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相关内容

2024-05-14

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相关内容

科技名词工作论坛、公布科技名词、发布试用新词、两岸科技名词对照与统一、热点词难点词纵横谈、国外术语学、中国术语学、术语与翻译、产品与术语、新科技新概念、探讨与争鸣、辨析与杂谈、溯源、小词典、科技文摘等。文章形式多样,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笔谈、札记、资料、书评等。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相关内容

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介绍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机构。国务院于1987年8月12日明确指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3.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机构组织

 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材料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船舶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工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路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管理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航海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定委员会,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昆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免疫学名词审定专家委员会,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石油名词审定委员会,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水产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水利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铁道名词审定委员会,通信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土木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植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资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委员会。  主 任:路甬祥副主任:程津培、江蓝生、于永湛、赵沁平、朱作言专职副主任:刘 青  严济慈(1901~1996),在委员会筹备期间任主任委员,后因工作繁忙,由叶笃正代其开展委员会筹建工作。 钱三强(1913~1992),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任期:1985~1992)。 卢嘉锡(1915~2001),委员会第二任主任委员(任期:1992~2001)。  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负责执行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各项决议,组织开展科技名词及其定义的审定和公布,组织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与研究,组织开展术语学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编辑出版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编辑出版期刊《科技术语研究》,推广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建立相关网络与咨询服务,处理全国科技名词委日常事务。 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下设办公室、名词审定与研究室、《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社、术语库和网站。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机构组织

