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流落风尘,已不是完璧,为何刘姥姥还让她嫁给板儿?

2024-05-14

1. 巧姐流落风尘,已不是完璧,为何刘姥姥还让她嫁给板儿?

读过《红楼梦》的同学都知道,该书的前五回只是本书的引子,就像是一首歌曲的前奏那样,只是给整个故事奠定了一个基础的框架,对一些主要人物进行了简单的交代,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做了粗略的介绍,第六回才是整个故事真正的开始。

不得不说曹雪芹是个伟大的作家,当读者在第五回当中对书中人物的命运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又在贾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的时候,曹雪芹却笔锋一转,好像与主题不相干似的写了卑微的小人物刘姥姥。
对于这种比较突兀的写法,脂砚斋评论说是《红楼梦》惯用的写作方法,其实除了刘姥姥之外,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也并不是从贾珍、贾敬、贾宝玉、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着手详细介绍的,而是先从林如海、林黛玉等外戚入手,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突出荣国府,正是不写之写。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其死板括据之笔,岂作十二汉人手中之物也。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
从这些评语以及后来刘姥姥给巧姐起名,贾家败落之后积极的营救巧姐,正应了脂砚斋在第六回的评语“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

在一百二十回版本的《红楼梦》当中,贾家败落被抄家之后,王熙凤与贾琏的女儿巧姐被狠舅奸兄给卖到了烟花柳巷之中,可惜的是,流落风尘的巧姐最后被刘姥姥给救了出来,并且还让她嫁给了自己的孙子板儿。
众所周知,在古代,名声对于一个女子非常的重要,流落风尘或者是烟花柳巷中出来的女子,正常家族中的男人是不愿意去娶的,那么,刘姥姥为什么不嫌弃巧姐流落风尘,不是黄花大闺女,还让她嫁入自己家中呢?
板儿与巧姐的缘分,在第四十一回当中就已经埋下了伏线。刘姥姥带着板儿第二次来荣国府的时候,就不再是抱着打秋风的目的了,更多的是来报恩来了。王熙凤等人为了让贾母高兴,就让刘姥姥在府中多待了几日,并且还提前和刘姥姥商量好,说是要“戏弄”她一番,以便让贾母大笑,朴实、情商高的刘姥姥也尽力的配合表演。

在第四十回当中,板儿跟着刘姥姥一行人来到了大观园当中探春的住所,熟悉了之后,板儿便吵着要盘中的佛手吃,于是,探春就拿了一个给他,并且对他说“玩吧,吃不得的”。这之后也再没有对板儿的描写,直到第四十一回王熙凤与贾琏的女儿出现。(此时的她,还没有被刘姥姥起名为巧姐)在这一回当中,板儿与大姐儿互换了佛手与柚子。

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一段并不是小孩儿之间玩弄、互换物品的无关紧要的描写,而是铺下两人缘分的基础,所以,写刘姥姥逛大观园,并不是为了突出刘姥姥的卑微、搞笑,而是为了让巧姐最后嫁给板儿做安排,作者真是煞费苦心。
而且,刘姥姥与大姐儿的缘分,也在这一次奠定,就像是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对大观园进行重新命名一样,在王熙凤的要求之下,刘姥姥也替大姐儿起了个名字。“命名”相当于是给予了生命的重生,意义远大。

巧姐流落风尘,已不是完璧,为何刘姥姥还让她嫁给板儿?

2. 贾府没落后刘姥姥救下了巧姐,后来巧姐嫁给了板儿吗?

