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06 应用逻辑顺序

2024-05-15

1. 《金字塔原理》06 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保证列入同一组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
  
 选择逻辑正确的方法?
  
 1、确定前后因果关系
  
 首先确定要达到的结果或者效果,再根据取得预期结果必须采取哪些行动。如果是多种行动,则需要根据发生的时间排序。
  
 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合为整体
  
 首先根据分割或组合原则画出结构图,再列出每个部分的必须要素,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与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对应。这种逻辑顺序应使用结构顺序。
  
 3、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找出问题之间的某种共性,使其能列为某一特定种类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差异度,可以根据某种共性的不同程度,按着“重要性”或“程度”从高至低,从重要到次重要,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这就是程度顺序。
  
 如何运用以上三种排序检查我们的思路呢?
  
 时间顺序: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达到达某一结果的行动顺序。
  
 我们也有分不清楚结果和原因的时候。如果某个步骤长,流程多,包含多个层次的原因和结果,这种时候,时间顺序就不好用了,那么怎么避免分不清结果和原因呢?我们可以根据结果寻找原因。(此处需要举例说明)

《金字塔原理》06 应用逻辑顺序

2. 金字塔原理 表达的逻辑

在第一章中已经介绍了写作时应该将语句安装包含的思想按照逻辑关系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提出了构建金字塔结构的原则
  
 - 上一层思想应当是下一层思想的抽象
  
 - 属于同一层思想下的思想应当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
  
 - 同一组思想应当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在这一章将详细介绍金字塔内部结构
  
 -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是主题与子主题间的关系,实质是位于不同逻辑层次的不同主题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像是一问一答,逐层回应读者的疑问,直到将某个思想完全讲述清楚。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应当在合适的位置引起读者的疑问,并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回答。我们在写文章理清思路时就要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问答式对话清晰化,在每一个层次提出一个问题并且在下一层次回答问题。
  
 - 横向关系
  
 当我们组织同一层次的思想时,不仅要回答上一个层次提出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
  
 1.演绎性推理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形式
  
 著名的例子是苏格拉底论断
  
 2.归纳性推理
  
 归纳性思想中的每个思想互相关联,一个用一个名词或思想去概括同属一组的思想
  
 -序言的书写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两种关系去构建我们的金字塔了,但是如何确定金字塔的顶层,即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为了保持读者的兴趣,可以采用“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方式
  
 进行文章的构思时,牢记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了解读者最初的疑问
  
 
  
  
 序言相当于是文章的“开场白”,作者在序言中告诉读者有关的背景,提出冲突,引起读者主要疑问,并由此构建“一问一答”式文章结构。
  
 序言应写成讲故事的结构,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让读者更快地集中精力于文章的内容,同时使读者的思维限制在某个框架之中,不会对后续内容提出反驳。
  
 1.背景
  
 背景中的内容应该紧扣主题,同时必须是读者不需过多思考就能接受的内容,在背景部分不应该提出自己的思想。
  
 2.冲突
  
 冲突用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疑问
  
 序言中一般有背景、冲突、疑问、回答四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前后顺序不定。
  
 关键句要点又称一级结论,主要是回答受众关于主题思想提出的新的疑问并展现出文章结构(我回答了选择某样东西,这时读者会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我就列出几个原因并展开叙述,这些原因就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不应当是简单的名词,而应当是完整的思想。
  
 每个关键句要点的引言都应该写成类似于序言的形式,即“背景”+“冲突”+“疑问”,只是更为简单。与序言提醒读者主题不同的是,关键句要点的引言用于告诉读者该要点与前面要点的关系,常常在“背景”中提及之前的内容
  
 1.发出指示式
  
 2.请求支持式
  
 3.解释做法式
  
 要进行新旧对比,这样就不会遗漏每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会清楚采取新方法的原因
  
 4.比较选择式
  
 结构有三种,一种是列出某个方案在全部标准上如何优于其他方案,一种是列出某个方案更好的主要原因以及其他方案不好的原因,还有一种用在不同的方案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的情况。
  
 
  
  
 在前面提过金字塔结构中存在着三种结构关系:向上,向下和横向关系。
  
 上一层的思想是下一层思想的概括,下一层思想是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横向关系包括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
  
 当我们往一篇文章中添加一个思想时,一定要保证这个思想有助于构建金字塔结构,就是一定要与文章中的其它思想具有上面三种思想关系中的一个。
  
 采用演绎推理组织起来的思想间存在推导关系,它们的上一层思想常常是归纳推理的结论。
  
 此处的推导关系指的是一种三段论式关系,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具体来说就是:
  
