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大门敞开,吉利难逃“真香定律”?

2024-04-28

1. 科创板大门敞开,吉利难逃“真香定律”?

作者:程天琦、编辑:王瑞
核心观点:
1、吉利搭上了回归A股的改革顺风车。
2、科创板能给具有科技潜力的企业提供更“触手可及”的融资机会。
3、部分新势力车企似乎远未能“够得着”科创板,但其上市前景并不悲观。
4、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均已开始“抢滩”科创板。
2007年,和港股“新婚”不久的吉利汽车信誓旦旦许下誓言:不可能回归A股!
如今,吉利也难逃“真香定律”,或将成为第一家回归A股科创板的车企。
6月1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
“吉利股价一定会被炒上天。”亿欧科创主编常亮表示,A股股价一向比港股溢价更多,科创板股票一定可以卖得掉,且卖得很贵。
科创板成立于2018年11月5日,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板。截至2020年6月23日,已有11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有20家汽车相关企业。

2020年3月27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更新了三大上市要求:行业、科创、市值与财务。三者与企业的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市值、主营相关的发明专利密切相关,没有一定硬实力的企业是难以达标的。
在科创板上市的20家汽车业相关公司均为上游中小型企业,平均市值仅为127.9亿元。截至目前,还未有主机厂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出现,吉利汽车或将成为第一家“吃螃蟹”的汽车制造商。
吉利何以回归A股?
吉利搭上了回归A股的改革顺风车。
根据之前的要求,已经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注册地在境外,经营地在境内)若要登陆科创板,市值不得低于2000亿元。截至6月23日14时,吉利的总市值仅为1205亿港元(1100.3亿元人民币),与上市门槛相差甚远。
不久前的一次调整,为吉利带来转机。4月30日,证监会将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市值门槛降至200亿元人民币。但要求申请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且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从2000亿元到200亿元,科创板的市值门槛直接打了一折,吉利顺理成章达到了标准。但一个新的疑问出现了:吉利的技术力、创新力、竞争力达到标准了么?
依靠“买买买”,吉利已经建立起多维能力。
2010年3月,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获得后者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在沃尔沃收购方面获益良多的吉利此后又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收购莲花汽车、太力飞行汽车、入股戴姆勒等。这一系列操作使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更进一步。
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占销售额的6%。在2019年申请且公布的发明专利企业榜单中,吉利以633个发明公开量位居车企第四位,也是前五名中唯一上榜的自主品牌车企。
在竞争力方面,吉利也有发言权。
2019年,吉利实现营收974亿元,净利润81.9亿元;全年销量达136.2万辆,连续3年摘得自主品牌销量桂冠,其体量足以与头部合资品牌“掰手腕”。
经过年初的疫情冲击,吉利很快重返正轨。其2020年1-5月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市场份额达6.7%,位居中国乘用车市场第四位。

“吉利既是中国本土品牌龙头企业,又是充分国际化的企业。”吉利相关人士向亿欧汽车表示,公司拟回归科创板既有利于巩固和凸显自身独特优势和地位,也能更好地嫁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资源,助力公司未来长期发展。
“吉利作为活跃和创新型的民营整车企业回归科创板,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市场更具国际化视野和吸引力,更能为中国具有国际化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起到资本助力作用。”凯联资本联合创始人李哂时认为,中国企业的未来机会在于创新能力和全球化能力。
科创板为何“真香”?
科创板让中国汽车业看到了新的机会。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但截至今日,合资品牌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2020年前5个月,中国品牌销量仅占乘用车市场的37.1%,累计销量前五的厂商中仅吉利一家中国品牌。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企实现超车的新赛道。但就当下而言,在特斯拉面前,中国车企“一个能打的都没有”。2020年前5个月,特斯拉Model 3在华累计销量达3.1万辆,排名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第一位,接近第二名与第三名的销量之和。