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历史沿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名词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1950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接管了国立编译馆拟订的各科名词草案,1950年5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简称文委),成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委员,下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文学艺术与时事五个组,并再按学科分成小组和分组,中国科学院受文委之托负责自然科学组,其工作范围包括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心理学、语言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和农学等。并在有关规定中指出:“统一工作委员会均由有关自然科学学会及研究机构分别提名,科学院遴选后,由文委审核后聘定”。当时聘任的科学家达150人,在当时编译局之下设立名词室,负责组织名词编订和其他具体工作,其中著名科学家有: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冯德培、茅以升、吕叔湘等。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集中力量审定、公布了各学科名词几十种,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进作用。 60年代中期,由于“文革”,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基本中断。  1978年3月中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中华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名词工作者纷纷呼吁,请求恢复和建立科技名词的审定机构,以推动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和统一。国家科委、中科院顺应民意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潮流,决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出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联名上报国务院,请求批准。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上报的《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务院对“两科”联合报告批示精神,确定委员会常委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与国家科委共同组建,并邀请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教育部参与,及时选定人选。1984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在院长办公会议上确认了上述五单位推荐的人选。由钱三强同志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叶笃正和吴凤鸣、国家科委胡兆森、中国科协王寿仁、教育部吴衍庆、国家标准局戴荷生同志任副主任。 在即将召开成立大会前夕,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于1984年11月29日又联名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该报告明确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包括理、工、农、医及技术科学和交叉学科的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并予以公布施行。报告还建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采用公布的形式,对经过审定的名词,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应遵照使用。对跨学科而争议纷纭的名词,经多方讨论后,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该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这是委员会成立大会前夕的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 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胜利召开。国务委员方毅为大会发来贺信,著名核物理学家、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宣读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的贺信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名单,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向全国委员颁发聘书;著名物理学家马大猷院士代表领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委员会副主任叶笃正院士主持开幕式并作了《委员会筹备经过及今后工作展望》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院士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这位科技名词工作的元老从上个世纪20年代的名词工作开始,一直讲到这次成立大会。最后严老警示我们,委员会是一个权威机构,但权威不是自封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自然地体现出来。这句话一直提醒着我们保持高质量的工作。 在成立大会上还设有许多学术报告,会议开得十分热烈而紧凑,学术气氛浓郁。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院士特地从外地回京参加了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增补港澳委员,保留台湾名额问题,最后表态说,受国务院委托,让科学院牵头,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同国家科委共同负起责任,逐步实现委员会的各项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在我国科技发展史和名词工作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显示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事业蓬勃兴起,也预示着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经成立,就开始了组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按照科技体系分学科进行名词审定,遵循“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科后副科”等原则开展审定工作。各项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成立后短短的两年时间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各学会的支持下,即建立起数学、物理学等27个分委员会。天文学是试点学科,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即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审定任务。为此,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于1987年7月12日给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的请示》。对此,国务院在国函[1987]14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国务院的文件是我国科技名词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并给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很高的工作定位,使我国广大科技名词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发展。 1987年9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工作会议,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并就这一批复精神以及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在这次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向大会发来贺信,国务委员宋健、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出席大会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总结了委员会成立以来的成功经验,确定了委员会的正确工作方向和其具体做法,推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一届委员会5年的工作形成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基本模式,为这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90年1月8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组成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由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担任主任一职,章综、马俊如、王冀生、林振申、胡兆森、鲁绍曾、刘杲、苏世生、黄昭厚任副主任。王大珩等71人任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这一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支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1987年国务院文件《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的精神,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明确提出三项要求:①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②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③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这一通知精神,极其有力地促进了规范名词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在名词委成立20年历程中,国务院和四部委的文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着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向前发展并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就。1992年,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因病逝世,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院士接任主任委员,领导着全国委员会继续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间,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3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把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工作列入了共同协议之中。委员会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文化、经济意义的工作,并迅速开展起来。1994年5月13日,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标志着委员会正式启动了这项非常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的需要,1995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编委)又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中编委的这一决定,对于加强委员会的工作地位,更好地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提供了体制、经费和组织机构方面的有力保证。 1995年12月6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次会议产生第三届委员会,由卢嘉锡任主任,路甬祥、章综、林泉、左铁镛、马阳、孙枢、许嘉璐、于永湛、丁其东、汪继祥、潘书祥为副主任。陈芳允等79人任全国委员。 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不久,即向国务院申报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使委员会的名称符合国务院批准的审定工作范围,更好地完成国务院授权的科技名词审定任务,更加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能够更完整、准确地表达委员会的工作性质。这一意见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准,并于1996年12月13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正式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 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及时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开展了科技新词工作。1996年9月1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此后几年的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陆续发布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天文学以及其他一些学科中出现的科技新词,还正式公布了101~109号元素的标准汉语定名。同时,各学科分委员会在审定科技名词时,也加强了增补新词的工作。科技新词工作使得全国科技名词委在系统开展名词审定的同时,也能紧跟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对于引导社会、引导传媒使用规范名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委员会又逐步地、较大范围地开展了为公布名词加注定义的工作,准确、精练地表述科技名词的内涵,使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更加充实和完善。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新闻出版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科技名词委于1998年底正式创办了《科技术语研究》期刊。这份刊物是在内部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基础上创办的公开发行刊物。此刊的创立,使我国有了一个适应科技发展形势,研究名词工作,宣传名词规范化的园地。 2000年6月1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组成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仍由卢嘉锡担任,副主任为路甬祥、章综、邵立勤、张尧学、马阳、朱作言、于永湛、李春武、王景川、叶柏林、傅永和、汪继祥和潘书祥。陈太一等91位专家任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卢嘉锡主任2001年6月不幸谢世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接任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主任。 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适时增加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社会科学名词审定以语言学名词审定为试点,逐步展开。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名词体系将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全国科技名词委十分注重科技名词工作形式与方式上的开拓与创新,在加强术语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完善数据库和网站功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成效。2002年初建成术语数据库,提高了审定工作的效率。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正式运行。网站提供已公布科技名词的免费查询,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 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有关语言文字、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工作,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同时还与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在国际上,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同国际术语学界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同联合国翻译署,以及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术语学组织与术语学专家保持了长期的交往与合作。2000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成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联合会员。2002年10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对欧洲几家有代表性的术语学机构和组织进行了访问,增强了对术语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吸收了国际上成功的术语工作经验,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与国际术语学界的相互了解与积极合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始终将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遵照“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积极、慎重、务实地开展这一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先后进行了天文、信息科学技术等20多个学科的名词交流和对照工作。大气、昆虫、航海、药学、船舶工程等5个学科已正式出版了两岸名词对照本。这项工作促进了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为民族团结、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20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审定工作中不断探索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规律,逐渐确定了“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定,正式发布”的工作方针。在调研和实践中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汉语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一直指导着并十分适用于我国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同时,工作中努力贯彻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努力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紧跟社会前进步伐,积极开拓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促进国家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建立了61个分委员会,公布出版了66个学科的科技名词,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年来形成的科技名词工作队伍规模之大,审定工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学的春天里诞生,在我国经济腾飞中成长。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正在持续发展,正在走向辉煌。