 1.世界上存在某种现象
  
 2.世界上存在另一种与前一种有关的现象
  
 3.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会产生的结果
  
 或者说大前提提出了某种现象,小前提对大前提中的主语或者谓语做了进一步说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1.问题 -> 原因 -> 措施
  
 2.措施1 -> 问题1 -> 原因1
  
    措施2 -> 问题2 -> 原因2
  
 前者是完全的演绎推理,后者是在高层次思想中使用归纳推理,低层次中使用演绎推理
  
 这两种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演绎推理的内容很少,可以使用,否则先使用归纳推理,因为更容易理解
  
 准确定义每一个思想,发现一组思想间的共性,剔除不相关的思想,用一个名词去概括这组思想

3. 《金字塔原理》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6章和第7章讲的是“思考的逻辑”。
  
 同样我按照产生疑问-->寻找答案的方式进行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与第1章的知识相关,因此,我又翻到了第1章找到了相关的知识。这里我先把第1章相关的知识列出来: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接下来,继续读第6章的内容。
  
 1. 为什么要应用逻辑顺序?
  
 虽然第1章里明确了金字塔原理的规则,规则里写了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但是我依然有些不理解。
  
 继续读书之后,在这一章,我找到了答案:同一组将思想聚集在一起,在写文章时,还必须将这些思想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的顺序排列,否则就不能确定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过程,也不能保证这些思想是该过程的全部思想。
  
 2. 思考时可应用的逻辑顺序有哪些?
  
 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
  
 3. 按照时间顺序思考该如何做?
  
 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但是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前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在罗列思想时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后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其思维中实际上已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
  
 那按照时间顺序思考的具体做法是:
  
         1)如果某个过程或流程太长,且包含许多步骤,那么就会存在多个层次的原因和结果,就需要将过程中较高层次的过程剔分出来作为金字塔结构的较高一层;
  
         2)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这两个步骤的根本目的其实都是通过不在同一层次的思想剔分出来,以使得文章结构以及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更加清晰,不会让读者混淆。
  
 4.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5. 程度顺序
  
 即重要性顺序,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至此,第6章讲述完成。

《金字塔原理》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4. 《金字塔原理》:高效表达的四种逻辑顺序

金字塔中,主题思想的下一层级(或各子层级)的横向关系里,各组思想采用什么逻辑顺序放在一起,来对上一层级进行论述呢,主要有以下四种!
  
 1.演绎逻辑顺序
  
 演绎逻辑顺序很简单,是固定的,即三段论。
  
 1.第一个思想:阐述已经存在的某种现象,如,人都会死。
  
 2.第二个思想: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进行评述,如苏格拉底是人。
  
 3.得出结论,说明两种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如苏格拉底会死。
  
 2.时间(步骤)顺序
  
 如果你想告诉读者,什么行动,会有什么结果,或者想要什么结果,就要采取什么行动,那么,放入金字塔中,“结果”就是你要讲的第一层级主题思想,“行动”就是第二层级,如果行动是一组行动的话,只能用时间顺序分步骤进行,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或者首先,然后,再然后……
  
 这就是时间(步骤)顺序。
  
 如: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然后,再然后……
  
 常见错误就是步骤里有子步骤,逻辑不清晰。如第三个步骤是第二个步骤的结果……
  
 这时候需要归类分组,梳理好逻辑,再排序。
  
 检查是否符合时间顺序的方法,假设你是执行者,按照每一步进行,看是否能够得到结论,以及各步骤之间是不是先后顺序。
  
 3.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某事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
  
 这个“某事物”被合理地划分成不同的部分。遵守“MECE”原则: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具有排他性。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这让我想起数学里集合的概念,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部分的划分可以是根据事物本身特点的,可以是根据地点,可以是根据事物组成的……
  
 结构建好,即被分成哪些部分后,怎么描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什么逻辑顺序,如描述地图,可以按时间顺序(过程)描述,根据人们看图的习惯和方便,按逆时针顺序,这样不容易遗漏,一会东,一会西,就容易混乱。
  
 可以用结构顺序的概念来,检查思路是否正确。即满足“MECE”原则。
  
 4.程度(重要性)顺序
  
 程度顺序,对某一组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描述时,按照程度进行排序,如影响人性格的5个因素,影响员工业绩的3个因素,不喜欢某本书的3个理由等。
  
 突然发现时间顺序和程度顺序很像,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时间顺序与过程有关,各思想之间有先后关系,程度顺序与事情的重要性有关,各思想之间有共同的特性,但是重要性程度不同。
  
 5.总结
  
 如何辨别,调整对每个问题进行正确的归类分组,然后根据要回答的问题进行排序,找到逻辑顺序,找到分组基础,就知道用什么逻辑顺序了。
  
 了解了这些逻辑顺序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有意识的构建文章框架,让自己更清醒的表达真实思想,而不容易跑题,另外还可以根据这些逻辑顺序的概念,检验自己的文章,理解别人的文章。

5. 《金字塔原理》-06-应用逻辑顺序

什么时候开始写作?
  
