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2024-05-13

1. 管理者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各层级管理者在的绩效考核中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者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2. 如何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

  管理者可以参考以下五点:
  1、进行工作分析
  要发挥考绩对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必须开展有效的工作分析,即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员工对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必须的绩效要素。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考核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密切配合,在合作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要使考核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其次,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然后就要贯彻执行;最后总结考核。

  3、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企业的个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要注意指标过多,计算就会变得繁琐,一些重要的指标会被淹没而难于显示其重要影响。

  4、选择绩效评价工具
  每一种评价工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例如,等级排序法能避免居中趋势,但在所有员工的绩效确实都高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会引起员工的不良感受。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绩效考核理论推崇与特定的工作行为联系在一起是绩效考核工具,但企业更愿意接受较为简单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法。

  5、完善工作绩效标准
  古人云:“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应确保向所有的考核者等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改变过去员工考核中定性成分过大,评价模糊,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不足。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任纪兰推荐
评论 
0 0

天行健管理咨询  | 最值得信赖的管理咨询专业机构
主营:六西格玛 精益生产 六西格玛绿带/黑带培训 TPM管理 5S管理
给TA留言
其他回答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怎样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状况?

金蝶提供了全套的完整的企业绩效管理解决方案:
金蝶企业绩效管理解决方案以绩效管理为核心思想,实现以业绩驱动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全面预算分解关键绩效指标,全面掌控企业核心业务,完整分析绩效目标,帮助企业快速建立战略制订、执行、调整的闭环反馈管理体系。

1、提升企业管理执行力,规避决策风险:
金蝶的绩效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运营情况,通过统一管理门户,可进行企业目标管理、销售与运营计划等决策管理应用。
2、选择的理由:
提升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和监控;
构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和监控;
利用企业信息,合理决策企业资源。
3、带来的价值:
统一管理、监控、查询;
保障客户导向性营销的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产供需的计划均衡发展。

您可以联系武汉江源软件,我们免费提供管理咨询!
我们致力于企业信息化咨询,企业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信息化软件产品的实施和服务。结合企业实际运作情况,帮助企业构建高效、有组织的信息平台和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帮助企业走向成功!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 管理者怎么做好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经是影楼业界的一个共识。但另一方面,影楼绩效管理又是管理者比较不愿意做的工作,许多管理者对绩效采取回避甚至是厌烦的态度。
    这种现状使得绩效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绩效管理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给人“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直线管理者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能够处理好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导致了执行不力,使得绩效管理的体系、政策、方案、流程不能很好地落地,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绩效管理中,直线管理者才是实施的主体,起着桥梁的作用,向上对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向下对下属员工的绩效提高负责。
    
