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2024-05-15

1.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着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在2015年夏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2.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大吉经济团为您解答:
    楼主你好,作为书来讲,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包括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分册,如果开设课程的话,这3个是各有侧重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学机械的同学,他们学《发动机原理》,这是从所有发动机的共性来讲,但他们也要学《汽车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等。
    经济学学习也一样,最开始大家都学经济学原理,来初步认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随后大家会针对微观和宏观分开学习,比如书开始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最后走向高级。
    它们的区别,说白了就是基础与发展的问题,像同一棵树的根与枝叶的区别一样。

3. 曼昆经济学原理书上有几个问题不懂 求高人帮忙答疑解惑 不才自学没有老师 这几个看了很久也不明白啊

问题1:市场均衡时的价格代表了完成交易的消费者中对该商品的最低评价,也代表了厂商在均衡产量下生产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成本。事实上你可以将供求达到均衡看作一个消费者和厂商相互谈判出价的过程,厂商会首先将产品卖给评价最高的消费者,而消费者会首先选择生产成本最低(也即可以卖出最低价格)的厂商。考虑到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增和消费者评价逐渐降低,市场将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最后一个完成交易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恰好等于厂商售出这最后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这就达到了均衡,产生了均衡价格。所以在均衡价格下,除了最后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外,其他完成交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剩余,总剩余不为0。
 
问题2:如问题1所述,总剩余最大化只是表示在这个市场中所有可能进行的交易所达到的剩余总和最大,不管买者评价和卖者成本如何,只要最高的消费者评价不低于最低的卖者成本,均衡总能达到。
 
问题3:数量大于均衡数量时,你可以在供求两条线之间画出四个直角三角形,即作出斜向上的供给线、斜向下的需求线、水平的均衡价格线和竖直的数量线(是完成交易的数量,不是均衡数量)。消费者剩余等于左上方的三角形面积减去右下方的三角形面积,生产者剩余等于左下方的三角形面积减去右上方的三角形面积,那么总剩余就是左侧两个三角形面积和减去右侧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之所以要减去右边是因为超过均衡数量的部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都是负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书上有几个问题不懂 求高人帮忙答疑解惑 不才自学没有老师 这几个看了很久也不明白啊

4. 曼昆经济学教材问题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入门书,只讲原理和理论结论,不涉及经济学理论的数学推导过程。而那本宏观经济学是中级经济学书,里面有一些数学的推导过程和模型。
    如果你是经济学初学者,或者是非经济类专业的经济学爱好者,那么《经济学原理》就足够用了。曼昆的入门书写得是最好的,体系清楚,文字引人入胜。
    如果你想考研,那么原理就不够用了。因为你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是这些个原理(结论)是怎么来的,是通过什么模型推导出来的,其逻辑脉络是什么。所以要读中级经济学的书比如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和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如果你要考好一点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恐怕就得读高级宏微观经济学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5. 曼昆 经济学 问题

13a平等保障每个人都有享受到医疗服务的权利。效率就是每个人享受到平等的权利,身体健康,自然效率很高。
b医疗改革可以保障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提高普通民众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
c降低总需求,从而影响一国产品和服务数量。就降低了生产力。
14向货币的持有者征税,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持有者手中的货币贬值,而这份价值就是流失到了发行者手里。想一下,我们辛辛苦苦才使得我们手中的货币有了价值,而发行者平白无故就是得手中货币有了价值,这不是赤裸裸的掠夺是什么?
15在短期,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通货膨胀的成本与失业的成本,总共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总共给模型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
16向市民征税,短期结果:降低市民总需求,影响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总数量。
长期结果:降低市民生活水平。
发行货币,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这样引起通货膨胀,但不影响失业率。在短期,决策者面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

