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

2024-05-14

1. 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

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却过不好这一生。”
  
 是的,那些道理说起来都很简单,大家也都知道,然而知道并不等于做到。
  
 
  
  
 有人分析“做不到”大概是因为以下这四个原因: 
  
  消极心态、  想得太多  、没有危机感  、内心不认可。  
  
   1  、消极心态。  
  
 有些人从小就不自信、不敢绽放,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就算有很多机会摆在面前,也不敢主动去抓取。
  
 哪怕获得了这个机会,心底深处也在不断地否定自己,怕自己做不好,怕辜负了别人的好意,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事情往往也真的搞砸了,于是心安理得地对自己说:“看吧,你就是做不好。”
  
 久而久之,就会陷入这样的一个死循环——继续暗示自己做不到,继续错过,继续做不到。
  
  解决办法: 
  
  积极正面思考,凡事都往好处想。 
  
 告诉自己,只要有机会,就勇敢去尝试,宁愿做过了之后感到失望,也不要错过了之后觉得后悔。
  
 很多事情不是天生就会的,很多人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渐成长。
  
   2  、想得太多。  
  
 有时候,一件事情你有太多的想法,似乎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又好像这个不太好,那个也不太完善,更好的暂时还没想到……
  
 你想得太多,头脑太乱,你根本不知道从何开始,干脆就先搁置起来。
  
 就好像老板今天要你做这个,你哼哧哼哧埋头就干,花了大半天时间,晚上还加了一些班,辛辛苦苦做完准备第二天交给老板。
  
 没想到第二天你还没开口,老板就告诉你,他突然有了另外一个想法,要你按新的方案做给他。
  
 你欲哭无泪地又从头开始,这次的方案有点难度,花了你两天半时间,期间为了加快进度,中午你都没出去吃饭,啃两个馒头就茶,边吃边干。
  
 等你好不容易做完交给老板,老板说先放着,他要咨询一下其他公司的做法,到时候再告诉你怎么做……
  
 你只能打落牙齿,泪往心里流,心里暗暗埋怨:老板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害我花了这么多时间,结果都是白做了,老板你能不能尊重一下员工的劳动呀!
  
  解决办法: 
  
  简化到一个目标,聚焦于行动。 
  
 你想得越多,脑子越发散,有时候离初始目标越来越远,你本来应该只考虑第一步的,结果你已经想到了第三、第四步。
  
 记得刚毕业那会,主管说我跟另外一个同事:“你们两个人呀,应该综合一下,一个想事情太简单,另外一个想得太复杂。”
  
 有时候一件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复杂,也不会像你期望的那样,依计划行事,中间没有任何变数。
  
 想好你做一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想好了就赶紧开始干,重点是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再不断修正,而不是等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方案都想好了,感觉万无一失了才行动。
  
 
  
                                          
   3  、没有危机感。  
  
 暴饮暴食一天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
  
 三天呢?一周呢?好像也看不出来。
  
 于是你继续海吃海喝,自我安慰:能吃是福,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亲友提醒你要注意饮食健康的时候,你还没放在心上。
  
 等到裤头从中号变成了加大号,甚至很难买到合适的大码时;等到脸圆润了一两圈,拍照霸屏挡住了别人的视线时,你才着急起来。
  
  解决办法: 
  
  居安思危。 
  
 对于健康来说,如果你做的那件事,不利于健康,那你就要高度警惕,适可而止了。
  
 对于成长来说,如果你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公司宿舍两点一线,工作生活麻木不仁,你也很久没有体会到什么是幸福的感觉了,那你就需要改变了。
  
 曾经看到一句话,
  
  最安逸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危险的生活方式。 
  
   4  、内心不认可。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想要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老木匠每天都想着要早点回家,所以没有选用最好的材料,也没有使用他最好的技术。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说:“你为我辛苦了一辈子,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听了之后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造这么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呢!
  
 我们有时候不认可一件事,不是说这件事不对,这件事不好,只是我们内心不想做而已。而你不想做的事,又怎么会做得好呢?
  