    教程
    如果直线管理者不能转变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再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再好的绩效政策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只能与“鸡肋”无异。
    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人力资源部首先要团结直线管理者这个主体,统一他们的思想,使之真正发挥绩效管理者的角色作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让直线管理者真正动起来。
    只有直线管理者真正按自己的职责分工真正动起来了,绩效管理才能按预想的方向前进,才能真正实现落地,得到有效实施。
    那么,绩效管理中,直线管理者应该扮演哪几个角色,做好那些工作?
     一、绩效合作伙伴 
    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一个亮点,它将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统一到绩效上来。管理者与员工建立良好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双方达成一致的绩效目标。
    从根本上来讲,在绩效的问题上管理者与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管理者的工作通过员工完成,管理者的绩效则通过员工的绩效体现,所以,员工绩效的提高即是管理者绩效的提高,员工的进步即是管理者的进步。员工的绩效使管理者与员工真正站到了同一条船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鉴于这个前提,管理者就有责任、有义务与员工就工作任务、绩效目标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提前的沟通,在双方充分理解和认同公司远景规划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结合员工的职位说明书与工作特点,共同制定员工的年度绩效目标。
    在这里,帮助员工,与员工一起为其制定绩效目标已不再是管理者一份额外的负担,也不是浪费时间的活动,而是管理者的自愿,因为管理者与员工是绩效合作伙伴,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的同时就是管理者为自己制定绩效目标,对员工负责,同时就是管理者对自己负责。
    通常,管理者与员工应就如下问题达成一致:
    1、员工应该做什么工作?
    2、工作应该完成得多好?
    3、为什么做这些工作?
    4、什么时候应该完成这些工作?
    5、为完成这些工作,员工要得到哪些支持,需要提高哪些知识、技能,得到什么样的培训?
    6、管理者能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需要为员工扫清哪些障碍?
    通过这些工作,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更加便于员工有的放矢地工作,更加便于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管理。这为后续的绩效管理开了一个好头,可能开始有一点麻烦,但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绩效目标的制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辅导员 
    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的问题。
    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做好辅导员,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具体、有针对性的绩效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提升业绩水平。业绩辅导的过程就是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绩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绩效目标往往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员工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所以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障碍和挫折。另外,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完成,由管理者帮助员工改进业绩,提高知识能力水平。
    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帮助员工获得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沟通包括正面的沟通和负面的沟通。
    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给员工一个认可工作的机会。
    在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进行改正和调整。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能假设员工自己知道而一味姑息,一味不管不问,不管不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了员工,对员工绩效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无益。
    需要注意的是,沟通不是仅仅在开始,也不是仅仅在结束,而是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整个始终,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因此,业绩的辅导也是贯穿整个绩效目标达成的始终。这对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可能不太愿意做,但习惯成自然。笔者认为,帮助下属改进业绩应是现代管理者的一个必备的修养,一个职业的道德,当然它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坚持承担员工绩效辅导员的角色。
     三、记录员 
    绩效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意外”(No Surprise),即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管理者与员工不应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出现意外。一切都应是顺理成章的,管理者与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然而,这一原则并不是在所有企业都能顺利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
    与员工因绩效考核结果而发生争吵是令管理者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管理者回避绩效结果,回避考核与反馈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争吵?恐怕缺乏有说服力的真凭实据是导致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所在。试问,不做绩效记录,有哪一个管理者可以清楚说出一个员工一年总共缺勤多少次,分别是在哪一天,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怕没有,因为没有,员工才敢于理直气壮地和你争论,和你据理力争。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使绩效管理变的更加自然和谐,管理者有必要花点时间,花点心思,认真当好记录员,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公正,没有意外发生。
    做好记录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出办公室,到能够观察到员工工作的地方进行观察。当然,观察以不影响员工的工作为佳。所记录的文档一定是切身观察所得,不能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只能引起更大的争论。
    这样一年下来,管理者就可以全面掌握员工的绩效资料,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考核也因此更加顺畅,不会再出现意外和争吵。
     四、公证员 
    绩效管理的一个较为重要也是倍受员工关注的环节就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总结员工的绩效表现,包括员工表现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管理者需要综合各个方面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同时,绩效考核也是公司薪酬管理、培训发展等相关人事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公平、公正显得至关重要。
    绩效管理系统中的绩效考核已不再是暗箱操作,也不需要。因为,这个时候的考核,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考官,而更应该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员工的业绩,作为公证员来公证员工的考核。
    管理者之所以可以作为公证员来进行考核,主要是因为前面三个角色铺垫的结果。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员工的考核已不需要管理者费心,可以说是员工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考核结果。员工工作做得怎么样在设定绩效目标、日常的'沟通、管理者所做的绩效记录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员工绩效考核成绩的高低,而非管理者,管理者只须保证其公平与公正即可。
    所以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应扮演公证员的角色。做公证员似乎是轻松的,却是前面努力的结果,是一直的努力才使得管理者可以坦然面对本来很烦人的考核,可以泰然处之,轻松应对。这也是绩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让一切成为自然,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绩效。
     五、诊断专家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在绩效考核之后,直线管理者还要做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员工做一对一的绩效面谈,将绩效考核结果通知员工,并与员工对过去一个绩效周期的表现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诊断,帮助员工找出绩效表现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员工制定改进计划,做好诊断专家。
    如果要对一个员工的绩效进行诊断,我们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和外部障碍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四方面的信息,提出员工需要改善的绩效表现。比如某公司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诊断:在绩效诊断的基础上,管理者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为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放入下一个绩效周期加以改进和提高。
    结束语:绩效管理能否成功,直线管理者的态度和能力是关键因素,如果管理者不能转变观念,仍旧认为所谓的绩效考核就是填表打分,那么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那么,绩效管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作为绩效管理中坚力量的直线管理者在面对绩效管理的时候的,要做好两个转变,一个是观念上的转变,从改善员工绩效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提升绩效水平;另一个就是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从按人力资源部的要求被动填表打分,到主动演好五种角色,真正承担起绩效管理的责任。
    当直线管理者演好了“绩效合作伙伴、辅导员、记录员、公证员和诊断专家”这五个角色了,那么,绩效管理的接力棒就能顺利地从人力资源部的手中传递到直线管理者的手中了,绩效管理也就可以真正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帮助企业提升业绩水平的作用,成为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助推器!