 当你对文章结构的思考已经深入到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时,你就应该开始写作了。更低层次上的思想,不要在构思阶段完成,而应放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完成。
  
 写文章前,罗列不失为一种将思想排列出来并审视的好办法。但是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进一步思考,以保证每组中的各个思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明确说明这种逻辑关系的隐含意义。
  
 怎样才能从原文罗列的信息整理出修改后罗列的结论呢?
  
 这一过程称为冷静思考。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规定: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在演绎性的思想组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出该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即演绎推理的顺序。但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你却可以“选择”一种逻辑顺序。因此,你必须掌握选择逻辑顺序的方法,以及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正确方法。
  
 你可以根据问题具有的某种共性的不同程度,按照“重要性”或“程度”从高到低,既从重要到次要,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就是程度顺序也称之为比较顺序或重要性顺序。
  
 时间顺序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逻辑顺序,因为这种顺序是将思想分组时使用最广泛的。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前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在罗列思想,是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后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其思维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
  
 写作时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无法区分原因和结果。同一组行动只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特定的结果。但是,如果某个过程或流程较长,而且包括许多步骤,那么就会存在多个层次的原因和结果。
  
 避免出现因果关系错误的方法,是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提到的,每一项行动。并想象一下才去买项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就可以判断,你必须采取的某项松动,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你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基于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对明确表达你的真实思想很有帮助。
  
 什么是结构顺序?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
  
 在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你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个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这两个要求简称为分组的MECE法则。

《金字塔原理》-06-应用逻辑顺序

6. 《金字塔原理》 | 三种横向逻辑顺序

写在前面:这本书读到这里已经有点费劲了,要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一个人的逻辑能力提出了要求。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还算不错,但读这本的过程发现还是欠点火候。
  
 在分享或者听取别人的报告时,简单的罗列很难抓住表达的主题与重心。所以,我们需要发现其中的逻辑,再进行合理的表达。
  
 演绎性的思想一般就是采用演绎推理的顺序,而在归纳性思想中,必须理解组织在一起的思想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其中的某种逻辑关系,才将他们挑选并组织起来。而这当中的逻辑关系包含三种: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
  
  1.时间顺序是一种因果关系

7.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原则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的原则:结论现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结论先行:无论说话、还是汇报,每次中心思想有且只有一个,并要把它放在最前面去说,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以上统下:金字塔的层级关系表现为“以上统下”,上对下做出总结概括,下对上做出解释支撑,上下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父子”的关系。
归类分组:把同一层级中具有相同点的信息归类分到一组,在这个层级下,组与组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兄弟关系”。

逻辑递进:这是一种按照逻辑顺序组织信息的思想,我们都知通,基本的逻辑推理方式包括五种:
第一种,是演绎推理(线性):大前提一小前提一结论;问题一原因一解决方案。
第二种,是归纳推理(闭环):总一分;整体一部分。
第三种,是时间顺序:先因一后果。
第四种,是空间顺序:总分一分总。
第五种,重要性顺序:主次一二八。
金字塔原理提倡对信息的整理闻述,使用演择推理、归纳推理的方式来进行。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原则

8.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原则

金字塔原则(Pyramid Principles)源于Barbara Minto在麦肯锡早期的研究工作,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可以用于结构化的写作过程。 Minto的金字塔原则假设,你已经知道如何写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 它所关注的是,你落笔之前的思考过程。

Minto的这项写作思考方法要求表述者(写作者)在写作之前先对那些提纲挈领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类。 支持性观点可以基于:
归纳推理: 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 它们落在金字塔的第二行,每一项都针对写作报告的一个具体问题(如,为什么,怎么办,你怎么知道的)
演绎推理: 结论为前提事实必要条件的推理过程。 一项逻辑性地导致另一项。
Minto认为,给出观点或者论点的最好方式就是像这样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金字塔模型还揭示了如何运用SCQA架构,即“情境(Situation)、冲突(Conflict)、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架构来确定你打算在文章中进行阐释的中心思想以及你的观点的安排次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