 比如,你妈叫你去相亲,你心里很反对这样的恋爱方式,但迫于老妈的压力不得不去,于是你故意迟到,故意让自己表现得很粗鲁、很市侩,以此让对方知难而退、主动放弃。
  
 这样你才好跟你妈有个交代:看吧,我去了,是人家没瞧上我,您可以消停一下了。
  
  解决办法: 
  
  真正接纳并认可你做的事。 
  
 当你内心不认可自己在做的事时,请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只是不想做这件事,还是这件事真的不好?

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

2. “知道,但却做不到”的15个原因

很多人读了某本著作,某篇文章之后,觉得讲得很有道理,提供的方法也很好,可是,在实践时,却又出现“知道了,但却还是做不到”的情况,问我:“怎么破?”
  
  
 我本来对这种现象是很鄙视的,觉得就一“懒”字而已。可是,仔细又想了想,似乎自己以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看起来,这不独是某些网友的困惑,也可能是所有人学习新知识的路上,都曾面临过的共同难题,所以,我决定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写作计划,花了点时间,就此问题梳理了一番,写了篇文章,来专门破解其产生原因。
  
 记得多年前,当我去新东方补习英文的时候,在课堂上,听听,说说,似乎还可以,可是,一踏出教室,则又完全恢复到了中文状态,教室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与现实是完全断裂开的。这其实和很多人学习这些工具和方法的状态一样,文字都懂,意思也明了,以为自己都明白了,理解了,会了,可是,合上书本,或者离开电脑屏幕,回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和生活状态中时,面对具体问题,就又无法下口与下手了。
  
 知道,为什么做不到?知识与行动之间的断层,到底怎样才能弥补?书本上与网络上吸收、学习到的各类管理技巧与工具应用方法,怎样才能让其在工作中发挥功能和效率?我以自己长期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来了以下15个原因:
  
  1  、误以为知道就是全部 
  
 很多人重视吸收新知识,学习新观念和工具,但知识管理的关键,其实不是知道,不是你能读得懂它们,而是你能理解它们,你能管理那些你知道的东西,然后,在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通过去做,来验证它的可行性,并加深理解,从而打破知识与实务之间的鸿沟。如果忽略掉做的话,任何好的观念、工具、技巧,都只是个空壳子,徒有其表而已。
  
  2  、缺乏反复做的观念 
  
 仅仅有做的想法和行动是不够的,还要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做。摄取,存储,理解,消化,实践,反思,改进,这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必经过程,缺一不可。这个过程,只做一次是不够是,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也就是说,知识与实务之间的距离,需要反复实践和积累来进行弥补,方能真正沉淀下来。
  
  3  、以为拥有知识,就能赢过对手 
  
 许多人喜欢追逐各种新鲜流行的新名词,新观念,在网络上、讲座上、书本上,乃至如现在这样,在豆瓣红人文章中读到的好点子,复制到自己的词汇库里。但其实这是没有用的。复制知识,不代表拥有知识;就算是拥有了知识,如果不能转化成能力、行动力,不能体现在实践操作中的话,跟不知道其实没有什么两样。
  
  4  、容错能力不够强 
  
 任何新知识和新工具,在转化成自己的技能和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时候,都可能会跟现在的习惯出现冲突,甚至可能因为缺乏理解和操作熟练度不够导致出错。如果学习者容错能力不够,没有强大的内心从错误中学习进步的心态的话,会造成自己不敢去尝试。
  
  5  、害怕踏出框框 
  
 很多人内心虽然渴望改变,可是,一面对实际,却又怕跳出现有框框去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害怕自己因为改变而变得无法控制。但实际是,突破旧我,就得打破旧我,改变旧习,就得推到旧习。不走出旧院墙,怎么能看到新风景呢?
  