美国东部时间6月10日,特斯拉股价报收1025.05美元/股,以1900.15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第一车企,并一直保持至今。
特斯拉股价飙升的动力来自科技创新。
早期,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硬件使用的是英伟达芯片,但其不甘受制于别人,最终自研推出算力更强的芯片。同时,特斯拉的软件功力日益增长,在最新发布的V10.2车机版本中,特斯拉已实现当下最全面的消费级自动驾驶。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相当于十几个科技初创企业的结合体。”
以特斯拉为鉴,中国汽车业亦需要走上“软硬”实力兼修的道路。科创板,为包括吉利在内的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科创板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硬性条件规定,不仅推动传统企业加速转型,还促使新型科技企业强化创新能力。此外,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其科技属性和企业实力的认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同时,科创板能为具有科技潜力的企业提供更“触手可及”的融资机会。
“打通境内A股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有效提升公司资金实力,补充公司未来布局‘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等战略发展所需资金。”吉利方面表示。
谁够得着“科创板”?
在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之外,造车新势力们心中也燃起了登陆科创板的小火苗。
“连续亏损16年的特斯拉依然能够长期在美股融资,中国科创板对于盈利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常亮表示,“造车是一项回报周期极长的产业,若不能够给造车新势力提供很好的融资渠道,中国也不会有特斯拉般强大的车企。”
4月29日,蔚来中国获合肥70亿元的投资,不仅脱离了资金短缺的困境,还摇身一变为“地方国企”。这70亿元并非那么好挣,双方在协议中明确指出:蔚来需在2025年前在中国二次上市。
“蔚来中国落地后将打开人民币融资渠道。”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此前的财报会议商也表示,从蔚来中国角度而言,其当然具备在中国资本市场IPO的可能性。
对于连年亏损的蔚来而言,上市门槛较低的科创板几乎是唯一选择。
截至美东时间6月22日收盘,蔚来市值为87.11亿美元(约616.4亿元人民币),蔚来在市值方面已达到科创板上市门槛。同时,蔚来手头不乏黑科技,其换电技术是技术力、创新力的最好体现。不过,蔚来的市场竞争力是否达标仍有待商榷。
2018年,蔚来销量还能与特斯拉中国基本持平。但到了2019年,前者销量仅为后者的一半。销量停滞不前使其亏损进一步扩大。蔚来2019年净亏损高达114.1亿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蔚来资产负债率达到142.7%,已然资不抵债。
所幸,情况已有所好转。2020年5月,蔚来交付新车3436辆,同比增长215.5%,打破了蔚来月度交付纪录。目前已交付超过4万台的蔚来,取得新势力第一宝座。李斌表示,今年二季度蔚来有望实现首次季度盈利。
当然,蔚来并非唯一试图登陆科创板的新势力。
合众、云度、奇点、前途等造车新势力此前也均表达过登陆科创板的意愿。
分析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作为一个尚未盈利的群体,造车新势力通过上市募资缓解量产的资金压力,登陆美股或者科创板是造车新势力难以回避的抉择。”
部分新势力车企似乎远未能“够得着”科创板,但其上市前景并不悲观。
“除了生物医药类,还没有亏损的企业登陆过科创板。”常亮认为,亏损的造车新势力若要登陆科创板,需要等待有关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李哂时认为,整车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企业团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巨大的资本助力,“数百亿人民币只是个起点”。他相信,二级市场将为整车企业的成长提供支撑。
除了主机厂,不少汽车零部件厂商也对科创板“跃跃欲试”。
3月13日,均胜电子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拟对旗下智能车联业务运营主体宁波均胜普瑞智能车联有限公司和 Preh Car Connect GmbH重组后分拆上市。不出一个月,均胜电子子公司均普智能在3月31日确定IPO板块为科创板。
3月31日,孚能科技成功过会,或将成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6月1日,与丰田紧密合作的亿华通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欲募资12亿元,主要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6月2日,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公司敏芯微确认将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均已开始“抢滩”科创板。
中国车企准备好了吗?
科创板既是美味的萝卜,也是严酷的大棒。
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来说,科创板上市门槛较低。但上市意味着需要定期对外披露公司的主营业务、财务状况等信息,并时刻接受外界监督,这并非一件易事。
蔚来有前车之鉴,其在纽交所募资数十亿美元,但因为在财报中透露巨额亏损,其股价一度逼近1美元的退市红线。
另外,“板”如其名,科创板上市最重要的条件是“科技创新”。
企业在上市前,如果其科创属性不符合既定评价指标,但自认为短期内可以满足,可以提交至科创板咨询委判断。其最终上市后,若没能实现当初立下的“Flag”,则会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开板初期市场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
“登陆科创板只是一个起点。”李哂时认为,一家企业优秀与否,更多取决于企业创始团队和管理团队的正确发心和更大的格局、在企业经营中的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在机会来临时的把握能力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科创板更像火箭推进助力,企业发展最终要靠团队的长跑能力。”
科创板大门敞开,中国车企真的准备好了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科创板大门敞开,吉利难逃“真香定律”?

