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2024-05-13

1. 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2. 认知、情感、行为属于心理学的什么理论

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认识结果以及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具体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行为则是人体器官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它们只是心理学的几个名词。
如果说理论的话,倒是有几种学习理论里面包涵了这几个词语:如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单纯的只是认知、情感、行为的话仅仅就是几个名词。推荐你看一看《青少年心理学》,里面会有相关的介绍~~~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望笑纳~~~

3.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描述心理事实
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这涉及到大至对整个心理现象、小至对某一具体心理现象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
揭示心理规律
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现象的说明,即揭示某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

一方面,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以及表现出的特性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心理现象所赖以发生和表现的机制。

它包括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两个层面上的研究。前者研究心理现象所涉及到的心理结构组成成分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后者研究心理现象背后所涉及到的生理或生化成分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指导实践应用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例如,可以根据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各种心理现象表现的情况,研制各种测试量表,藉以了解人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因材施教和人职匹配提供依据。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4.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认知和情感其实已经是高级的心理活动了.
  心理过程的基础是感觉和知觉,在知觉基础上对你获得的外界知识或刺激进行组织、编码和转化,叫做认知,如果继续进行储存,叫做记忆.而情感是对事物的评价.如果真的要转化为行动还需要很多的心理过程参与,单纯说意志是不正确的.

5. 什么是心理 心理的研究意义

心理的研究意义
  正确地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起源。所以,列宁把心理学列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基础科学之一。同时,心理学提供的科学事实,对一切封建主义,宗教迷信思想是个有力的打击。几千年来,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科学水平的局限,精神领域很容易成为宗教迷信的神秘堡垒。即使在科学发展的现代,仍有人甘受巫神之害,相信梦是吉凶的预兆。现代生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梦与睡眠时的内外刺激及大脑遗留的痕迹的兴奋有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做梦不是坏事,梦可以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也可以清洗掉不需要留下的痕迹。这些事实可以帮助人们破除迷信,纠正偏见,清洗糊涂观念。正如列宁所说的:“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
  在实践上,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运用所揭露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际服务,提高活动效率。例如:父母应根据亲子关系对情绪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儿童健康的情绪;教师应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听课效果;劳动者可以根据噪音对身心的危害,对噪音加以控制,对环境加以改造等等。总之,现代心理学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它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心理 心理的研究意义

6. 动力心理学的动力的认知

虽然动力的紧张减弱说曾为动物心理学家和人格心理学家所欢迎,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内驱力概念已不再独占文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人类方面编制内驱力量表有问题;科研结果并不支持紧张减弱说;与认知革命相联系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兴起。在某些方面,认知作为一个主要问题取代了动机。有些认知理论依然带有紧张减弱说的痕迹。例如,L·费斯迁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悖的念头引起的紧张)虽然不再强调需要或内驱力的重要性,而强调认知的重要性,但是在他的理论中仍存有勒温学派的观点,也即强调由冲突引起的紧张和紧张减弱的动机。 而有些认失理论则强调有机体在信息加工活动中固有的动机作用。JM·亨特认为,有机体始终谋求用已知之物整合新信息。输入的信息可能与已知之物相合,也可能相悖。亨特举例证明说,相悖的或全新的信息促使趋近行为,但是当输入与已贮信息之间差距过大时,也可能出现撤退行为,他不仅强调内在激励(植根于有机体信息加工活动的动机),而且指出新旧信息间不同程度的相悖导致不同程度的唤醒和正负快乐心情。然而,亨特虽然强调内在激励和植根于有机体信息加工活动的动机,但并未提出唤醒和享乐心情的可能的联结关系。GA·凯利是一位强调纯粹的动力认知说的理论家。他反对曾在动力心理学中居支配地位的“软硬兼施”理论,即强调将有机体“拉”向目标的诱因说和强调将有机体“推”动起来的内驱力说。相反,凯利提出,人人都是谋求获得关于事件的较好预期的科学家。按照他的说法,人类始终是积极的,所以,一种动机未必非说明活动本身不可行。人类根据运动方向,以保证用阐明自己概念系统的最大潜力的方式选择行为,从而达到增强预期效果。因此,无需内驱力、需要、诱因或紧张减弱等等模式来说明人类行为,当人不能预期事件时,可能体验到焦虑这一消极情感;当人的整个构念系统处于危险状态时,可能体验到威胁。而且,这样的消极情感将导致正确的行动。需要指出的是,不应把这样的动力性行为与与人类活动的基本性质混为一谈,因为前者旨在理解和预期周围世界的事件。总之,认知革命与强调有机体信息加工活动有关。有些理论虽然强调认知和信息加工,却也依然与内驱力、紧张减弱或有机体享乐模式有牵连;有些理论则明确地摆脱这样的看法,强调动机的认知模式。最后,对认知的强调促使有些心理学家去关注缺乏动力考虑的信息加工。因此,在许多地方表现出对动力问题的兴趣降低。