  6  、害怕付出代价 
  
 任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累积养成,都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的,有些甚至是需要花金钱的,不付出,就希望得到回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很多人恰是因为这些负担望而却步的。
  
  7  、错把说当成了做 
  
 如果你坐过出租车,就知道,出租车司机口中的各种逸闻趣事很多,这是因为他接触各种客户,听来的段子自然就多。但这种知识,只能拿来消遣,不能拿来做事的。很多人就像出租车司机,搜罗各种新鲜名词,而后那来炫耀和显摆,错把说当成了做。
  
  8  、错把决定当成了做 
  
 许多人常以为,做了决定,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发生,所以做了很多决定,却没有去落实自己做出决定后的事情。例如,有人决定自己每周读一本新书,于是便开始买书了,但买回来之后到底读了没有,读的效果怎样,达到预期了没有,却常被忽略掉。
  
  9  、太多计划,阻碍执行 
  
 很多人总是不断地制定新计划,结果,反而是卡在准备开始新计划的过程中。犹如蜀之鄙的富僧一样,不是不想去南海,而是一直还在出发前的状态中,结果将精力全部耗在了计划上。
  
  10  、久积成坏习 
  
 习惯是渐渐积累形成的。凡事只说不做,拖拖拉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凡事皆拖拉的习惯。反之,凡事,立即行动,久而久之,自热而然就会形成快速行动的习惯。
  
  11  、太多得失心 
  
 许多人被绩效评估所荼毒,凡做事,皆评量,但过多的评量,太强的得失心,反而让自己无法专注在做事上面。有时候,不要太过于患得患失,才是能做好的开始。
  
  12  、缺乏整体评估 
  
 与上条相反的是,有些人对自己做的新东西和进行的新改变缺乏评估。所谓过犹不及,凡事斤斤计较固然不好,但若对一些自己做过的事情,不做整体的评估,不能把握整体效果,则容易出现效果不彰自己却没有发现的情况。
  
  13  、以为竞争可以逼自己做事 
  
 有些人被公司洗脑过甚,凡事皆要树立个对手,以为只有与别人竞争,才会逼自己把事情做好。但过度竞争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其实,人在较不竞争的环境里面,能与兴趣点想结合,会学习得更快。
  
  14  、缺乏立即开始做的能力 
  
 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把东面当西面乱冲当然好,但想南想北,担心来顾虑去,也很费神,还不如从当下开始,立即做,来得更有效一点。可以不追求完美,只要求此一刻比上一刻好,就好。
  
  15  、缺乏对做事脉络的理解 
  
 还有些人不知道怎么做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要做,但却没有关注要做的事,因此缺乏对行为背后脉络的观察和理解,结果东做一个,西做一个,都没有做到点子上。先知其全貌,再对其一斑,有针对性的做,效果会更好。

3. 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呢?


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呢?

4. 你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关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她说孩子大了越来越难养了,不知道该如何去管教了。正巧我写了一篇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发给她看,她回复我!
  
 
  
                                          
 为什么知道就是做不到呢?
  
 在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台词“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也经常听到很多人说:“道理我都知道啊!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其实你仔细好好去品味这两句话,会发现在你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一丝快感?
  
 对啊!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背后的意思是:我做不到所以这不能怪我。我就没有责任了!
  
 Money&You里面有一张海报——负责任。
  
 
  
                                          
 
  
  
 人天性就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在发生事情以后我们会习惯性的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这和我们从小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小时候我们被告知犯错误是不被允许的,在犯错误后会挨骂会被惩罚,所以我们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一套思维模式,在犯错误的时候马上去找借口也好,或者否认也好,反正就是先把自己放在一个清白的位置。
  
 例如很多人上班迟到了,他会说路上太堵了,找这样一个借口他会觉得心安理得,迟到不是我的问题,是交通道路的问题!如果这个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会从自身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迟到,是不是我出门的时间太晚了?明天早一点是不是就不会迟到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去承担这份责任而已。
  
 奇葩说里面说“辩论赛的重点并不是结果,而是整个思考过程。”
  
 很多问题同样是这个理,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你是选择找借口去逃避,还是勇敢的去面对寻找解决方法?
  