巧姐,母亲为四大家族王家之女,父亲为荣国府嫡孙,身世显贵,姑姑元春犹不及。但因年龄甚小,故在前八十回中,巧姐出场的次数屈指可数,更未曾发声,饶是如此,巧姐还是被排在金陵十二钗中,并越过婶婶李纨和嫂嫂秦可卿,位列第十。



巧姐能列入“薄命司”金陵十二钗,除了其显贵身世,自然还因为她的“薄命”,这在其判词中都能窥见一二,而正因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在八十回后,长大的巧姐必将有不少出场。
在程高本续书中,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王仁和贾芸做主欲卖给一个外藩做偏房,几经刘姥姥周旋,才将其救出,最后在刘姥姥的做主下,巧姐嫁给了一个周姓地主人家,对比众钗而言,似乎是个很好的结局了。
然而联系前八十回的各处细节,这种结局全全然是续书者的臆想,完全背离了原著的本意。首先,贾芸不可能是“奸兄”,贾芸虽是巧姐族兄,家境落魄,但此人有胆识才干,是个“乖觉伶俐”之人,但凭其借了倪二银子,赚了钱后立马归来看,是个信守承诺之人,脂批中更称其“有才干、有果断”,“金盆虽破分量在”、“孝子可敬”等等。更有贾芸最终和红玉皆为夫妇,与狱神庙仗义探庵,便知贾芸绝非陷害巧姐之人。
其次,巧姐被做主卖与外藩时,贾琏竟然一无所知,这根本不合乎常理,毕竟贾赦再不靠谱,迎春的婚事也是要她做主的,贾母都称不便插手,那么贾琏未过世,巧姐的婚事又岂能轮到“狠舅奸兄”定夺?



再次,巧姐的判词的一幅画中,是一个美人坐在乡村野店纺绩,若巧姐最终嫁了财主,又何须如此操劳?
所以,续书中巧姐的结局,如同一场闹剧。而根据现有的线索,我们基本可以对其结局做个比较大概的推测的。
贾府败落,被卖入烟花柳巷巧姐的判词中写道
势力颓败了就别再说富贵,家族败落哪有亲情可言?这两句可以确定,贾家已经获罪被抄,以前那“世代勋戚”的特权不复存在,所以巧姐是可以自由买卖而不用受到“有干例禁”的。而早在第一回的《好了歌》注解中,有一句“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纵观贾府,择膏粱的自然大有人在,譬如步步为营要嫁入贾府的宝钗,更有人连湘云、妙玉都承怀疑,但宝钗等人的结局我们根据文中线索可以否定后来流落烟花巷,只有巧姐在长大后,因为择婿而被“狠舅奸兄”算计,卖入了烟花巷。



如此,判词的后面两句就很明了了,刘姥姥在三进贾府时,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在听说巧姐被卖后,设法将其救出。
巧姐被救出,与板儿成亲巧姐嫁给板儿,文中曾给出多处暗示。
在刘姥姥逛大观园时,巧姐与板儿初遇,两人交换了柚子和佛手,脂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而在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打秋风时,文中称其忍耻开口讨贷,脂批:老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更有同在第六回,文中叙到刘姥姥一家“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瓜葛”,此处脂批: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正脉”,指正式、直接的亲属关系,而彼时王家不过只是和荣府有些瓜葛,不过一种假亲戚而已。
凡此种种,可以肯定巧姐最后嫁给了板儿。
成为乡野村妇,育有一子


在第十五回,为秦可卿送殡路上,凤姐宝玉等人进了一处农庄歇息,在这个庄农家里,宝玉看到一个纺车,只觉新奇,就要上去耍弄,谁料一个十七八岁的丫头跑来叫道
这位丫头纺绩一会后,便被一个老婆婆叫走了,等宝玉等人离开时,发现她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
略谙红楼的朋友都知道,此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作者惜墨如金,故字字有深意,那么,作者为何平白添上这一段文字呢?而且根据情节完全不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可见这是一个镜像暗示。这一个农庄,是凤姐先要进来的,而这个二丫头纺绩的样子,正是其女儿判词中那副画的样子,所以这个二丫头,就是巧姐婚后的镜像。那么二丫头都已经十七八岁了,已经是嫁人的年纪,所以其怀中抱着的小男孩,应是自己的孩子。毕竟巧姐在板儿家,只能抱自己的孩子一样。



