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每张面值100元,年贴现率5%,理论价格多少??

2024-05-16

1. 2011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每张面值100元,年贴现率5%,理论价格多少??

100/(1+5%)=95.24

2011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每张面值100元,年贴现率5%,理论价格多少??

2. 发现2014年12月20日贴现一张票面面额为50000元,利率为10%

票据面额=10000元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额+票据利息
                 =10000+10000*6%/2
                 =10300(元)
票据到期日=3月23日+6个月=9月23日
票据贴现天数=30+30+31+31+23-1=144(天)(指票据贴现日至到期日之间的自然天数)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日贴现率*贴现天数
          =10300*(8%/360)*144
          =329.60(元)
企业实际得到款项=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10300-329.60
                            =9970.40(元)

相关知识:
       贴现利息是持票人以未到期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同意给予现 款,但银行要根据贴现率和承兑汇票的剩余天数,计算并从汇票金额中先行扣收一部分款项,这部分被从承兑汇票金额中扣收的金额就是贴现利息。 
       实付贴现金额是指汇票金额(即贴现金额)减去应付贴现利息后的净额, 即汇票持有人办理贴现后实际得到的款项金额。
       按照规定,贴现利息应根据贴现金额、贴现天数(自银行向贴现单位支付贴现票款日起至汇票到期日前一天止的天数)和贴现率计算求得。
         贴现利息额=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天数/360  
              (贴现率一般为年贴现率,换算成日贴现率,一年按360天计算,日贴现率=贴现率/360)
         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这里,贴现天数的计算,按自然日历天数计算,算头不算尾。例如5月14日-9月21日,自然日历天数为,5月算18天,6月算30天,7月算31天,8月算31天,9月算20天,即:贴现天数=18+30+31+31+21-1=130天)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年贴现率 ÷360 
        实际付款金额=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3.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 )。

半年以180天计,假设年利率为M
贴现金额=票面金额*M/2
M=1.9%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 )。

4. 银行买进一张未到期票据,票面额为1万元,年贴现率为10%,票据50天后到期,则银

付现金额=票面金额-贴现息 贴现息=票面金额X贴现利率X天数/360 付现金额=10000-10000X10%X50/360≈9861.11票据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公司债券、发票、提单等;狭义的票据,即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包括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是指出票人签发并约定在见票时或者指定日期无条件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票据是指出票人依法签发的,由其本人或指示他人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即可以代替现金流通的一些有价证券。广义的票据是指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债券、股票、提单、国库券、发票等。狭义的票据,仅指以支付款项为目的的有价证券,即出票人根据票据法签发的无条件自行支付确定的金额或者委托他人无条件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支付确定的金额的有价证券。在中国,票据是汇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支票和本票(银行本票)的总称。拓展资料:票据一般是指出票人在商业上发行的,无条件同意自己支付一定金额或者无条件委托他人,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有价证券。有汇票、本票、支票、提单、存单、股票、债券等。票据是代表一定金额货币债权的证券,即货币证券。证券是一种证书,代表财产或债权的所有权,并以一定的金额记录。有价证券可分为物权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等。其中,货币证券代表一定数量的货币债权,可以在法定范围和条件内流通。然而,货币安全不是货币本身。它不具有法律规定的货币的强制性普遍效力。它只有在法律的特殊范围和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由于票据属于货币证券,代表一定数量的货币债权,具有流通功能,因此有可能发挥其交换、支付、结算、信用等基本功能。因此,货币证券是票据的基本属性之一。

5. 某企业5月10日将一张面值为10000元,出票日为4月20日,票面利率为12%,期限为30天的票据向银行贴现

正常情况下,票据到期本息=10000+(1+12%*30/360)=10100
(我给你按一年360天算了,这样容易算.一般固定利率的票据是一个月按30天算,一年按360天算,但也有例外.)
5月10号去贴现能拿到的钱=10100/(1+9%*10/360)=10074.81
这样的话,你的贴息就是25块多点.

某企业5月10日将一张面值为10000元,出票日为4月20日,票面利率为12%,期限为30天的票据向银行贴现

6. 某企业2010年5月10日将一张面值10000元出票日为2010年4月20日,票面利率为6%, 期限30天的票据向银行贴现。

计算过程如下:
票据到期值=10 000+10 000*6%*(1/12)=10 050元
贴现天数=10天
贴现息=10 050*8%*(10/360)=22.33元

7. 一张票据面额为2000元,60天后到期,年贴现率为10%,问银行向持票人的付现额为多

面额-面额*到期时长/360*年贴现率=2000-2000*60/360*10%=1966.67元
贴现利息=票面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票据到期值=面值+利息
贴现期=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
例如:
利息=1000×10%÷360×60=16.67元
贴现利息:20000×10%×90÷360=500元
可得现金:20000-500=19500元

扩展资料:
用公式表示即为:
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或者 年贴现率÷360
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凡是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贴现利息

一张票据面额为2000元,60天后到期,年贴现率为10%,问银行向持票人的付现额为多

8. 贴现债券的票面面值为1000元,而票面年利率为4.8%,期限为5年,则发行价格是

发行价格是806.45元。贴现债券的票面面值为1000元就是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年利率*期限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年利率*期限=本金*(1+年利率*期限)=贴现债券的票面面值本金=贴现债券的票面面值/(1+年利率*期限)=1000/(1+4.8%*5)=1000/1.24=806.45元发行价格就是本金发行价格不一定就是票面值,它可以低于或高于票面值发行,所以有一个发行的行市问题,按照国债发行价格与其票面值的关系。国债的发行价值,就是政府债券的出售价格或购买价格。可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三种发行价格。平价发行(AtPar)也称为等额发行或面额发行,是指发行人以票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的发行方式。以票面价值作为价格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票面价值是有价证券票面上标明的金额,由发行者规定。发行价格(也称行市)是证券公开发行的销售价格。发行价格的高低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在票面价值确定后,发行价格将依据市场的利率、证券的利率水平、发行者信誉和资金供应状况来确定。发行价格总是围绕票面价值上下波动。当发行价格低于票面价值时,为折价发行;发行价格高于票面价值时,为溢价发行;只有当发行价格等于票面价值时,才是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又称“低价发行”,“高价发行”或“溢价发行”的对称,发行债券时,发行价格低于债券票面金额,到期还本时依照票面金额偿还的发行方法。正常情况下,低价发行可以提高债券的吸引力,扩大债券的发行数量,加快发行速度,有利于发行者在短期里筹集较多的资金。当然,它仍然受到发行者和代理机构的信誉及债券利率高低的影响,低价发行时,发行价格低于票面金额,其差额部分实际上便增大了发行成本,倘若不同时降低利率以作为折价发行所造成的发行收入的减少的补偿,则低价发行与提高债券利率的效果相同,势必增加发行者的负担。但低价发行,虽能暂时吸引相当数量的投资者的认购,但过低的发行价格,往往意味着公司经营不利和前景不乐观,这不仅会导致流通市场上股票价格的跌落,损害原有股东的利益,而且对发行公司以后的发行与经营不利,所以低价发行也存在一定的不利之处。溢价发行亦称增价发行,是证券的一种发行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发行证券时,以高于证券票面金额的价格出售证券,到期按票面金额偿还。采用溢价发行的证券,收益率通常较高,使投资者有利可图。投资者实获利息,是票面利息扣除偿还差额(发行价格与偿还价格之差)之后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