7.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和应用

描述某种心理现象是什么,它表现为什么样子。
  
 什么是社会惰化?
  
 什么是遗忘?
  
 对心理现象和相应的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或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惰化?
  
 为什么人会遗忘?
  
 根据研究成果,可针对一些对象进行预测。
  
 如预测一个刚刚组成、凝聚力差的群体会出现社会惰化现象。
  
 在搞清楚原因(条件)的基础上,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
  
 针对一个组织,要防止其出现社会惰化现象,应该做些什么,控制或者消除导致社会惰化现象的条件,如加强凝聚力,责任分工明确落实,进而使得该团体不出现社会惰化现象,或者减轻其社会惰化程度。
  
 再如在工作领域,在理解工作动机的基础上,利用这种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控制改变作用。
  
 再例如,研究发现,在孤儿院长大的小孩智力水平普遍低于成长于正常家庭的小孩,这是一种心理现象;经过一定的研究分析,得出解释该现象的一些可能原因,如缺少关爱,在婴幼儿阶段孤儿院能够提供的刺激不够丰富等;知道了以上信息后,可以进行一定的干预控制,采取如以法律手段禁止抛弃两岁以下的儿童,鼓励正常家庭领养婴儿等措施,来减少在孤儿院成长的婴儿。
  
 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师范类学生必修的课程。
  
 如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典型案例,教师期望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教师相信权威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测验结果(实际上没有测验,随机抽取的),认定某些学生会有非凡的潜力,进而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对这些学生产生了有意无意的关注、期待以及鼓励,这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都有很大的提升,进而真的发展的很好。
  
 人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迎合他人的期望。有些预言的自我实现(比如算命)就是这个原因,比如预言一个人的命运是婚姻坎坷,从那之后身边的人都相信这个命运是真的,亲人会在她成长过程中流露出对他婚姻的担忧,他自己从小也被灌输这样的思想,认为自己婚姻一定不会幸福,导致性格和婚姻观人生观受到影响,最后真的没有办法维持正常的亲密关系,导致婚姻不幸。
  
 区分咨询与治疗的区别,咨询更多的是心理辅导,面向的是大多数的正常人,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例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家庭矛盾 等),使得生活变得美好;而治疗针对的是有抑郁症、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的心理障碍者。
  
 面对的是心理障碍者(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注意心理障碍不等同于精神疾病,人格分裂等精神病症状要更加严重,难以处理)。需要利用心理学治疗方法来处理心理障碍。
  
 例如人力资源工作的员工选拔,面试的问题,实施,答案都是有结构的。结构化面试的方法:工作分析-->界定职责和需要特质-->编制面试问题-->制定基准答案-->面试准备-->建立和谐的气氛-->提问-->面试结束。通过结构化方法,降低考官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领导如何合理运用工作动机来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并激励员工工作。
  
 商品的定价,最小单位定价策略,以最小包装单位定价,让消费者直观感觉比较便宜。
  
 利用“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便宜的商品消费者可能担心质量问题,可采用提高价格再打折出售的形式。
  
 心理学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属于中间学科(边缘学科)。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和应用

8.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答: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相联系。        2、认知过程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情感通过体验来反应客观事物。情绪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而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也会影响情绪情感。        3、意志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意志的前提。意志具有目的性,人的目的性不是凭空产生而是认知活动的结果,意志能影响认知过程,人在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困难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意志与情感的关系:首先,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其次,意志可以影响情感的发展,使情感服从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