管理者怎么做好绩效管理

4. 如何进行绩效管理


5. 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首先,要真正做好绩效管理,身为HR 需要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这方面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绩效管理必读12篇》。虽然这本书仅能从其官网购买并且价格也比一般的书要贵些,但这本书却是笔 者看过的最好的绩效管理方面的书籍,能够快速帮助大多数企业HR建立起对绩效管理的理性认识。

为什么要先推荐书?
原因很简单,超过半数以上(甚至更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并非科班出身(即使是科班出身也不一定就能真正抓住绩效管理的真谛),因此,打好专业基础是第一步。
如果没有专业能力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就是一个伪命题。
以下,对于HR如何做好绩效管理及一些绩效管理不善的原因及常见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欢迎各位扶正。
一、各部门支持力度不大或有抵触行为
1、在绩效工作推行的开始,需要企业老总亲自挂帅,布置绩效管理的推行工作。HR在这个过程中尽力去推进自己的工作。
2、绩效管理的目的与初衷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终实现员工个人与组织的双赢。所以,HR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前,一定要让大家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让其从思想上改变,从心理上接受。并且根据公司各岗位职责和价值制定对应的绩效考核方案。
二、各部门将绩效管理工作当成是绩效考核工作,当成是一种工作任务
这 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基于HR部门基本功课没有做到位。推行绩效管理工作的步,是要强化全员绩效管理理念,区分开来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让全员理解绩效管理 工作的真正意图所在,让业务部门了解绩效管理工作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让员工知道绩效管理是为了帮助他进行个人绩效提升。

三、绩效工作被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和其他部门没关系
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四大主体分别为企业老总或公司总经理、HR负责人、业务部门直线主管、员工本人。
企业老总或公司总经理:
推动者与支持者。他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主要负责以下工作:实施动员大会发表讲话,制造声势、审定绩效方案、主持绩效管理培训、方案研讨会;对副总一级进行绩效沟通和绩效考核等等。
HR:组织者和咨询专家或教练:
他的工作影响着绩效管理过程,其工作细则有:在企业内部宣传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和工具表格;组织直线经理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制定绩效绩效目标与改进计划等等。
业务部门直线主管:
执行者与反馈者。他们是绩效管理过程中参与直接、参与量大的相关人员,其主要工作有: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制定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绩效辅导、记录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结果反馈、员工满意度调查、帮助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等等。
员工本人:
是绩效管理工作真正的主人。员工本人所需要做的有以下几点:与经理一同制定关键绩效指标;与经理保持持续的沟通,不断努力,并超越自己的绩效目标;在经理帮助下,分析自己的绩效周期表现,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当我们明确绩效管理各主体的权责关系时,或许我们在做绩效管理的基本功课时,就会在这方面侧重。
1、在实施绩效管理启动大会时,将绩效分工阐述清楚。这里强调一点,在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启动大会时,公司所有高管都会参加,HR为了避免后面因工作分工而产生不必要的分歧,需提前与老总沟通,让其在绩效启动大会上在这一点上侧重强调。
2、在专业绩效管理培训时,不断灌输绩效分工思想。