关于巧姐会生个孩子,在第四十回中也有暗示,“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刘姥姥对出“一个萝卜一头蒜”后,鸳鸯紧接“凑成便是一枝花”,这时刘姥姥两手一比划“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在唐朝,有位名妓李娃,艺名便是“一枝花”,这与巧姐沦落烟花巷异曲同工,那么一枝花落了结个瓜,是否在暗示巧姐这“一枝花”最后喜得贵子呢?
所以,这位出生于七月初七的女子,自小便被人担忧命不好,谁料却是众钗中结局最好的一钗,虽然早年早富贵繁华中成长,但这繁华毕竟是镜花水月,来去无踪,相较于姑姑元春那转瞬即逝的荣耀,却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控,巧姐这种结局,可谓令人欣慰,而这一切,都是其母不经意的一个善举的回报,想想当初王熙凤那一句“我是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可不是最大的讽刺?

3.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其实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之所以“忍耻”招了巧姐,我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报恩。刘姥姥是有大智慧的人,她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说她身体力行,她是愿意倾家荡产的给巧姐赎身的。

当时对于王熙凤来说巧姐的下落以及归属她已经无能为力了,而这个时候刘姥姥出手相助更多的是为了报道恩情,而并非是某些红学家所认为的什么祖上宗亲的原因。


其实巧姐的身世可是比高鹗续写的要惨得多,在老曹的原著中,巧姐不可能安稳的做一个地主婆,背后还有实力尚存的贾府的。她过的,不会是那么好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王熙凤在背地里害了不少人,表面上是风光无限的,然而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最后她的报应最惨,但是王熙凤也并不是没有做过好事,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也的确资助了刘姥姥不少东西。而就是因为这一点儿小善,在抄家的时候,刘姥姥帮助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摆脱了虎口。所以刘姥姥“忍耻”招了巧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报答王熙凤在进大观园时候对他资助的这一点恩情吧。刘姥姥她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高人,她懂得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所以王熙凤曾经帮助过她,无论如何她在王熙凤有困难的时候,都应该报答一下当时的恩情,所以才招了巧姐,没有让巧姐落入虎口。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4.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一、刘姥姥跟巧姐有缘分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刘姥姥进大观园,都会回忆起那个有点搞笑的刘姥姥,不过那是她第一次进大观园。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喜得贵女不久,这个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小千金正贵体欠安呢。
一般娇惯的人家都想给孩子起个粗俗的名字,是男孩的话希望叫铁蛋、狗剩,如果是女孩,则希望叫妮子、肉妞,初衷无非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越是有身份的人家,乳名起的越俗气。
一则刘姥姥生在农村,起名字那是现成的标准土味。二是刘姥姥她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浑身透着吉祥和健康。所以王熙凤千金起小名的重任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刘姥姥这个村妇肩上。

谁知道刘姥姥虽然没文化,想象力却非常丰富,她没有起出有如"粪坑"臭妞"那样粗俗不堪的名字。
而是根据巧儿的出生日七月初七,联想到了七夕,乞巧。于是就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二、刘姥姥知恩图报
俗话说人不能忘本,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
贾府都给了刘姥姥什么好处或者说什么帮助呢?我们就看《红楼梦》第41回:
贾母说:"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我们知道,古时一匹布的长度大概十丈,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是33米左右,应该可以做15件大人衣服。
这还没完,还有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实地子纱顾名思义就是密度最高,翻译成白话就是很厚实。
平儿介绍说:"奶奶另送你做里子的"。
奶奶就是王熙凤。
后面还有呢:两个茧绸、两匹绸子。
平儿特别叮嘱姥姥:"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茧绸,是用柞蚕丝织成的绸,换到现在也是上乘的意料,至于那另外两匹绸子则质地更好,更上档次,可以用来做过年衣裳能差的了吗?