曼昆 经济学 问题

6.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2011-02-07 18:43发布日期:2004/1/19来源:[深圳新闻网]浏览:[7755]评论:[1]字体:大中小四、五年前,我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在大学校园里见到少男少女们怀里抱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当时,这本书刚刚出版就轰动一时,因为书还没有写完,出版商就支付了14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版权,这创造了经济学教科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经济学教科书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又是一个"赢家全得"的结果。套用一句广告词,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不公平。用曼昆自己在书中的例子来说,"金·凯利是最滑稽的演员,所有的人都等着看他下一部电影是什么,看两部只有金·凯利一半滑稽的演员主演的电影,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同样,看很多本写得糟糕的经济学教科书,也无法取代阅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会畅销不衰、一版再版的原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可读性很强,在Amazon网站的网友评论中,有一位读者就说,他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这本书的。有很多优秀的经济学教科书,比如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又比如斯蒂格利茨教授1993年出版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充满了哲学的味道,读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人生的道理。斯蒂格利茨教授才华横溢,读他的《经济学》就好像听一个机智善辩的老师滔滔不绝地布道,既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但是又总好像在担心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则像是一个年轻而时尚的老师,谈吐风趣、风度翩翩,总是坐在学生的桌子上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对经济学感兴趣,曼昆在举例子的时候常常会说到当红的影星、体育明星、甚至富有争议的电视剧(比如《欲望城市》)。其他经济学家如大胡子克鲁格曼、畅销书作者瑟罗等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也会被他信手拈来。感谢曼昆,他的努力将有助于改善普通公众对经济学乃至经济学家的看法。不要忘了,那些来上我们的经济学课的学生并不会每个都成为职业的经济学家,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授课未必能使他们牢记经济学里缜密的推理和繁多的定理,但却足以使他们形成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的印象,读后感《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对于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来说,公众的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其发展。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有一位来自挪威的学生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在他们那里,学生用的都是自己的教授写的那些令人无法卒读的经济学教科书。学生们厌恶地把这种做法叫做"教科书的黑手党",因为教授们只允许学生阅读自己写的教材。这位学生的老师还推荐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尽管他多少有些不屑地说,那是本"程度比较低"的教科书。一年之后,学生忍无可忍地放弃了老师教的经济学课,因为他无法忍受在听完一门课之后仍然对这门课的内容不知所云。值得庆幸的是,他读完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所以,尽管他讨厌自己的经济学老师,但是他仍然热爱经济学。越是智商低的人越是害怕别人说自己白痴,所以他们会拼命炫耀自己的才华。看来,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智商的确不高,因为有个风气是只有说别人听不懂的话才能显得自己的学问高。其实,不管我们在研究生院里的学问做得如何精巧和深奥,到了分析现实问题的时候,用的最多的还是那些曾在初级教科书里学到的概念和定理。或许,这意味着经济学的道理原本就非常简单,也或许,这意味着我们学到最后常常又把简单的道理弄糊涂了。这正如弗里德曼曾说过的,"五十多年来,作为一个职业经济学家,我一直对一种明显自相矛盾的状况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相对价格理论的基本原理极其简单,甚至明晰到令人苦恼的程度。另一方面,很少有人会觉得这些原理是显而易见、非常自然的,至于能够把它们正确应用于具体问题的人就更少了"。艾林·恩索文(Alain Enthoven)的一段话更是尖锐:"我们所使用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都是在大学二年级学到的,之所以还需要经济学博士,是因为许多经济学家直到从研究生院毕业才开始相信他们已经学过的东西,因为他们这时候才成为经济学的既得利益者。"曼昆有一个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到了中国,曼昆的使命也到了中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帮助他完成这个使命。(作于2003年11月18日)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7.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基础》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我就不说了 需要多读一下书的其他内容,就能了解


第二个 机会成本就是为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可以理解为最大的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 本来可以去做职业运动员,每年赚个几百万 而因为你在读大学 这些钱赚不到了 。因此,考虑到读大学机会成本太高,就放弃学业 转入职业化了。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基础》中的几个问题

8.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18)

资本: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的存量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市场类似于物品与服务市场,不同点在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即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工具适用于物品与劳动服务
  
 做出两个关于企业的假设,第一假设企业在苹果市场和摘苹果工人市场上都是竞争的,第二假设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随着投入量增加,生产函数变的越来越平坦,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的特性
  
 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对一个竞争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来说,这条边际产品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边际成本MC=工资W/边际产量MPL
  
 利润最大化时:
  
 P*MPL=W 即 P=W/MPL=MC
  
 因此一个竞争企业雇佣的劳动达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时,产量也就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
  
 产品价格、极速变革、其他要素的供给
  
 产品价格上升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增加,因此增加了劳动需求
  
 技术变革工程增加了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劳动需求。技术变革有时也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被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变革,大多数技术是劳动扩张性的
  
 人们面临工作与闲暇的权衡取舍,而且闲暇的机会成本是工作得到的薪水,工资提高时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加了
  
 向右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供给的劳动量。劳动供给曲线并不一定是右上倾斜的,存在向后弯曲的可能
  
 爱好变动、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移民
  
 工资会自发调整使劳动的供求达到平衡,且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工资和劳动量的自发调整使供求达到平衡,此时每个企业都已购买了其在均衡工资时有利可图的最大劳动量,即企业遵循了利润最大化原则,因此均衡时工资必定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边际产量值等量变动,因为这两个量必定总是想等
                                          
 如当向境内移民增加,劳动供给增加,均衡工资下降,这样企业最大利润目标所要求的边际产量值降低了,因此企业可以雇佣更多工人
                                          
 如当企业产品价格上升,导致企业的边际产量值上升,因此企业可以雇佣更多工人,劳动需求增加,工资上升
  
 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购买价格:是一个人为了无期限的拥有那些生产要素的支付的价格
  
 租赁价格:是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土地和资本的租赁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租用量是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等于要素的价格是的租用量,每种要素的需求曲线反映了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因为每种要素的租赁价格必须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因此劳动、土地和资本各自赚到了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的价值
  
 土地和资本的购买价格和租赁价格是相关的,即取决于当前的边际产量值和预期未来会有的边际产量值
  
 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事件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