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集体下架的智能投顾产品,为何成了“鸡肋”?

2024-04-29

1. 银行集体下架的智能投顾产品,为何成了“鸡肋”?

多家银行在2022年纷纷发表相关通知,表示会下架智能投顾产品,与以往不再增加智能投顾产品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智能投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分析,根据顾客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水平以及投资风格偏好来进行一系列计算,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资产配置建议以及智能化服务。理财一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智能投顾也就是用机器人帮助人们理财,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及配置。
智能投顾的市场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其中有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多家银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多种问题,目前处于一个监管整理期,可能银行在整改之后,智能投顾产品也将陆续回归。2021年12月,某银行表示正在对摩羯智投进行改造,将会暂停一系列功能,虽然原有顾客的交易以及赎回并不受影响,但是后续存在着并不能够继续提供服务的可能,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智能投顾逐渐成为了一个鸡肋产品,主要是因为银行并没有将智能服务做大做强,对所有银行来说,智能投顾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且还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问题。银行暂停这项服务,与监管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基金投顾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投入的业务,银行往往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服务。如果长期需要在智能投顾上投资资金,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产出,那么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够长时间存在。
如果银行真的想要将智能投顾做起来,那么就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够让智能投顾做得更加顺利。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智能投顾,那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是国内在这一方面尚不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对智能投顾也有了相应的了解,顾客的接受程度以及投资理念也得到了相应加强,数字化转入金融行业也受到了政策支持,但是智能投顾业务仍然有着进步的空间。

银行集体下架的智能投顾产品,为何成了“鸡肋”?

2. 银行为何集体下架智能投顾产品

监管是智能投顾业务下架的推手之一。
至于这一轮银行集体下架智能投顾产品,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来自监管。
2021年11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基金投资提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部分机构将基金投资咨询业务与基金销售业务混为一谈,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并明确“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为基金投资咨询业务”。《通知》要求,不具备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在2022年6月30日前,将股票募集基金组合策略建议活动整改为符合前述法律关系的基金销售业务。
翻译这句话,大意是:
如果银行没有基金投资牌照,只能进行“基金销售”,即通过银行渠道选择单只基金购买。
智能投顾产品的本质是“推荐基金组合产品”。没有牌照,其实属于踩监管红线。
这也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纷纷脱下智能投顾产品的原因。
经营业绩不理想。
不过,在获得基金投顾牌照的近60家机构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榜上有名。
他们脱下智能投顾产品的原因更为“根本”——产品性能不尽如人意。
我们在知乎、百度贴吧、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收集了线上用户对各家银行智能投顾产品的反馈,发现:
对智能投顾服务满意的用户数量在5%以内。大部分用户反馈的都是“费用太高”、“用处不大”、“收入太低”、“不智能”、“体验差”、“设计忽悠”之类的问题。
虽然这些表达意见的群体可能会有偏差,比如有意见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财的人在沉默中发财。但总的来说,智能投顾产品的表现很一般。
从2019年开始,我团队里的两位博士和一位研究助理做了一个小实验:
两位博士属于“懒人”,选择基金重仓后“躺平”,即使最近20%的亏损也是“装死”;小男孩的研究助理尝试了一个大AI投资。
2020、2021年行情好的时候,年轻男生的收入只有两个博士的1/5。2022年,虽然他的回撤比两位博士小,但扣除手续费后,小男孩的AI投资业绩仍与两位博士的选择相差甚远,三年累计回报5.1%,两位博士分别为20.1%和22.5%。
艾的定制化投资组合包括15只基金,其中4只货币基金占比近30%。在此期间,他想购买一个风险等级较低的产品组合,但因为产品风险特征与自己的风险等级评估不符而被拒。
爱投资推荐过几次组合调整,他也做过三次调整,手续费一次比一次高。最高调整的手续费按收入的1.5%扣除-
所以最后他感叹“不如问问姐妹们哪些基金靠谱,买了吧”。
为什么智能投顾的表现不好?
最重要的原因是算法服务的谬误。
智能投顾的核心是输入客户数据、产品基础数据、产品历史业绩数据和市场数据,采用一些相关性和预测性的算法模型,结合资产配置模型(均值方差、BL模型等。)到输出分配。
因为纯粹是算法驱动,很容易产生以下谬误:
在了解客户需求时,往往会“一刀杀鸡”。任何细微的方法,比如语义分析、知识推理算法,都可能因为客户无法反映自己的需求而被机器误解误读。很多时候,复杂的问答系统加上算法,可能还不如理财经理问“这一万块钱你想做什么?”。
个性化很难,也很容易产生。形式大于服务。在询问客户时,他们往往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资产全貌和投资动机。机器捕捉到的数据显示,它们看起来一样,但背后的真实诉求却大相径庭。同样的参数,同样的算法,产生同样的配置结果,却离真正的个性化诉求服务越来越远。
在配置算法方面,会有算法的局限性。算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配置算法最终是由开发人员编写的,只要算法的开发人员不将常见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和错误的业绩归因嵌入到他们的代码中,这种偏差就会传递到客户的投资组合中。另一方面,基于历史数据的模拟结果精致,但应用前提非常苛刻。只有当历史数据与未来一致时,有效性才高。

3. 再次整改!多家银行停止智能投顾服务 未来能否重启?