除了用的,还有吃的:
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两斗御田粳米、一口袋园子里的果子和各种干果——王熙凤送的。
一盒子面果子。一包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老太太的。
御田粳米,是直供皇上的,一般老百姓一生都难得一见,别说吃了,而且还是两斗。
加下来还有100多两银子,下面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而刘姥姥也不含糊,因为受到了贾府帮助,刘姥姥生活大为改观,"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于是就诚恳赴贾府答谢。

所以说,当贾府遭难,巧姐落入火坑,刘姥姥自然是毫不犹豫要出手相助。
不管是巧姐要卖给王府,还是堕入风尘,挽救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刘姥姥毫不含糊,足以对得起贾府的帮助,称得上有恩必报了。
至于说"忍耻",对刘姥姥说就更不存在。在刘姥姥看来,巧儿是被迫堕入风尘,人品还是冰清玉洁,没有一点污垢。
至于最后巧姐有没有成为刘姥姥孙子板儿的媳妇,就不重要了。从刘姥姥的为人讲,她是不会乘人之危的。

如果巧儿真的成为板儿的媳妇,那也是巧儿自己的心愿。贾府败落,巧儿举目无亲,身边的人都是害她的人,要不然她也不会被拐卖。
在这种情况下,刘姥姥挺身而出救她脱离苦海,还有比在刘姥姥家更安全的地方吗?所以说,巧儿嫁给板儿一是报恩,二也是自己的福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贾府对刘姥姥雪中送炭才换来刘姥姥对巧儿挺身相助;刘姥姥不忘旧恩搭救巧姐出苦海,才让巧儿对板儿以身相许。

善恶有报,天道轮回。刘姥姥一个村妇,如此重情重义,让那个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满嘴仁义道德的贾雨村们情何以堪?

5. 巧姐曾经沦落风尘,刘姥姥为何还会招了她?

原因非常简单有一句话叫知恩图报,在红楼梦当中,很多人低估了刘姥姥这个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主,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那是个粘上毛比猴都精的人呢,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精一般的人物,也对刘姥姥有个恻隐之心,也愿意去帮助刘姥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时候,她与王熙凤的一段对话。
那绝对是两个人精似的人物,在步步试探,再互相去找寻对方的底线和对方的原则,刘姥姥不必说,她本身就是打秋风去的,但是怎么打秋风怎么能让对方动心,也是经过一番谋划的,而王熙凤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也是开始,就先哭穷,然后再去给予一些帮助,这都是高手。
如果仅仅是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认为刘姥姥在贾家受到巨大困难的时候是不会出手的,因为聪明人都懂得趋利避害,那么为什么刘姥姥还会帮助巧姐脱离苦海呢?下面就具体的分析一下。

点水恩涌泉报在上文说过,刘姥姥之所以会帮助在水深火热中的调解,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知恩图报,刘姥姥两次进大观园,在这两次之中她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但是能让她得到这些好处的一个最重要的引荐人是谁?就是那个荣国府中,人人都敬都怕都爱的凤辣子。
如果没有王熙凤,刘姥姥是得不到这么多的利益的,聪明的人大多数都懂得知恩图报,聪明的人大多数都懂得雪中送炭,刘姥姥这个人既明白什么叫做锦上添花,又明白什么叫做雪中送炭,受人恩惠年记,帮助巧姐就是在报恩,这是刘姥姥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刘姥姥自己的盘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都不会把所有的事情一看到底,贾家现在是一败涂地,但是贾宝玉并没有输的,什么都不剩,贾家还有贾宝玉,如果贾宝玉有朝一日能够风云际会,能够再一次受到作用。
那么在关键时刻帮助王熙凤的刘老王手中还有巧姐,这个牌可以打呀,很多人会说我的这种想法过于阴谋,把人性想的过于黑暗,但是有的时候却是这种歪打正着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比别人更加舒服,我们不能说刘姥姥在就调解这个问题上是没有自己的打算的。

为自家找个好的孙媳妇儿刘姥姥为自己家的孙子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孙媳妇,乔姐是什么人?大户人家虽说受了难的慢虽说受到了波及,但巧姐自小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清楚,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吧,如果不是因为因缘际会,刘老家是娶不到这样一个好孙媳妇的。

巧姐曾经沦落风尘,刘姥姥为何还会招了她?

6.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呢?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7.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呢?