 看过一个段子:
  
 在考试考砸了以后,
  
 学渣的反应:“这题太TM难了,哪是人做的,不学了。”
  
 学霸的反应是:“这个题以前是否遇到过?在哪本书上有这个知识点,我要去找来看看,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才知道该如何解决呀!”
  
 同样在面临孩子的挑战的时候,你是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孩子,“这孩子太调皮了,咋这么不听话呢!没办法管了!”
  
 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我应该怎么样去帮助他改掉这些习惯?“
  
 Money&You里面最重要的一张海报,“如果事情要改变,我必须先改变!”
  
 
  
                                          
 
  
  
 如果一个人无论在发生什么事情都觉得是自己不小心的时候,那这个人才算是真正的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成功是你想要的,不吃苦也是你想要的,两者不可兼得,那我还是选择后者吧!因为成功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没有能力可以学习培养能力,没有资源可以去累积或置换资源,除了那些违反物理定律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值得去做的事情,而得到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付出不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人格上面的付出,需要大量的智力,精力,自尊,勇气等…………
  
 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而不是能力,如果你在碰到困难时习惯于说;不行啊!这太难了。我做不到。那你永远只能停留在那个知道而做不到的阶段,如果你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习惯说“我试试吧!”那你会一路进步迈向成功。
  
 就拿我自己主持这件事情来说吧,我并不是一个很擅长在公共场合讲话的人,要我上台讲话在以前看来堪比死亡的那种恐惧了。但是我今后的职业道路要求我必须掌握这一项技能,所以我必须逼自己去锻炼这项技能。有一次公司正好有活动需要主持,虽然内心很恐惧,但我还是马上就答应了,先答应下来再倒逼自己一把,接着开始准备开始不断的给自己加油打气,在完成了以后其实会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恐怖。虽然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开始了就离完美近了一步。
  
 Facebook上有这样一句话;开始比完美更重要!我们总是在等着完美了才开始,但是只有开始了你才会发现很多不完美,才能去做出修正达到完美。
  
 如果在下一次再看到一个道理时,不妨问问自己:
  
 1、你真的想做到吗?
  
 2、为什么你想做到?
  
 3、做到这些你要付出哪些代价,值得吗?
  
 
  
  
 愿我们都能听过许多到道理,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5. 知道做不到,还是不知道

前几天,在读书时,脑子里经常浮现出之前的一些经历,还都是些痛苦经历。
  
 一时间,杂念如潮,要反复挣扎很久才能重新专注起来。
  
 后来,我在晚上写日记时反思到:
  
  我还是没有看开外在的评价体系。 
  
 什么是外在的评价体系呢?
  
 譬如学生的成绩,男人的工资,女人的相貌。
  
 相对的,还有内在的评价体系。
  
 譬如做事的幸福感,成就感。以及你做的事情是否让你快乐?你是否被动地使用生命?
  
 我之前觉得自己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用内在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人。
  
 现在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
  
 之前所回想到的痛苦经历,无一例外,都是我好像没有达到一个“标准”,因为不足所以痛苦。
  
 但反过来,人如果不听从内心的声音,一味地去满足外在的标准,长久下去,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
  
 今天还抽时间重温了一遍之前学过的 量子领导力课程 。
  
 老师之前在课上就讲过了观照力,空性力。
  
  观照力: 清楚地觉察内外一切,看到杂念,又不被杂念带走。
  
  空性力: 万物皆是空性,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特性,其“性”是由观察者所决定的。空性力是随时随地以空性来观世界的能力,我的世界一切由我。
  
 当时感觉自己懂了,时间一长,又忘了,像一个小妖精一样原形毕露了。
  
 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没有知道但不行动的人,知道做不到,还是不知道)
  
 他还说,如果你知道一个概念或理论,但观念与行为没有改变,常常是“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这已经是被私欲所蒙蔽,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说的太对了。
  
 有些道理听到后,会让你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譬如:注意力>时间>金钱。
  
 我在了解到这个不等式之后,就很少关心所谓的头条新闻了。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娱乐圈就是那几件事儿,只不过每次人不同。
  
 而那些真正重要的大事,即使你不主动关注,也会传到你耳朵中。
  
 但有些道理听到后,可能当时自己觉得明白了,其实还是没有彻底认同。
  
 就如上述的空性观,如果你彻底认同空性,真正懂得空性,那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明白“我接受,我选择,我创造”,一切由我。
  
 上午上课,老师也提到,在他看来,阳明心学有几点是比较核心的:
  
  1. 凡事不向外求! 
  