 近期,多家银行“叫停”智能投顾业务。7月1日起,招商银行将暂停旗下摩羯智投购买、调仓、业绩展示等服务;6月30日起,工商银行将终止“AI投”协议并停止申购、调仓服务;平安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纷纷停止智能投顾相关服务。
   事实上,这并非是银行对智能投顾服务首次“喊停”。早在去年底,多家银行宣布暂停此项业务的申购功能,如今再次出手对存量业务进行处理。如此整改后,银行智能投顾业务还能否迎来“重生”?
    “叫停”智能投顾服务 
   近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自7月1日起,招行将不再提供摩羯智投业务的购买、调仓、业绩展示、投资陪伴等服务,同时招行APP将不再提供摩羯智投搜索等功能。已持仓客户的赎回交易不受影响。
   工商银行也于日前公告称,为落实监管要求,根据相关约定,将于6月30日起终止旗下智能投顾“AI投”协议,并停止申购、调仓服务。
   工商银行表示,若持仓客户选择继续持有AI投产品,该行将通过手机银行AI投板块提供资产查询、产品赎回服务。同时,客户所持有的AI投产品将于7月末自动转换为成分基金,该行将原AI投产品一揽子赎回服务升级为任意单只成分基金申购、赎回及查询服务。
   除此之外,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停止提供智能投顾服务。例如,中信银行于5月30日发布的通知显示,根据监管发布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中信银行的经典组合ZXZT系列将在6月30日停止服务。
    再次进行窗口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银行智能投顾服务首次被“叫停”。早在2021年年底,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就曾发布公告,暂停智能投顾的买入功能,并将不再新增业务。
   去年12月,招商银行发布的《感谢信任,一路相伴致摩羯智投持有人》一封信中,摩羯主理人团队表示:“目前,为配合监管要求,将暂停摩羯智投的购买功能,原持仓客户的赎回和调仓交易不受影响,您可继续放心持有。”
   然而,时隔半年之久,多家银行在原有暂停新增业务基础上,又对存量业务再次进行处理。
   从多家银行对智能投顾存量业务处置来看,态度很“坚决”。例如,在中信银行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如果您选择不升级,2022年6月30日,系统会将对您持有的基金组合解散,组合内成分基金将以单只基金的形式存在于您的中信银行基金账户内。”
     去年11月初,京沪粤等地证监局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基金投顾业务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资建议与客户单独签订合同;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服务单独收取费用;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
    对市场格局影响不大 
   据悉,与传统的智能投顾根据用户风险推荐投资产品的做法不同,当前被“叫停”的智能投顾是指客户将资金委托给AI(人工智能)进行投资,消费者无需亲自做决策,只需授权交给人工智能的服务。
     冰鉴 科技 高级研究员王诗强也认为,投顾业务应该从第三方客观中立的角度出发,去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而银行本身也有自家发行的理财产品,“如果银行开展智能投顾业务,可能会失去原应有的客观中立,同时也可能导致自家产品的销售会面临合规问题”。
   盘和林认为,监管的出发点,其实是为了让消费者投资方面信息更加透明,智能投顾往往是技术黑箱,投资人并不知道智能投顾的运行机制,大多数投资人也看不懂人工智能的调整参数,所以产品存在不透明,风险不可控的问题。
   “利用AI技术开展智能投顾业务随着业务规模增加可能面临很多不确定风险,比如市场剧烈波动,产品净值大幅度下降,导致客户损失,该如何处置也存在一定问题。”王诗强表示。
   与此同时,在业内看来,鉴于当前银行智能投顾业务量并不算大,因此暂停相关业务对银行的财富管理格局的影响不大,对市场的影响更是近似于无。
    后续能否“重启” 
     盘和林表示,智能投顾还是有未来的,但还是要提高智能投顾的成功率。他认为,可以通过基金策略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很多基金是量化投资基金,本身也是利用专业的智能投顾来预测短期市场,当然也有利用人工智能来对企业进行精准分析,从数据中去了解真实信息。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只是在替代投资人决策方面,智能投顾现在看并不适合。
     “例如,以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产品为例,经过6年的发展,截至目前,该产品的累计销售规模超140亿元,申购费为0.15%,而每年所收到的管理费大约在350万元。”王诗强认为,除去监管的整改要求外,银行也会考量成本与效益问题,后期能否上架仍需观察。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再次整改!多家银行停止智能投顾服务 未来能否重启?

4. 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服务被叫停,未来银行的智能投顾还能否重新上线?

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服务被叫停,未来银行的智能投顾不会重新上线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理财的人群都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群,其次是智能投顾给出的建议不能够足够智能化,再者是智能投顾可能会导致客户亏损,另外是智能投顾没有办法及时处理一些突发的情况。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服务被叫停,未来银行的智能投顾不会重新上线的具体原因。
一、未来理财的人群都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群
首先是未来理财的人群都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群,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财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投资,所以对于低学历或者没有专业理财知识的人群一般都是不愿意涉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财的投资越来越会呈现专业化。

二、智能投顾给出的建议不能足够智能化
其次是智能投顾给出的建议不能足够智能化,对于智能投顾而言对于一些投资市场的判断往往是不够理性化的,因为他只是分析数据本身,而没有投过数据本身去分析对应的一些社会现象,这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功能。

三、智能投顾可能会导致客户亏损
再者还是智能投顾可能会导致客户亏损,对于智能投顾而言虽然会给出更加安全的投资方案,但是由于没有办法深入了解市场的一个变化来综合性分析所以可能会导致客户亏损。

四、智能投顾没有办法及时处理一些突发的情况
另外是智能投顾没有办法及时处理一些突发的情况,对于智能投顾而言如果客户遇到了一些突发的投资经济变化那么没有办法给出比投资经理更好地个性化建议,从而没有办法作出更加正确的决定。

理财群众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选择咨询投资经理,这是必要的一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