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名言和他的《自题小像》和《自嘲》

2024-05-13

1. 鲁迅的名言和他的《自题小像》和《自嘲》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选自《故乡》)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选自《门外文谈》)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选自《自嘲》)
《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 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鲁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编辑本段全诗内容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灵台:(书面语)心灵。   无计:无法。   神矢:指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的箭。全句是把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比做恋人。   故园:故乡。   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这里指民众。察,体察。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这里象征着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鲁迅的名言和他的《自题小像》和《自嘲》

2. 鲁迅写的诗《自题小像》和《自嘲》的诗句写出来。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译文
  灵台:语本《诗经》,借代晚清最高统治阶级慈禧等(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鲁迅诗编年笺证》说,甚是)。
无计:无法。 计:方法。
神矢:神奇的箭镞,借指新兴的革命力量;以往许多论者误引许寿裳的说法而导致了该诗久久不得其解;今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具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所说为确。
  自题小像
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
故园:故乡。
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君王(按,此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所引汉人王逸所注《楚辞》注语而知)。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用以借代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察,体察,垂察。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解释  (概括):
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
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
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翻译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恶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现试用白话直译如下: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还没有翻身,就已经遇到了困难。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算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的危险。就像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被江水吞没。无论凶恶的敌人会对我们怎样,我们都绝不会屈服。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处于反动派的迫害下,我选择了躲避,躲进了小楼,浑然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的变化。


注解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道:‘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解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别》,《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④ “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⑤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⑥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⑦ 管他冬夏与春秋:意思是指:不管外界的干扰,不顾外界的风云变换,坚持自己的立场。写出了鲁迅的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典故  《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非常爱幼子荼,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他牵着玩。不巧幼子荼跌了一跤,因此扯掉了景公的牙齿。
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词》卷一引钱季重诗:“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将“孺子”解释为“小孩子”。

3. 鲁迅《无题》《自题小像》《自嘲》要诗歌要解释

无题 
    作者:鲁迅   

烟水寻常事,
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
无处觅菰蒲。
 


 自题小像① 

                  灵台无计逃神矢②,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③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 
[注释] 
     [1]《自题小像》作于1903年,鲁迅最初将这首诗送给好友许寿裳,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2]神矢  神箭。即爱神特的箭。在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是个长着翅膀的少年。他把神箭射向青年男女,中箭的人就会坠入爱河。 
     [3]荃香草。《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4]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自    嘲[1]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12日,后收于《集外集》

鲁迅《无题》《自题小像》《自嘲》要诗歌要解释

4. 鲁迅写的诗《自题小像》和《自嘲》的诗句写出来.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译文
  灵台:语本《诗经》,借代晚清最高统治阶级慈禧等(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鲁迅诗编年笺证》说,甚是)。
无计:无法。 计:方法。
神矢:神奇的箭镞,借指新兴的革命力量;以往许多论者误引许寿裳的说法而导致了该诗久久不得其解;今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具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所说为确。
  自题小像
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
故园:故乡。
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君王(按,此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所引汉人王逸所注《楚辞》注语而知)。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用以借代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察,体察,垂察。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解释  (概括):
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
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
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翻译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恶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现试用白话直译如下: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还没有翻身,就已经遇到了困难。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算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的危险。就像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被江水吞没。无论凶恶的敌人会对我们怎样,我们都绝不会屈服。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处于反动派的迫害下,我选择了躲避,躲进了小楼,浑然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的变化。


注解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道:‘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解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别》,《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④ “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⑤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⑥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⑦ 管他冬夏与春秋:意思是指:不管外界的干扰,不顾外界的风云变换,坚持自己的立场。写出了鲁迅的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典故  《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非常爱幼子荼,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他牵着玩。不巧幼子荼跌了一跤,因此扯掉了景公的牙齿。
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词》卷一引钱季重诗:“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将“孺子”解释为“小孩子”。

5. 鲁迅写的诗《自题小像》和《自嘲》的诗句写出来.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写的诗《自题小像》和《自嘲》的诗句写出来.

6. 鲁迅《自题小像》

原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词语解释
灵台:(书面语)心灵。  
无计:无法。 计:方法。   
神矢:指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的箭。这句是把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比做恋人。   
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   
故园:故乡。   
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民众。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   
察,体察。   
荐:名作动,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全诗译文
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   
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   
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   
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7. 鲁迅 《自题小像》的意思

鲁迅 《自题小像》的意思: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原文如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
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
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
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拓展资料: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冲破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显露,不断进行疯狂的侵略。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则不甘忍受凌辱和压迫,英勇的抗击八国联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901年,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决不做“清政府刀头之饿鬼”,要充当“革命之骁将”。
作者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鲁迅 《自题小像》的意思

8. 鲁迅的《自题小像》赏析

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 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鲁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编辑本段全诗内容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灵台:(书面语)心灵。   无计:无法。   神矢:指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的箭。全句是把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比做恋人。   故园:故乡。   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这里指民众。察,体察。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这里象征着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编辑本段全诗译文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编辑本段诗句赏析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指内心。“神矢”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据说他用神箭把男女双方的心射穿就会使二人相爱。   “风雨如磐”比喻祖国灾难深重。“暗”是使动用法,是“使昏暗”的意思。“故园”是东渡日本的鲁迅称代祖国的说法。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自己对祖国始终怀有无法抗拒的强烈情感,即便祖国已经是风雨飘摇,这种爱国的情怀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反而会更加强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轩辕”除了指黄帝外,还有一层意思。传说黄帝的母亲附宝是在受到北斗权星感应后生下黄帝的。《河图稽命徵》说“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河图始开图》又说“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或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所以古人有时也用轩辕指天空中北斗七星及其所在的区域。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天空的星星都是跟随着北斗七星旋转的,认为轩辕是天的中心。(其实那是因为北极星离北斗七星很近,而地轴是指向北极星的,天上的星星实际上是围绕北极星在转。)   这样,轩辕既指黄帝,代指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和前面的寒星暗含呼应。“荃不察”出自屈原的《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荃”是一种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又与黄帝的地位暗合。巧用典故,层层照应。这正是这两句诗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我愿意牺牲我自己来唤醒同胞的自觉!
  编辑本段主要思想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子。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国留学生” 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 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 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鹄之志的写照,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