶痛绝,下令诛灭其三族,但诸葛诞的儿女却逃过一劫。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之前,将唯一的儿子诸葛靓送往吴国当人质,以换取东吴的支援,诸葛靓自然没有和父亲一起被杀。诸葛靓很早就以性格方正、才能卓著而名闻天下,在诸葛诞死后,受到东吴重用,一路官至吴国大司马,天纪三年(279年)晋灭东吴之战,诸葛靓无力回天,吴国灭亡后过起了隐居生活。诸葛靓和晋武帝司马炎是发小,两人感情很好,司马炎曾经亲自去请诸葛靓出来做官,但因为杀父之仇,诸葛靓终身不仕晋朝。

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第三个儿子司马伷当正妻,先后生下了琅琊王司马觐、武陵王司马澹、东安王司马繇,而琅琊王司马觐的儿子是司马睿,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也就是说诸葛诞被司马家所杀,他的曾外孙却坐上了司马家的皇位,真是造化弄人。

诸葛靓的两个儿子诸葛颐和诸葛恢,因为和琅琊王一脉的姻亲关系,在东晋受到重用,诸葛颐任九卿之一的太常;诸葛恢更牛,历任侍中、左民尚书、武陵王师、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散骑常侍、尚书令等职,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成为辅佐晋康帝司马岳的顾命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