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面三个字是什么?

2024-05-13

1.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面三个字是什么?

“我自横刀向天笑”后面不是三个字,而是一句话:去留肝胆两昆仑。
据说当年行刑之前谭嗣同还大声吟诵出了这首诗,可谓是感动了无数的人,然而他的这首诗到了现在,也是成为了一首难得的佳作。通篇描写的极为感人,也非常的深沉,所以这样的一首作品,对于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来说,那都是应该去读一读。

相关信息:
这首诗通篇很是有气势,读来也是朗朗上口,即使是开篇的这两句,那就就很是感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而且在这两句诗中,他更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愿望,他希望出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能够平安,他们在外面投宿时能够像张俭一样。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过去的战友能够像杜根,可以忍受住各种打击,最终完成维新变法的大业。虽然在这里诗人使用了两个典故,但是这些故事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那都很熟悉。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面三个字是什么?

2.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面三个字是什么?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面三个字:去、留、肝。出自诗《狱中题壁》。

以下是《狱中题壁》的相关介绍:
《狱中题壁》是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格调悲壮激越,风格刚健道劲。
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望门投止思张俭”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狱中题壁》

3.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另外三句是什么

狱中题壁
作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另外三句是什么

4. 我自横刀向天笑后面的谁知道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语出:谭嗣同《狱中题壁》
全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我自横刀向天笑”的下一句是“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原文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译文
望门投宿别忘了东汉时的张俭,忍死求生中心中要装着东汉时的杜根。即使屠刀架在了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四、词句注释
①望门投止:意为在窘迫之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以求隐存。语出《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固迫遁走,望门投止。"张俭,东初为东部督邮,因上疏弹劾宦官侯览图谋不轨,反被侯诬为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尊重他的正义行为,都冒死接纳他。诗人借此想到康.梁出逃,一定也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投止,投宿。思,思慕。
②忍死须臾待杜根:杜根,东汉末年人,上书要求专权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邓太后大怒,命人将他装入口袋,在大殿上摔死。行刑者敬其所为,施刑不加力,得不死。邓太后命人查看,他装死三天,目中生蛆。后隐身酒店当酒保。邓太后被诛后,复官为侍御史。这里借以勉励幸存的维新派人士暂避一时,以待东山再起。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
③我自: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精神。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④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管去者还是留者,都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去,指出逃或死去。留,留下或活着。指政变发生时留下的王五。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昆仑,昆仑山,这里以此借喻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五、赏析
全诗以用典开题,引用东汉末年因反对宦官和邓太后而遭迫害的张俭、杜根的典故,借占喻今。张险、杜根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既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又体现出抗争之路的崎岖坎坷,随时要保持忍辱负重、待机而起、不屈不挠的坚强毅力和过人胆识。这里实际上也是以张杜二人比喻康有为和自己,说明他们与阻挠革新的顽固派的斗争是正义的与深得民心的论古即为喻今,喻今寓于论古,用典贴切自然。同时将事典与狱中的惨烈情状合而为一,创造出一种凝重肃杀的抒情氛围,为下文直抒胸臆作了铺垫。
全诗用典贴切精妙,出语铿锵顿挫,气势雄健迫人。诗中寄托深广,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胸中意气奈情的表达兼具含蓄特色。
六、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下一句是什么?

6.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出处,和整首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最早是太平天国将领苗沛霖所作《秋霄独坐》一诗,全诗为:

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  
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鸡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在误穷经。

后来保皇党人康有为、粱启超将此句移植到谭嗣同的绝命诗中,即有名的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才广为人知。

7.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一句是什么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一句是"去留肝胆两昆仑"。
1、这两句出自谭嗣同《狱中题壁》诗,全诗如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诗人在前两句引用了汉代名臣张俭和杜根,张俭避开了朝廷的追捕,杜根装死躲开了太后的杀戮,两人后来都回朝做官,并有所作为。 
3、诗人认为,没有为变法死难者,就不会警醒世人;没有逃离者,今后就再没有希望。所以,诗人这里应该是把康梁的逃离、自己慷慨赴死看作同样的伟大,同样如昆仑一样浩气长存。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后一句是什么

8.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整首诗是什么?作者是谁?

“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近代谭嗣同的《狱中题壁》,全诗如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注释:
1.望门投止:望门投宿。
2.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3.忍死:装死。
4.须臾:不长的时间。
5.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6.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7.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赏析: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我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参考资料
邓莹辉.中国古典诗词精鉴.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曹保平.中国古典诗词分类赏析.内蒙古:古诗卷: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