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看待被骗进传销

2024-05-13

1. 佛教怎么看待被骗进传销

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都是因缘果报,故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对于被骗入传销,要正确面对:

一、不要有恨,一切都是因缘果报,故达摩祖师在《四行观》中有“报冤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需要有爱,越是愚痴越要爱他,故土美尊者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有“将反报恩德转为道用”的偈颂:

吾以如子护养人,彼若视我如怨仇,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

索达吉堪布对偈颂的释义为:如果我对一个人像对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慈爱地养育、百般地爱护,但是,这个人不但不报恩,反而把我看成怨恨的仇敌一般。这时我仍旧对他如母亲对病重的儿子一样对待,不计较恩怨,总是以慈母之心体谅他,对他倍加悲悯。这对我们初学者较难做到,但如果大家把这些颂词能背诵下来,经常薰习自己的身语意,久而久之,就能生起这些功德。

三、更要回向,要能心量广大,“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行大愿,愿意把功德回向给众生和佛道,愿受代一切众生苦,愿一切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以下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中关于“普皆回向”的经文原文: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如此,就是最好最善的看待面对传销的方法与态度,是贪婪和愚痴惹得祸,爱心和智慧才是最好的化解之道,害人者终害己,不用多长时间,害人者必定伤痕累累,他(她)们真的很可怜、可悲,多用慈悲、平等的心去看待他(她)们,要像慈祥的老妈妈心疼犯错的孩子一样,对待他(她)们……

佛教怎么看待被骗进传销

2. 佛法怎么样分析海归大学生传销窝里被打死的因果?

因果循环,相许不断
福祸无门,为人自召

去参与传销无非是想得到一个好的工作,被利益驱使了,就是佛法里说的三毒之一的贪,
贪图人家说的高收入,高利润,付出少收获多。结果给了他一个恶的因缘而且是致命的因缘,
他没有看清楚,而走了进去,结果酿成了惨剧的发生。有一因必有一果,丝毫不爽,
所以要远离恶因,凡是多思量,不能盲目,世间之法亦服如是。
他能接触到传销的人员,说明他有这个恶的因缘,一切都是因缘生。业力牵引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业力现前了就是考验你定力的时刻,把持不住就一招帆船。后悔莫及啊!这是我的理解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3. 对于打着佛弟子旗号传销组织行骗的过失 标签:

1.单纯凭上述描述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传销范畴,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2.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对于打着佛弟子旗号传销组织行骗的过失 标签:

4. 所谓的什么信佛,在我看来就是传销

抛开宗教信仰的意识形态,单纯品评这种“发展新成员的推广形式“”的确有些类似于“传销”。但学术定义上必须清楚一点,那就是“传销”是”宣传推广式”一种体现,而不是”宣传推广式”就一定是“传销”。
这种“宣传推广”,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发展情节。可以说是资源信息共享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表述自身观点以及推广观点的一种方式,本身是非常正常不过的行为。
就像我有好消息,比如社会上对于20岁以上单身青年安排相亲。如果你还是单身,不知道这个消息,我就告诉你,让你有兴趣参与一下。或许让你解决终身大事。而我从中精神上或者在物质上(比如你成功如愿,答谢我)得到愉悦。所以这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生活情节。转告你,那是我愿意转告你。我如果不愿意将好消息告诉别人,肯定不会主动的告诉你的。但接不接受在于你,即便我可能阐述一下好处,最终决定权还在于你。
说”传销”属于这种“宣传推广”的体现,一点不为过。因为其发展形式是几乎相同的。但是,但是,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传销”的目的是自己得利。其第一目的就是自己的到好处,可以说“为了自己得到更大的好处”,从而去发展下级。因为“传销”的激励模式就是通过下级的成就圆满自己的利益。所以其“发心”是自私的。即便在其宣传中一再强调是为了你好,帮助你,但其第一受益人确实”他自己”。
但,宗教领域的“宣传推广”,其“发心“未必等同于“传销”。我这里用的是“未必”。就是说,必须承认目前宗教推广中或许可能存在着“利己渡人”的情节。但这应该不是宗教最最原本纯粹理念上所倡导的。以佛教而言,把教理传达给别人,其目的是解决别人的烦恼。比如生老病死等等生活中的诸多不希望遇到的情节,也就是喜庆节日中有意回避掉的那些负面的东西。它们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暂时忽略掉了。待烦恼出现时,人们会觉得痛苦烦躁。即便自己平时多么懂得人生哲理,或者吸纳了广大的心灵鸡汤。恐怕生了病也不会开心,这就是事实。
而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们逐步了解其感官痛苦和喜悦出现的客观规律。也就是你为什么会遇到欢喜的事情,又因何遭遇烦恼。当然,起初仅将“定义”告诉你,你恐怕很难接受,即便接受也是勉强接受。并没有甚深的共鸣。所以这就需要自己先鉴定信心,哪怕是暂时的鉴定信心,开始涉足”修行”,佛教不是说只要你信了就万事大吉。因为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脑子,谁也不是“傻瓜”,一开始的“信”未必是“真信”。怎么才叫“真信”?那就是自己通过修行后得到真正的回馈,内心有了感应。这就会增强“信”的纯粹性。
对于佛教信徒而言,在他向别人传达佛理或者说以佛教为理论基础的信息时,未必他本人就完全没有烦恼,他和你没有区别。只是他有他的经历,的确体会应验了妙处。这个妙处很可能你不知道。就好比人们都在四处寻找粮食的时期,一个人突然发现原来可以在自家门前种粮食。他把这个方法告诉别人,有人可能不信,但只要是信了的人可能就会有一定的收获。但即便“信”,也必须经过至少一个春夏的周期才能得到收获。所以成果还要自己来把握。我想这就是佛教信徒应该传达的信息。
况且佛教中传法结缘,也不是让接受者交钱。我告诉你信息后,你接受我的信息,我的师父也不会给我钱。可以说是没有直接物质利益的。
但是,或许佛教领域中有“供养”或者“布施”之类的情节。而且也确实有涉及“钱财”的情形。但是,但是,但是,一定要知道。“付钱”是让人学会“付出”。也就是让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不是白来的。“没钱”就不能得到吗?当然不是。没钱可以付出其他,除了钱一定还有其他的资源。有力气可以出力气,没力气可以下功夫。所以,“不付出”是不能付出吗?不,有时是“不想付出”。不想付出,凭什么有回报呢?自己赚到的钱,哪有白来的?肯定都是付出的回馈。拿了不该拿的钱,可能就要以危险或者想象不到的损失作为代价。而且给不给在你。没有强求。
当然,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纯粹的信仰情节。比如您的归纳,具体现象不必过多阐述,耳濡目染,心知肚明。但是那不是原本纯粹的理念。或者说这是时代的传染病。但“真正”的佛教理念就相当于“妙药”。就算医生自己也会得病,就算医生如何不理想,作为“妙药”都是可以救人的。不要因为所有的医生都得过病,就认为“药”是没做用的,医院是没作用的。

