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别

2024-05-13

1. 协同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别

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论已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如优胜劣汰理论一样,是自然法则对人类的贡献。【摘要】
协同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别【提问】
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论已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如优胜劣汰理论一样,是自然法则对人类的贡献。【回答】
“协调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交集,是系统或系统内要素之间在和谐一致、配合得当、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总体演化过程。协调发展不是单一的发展,而是一种多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发展是系统运动的指向,而协调则是对这种指向行为的有益约束和规定,强调的是整体性、综合性和内在性的发展聚合,不是单个系统或要素的“增长”,而是多系统或要素在“协调”的约束和规定下的综合的、全面的发展。“协调发展”不允许一个(哪怕仅仅一个)系统或要素使整体(大系统或总系统)或综合发展受影响,追求的是在整体提高基础上的全局优化、结构优化和个体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回答】

协同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别

2. 协同发展的协同发展的观点

从协同发展模式的哲学内涵不难看出,其核心在于“和谐”二字。协同发展论与优胜劣汰论不同,它认为:某种物种的灭绝不是另一物种胜利的附带产物,某一物种的胜利是与另一些物种共同进化形成的,也就是共荣共存。

3. 协同发展的协同发展的原则

在协同发展前提下的竞争机制体现出以下3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多样性原则。通过制度、体制、科学、教育和道德规范等多种内容的共同竞争,相互促进,进而达到社会的多样性全面的协同发展。二是竞争的公平性,这就是多种成分、多种形式在同等生存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三是协同性,竞争不以优胜劣汰置对方于死地为目的,而是促使双方发挥各自特长,或继续发挥优势,或及时转轨创新,以求得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社会共同繁荣。

协同发展的协同发展的原则

4. 协调发展包括

1、协调发展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2、“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5. 如何协同发展

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论已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如优胜劣汰理论一样,是自然法则对人类的贡献。
在协同发展前提下的竞争机制体现出以下3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多样性原则。通过制度、体制、科学、教育和道德规范等多种内容的共同竞争,相互促进,进而达到社会的多样性全面的协同发展。
二是竞争的公平性,这就是多种成分、多种形式在同等生存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
三是协同性,竞争不以优胜劣汰置对方于死地为目的,而是促使双方发挥各自特长,或继续发挥优势,或及时转轨创新,以求得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社会共同繁荣。

如何协同发展

6. 如何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发布实施。《规划纲要》从战略意义、总体要求、定位布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方面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那么,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份《规划纲要》呢?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天津河北,这块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10.4%的经济总量。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东部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的区域。
  人们把这些现象称为“大城市病”,实际上北京的大城市病并不仅仅是北京的问题,而是整个京津冀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问题的集中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我们说一个区域是不是协调发展,主要看它的三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是不是公平,第二是效率是不是高,第三是不是可持续,京津冀区域这三个问题都非常突出。”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河北人均GDP分别为北京的40%,天津的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北京的55%,天津的7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北京的50%,天津的60%。显然,京津冀地区区域差距过大,公平性不足。而由于机制体制的不合理,集中了过多资源、要素、人口的北京,不仅不能对周边的发展发挥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反而大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天津和河北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统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整体协同发展。
  功能定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规划纲要》中,对京津冀三省市的定位有了明确的表述。其中,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北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个中心”明确了北京的功能定位,而从实际情况看,北京却承担了太多定位之外的功能。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是步履艰难,因此,北京要轻装上阵,就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介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制造业,第二类是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第三类是部分教育医疗机构,第四类是部分行政和事业单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难度很大。为此,《规划纲要》要求,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是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这样的思维,破解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
  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也就是要形成一个资源要素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统一的市场体系;二是发挥政府的作用,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张军扩认为:“真正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该是长期的过程。从短期来讲,规划里面也做了一些部署,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个方面是搭建一个区域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在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障医保这方面的区域之间流转和衔接,有利于大家的流动;第三个方面是在高校招生方面实现统一标准,有利于公共服务的相对均等,创造一个人才和各方面资源有效流动的环境。”
  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下一步,将继续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其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出行将更加通畅,环境将得到更多改善,教育医疗服务将更加公平,生活也将更加便利。来源于云掌财经,回答不易,望采纳

7. 如何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发布实施。《规划纲要》从战略意义、总体要求、定位布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方面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那么,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份《规划纲要》呢?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天津河北,这块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10.4%的经济总量。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东部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的区域。
  人们把这些现象称为“大城市病”,实际上北京的大城市病并不仅仅是北京的问题,而是整个京津冀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问题的集中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我们说一个区域是不是协调发展,主要看它的三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是不是公平,第二是效率是不是高,第三是不是可持续,京津冀区域这三个问题都非常突出。”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河北人均GDP分别为北京的40%,天津的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北京的55%,天津的7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北京的50%,天津的60%。显然,京津冀地区区域差距过大,公平性不足。而由于机制体制的不合理,集中了过多资源、要素、人口的北京,不仅不能对周边的发展发挥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反而大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天津和河北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统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整体协同发展。
  功能定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规划纲要》中,对京津冀三省市的定位有了明确的表述。其中,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北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个中心”明确了北京的功能定位,而从实际情况看,北京却承担了太多定位之外的功能。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是步履艰难,因此,北京要轻装上阵,就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介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制造业,第二类是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第三类是部分教育医疗机构,第四类是部分行政和事业单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难度很大。为此,《规划纲要》要求,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是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这样的思维,破解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
  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也就是要形成一个资源要素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统一的市场体系;二是发挥政府的作用,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张军扩认为:“真正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该是长期的过程。从短期来讲,规划里面也做了一些部署,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个方面是搭建一个区域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在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障医保这方面的区域之间流转和衔接,有利于大家的流动;第三个方面是在高校招生方面实现统一标准,有利于公共服务的相对均等,创造一个人才和各方面资源有效流动的环境。”
  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下一步,将继续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其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出行将更加通畅,环境将得到更多改善,教育医疗服务将更加公平,生活也将更加便利。

如何协同发展

8. 协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简单说就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的自身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