2. 海康威视萤石上市麻烦根据目前海康威视萤石的公告看,预计多久可以上市?上市估值预计多少?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公司”或“上市公司”)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萤石网络”)至科创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分拆上市”)。公司已于2020年4月23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的议案》,并于2020年4月25日披露《关于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的提示性公告》(以下简称“《提示性公告》”);于2021年1月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所属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议案》《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议案》等相关议案【摘要】
海康威视萤石上市麻烦根据目前海康威视萤石的公告看,预计多久可以上市?上市估值预计多少?【提问】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公司”或“上市公司”)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萤石网络”)至科创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分拆上市”)。公司已于2020年4月23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的议案》,并于2020年4月25日披露《关于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的提示性公告》(以下简称“《提示性公告》”);于2021年1月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所属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议案》《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回答】
这些公告我都能看到,能不能具体回答我的问题【提问】
萤石上市对海康的估值大概能够提升200亿,也就是4%. 萤石海康目前控股60%,萤石网络 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的 净利润分别为 0.37 亿元、1.19 亿元、2.60 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利润2.73亿,预估2020年乐观计算4亿,2021年6亿,增速还是很不错的,给与科创板上市估值50倍,上市以后上涨到100倍PE,也就是600亿以上的市值,原先2020年4亿利润,60%股权,按海康2020年40倍市盈率算,也就贡献市值96亿【回答】

上市时间暂未公布出来,要等官方通知【回答】
根据以往经验,预计多久上市【提问】

3. 一周内七家公司终止IPO,这些企业为何要终止审核?