四、绩效管理过程中,负激励大于正激励
负激励大于正激励,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各部门对绩效工作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员工工作激情慢慢消退,人心涣散,终结果就是离职率升高,人才不断流失。
在做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不是说不能没负激励,而是正负激励张驰有度,正激励大于负激励。但正激励也不能太高,因为正激励只是一种保健或是保障作用,换句话说,对于促进绩效管理工作,它是必要而非充分因素。
如何评价正负激励这个度呢?
某公司实例:
(1)、 绩效工资基准总额为10680元,绩效工资总额上限为13350元,超出实际绩效工资基准额的2670元,超出实际绩效基准工资的1.8%,在可控范围 内;绩效工资总额下限为9612元,比整体实际绩效基准工资额少1068元,减少额度为0.7%,波动不大;绩效工资中位值为11481元。
(2)、 激励与约束度分析:①超出额度1.8%大于扣减额度0.7%,激励度/约束度等于257%;②实行该项绩效工资体系后,绩效工资中位值11481元大于其 绩效工资基准总额为10680元。由此说明,实施该项考核方案,激励作用大于约束作用,对员工工作可产生促进作用;且月度绩效工资总额上限与下限总额浮动 在4000元以内,波动不大,在薪酬总额可支配范围内。
不管何种方法来测算正负激励度,都需要有数据来衡量。同时,数据也是直观反应绩效事实的依据。
五、绩效工作在推行过程中,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结 果是过去已发生的,无论如何也无从改变,因此在兑现考核结果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把握好奖罚的“度”,加强与被考核者的沟通,考核结果不仅是薪酬奖 金、职务晋升的可靠依据,应成为员工发展的指导标杆。充分运用绩效面谈这一环节,从这一环节中,与其充分沟通,肯定过去的成绩、分析其不足、帮助其制定提 升与改进计划、帮助其制定绩效目标与行动计划,使考核能够真正起到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HR如何做好绩效管理?你有哪些高见?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6. 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

一、 通过调查分析,思考清楚以下6个问题。  

1、你的单位是否存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 
2、你的员工是否曾经抱怨上级没有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而影响了他的发展?  
3、你的领导有没有真正意识到员工激励的重要性?措施是否得力?是否行之有效?  
4、你的员工还有哪些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你有什么措施? 
5、你的员工还有哪些欠缺,急需培训和指导? 
6、绩效管理的软环境怎么样? 

二、做好绩效管理前期的宣传工作。
  
1、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  

使管理者与员工明白,绩效管理不是发给学生的考卷,它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要上升到绩效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它,它所包含的各种评估方法和配套的措施又是很好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提高工作绩效和管理能力,最终受益的是公司和员工。公司要实施绩效管理就要有魄力和决心,广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使管理者与员工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我做转为我要做,这样,绩效管理的实施才真正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深入开展,才能不流于形式。   

2、加强对管理者的绩效文化的培训教育。  

给管理者订立绩效方面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让管理者真正掌握,形成一个管理者学绩效、懂绩效,自觉使用绩效管理工具,企业上下积极倡导绩效文化的氛围。在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带领下,出去参加专业培训班、研讨会,聘请咨询公司和管理专家进来讲课,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调研。  

3、把绩效管理的注意力从具体的评估方法转移到文化的层面上来,真正在企业里构建绩效文化的氛围。   

4、在公司成立绩效管理项目领导小组,“一把手”挂帅,各部门经理都是领导小组成员,真正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大项目来做。  实行“一把手”和各部门经理责任制,分工明确,角色清楚,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订立长期目标和近期工作计划,并将绩效项目推进工作当作管理者的绩效评估指标之一,认真扎实地实施。

 三、 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的总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和应用开发阶段。 

1、准备阶段  

1)明确绩效管理涉及的五类人:考评者、本人、同事、下级和企业外部人员。  

2)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管理成本、工作实用性和工作适用性。设计考评方法时的基本原则:成果产出可以有效进行测量的工作,采用结果导向的考评方法;考评者有机会、有时间观察下属需要考评的行为时,采用行为导向的考评方法;上述情况都存在,应采用两类或其中一类;上述情况都不存在,可以考虑采用品质特征导向法。  

3)确定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素和标准体系。  

4)对绩效管理运行程序的要求:考评时间的确定和程序的确定。 

2、实施阶段  

1)收集信息与资料积累。  

2)收集要求:以文字的形式证明;尽可能对行为过程、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结果做出说明;汇集并整理原始记录;做好原始记录的保密工作。  

3)绩效沟通与管理目的:让员工了解目标、明确计划、加强监督、及时指导。 

3、考评阶段  

1)提高绩效考评的准确性。六个偏差原因:标准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考评者不能坚持原则;观察不全面,记忆力不好;程序不合理、不完善;政治性考虑;资料数据不准确。  

2)包装绩效考评的公正性。人力资源部应确立两个系统;员工绩效评审系统(监督、对策、复查和仲裁);员工的、申诉系统(发表意见、约束和减少矛盾)。  

3)考评结果反馈。反馈的目的是提高绩效,为了有效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开展与员工的面谈。

7. 管理学:管理者如何设计有效的绩效考核?