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出版期刊

《中国科技术语》是以开展术语及术语学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和推动术语学科建设为宗旨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现任主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 《中国科技术语》原名《科技术语研究》,创刊逾25年,是我国唯一的权威发布和推广规范汉语科技名词的刊物,是国内最权威的术语学专业杂志。它是研究我国术语学理论、探讨术语定名规律的重要窗口,现代开设有理论研究、学科名词、术语与翻译、名词溯源、术语定名、专题研究、探讨与争鸣、公布名词、发布试用等特色栏目。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机构。国务院于1987年8月12日明确指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出版期刊

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出版物

已公布名词目录书目列表(共61条): 测绘学名词(定义版)船舶工程名词(定义版)大气科学名词(定义版)电工名词电力名词电子学名词地理学名词地质学名词地球物理学名词公路交通科技名词古生物学名词海洋科学名词航海科技名词化学名词建筑园林 城市规划名词人体解剖学名词机械工程名词[1](定义版)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昆虫学名词(定义版)林学名词力学名词煤炭科技名词(定义版)农学名词生理学名词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名词石油名词水利科技名词(定义版)天文学名词(定义版)铁道科技名词土壤学名词(定义版)微生物学名词物理学名词细胞生物学名词心理学名词药学名词冶金学名词遗传学名词医学名词(一)医学名词(二)医学名词(三)医学名词(四)医学名词(六)医学名词(七)植物学名词组织学名词 胚胎学名词水产名词(定义版)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动物学名词数学名词自动化名词医学名词(五)化学工程名词英汉汉英生物学名词机械工程名词2机械工程名词3土木工程名词航空科学技术名词自然辩证法名词中医药学名词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天文学名词两岸对照本及其他书目列表(共2条):医学名词:眼科学动物学名词

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年表

中国近现代名词工作年表:·1855年《博物新编》英国医学传教士合信著 ·1858年《医学英华字释》英国医学传教士合信著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8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成立 ·1868年 《格物入门》京师同文馆担任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著 ·1872年《化学监原》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及徐寿等翻译 ·1875年《化学监原续编》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傅兰雅及徐寿等翻译 ·1876年 《格致汇编》是由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工作期间创办的我国第一份自然科学杂志 ·1877年“益智书会”成立 ·1885年 《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傅兰雅和在江南制造局的中国同事翻译 ·1890年“益智书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 ·1890年“博医会”成立 ·1898年 《化学元素名词修正表》由益智书会公布 ·1899年《物体遇热改易记》傅兰雅和在江南制造局的中国同事翻译 ·1903年 “京师同文馆”改组为“京师大学堂译学馆” ·1909年当时的教育部设立“科学名词编订馆” ·1918年中华医学会成立“医学名词审查会” ·1919年在“医学名词审查会”的基础上成立“科学名词审查会” ·1920年 “中国科学社”成立,其前身为“医学名词审查会” ·1928年“大学院”成立“译名统一委员会” ·1932年 “国立编译馆”成立,隶属当时的教育部·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下组建“物理学名词委员会” ·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并组建“化学名词委员会”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下设五个小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艺术科学和时事名词 ·1950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下设名词室负责组织自然科学名词编审工作 ·1956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成立 ·1963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成立,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1985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 ·1996年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