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喜的本体论思想是什么

2024-05-15

1. 辨喜的本体论思想是什么

本体论
  辨喜一生致力于印度古典哲学吠檀多派理论的研究与革新,因而被称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他从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世界的最高本体是"梵",或称"宇宙理性"。梵是一种纯存在,在它之中既没有时间、空间和因果的联系,也没有属性、方位、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梵是整个宇宙的基础。世界上任何现象,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都是它的表现,都是它派生出来的。梵显现为世界,是以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为媒介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就好象一面镜子,梵借助这面镜子的映现而表现为世界万物。辨喜认为,世界是由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组成的。他经常把精神方面称为 "精神世界",把物质方面称为 "物质世界",但他所谓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并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平行的关系,两者都起源于最高本体──梵。辨喜的哲学充满矛盾,他在继承印度吠檀多不二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学说的同时,又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吸收了不少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内容。他反对传统吠檀多哲学关于世界虚幻的观点,承认物质世界是真实的。当探讨物质世界的意义时,他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种经常变化的物质,千差万别的事物皆为物质的表现。他认为在最高本体中不存在时间、空间和因果的关系,但并不否认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受规律的制约,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着的物质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是不可分离的。在分析某些社会和自然现象时,他也谈到了对立和矛盾,认为人们感官所感觉到的或心灵所想象到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作用和反作用两种力量,一种力量作用于另一种力量,从而造成错综复杂的现象。这些相反的力量在外部世界表现为引力和斥力或向心力和离心力;在内心世界则表现为爱与憎、好与坏。对立现象只是从不同立场所看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是一个整体的两种形式。他的这些思想接近辩证法。但是,他又认为事物的对立与转化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它们的和谐和统一才是绝对的,永恒的,从而又陷入形而上学。

辨喜的本体论思想是什么

2. “喜喜”哲学

河边的海棠,前两次去还是繁花满树,第三次却已经是“纷纷飞花已坠落”;刚发现的一株黄玉兰,没看到怒放,就只剩叶子了;那一团团一簇簇的丁香花,没多久就消失殆尽了。
  
 这春日之花的盛宴,是如此短暂,真的令人唏嘘。
  
 林黛玉看见了落花,想起自己可怜的身世,才吟诵了忧伤凄清的《葬花吟》。
  
 那么那些古人,春天总爱感怀伤情,到底是先有了感怀才会借景抒情呢,还是看见春归无觅处 ,才忧从中来呢?
  
 春天,是一个让人多愁善感的季节,情绪会随着天气的阴晴不定上下起伏,独处的时候,总会有一丝丝的惆怅浮上心头。
  
 翻阅旧杂志时,看到了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自创的一门“喜喜哲学"。
  
 于老解释说:“我的生活哲学很简单,叫作‘喜喜’,第一个‘喜’是动词,第二个‘喜’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结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所以我非常喜欢高兴的事,也就是喜欢‘喜’。”
  
 就是靠着这套独创的哲学,于老才度过了文革时期那段艰难岁月。
  
 
                                          
 
  
  
 命运跌宕起伏的苏东坡,也提出过十六件⼈⽣赏⼼乐事:
  
 清溪浅⽔⾏⾈;微⾬⽵窗夜话;
  
 暑⾄临溪濯⾜;⾬后登楼看⼭;
  
 柳阴堤畔闲⾏;花坞樽前微笑;
  
 隔江⼭寺闻钟;⽉下东邻吹萧;
  
 晨兴半炷茗⾹;午倦⼀⽅藤枕;
  
 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冠;
  
 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语;
  
 客⾄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
  
 
  
  
 东坡先生的这些乐事,都是他日常生活中的美事。我虽没有他那样的雅兴,但也遇到过很多好事和有趣的事,我为什么不想这些事,而偏偏要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呢?
  
 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真是:
  
 原本无甚事,
  
 庸人自扰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