注册系统中有7家公司终止了IPO。今年以来,已有16家公司终止了审计。IPO审核的步伐似乎在收紧。
此前,国务院特别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开会明确将2021年IPO发行节奏写入六大工作安排,可能成为一大“注脚”。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要终止审计呢?注册制审核的趋势又变了吗?本周《红周刊》封面文章《IPO  闸口 " 收紧 "》将为投资者详细解读。
七家公司在一周内终止了首次公开募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严忽松',这是不可能的
本周以来,首次公开发行审核注册制度并不乐观。
深交所官网显示,本周,创业板上有三家公司终止了IPO,具体如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上交所官网显示,本周,科创四家公司板终止了IPO,具体如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从终止原因来看,本周终止审核的7家公司都是撤回申请的保荐人,也就是全部自愿撤回。2021年以来,注册制审核下的公司有16家,那么注册制审核到底是变了,还是另有原因?
自2021年以来,注册系统已终止首次公开发行公司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记者,更多公司未通过或终止审计的现象可能与季节性原因有关,即“业绩不佳”和“业绩优秀”分别出现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当时提交审计材料的‘业绩不佳’公司聚集在一起。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注册制度和审计制度都将保持公平的审计标准,不可能“突然严忽松'
主动退出
IPO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一般来说,初始企业终止IPO过程时,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报告期内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二是报告项目发生异常变化,无法合理说明原因;三是未能回复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四是申请材料未及时更新,导致到期三个月后财务信息自动终止;第五,经营战略和上市计划的调整;第六,合规问题没有解决,影响发行条件。以本周被终止的IPO公司为例,他们的业绩并不是很稳定。比如世宇科技2018年净利润也实现了26.17%的同比增长,而2019年同比下降1.42%;另一个例子是徐辉设计。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3.86%,2019年同比下降至27.31%。这种不稳定性在瑞信威尤为明显。2018年,公司净利润亏损达到27870.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738.12%,到2019年同比增长118.7%。
当然,净利润的表现只是这些公司的冰山一角。
7家终止IPO公司近两年业绩(单位:万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事实上,其他因素,如会计政策调整的合规性和增长的充分性,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例如,《红周刊》最近发布了一份文件,声明徐辉设计被终止或有警告。在文章《徐辉设计被终止上市早有先兆,调整会计政策增收,暴露成长性不足》中,逐一指出了徐辉,收益设计通过会计政策调整增加应收账款,增长潜力有限等问题。
文章指出,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和2020年1月至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徐辉设计录得营业收入分别为1.87亿元、2.10亿元、2.49亿元和8895.02亿元;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分别为2163.81万元、5925.81万元、7544.4万元和1940.19万元。2017-2019年,在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上升的同时,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上升较快,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2017年至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9158.47万元、1.24亿元和1.65亿元,分别占总资产的41.91%、46.59%和46.9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9.00%、59.10%和66.14%。应收账款不仅占总资产和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增长速度也快于总资产和营业收入。此外,徐辉设计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于可比公司。同时,徐辉设计2020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比例也很高,等等。
再比如,集美新材料被指存在最大供应商持续借款、应收账款预期比例持续上升等问题。然而,世宇科技对海外客户销售额的明显下降也受到媒体等的质疑。当然,除了终止IPO的公司,还有被停牌的公司。比如1月21日汇川物联IPO停牌。《红周刊》记者发表了四篇文章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汇川物联专利靠 " 外购 " 研发数据闹 " 乌龙 " 有虚构交易嫌疑》发表于2020年9月12日,《汇川物联借应收账款计提 粉饰业绩;多版本财务数据下业绩 真假难辨》发表于2020年9月19日,《汇川物联将财务差错甩给联通、移动等运营商,公司性质上演 " 罗生门 ",拿完补贴转身变脸》发表于2020年12月12日,《专利事项暴露汇川物联 " 隐秘 ",三季度净利率不降反增有异常》发表于2020年12月19日),《红周刊》记者提问的问题
红周刊提问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焦点一:专利问题
《红周刊》发表于2020年12月19日:《专利事项暴露汇川物联 " 隐秘 ",三季度净利率不降反增有异常》
1.外包专利签约协议:《红周刊》质疑汇川物联,有13项发明专利,其中11项与核心AI远程视频测量技术相关,但只有3项是自主开发申请的,其余10项发明专利全部通过外包获得。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四条的相关规定,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应在5项以上的发明专利(包括国防专利),而主营业务收入在汇川物联,的发明专利只有3项,明显不符合在科技创新局申请发明专利的资格要求。
上交所询问后,其法律意见称,他与闽江大学的合作双方已签订了一份具体的R&D项目合同,该合同规定其中的“专利申请权”归汇川物联所有
之后解释说‘这些专利没有单独签订专门的项目开发协议或者专利权属协议’。那么,双方到底是签了协议还是没签?
2.独立的R&D:在汇川物联,的13项发明专利中,有10项是通过外包获得的,其余3项发明专利在对询证函的回复中有所陈述,其余3项发明专利是通过“独立的R&D”获得的,R&D方法都是“独立的R&D”。《红周刊》记者查询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及跨国专利信息查询网站,发现:
(1)‘基于双光学同轴的远程测距系统及其测距激光点定位方法’据记者查询,该专利的发明人梁笃国、曹宁,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专家同名;后一项专利的发明人赖爱光,是科协,福建省,的前副主席和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也就是说,他不是物联,汇川的雇员
(2)名为“远程测距终端、方法和系统”的专利的两个发明人不是物联,汇川的雇员
那么,物联,汇川的上述专利中所谓的“独立研究和开发”似乎有失实陈述的嫌疑。
问题焦点2:企业的性质
《红周刊》发表于2020年12月12日:《汇川物联将财务差错甩给联通、移动等运营商,公司性质上演 " 罗生门 ",拿完补贴转身变脸》
R&D在物联, 汇川的投资有点低。如果物联, 汇川是软件企业,不符合科技创新板上市要求。因此,该公司将自己归类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的“物联网”,称其不再适用《暂行规定》关于软件企业R&D投资比例的要求。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1.汇川物联市获得“软件企业规模奖”奖励“软手”。报告期内,连续几年获得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奖”。
2.汇川物联多次收到“支持云补贴”项目资金,只能由软件企业申报。
3.根据福建软件行业协会网站披露的信息,从2017年到2020年,物联, 汇川连续四年被评为“软件企业”。
问题三:大客户依赖严重,公司独立性不足
1.福建省三大通信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物联, 汇川,主营业务收入的89.99%、97.18%、98.58%和97.92%;
2.汇川物联与通信运营商的整体平均占比逐年下降,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的平均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14%、2.38%和7.56%。
显然,汇川物联严重依赖大客户,在运营上独立性明显不足。
这些IPO被终止或暂停的公司能否东山再起?犹未可知。

一周内七家公司终止IPO,这些企业为何要终止审核?

4. 吉利凭什么登陆科创板?