 遇到什么事,都从自己内心找原因。
  
  2. 心不动,事上练(炼)。 
  
 确定要做一件事,就不左右摇摆,在做事的过程中去修行。不多想,就是干!
  
  3. 恕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今天啰啰嗦嗦,又讲了太多道理,明天太阳升起之时,就放手去做吧!
  
 晚安~

知道做不到,还是不知道

6. 明明知道却做不到怎么办?


7. 我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9月24号晚上,我去萧山听了有王伟东老师讲的我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的课程,我听了之后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何呢,那下面我来给你们解释一下里面的事情。
  到我们在事业上起步时,是很难不知道给如何是好,心想我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完成我的事业呢。总是缺乏自信和勇气,你象别人在第一次踏入事业的时侯一定也会遇上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艰难路程,不管这样失败都会有心信去闯还很坚强。那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做到了,你像昨天我去开会听王老师讲,他在上面讲,他问我,说凤儿你说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我回答说,第一是没有勇气去做一件事,第2,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第三就是不够坚强,王老师说说的很对,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在事业你真的在刚有成就时,你却放弃了并且对自己也彻底的没有了心信那么你永远也做不到,所以说不管我们脚下的路有多难只要我们肯去闯,肯去努力,肯坚强的站起来,我相信任何困难也奈何不了我们的决心,也没有我们做不到一切事。
   

我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8. 做不到往往是我们不是真的知道

        我们从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4年,差不多有17年的学习在学校中,学习了语数英等等,当毕业后,我们好像知道了很多道理,但是又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在学校里面,我们一直读,一直记,一直在背诵,数学记公式,解更难的题目。但是大学毕业后,又仿佛什么都不知道。工作中,遇到具体的项目也需要从头学起,作为父母,教小孩无论是古诗还是数学,经常还要翻一翻手机搜索搜索。
  
         以前当看到“知行合一”这个词语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知道的,要和做到的合二为一。然后这个春节读了一下《传习录》中,徐爱录的知行合一的讨论,我才发现我可能一直都不知。
  
         《大学》中的真知指“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道美色属于知,喜欢美色就属于行,看见美色以后就已经会喜欢了,不需要去立一个道理告诉自己应该喜欢。 知道恶臭属于知,讨厌恶臭属于行,闻到恶臭就讨厌,不需要去立一个道理告诉自己应该去讨论。那么为什么很多事情,我们觉得自己做不到,其实可能是不知。
  
         为什么不知呢?我们身处的环境很复杂,面对的欲望很多。比如孝顺父母,在外地工作挣钱,我们觉得自己是因为需要工作,所以没有时间做到孝顺,总认为自己以后挣了大钱就可以孝顺父母。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其实一年到头没有陪着父母好好说说话,陪着父母去散散步,陪着父母吃吃饭。当家里的父母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会觉得心不安。可能很多时候,现在很多的道理(鸡汤),为我们不能做到孝,能找到一堆的理由,但是最终心还是不安。如果都没有做到孝,又如何能说自己知道孝了,可能已经有更多的欲望遮挡了自己的心。
  
         再对陪伴小孩,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小孩,或者在陪伴小孩的时候,手和眼睛还是没有离开手机,这个时候我们能说明自己知道什么是陪伴吗?
  
         大道至简。主要还是心安。当每天忙忙碌碌的时候,当心觉得很徘徊的时候,当感觉到迷茫的时候,或许静下心来,想一想当前自己应该做好什么?
  
 --《传习录:徐爱录》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曰:“    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凭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某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以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