5. 佛果是不是传销

1.单纯一个品牌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传销范畴,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2.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佛果是不是传销

6. 怎么劝导陷入佛学变相传销的人

先带他脱离传销环境,只有不被传销人员所影响到,才有机会劝醒他,正确的劝说方式不是要和他们争论,不是和他们讲道理,讲道理肯定讲不通的,因为传销里面的歪理邪说早就深入人心,岂止是你三言两语能搞定的?盲目的劝说只会导致彼此关系紧张,于事无补。只有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要引起抵触情绪才有希望劝醒。【摘要】
怎么劝导陷入佛学变相传销的人【提问】
请问是先佛学后变得传销吗【回答】
先带他脱离传销环境,只有不被传销人员所影响到,才有机会劝醒他,正确的劝说方式不是要和他们争论,不是和他们讲道理,讲道理肯定讲不通的,因为传销里面的歪理邪说早就深入人心,岂止是你三言两语能搞定的?盲目的劝说只会导致彼此关系紧张,于事无补。只有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要引起抵触情绪才有希望劝醒。【回答】
注意稳定受劝人的情绪,平时多保持联系,循序渐进的去改变【回答】
人骗回来了,现在每天还在给大师联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提问】
先慢慢的让他们断了联系,不能过激【回答】
多带授权人接触一些好的事情和环境,身边的人也要积极的与他沟通,不能带有不好的情绪,这样很容易激发他【回答】
信的太真了,过几天还打算去呢,捐了几万块了【提问】
平时多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和你们的角度去和受劝人沟通会好一些【回答】

7. 怎么劝导陷入佛学变相传销的人

如果是已经被洗脑,就怎么劝导都没有用了,你需要采取的措施:1马上告诉他所有的亲朋好友,他在搞传销,他要是叫谁去,告诉所有人千万别去,无论他说的多好或是用什么激将法,记住无论说什么都不要去;2切断他的一切经济来源,他要是说借钱千万别借,哪怕他说出车祸或是病重了也不要寄钱给他,因为这是传销惯用的骗钱手段。【摘要】
怎么劝导陷入佛学变相传销的人【提问】
如果是已经被洗脑,就怎么劝导都没有用了,你需要采取的措施:1马上告诉他所有的亲朋好友,他在搞传销,他要是叫谁去,告诉所有人千万别去,无论他说的多好或是用什么激将法,记住无论说什么都不要去;2切断他的一切经济来源,他要是说借钱千万别借,哪怕他说出车祸或是病重了也不要寄钱给他,因为这是传销惯用的骗钱手段。【回答】
这个当然知道了【提问】
要找到答案首先得搞清楚一个正常人是怎么被传销洗脑的,人人都有欲望,人人也都有弱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对自己的现状有所不满,而在现实生活中又很难得到,所以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而传销就专门抓住了每个参与者内心深处的痛点,同时给他得到这个需求实现梦想的希望,并且营造了榜样的力量,因为“成功”就在身边,在这里人人都能够“成功”。所以,一个人被邀约到传销环境,当他内心的梦想被唤醒时他就已经被传销牢牢抓住了,正因如此,所以传销者放弃传销非常之难,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了追求梦想,就意味着又被打回原形,又去过永远不能实现梦想天天混日子的生活;甚至,传销早已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回答】
但挽救被传销洗脑的亲人难度再大我们也必须挽救回来,因为如果坐视不管,他们损失的将不单单是金钱和时间,还有诚信,鉴于传销“杀熟”及谎言邀约的惯用手法,传销会一次性透支一个人的诚信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加入传销即违法,发展到三层三十人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将面临牢狱之灾。【回答】

怎么劝导陷入佛学变相传销的人

8. 佛果是不是传销

1.单纯一个品牌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传销范畴,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2.依据《
禁止传销条例
》第七条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
其他人员
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
上下线
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