一曲红楼,曹公写了大半,高鹗续写了三分之一,巧姐的命运续写的和曹公本意是有出入的。而其实每一个主要人物,包括巧姐曹公早早就交代下了结局。
巧姐的人生结局,儿时已定巧姐作为十二钗中的一个,其实出场并不多,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巧姐唯一一次正式出场是在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文中这样描述“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她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看似描写了巧姐作为一个顽童,想要板儿手里的佛手,并且和板儿做了交换。其实这里的暗含之意甚多。红楼梦的妙处就在于,每个人物的一生后来的定数在前面都有隐喻,所以曹公虽然未能写完120回,但其实人物的命运等都已有了交代。话归正传,巧姐这里和板儿的玩具交换,用大柚子交换了佛手,这其实是在暗指两人未来要合婚的。而他们的婚姻正如前面一样,反倒是巧姐高攀了板儿。可见巧姐的人生终究是落入尘埃里,所幸最终能嫁作他人妇,也只能靠农桑来维持生活。

刘姥姥牵线,促成板儿与巧姐的姻缘当初刘姥姥女婿家穷,无钱过年,还是刘姥姥心思活络,带着外孙板儿去高攀了贾府。从此和贾府搭上了关系,阴差阳错,和王熙凤有了交集。刘姥姥还给巧姐取了农家子女的名字,可以说巧姐的一条小命能够活下来,或许还有刘姥姥的功劳。都说名字和孩子的性命相关,巧姐的生日不好,七月初七,本不是什么吉祥日子,所以出生后便多灾多难的,虽然王熙凤将她捧在手心里,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终究躲不过命数。

按曹公的本意,贾府衰败,巧姐被卖做妓,王熙凤拖刘姥姥救女。刘姥姥也是个重情义之人,变卖了家产,赎了巧姐回来,做了板儿的媳妇。板儿也许还不愿意,毕竟清白身对女子是至为重要的。
至于高鹗版的巧姐结局,刘姥姥牵线,给巧姐找了个地主家的亲事,巧姐当上了地主婆,再次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未免有些太过牵强。或许高鹗于心不忍吧。总想让这些女子有个好归处。
刘姥姥与贾府的缘分,因板儿起,由板儿终,可怜巧姐小小年纪经历了家族变迁,人生未曾开始,就要在尘世里受尽苦难。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呢?

8. 流落烟花巷的巧姐,为何仍能被刘姥姥招为孙媳妇?

巧姐作为王熙凤唯一的孩子,自然得到了王熙凤全部的宠爱,试想,王熙凤的女儿,一定不会受到一丁点儿的委屈和不堪,巧姐就是这样,在金尊玉贵中长大。而长大后的巧姐,却没能如小时候一般幸运,恰逢贾府落败,巧姐被宁国府王仁等人偷着卖给了一个外藩王爷,不是做妾,而是做最低等的粗使丫鬟,还差点被卖到烟柳花巷作妓女。

而后来刘姥姥为了报恩救出巧姐。刘姥姥就是为了报恩,还让自己的孙子王版儿娶了巧姐。刘姥姥真的就是一个很反差的人物,但是又在情理之中。一开始,刘姥姥和贾府真攀不上什么亲戚,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后来真的成了正儿八经的亲戚,说来有些荒谬。刘姥姥当初到贾府求救济,也真的到了绝境了。

否则真的舔不下脸去求人家。王熙凤虽然没有好脸色,但是好歹也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钱。这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就是一整年的开销,不管王熙凤是怎样的态度,刘姥姥都是绝对感激的,更何况平儿之后还拉着刘姥姥说话,体谅刘姥姥的不容易,更是将自己的旧衣裳给了刘姥姥,怕刘姥姥脸上挂不住、没面子,就叫刘姥姥下次来的时候带点蔬菜瓜果什么的。

就是农家人地里种的东西就可以,说这些事他们这些人家买也买不到的。刘姥姥听了这话又更是感激不尽。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逛大观园,虽说闹了很大的笑话,但也是被围着一起热热闹闹的,有人嫌弃,但也有人喜欢的紧。刘姥姥对贾府是感恩的。救巧姐,让已经名誉受损的巧姐做自己的孙媳妇,无疑是为了报恩,这样的情谊与其他的那些权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