有效,可以理解为:可操作性强,目标不过分且在努力的前提下有希望实现,评审机制健全,数据详实真实等等。你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设计绩效考核:
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将任务划分解到各部门,根据部门总任务目标落实各岗位绩效指标;
围绕顺利完成计划设计绩效考核条目,各条目评判依据,得分分数,加权值等;
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需要设定控制,包括制度和人,如果有ERP或者更先进的数据软件,则更可靠和节省时间,但需要录入和监督;
设定稽查和反馈,因为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会有积极作用,搞不好还会坏事,这个你懂
绩效考核要与个人收入挂钩,绩效所能机动的酬薪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最忌讳把员工应得的基本工资拿出来搞绩效,除非你想利用高绩效的幌子来落实裁员;
希望对你有帮助

管理学:管理者如何设计有效的绩效考核?

8. 管理者应如何提高工作绩效

我认为,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对管理者来说,对管理工作的描述,比从中衍生出的指导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管理者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会对他们的工作效率造成显著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如何理解工作的压力和困境,又如何加以应对。让我们来看看人们素来关心的三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管理的僵局(授权的两难、数据库集中在人脑子里、跟管理学家合作的难题)是由于管理者信息多呈口头形式所造成的。把组织的数据库集中在管理者的脑子里,存在极大的危险,一旦他们离开,就把记忆也带走了。而当下属无法便利地跟管理者进行口头接触,下属便会陷入信息劣势。1. 找出共享专有信息的系统化途径,是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挑战。跟重要的下属召开定期的任务报告会,每周一次利用录音机整理“内存”,每天记下重要的信息,并在小圈子内传阅。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方法,都能使这一问题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而在做出决策时,传播信息所花的时间,比重新获得信息的时间更长。当然,有人会提出关于保密性的问题。不过,管理者自然会做出权衡:是保住专有信息的秘密更重要,还是拥有能做出有效决策的下属更重要。2. 管理者还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是:严肃认真地考虑值得重视的问题,从具体的零碎信息退后一步以看清全局,有效利用分析性数据,从而有意识地应对来自浅薄的压力。尽管富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擅长快速应对变化多样的各类问题,但危险之处在于,他们有可能用同样的态度(也就是同样迅速地)应对每一个议题,无法把具体的零碎信息整合成一幅现实世界的宏观图像。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与组织内的管理学家保持亲近的关系,能使高层管理者获益良多。管理学家拥有一种管理者所缺乏的重要资源——研究复杂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两者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能解决我和一位同事所称的“规划困境”。管理者拥有信息和权威;分析家拥有时间和技术。倘若管理者学会分享信息,而分析家学会配合管理者的需求,他们就能建立起成功的合作关系。对分析家来说,所谓的配合,就是少担心方法是否考究,多关心方法的速度和灵活性。3. 把职责变成优势,把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变成职责,从而控制好自己的时间,这也是管理者要面对的挑战。我所研究的CEO,只有32%的人际接触是由他们主动提出的(还有5%是双方约定的)。然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他们似乎控制了自己的时间。促使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首先,管理者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履行职责。而如果他们单纯地把职责看成“职责”,在组织中必然毫无建树。失败的管理者抱怨未能完成职责;成功的管理者却把职责变成了自己的优势。一场讲演可以成为宣扬企业目标的机会;一次会议可以成为改组差劲部门的机会;探访重要客户可以变成获取贸易信息的机会。其次,只有把一些自认为重要(其他人可能并不这样认为)的事情变成职责,管理者才能为自己争取到一部分自由时间,以便完成这些职责。在管理者的工作当中,时间是“安排”出来的,不是挤出来的。希望留点时间进行思考和宏观策划,无异于指望工作压力消失无踪。想要有所创新的管理者会主动发起一个项目,责成他人给予反馈;需要特定外部信息的管理者会建立起自动获取信息的渠道;必须到各地参观的管理者会当众将之付诸现实。在我们的社会中,管理者的工作再重要不过。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还是浪费我们的天赋和资源,全都取决于管理者。现在是时候抛弃那些关于管理工作的传说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着手从事另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显著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绩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