吉利此次IPO将是中国整车企业在科创板的第一股,科创板顾名思义推动科技创新,在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无论是灵活性还是热度都远远高于A股主板市场,而吉利作为一个传统车企,到底是凭借什么科技成果在车企之中第一个登陆A股科创板。
文丨AutoR智驾??王硕奇
相比刚刚登陆美国纽交所的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IPO似乎没有在汽车行业产生太大的影响。
中国A股市场共有28家整车企业,事实上似乎也不缺再多一家整车企业。
但是人们忘了问一句,吉利为何登陆科创板?而不是A股主板?
美股昨日的科技股迎来崩盘,包括苹果、特斯拉在内的科技企业遭遇重挫,而今日的A股的表现随着美股也走出了一波跌势,但是又有所不同,投资者保持了相当的冷静和克制,截止收盘上证指数仅仅下跌0.87%,而电气、半导体等科技板块还实现了增长。
中美股市的变化,让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在资本市场有了此起彼伏之感。

9月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吉利汽车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受理”,这意味着吉利有可能在近期完成挂牌上市,它意味着吉利这家市值逾千亿港币的港股车企或将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整车企业。
吉利汽车以一家民营整车企业登陆A股科创板别有意味,换个角度可以说,这是终于有一家传统车企成功从制造业转型成为科技公司。
这可以视为一种标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科创板对融资项目的主营业务是有要求的,并非所有有前景的项目都可以登陆科创板。
根据吉利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吉利汽车此次回归A股的初始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1,731,666,448股,占发行后股份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5.00%。
吉利汽车本次、计划募集资金200亿元,将用于建设投资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前瞻技术研发项目、产业收购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汽车企业已有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和比亚迪。
吉利在哪些方面让自己具备了登陆科创板的条件了呢?
吉利的现状
目前吉利汽车在港股市值高达1200亿港元。吉利汽车已经连续3年成为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企业,今年1月-5月市占率达6.9%。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吉利汽车共有控股子公司56家、参股公司7家。其中境内控股子公司46家,境外控股子公司10家。
上述56家控股子公司中,共有一级子公司5家、二级子公司8家,三级子公司22家,四级子公司21家。
据其招股说明书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分别为935.53亿元、1073.35亿元、981.39亿元、371.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93亿元、124.63亿元、82.15亿元、23.01亿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整车上市企业中一汽夏利、众泰汽车、力帆汽车陆续被“*ST”,存在退市风险,原因在于债务爆雷。
中国汽车市场品牌生存状况两厢对比,可谓境遇两重天。

而在销量数据上,吉利汽车1-6月总销量为530446辆,行业排名第四、中国品牌排名第一。
领克品牌上市以来销量累计突破30万辆,成为中国高端汽车品牌一面旗帜。
今年受疫情影响也十分严重,但自4月以来,销量出现正增长,5、6月份,同比增长20%和21%,复苏态势良好。
不过吉利虽然复苏态势不错,并仍占据国产品牌第一名,但其23.01亿元的利润相比往年同期依然有大幅下滑,此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汽车产业的转型高投入时期可以补充现金流,保证研发资金的投入不会缩减。
吉利在科创板定位
不过话说回来,以吉利的体量和经营状况正常登陆A股主板并不存在问题,那为何选择了科创板这个上市企业相对规模较小的版块?
这里有必要对科创板有个大概的了解,科创板在2019年正式推出,是中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国内适应科技类企业资本增量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应的即是美国的纳斯达克。
科创板选择的企业有明确的要求: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从市场功能看,科创板主要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更加深度的融合。
其特点是并不限制首次公开募股的定价,亦允许企业采取双重股权结构。
科创板上市的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之后为20%,沿用T+1交易机制,但增设了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据财经媒体数据,从今年年初至今,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价平均累计上涨107.87%。其中,累计涨幅最高的为沪硅产业(688126),涨幅达979.69%。包括沪硅产业在内,有21只科创板个股股价累计涨幅超200%。
此外科创板本身具有一定灵活性优势,其审核速度在不断加快,审核时间更明确,审核更加透明。同时,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科创板的股权激励条件范围也在放宽。
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显示,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为符合下列标准之一便可敲开科创板的大门:“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或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此次吉利汽车选择的上市标准即为:“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但根据上交所最新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应来自以下七个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高端装备领域;
新材料领域;
新能源领域;
节能环保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
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对比下来,吉利所属的汽车制造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条件,仅仅和新能源有关联,但似乎也和高端装备领域、节能环保领域和新材料领域均有关联。
汽车产业的外延在今天已被无限放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底“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更聚焦于大出行生态领域的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的产业投资,并计划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时空服务等领域展开布局,逐步实现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
从这个角度看,吉利与科创板可谓十分搭拍。
吉利的“天地一体”科技布局
目前吉利的科技的布局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分为新能源、出行、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方面,吉利旗下有几何品牌、高端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有消息指Polestar计划大幅扩展在中国的门店,纯电动轿车Polestar 2已经在中国交付,在8月欧洲挪威市场打败了特斯拉的Model 3成为当地第一品牌;
6月,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直租出行平台“小灵狗出行”获6.87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该轮融资将用于加大研发测试、加大智能系统和车联网相关技术投入、主机厂合作拓展、城市布局和渠道拓展等。

目前,吉利已在全球建立起五大工程研发中心,每年投入数百亿研发费用,与沃尔沃、路特斯实现品牌协同、研发合作,以及供应链共享到技术标准融合,以欧洲豪华车标准打造出全新一代动力总成“吉利智擎”。

移动出行方面,目前,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出行北京公司注册资本新增至1.6亿元,增幅达220%,同时有消息称曹操出行方面正在推行对吉利“几何A”自动驾驶车辆的改装,3月已启动测试。
航天方面,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4月证实吉利将涉足“火箭”领域。
目前,公司旗下时空道宇自主设计研发的首发双星各分系统正样产品已生产齐套,关键载荷完成地面应用验证,即将转入卫星装配后的各项环境试验,并将于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搭载由航天科工研发制造的快舟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总投入累计超1000亿元,集团内部共有2万余名研发设计人员,专利总数达17677件。单是2019年吉利控股的研发投入就高达207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3%,这一指标已经处于国外品牌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智驾君认为,吉利此次登陆科创板的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作用结果。
天时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让我国金融市场期盼有一批优质的国内企业在A股上市。
地利是由于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金融开放,科创板的门槛也相对降低并且融资渠道便捷。
人和则是因为吉利自身正在向科技企业转型,又恰逢疫情的影响,需要更多的现金奶牛支撑。

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促成了此次吉利登陆科创板的契机。
近年来,汽车制造商不断高喊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出行公司转型,无意间,吉利此次登陆科创板暗合了这一趋势,它也昭示着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车型产品的竞争,融资能力、研发投入的持续性都决定着车企在这场百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转型中最终的结果是继续状大一飞冲天还是被抛弃,无声无息地消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科创板交易规则

科技创新板交易规则如下:
1.价格限制:
上市前5日无涨跌幅限制,第6个交易日执行20%的涨跌幅限制。
虽然前五天没有涨跌幅限制,但有临时停盘制度:盘中股价首次较开盘价涨跌30%和60%,各停牌10分钟。
2.交易时间:
交易日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其中开盘价和竞价时间为上午9:15-9:25,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时间为上午15:05-15:30。
3.买卖原则:
申请买入时:单次申请数量应不少于200股,超过200股的部分可增加1股,如201股、202股。
卖出时:单笔申报数量应不少于200股,超过200股的部分可增加1股。余额不足200股时,应一次性申报卖出。
4.保证金交易
科创板上市首日的股票可以成为融资融券的标的股票,投资者可以进行融资融券。

科创板交易规则

6. 科创板挂牌上市需要哪些条件?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9年3月1日,发布的“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的通知”,对科创板挂牌上市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除了需要符合一般上市公司应该具备的条件外,需要满足科创板特有的条件如下:
发行人申请在本所科创板上市, 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0 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 5000 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0 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1 亿元;(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5 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2 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 15%;(三)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20 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3 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 1 亿元;(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3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3 亿元;(五)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40 亿元, 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将这五套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判断条件:

具体科创板条件,请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

7. 个人投资者想要开通科创板,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个人开通科创板需要什么条件?

个人投资者想要开通科创板,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8.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以下简称转板公司)符合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向上交所科创板转板上市?

转板公司申请转板至科创板上市的,首先应当在精选层连续挂牌一年以上,且最近一年内不存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全国股转公司)规定的应当调出精选层的情形。其次,转板公司申请转板至科创板上市,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注册办法》)第十条至第十三条规定的发行条件;(二)转板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最近3年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或者最近12个月受到全国股转公司公开谴责等情形;(三)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四)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五)公众股东持股比例达到转板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转板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众股东持股的比例为10%以上;(六)董事会审议通过转板上市相关事宜决议公告日前连续60个交易日(不包括股票停牌日)通过精选层竞价交易方式实现的股票累计成交量不低于1000万股;(七)市值及财务指标符合下述第二问规定的标准;(八)上交所规定的其他转板上市条件。第三,转板公司应当符合《注册办法》规定的科创板定位。转板公司应当结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对其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专项说明。保荐人推荐转板公司转板上市的,应当对转板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科创属性要求进行核查把关,出具专项意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